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他们都不快乐:金庸笔下的隐者,古龙笔下的强者

 玉稻筱麦坊米 2016-10-09

读武侠,年少时读的是打斗,年纪渐长时,慢慢才读出作者的本意。

比如金庸先生,人在香港,心系大陆。然而在漫长的一段时间内,却是报国无门。所以他写陈家洛、袁承志,都是空有匡扶天下之心,最后却只能黯然归隐。这些故事,年少时读来,未免或惋惜、或愤怒,后来知道这些故事的写作背景,才明白作者的意图真正是什么。

说到归隐,这是金庸先生笔下的一个大题材。“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再加一本《越女剑》,我们顺着说:连城诀的狄云,鹿鼎记的韦小宝,笑傲江湖的令狐冲,书剑恩仇录的陈家洛,神雕侠侣的杨过,倚天屠龙记的张无忌,碧血剑的袁承志,再加上越女剑的范蠡(这个倒是真实的归隐)。倒是有一多半的作品,主人公都是以归隐为结局。

在《笑傲江湖》的后记里,金庸先生对于隐士,有过一番论述,这大概也是他最透彻的直抒胸怀。大意是,有能力、有意愿的人,多半是进取的,这些人可能成为好人,也可能成为坏人。还有一类人,或有能力或没有能力,但是他们没有意愿去运用能力,也无意去影响外界,于是就成为隐士。隐士都有很好的道德品行,所以受到的评价也很高。

这大概也是金庸先生对于人生的追求所在:可以有所为时,就要积极进取;没有机会,要安于归隐。但是无论如何,得要做个好人。

可是做个好人,是不是真的容易呢?也不见得。金庸先生笔下的主人公,你去看他们的打怪升级史,没有一个人来得轻松。即便说开篇起点就很高(比如乔帮主),后面也没有一件事儿是省心的。至于狄云、石破天、令狐冲等等,更是吃尽苦头。

等到他们真的修炼完成、成为天下顶尖的高手时,是不是也就事事如愿?也不是。这里面是金庸先生笔下另一个大题材,就是“求不得”。主人公想要的东西,其实到最后也没有得到。随便举几个例子:令狐冲就想在华山练练剑陪着小师妹,程灵素对胡斐/胡斐对袁紫衣,狄云就想在乡下种种菜陪着师妹,乔帮主希望宋辽和平不要有民族之争,韦小宝又想对小皇帝讲义气又想对天地会的兄弟讲义气,陈家洛赔上香香公主也没能反清复明。你想想看,有谁能如意?没有。

唯一的例外,或许是杨过。但是,金庸先生把求不得的笔意,留在郭襄身上。风陵渡口初相见,一见杨过误终身。为何翻来覆去要提这个题材?人生不如意事十常八九,这是大境界。至于小境界,要知道金庸先生和夏梦的这一段逸事,就知道他为何解不开这个结。

这里让人想到李敖先生的一句话:弱者多不得好活,强者多不得好死。其实看金庸先生的作品,你会发现弱者确实活得艰难,所以主人公一路打怪升级。可是真的等他成为强者,他是不是真的活得好?或许能说是好,但是也未必快乐。这一点,还是看笑傲江湖的后记里,金庸先生说,令狐冲是一个向往自由的人,所以他和任盈盈成婚后,倒未必像以前一样快乐。

而书中既有的强者,往往都是以反派形象出现,比如皇帝、掌门、帮主等等。坦白讲,金庸先生也算是宽容,往往没有把反派的命运写得很悲惨——欧阳锋一生作恶多端,最后还和光明磊落的洪七公葬在一起呢。而古龙先生,就没有这么客气,他笔下的强者反派,下场往往是不好的。这里我们倒不必多谈下场问题,而是可以关注一个细节差异。

两位大师笔下,强者反派往往是对于权力、财富、美女充满欲望,这是相似处。而差异处,在于古龙先生笔下的强者,是有很多毛病的。石观音会爱上镜子,宫九喜欢被鞭子抽,上官金虹非要赌一赌自己能不能躲开小李飞刀。为何会有各种奇怪的癖好?或许是因为自己太强,找不到挑战或者归宿,所以只好用各种奇怪的癖好来折磨自己。

这也是古龙先生笔下的一个——或许是唯一的大题材,就是寂寞。无论是正派还是反派,成为强者之后,都是高处寂寞。反派的上面举过例子,正派的比如李寻欢、陆小凤,不少都是寂寞浪子型。所以风光归风光、名望归名望,长夜狂饮后,寂寞却总是难以消退的。

所以这大概就是今天我们的结局:无论强者还是弱者,无论求不得还是退而为隐者,寂寞也好怪癖也罢,最终都是不快乐的。人生不如意事十常八九,于是我们只能苦中作乐,用九分的苦换一分的甜。武侠如此,生活也如此。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