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论及上海的现代建筑,我们不能忽略这一位幕后推动者

 荷叶的图书收藏馆 2016-10-09

▲以上照片皆为PSA “市民都会——上海:现代城市主义的样本”展览现场


“市民都会”展览阐述了上海本土生发的现代主义及其发展。在百年的历史中,有无数城市规划者、文学家与艺术家在台前、幕后推动着上海的城市发展。而建筑师们则以城市空间为创新领地,尝试以建筑演绎现代性的启示。


论及这些建筑师们,想必最先浮现于脑海中的就是大名鼎鼎的邬达克。而我们今天想要谈论的则是另一位容易被忽略的建筑师——董大酉。他是中国现代主义风格建筑的鼻祖,“大上海计划”的幕后力将,更是上海城市发展的推动者。



▲董大酉建筑师,照片,私人收藏


董大酉,1899出生于浙江杭州,清华大学毕业后,他前往美国留学,先后攻读于明尼苏达大学及哥伦比亚大学。回国后,董大酉成为“大上海计划”中的一位力将,他参与设计了计划中的市政府大厦、博物馆、航空协会等公共建筑。而董大酉的建筑不仅局限于城市公共建筑,他还曾为自己设计过一栋现代主义的住宅。在设计中,他始终秉承了一种结合中西方文化的风格。


在此,我们特地挑选了董大酉在公共建筑及住宅领域中的两件经典作品,与你分享一下其现代主义的建筑理念。


大上海计划之上海市政府


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于同年7月7日成立上海特别市。1929年7月,上海特别市第123次市政会议上通过“大上海计划(The Greater Shanghai Plan)”,尝试建造全新的上海市。该计划以江湾为市中心区,建筑道路、市政府大楼和其他公共设施,打破上海原本公共租界与上海法租界垄断城市中心的局面



▲ 大上海市中心行政区域平面图(1933),上海市市中心区域建设委员会建筑师办事处制,《中国建筑》,第一卷,第6期,1933年


虽然“大上海计划”实施过程屡遭坎坷,且其成果又在战火中被摧毁。但我们如今依然可以通过历史档案与现存的“建筑碎片”,感受这项计划给当时上海所带来的巨大改变。“大上海计划”通过建设公共建筑的“中国固有”风格,彰显民族复兴的形象;通过公共空间彰显现代性;又在城市住宅的建设中倡导了新生活精神,体现社会精英引导的进步理想。


董大酉1930年受聘担任上海市中心区域建设委员会顾问,兼建筑办事处主任,协助同为浙江籍的公务局长和建设委员会主任沈怡。在任期内,他完成了行政中心的各项规划,其中最值得瞩目的就是市政府大厦



▲市政府正立面,建筑师:董大酉,《中国建筑》,第一卷,第6期,1933年


董大酉设计的市政府建筑,是一件从各方面堪称“中国固有形式”的经典之作,也是中国新古典主义的一件造价昂贵的精品。建筑坐落在行政中心十字平面的中轴线上,南北轴线在前面水平伸展,面对正南的纪念性行政广场,背负北部放射性轴线交汇的半圆形广场。这是一件有着完美比例的三段式理论的宫殿式建筑:平台、屋身、屋顶,同一时期的建筑学者梁思成曾对比古典主义理论和营造法式对此做过很好的概括。



▲市政府内景,建筑师:董大酉,《中国建筑》,第一卷,第6期,1933年


建筑长93米,高31 米,在巨大的歇山和庑殿式屋顶下重叠了四层楼面,共8900 平方米的建筑面积,布置了各种办公室、会议室、礼堂、图书室、档案室、储藏室、地下室。一座用钢筋混凝土取代木架结构的现代建筑,一应中国古建筑元素,斗拱、雀替、藻井、彩画,琉璃都很好地在民族复兴的意识形态里各得其所。这件作品,自1931 年4 月的市中心区域建设委员会第26 次常会通过设计方案,可以说宣告了中国建筑师在现代建筑的设计和工程上自主的能力。


董大酉自宅


▲董大酉自宅模型,1:50,尺寸:1038 x 1238mm,PSA “市民都会——上海:现代城市主义的样本”展览现场


在住宅方面,董大酉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就是他于1935年设计和建造的自宅政旦路120号的这座住宅,坐落在南北向的矩形地块上。该地块面对行政中心主要的放射性斜轴线翔殷路,背靠政旦路,处于第一次招领土地上;离东部的行政中心和北部的公园隔二三个大致100x200 米的住宅街区。自宅用地为两块规划划分的建筑地块,对政旦路的为住宅功能,对翔殷路的则为商业。建筑坐落在幽静的政旦路上,入口不事声张,与车库入口并列,而主要的起居空间对着南部的花园敞开,设有一个网球场的空地一直伸向翔殷路。



▲董大酉自宅内部,照片,私人收藏


董大酉设计的自宅是一栋现代主义风格的建筑。该建筑与同时期的奚福泉的梅泉别墅、邬达克的吴同文宅是上海寥寥无几的现代主义住宅的代表。董大酉的自宅,因地处郊区,更能应用现代主义设计方法,建立室内的视野与室外的景观的联系,上部空间和下部空间的视线联系。这种流动与连续的空间,建筑上的立方主义造型及各种不同尺度的长窗、竖窗和大面积窗户,属于自内向外的设计原则,是与他设计古典复兴的公共建筑中的静态和割裂的空间所不同的。


虽然不能说董大酉自此转向了现代主义,但可以看到,中国早期出现的现代主义建筑,并非一种意识形态的宣言,而是包容、接受、共处的一种多元特征


欲知更多内容,敬请移步至展厅内

市民都会展览闭幕倒计时最后两天!


更多阅读





相关展览


市民都会——上海:现代城市主义的样本

策展人:张梁

展期:2016年7月9日 - 10月9日

地点: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 三楼展厅

主办机构:  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

协办机构:上海图书馆(上海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上海市普陀区曹杨新村街道办事处、上海电影博物馆

票价:免费


上海,是21世纪现代化的传奇。这个城市,充满着许诺、舒展着诱惑,也一直关注着自己的身份与他性。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将于2016年7月9日至10月9日举办 “市民都会——上海:现代城市主义的样本”展览,该展将探源上海现代建筑,追踪上海现代城市主义思想的肇始,对现代、现代性、现代主义的不同语境,揭示其不同释义的本土特性。现代主义,是否只是本土接受外来文化后诞生的产物?如果现代性不止于外来的传播,那么该如何演绎上海的现代城市主义这一具有宣言色彩的自主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