分享

文人与紫砂的不解之缘

 镜花水月00039 2016-10-09
 
 紫砂茶具起始于宋,盛于明清,一句“小石冷泉留早味,紫泥新品泛春华”的千古绝唱,道出了作为中国特有工艺品紫砂壶的独特魅力。自从明代中叶以后,紫砂逐渐形成了集造型、诗词、书法、绘画、篆刻、雕塑于一体的紫砂艺术。到了清代,文人壶的兴起使得紫砂进入了一个空前的鼎盛时期。

伴随着源远流长的茶文化史,紫砂壶凭借极为丰富的造型式样,典雅恬适的整体风格,与文人们淡泊雅致的审美情趣相得益彰,成为其品茗吟诗的最佳选择。也吸引了历代文人参与到紫砂茶具的创作,使得紫砂蕴含的文化气息愈加浓烈。

回想历史,紫砂最早有文人参与的事例应是苏东坡,他设计的“东坡提梁”传颂至今。其后历代,诸如陈曼生、董其昌、郑板桥、杨彭年等文人的参与,更是一步步奠定了紫砂壶与文人创作相结合的坚实基础。佳作信手而成,艺术成就达到千姿百态的地步。其中,犹以“西泠八大家”之一的陈曼生为代表。陈一生酷爱壶艺,他所设计的壶多受文人雅士的喜欢,世称“曼生壶”。并开创了书画装饰于壶上,自此“诗、书、画、印”集于一体的风格内涵完美融于紫砂壶,使紫砂文化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庄青 桃圣提梁】

紫砂在历代文人、艺人手把手的传递中,得以彰显其人文品格。而作为新时代的紫砂传人,范仁良深知,在紫砂历史长河的冲刷中,保存其精髓,传承其意旨,便是我们这代人所需肩负的使命。在紫砂创作中,范仁良不仅注重自身技艺的提升,更加追求精神层面的突破,与单人耘、严明星、范保文、王超等名家大师的合作,也让他一次又一次的超越自己。在一次偶然的机会,范仁良与中国一级美术师贾平西结缘,二人一见如故,成为忘年之交,在壶艺与画艺的碰撞中,再次上演了一场文人壶的饕餮盛宴,“器”和“艺”的完美结合,汇聚了“艺以壶传,壶以艺贵”的传统精髓。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