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7)江苏吴江退思园(清.国五)(上)

 南山五彦 2016-10-09
 退思园位于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同里镇,它建筑别具一格,充满诗情画意。使它成为汉族文化遗产中的一颗明珠。退思园始建于清光绪十一年至十三年(公元1885-1887年)。园主任兰生,字畹香,号南云。光绪十年(公元1884年),内阁学士周德润弹劾任兰生盘踞利津、营私肥已。光绪十一年(公元1885年)正月,解任候处分,旋因查所勋都不实,部议革职位。任兰生落职回乡,花十万两银子建造宅园,取名退思。其弟任艾生哭兄诗有“题取退思期补过,平泉草木漫同看”之句,可见园名取《左传》“进思尽忠,退思补过”之意。退思园的设计者袁龙巧妙利用不到十亩面积,设计了坐春望月书楼、琴房、退思草堂、闹红一舸、眠云亭等建筑,它凝聚了汉族知识分子和能工巧匠的勤劳和智慧,蕴涵了儒释道等哲学、宗教思想及山水诗、画等汉族传统艺术,步移景异,令人流连。
江苏吴江退思园(清.国五)(上)退思园园主任兰生,字畹香,号南云。光绪十年(公元1884年),内阁学士周德润勋任兰生盘踞利津、营私肥已。光绪十一年(公元1885年)正月,解任候处分,旋因查所勋都不实,部议革职位。任兰生落职回乡,花十万两银子建造宅园,取名“退思”

退思园是清光绪年间(1885年)安徽兵备道任兰生回归故里后建造的一座私家花园,取《左传》中“进思尽忠,退思补过”之意而建造“退思园”,该园1887年完工,面积建筑面积2800平方米,设计者名袁龙,同里画家。退思园主要特点:一是布局小巧玲珑,而不露富。占地面积仅有9亩8分,建造时园主不讲究园林的气势与气魄,以诗文造园,追求园林的神韵与诗意,各类建筑布局力求精致与玲珑,品味清淡与素朴;二是采用横向建筑,风格独特。一改以往园林都是纵向的结构,而变为向横里建造,由四组不同风格的建筑群组成,自西向东,分厅堂、内宅、中庭、花园;三是亭台楼阁齐全,集古典园林之精华。退思园有“三株、三绝、三珍”,亭、台、楼、阁、廊、坊、桥、榭、堂、房、轩,一应俱全,她以写意山水的高超艺术手法,蕴含浓厚的汉族传统思想文化内涵,展示东方文明的造园艺术典范。实为汉民族的无价艺术瑰宝。江苏吴江退思园(清.国五)(上)荫馀堂是是接待客人的地方,陈设讲究,自不必说;内宅四面相通,东西两边设有楼梯,系安徽建筑风格,表达了主人对家乡的相思和留恋

 
退思园建筑结构上分东西两个部分。西部为厅堂住宅。建有轿厅,茶厅,花厅,过备弄为住宅,有十楼十底走马楼,以及下房五间,东部为园林。两部之间有月洞门相通,门洞上有两块砖刻,书有“得闲小筑”和“云烟锁钥”。洞门外,一个亭子临水而立,称作“水香榭”,专供游人观赏池内游鱼和荷花。出门往北即是回廊,壁上嵌有清朝书画家恽南田的石刻;西北角有一花瓶门,进门左转弯有一小楼,称“览胜阁”。向东,入四面厅,即到全园中心,称“退思草堂”,可以环顾四周不同景色。过草堂往东,有一琴房,窗前道影,琴声轻扬,飞鸟掠水,柳枝拂面,有无限诗情画意,旁有三曲石桥,桥上架有紫藤棚。过桥设有假山,过山洞曲折盘旋而上,进入“眠云亭”,亭居高而筑。由亭下山,左手转弯处有一小轩,名“菰雨生凉”,出小轩,绕假山拾级而上,对面有“辛台”,中间架有天桥,桥上漫步豁然开朗,为退思园增添一种富丽堂皇的色彩。整个园林贴水而建,别具风格。江苏吴江退思园(清.国五)(上)

退思园系清光绪安徽凤颖六泗兵备道兼淮北牙厘局及凤阳钞关之职的任兰生被弹劾后落职归里于光绪十一年至十三年所建的宅园,园名“退思”,意取《左传》:“进思尽忠,退思补过”之意。全园占地九亩八分。它的总体结构,因地形所限,为横向建造即西宅东园。这在苏州私家园林中,形成了自身独特的风格。江苏吴江退思园(清.国五)(上)“退思草堂”,是全园的主景,位置适中,站在堂前环顾四周,眼前就是一幅如诗如画的园林景致,也正是退思园的魅力所在
 
退思园的主体建筑宅第分东西两侧,西侧建有轿厅、茶厅、正厅三进,为婚丧嫁聚及迎送宾客之用。东侧内宅,建有南北两幢各五楼五底的“畹香楼”,楼与楼之间由东西双重廊与之贯通,俗称“走马楼”,为江南之冠。
园景部分亦分东西两侧,西庭东园。庭系园之序,中置旱航,坐春望月楼,岁寒居。园以水为中心,具贴水园之特例,山、亭、堂、廊、轩、榭、舫皆紧贴水面,园如出水上,可谓独秀江南,在建筑美海陆空上也堪称一绝。北岸的退思草堂为全园主景,站在堂前平台上环顾四周,琴房,三曲桥,眼云亭、菰雨生凉轩、天桥、辛台、九曲回廊、闹红一舸舫、水香榭、览胜阁以及假山、峰石、花木围成一个旷远舒展,彼此对应的开阔景区,构成一幅浓重的水墨山水画长卷。而每一建筑既可独立成景,又能互为对景,彼此呼应。其中坐春望月楼、菰雨生凉轩、桂花厅、岁寒居、点出春、夏、秋、冬四季景致,琴房、眼云亭、辛台、览胜阁塑造出了琴、棋、书、画四艺景观。退思园虽小而求齐全,不失为园林建筑史上的杰作。真是:莫道园林小,佳景知多少。退思园的园林的艺术是设计空间的艺术。退思园在有限的空间内,能独辟蹊径,容纳了丰富的艺术之精华,使之成为能和任何一个名园类似的园景相媲美的小型园林的典范。江苏吴江退思园(清.国五)(上)退思园各景点众多,构思巧妙,可谓匠心独运,巧夺天工,为江南园林中不多见。其中“桥”、“揽胜阁”和“菰雨生凉”可称“三绝”

江苏吴江退思园(清.国五)(上)“天桥”古称“复道”,起源于秦阿房宫。位处“辛台”东侧,傍池水,横空出世,轻盈飘逸,飞越山巅,与“菰雨生凉”、“辛台”连成一体。游客绕石径拾级而上,登临“天桥”,使人豁然开朗。此桥前后贯通,八面来风,游人居高临下,凭栏环顾,观赏其间,犹如置身于连续不断的山水画卷之中,被誉为江南园林中“一绝”
江苏吴江退思园(清.国五)(上)“揽胜阁”位于园西北隅。这里是北墙和西墙相交处,形成一墙角。墙角的处理历来是造园中的一大难题,但设计者独特的艺术构思,巧妙的布局,化难为“利”,在这里构建高耸的楼阁,游人居高临下,园内各景无不尽收眼底,令人称绝

江苏吴江退思园(清.国五)(上)退思园另“一绝”,当是“菰雨生凉”轩。轩名取意清彭玉麟题西湖“三潭印月”联句“凉风生菰时,细雨落平波”。轩南芭蕉葱绿,棕榈苍翠,信步其间,须眉皆碧。轩北贴水,一叶芦苇,几枝菰草,燕雀穿梭其间,顿觉野趣横生;轩内中立明镜,是当年从异国觅来,镜前有香妃榻,侧卧其上,对镜观景,园中有园,幽深莫测

江苏吴江退思园(清.国五)(上)

江苏吴江退思园(清.国五)(上)


江苏吴江退思园(清.国五)(上)

江苏吴江退思园(清.国五)(上)

江苏吴江退思园(清.国五)(上)

江苏吴江退思园(清.国五)(上)

江苏吴江退思园(清.国五)(上)

江苏吴江退思园(清.国五)(上)

江苏吴江退思园(清.国五)(上)

江苏吴江退思园(清.国五)(上)

江苏吴江退思园(清.国五)(上)

江苏吴江退思园(清.国五)(上)

江苏吴江退思园(清.国五)(上)

江苏吴江退思园(清.国五)(上)

江苏吴江退思园(清.国五)(上)
江苏吴江退思园(清.国五)(上)

江苏吴江退思园(清.国五)(上)

江苏吴江退思园(清.国五)(上)

江苏吴江退思园(清.国五)(上)

江苏吴江退思园(清.国五)(上)

江苏吴江退思园(清.国五)(上)

江苏吴江退思园(清.国五)(上)

江苏吴江退思园(清.国五)(上)

江苏吴江退思园(清.国五)(上)

江苏吴江退思园(清.国五)(上)

江苏吴江退思园(清.国五)(上)

江苏吴江退思园(清.国五)(上)

江苏吴江退思园(清.国五)(上)

江苏吴江退思园(清.国五)(上)

江苏吴江退思园(清.国五)(上)
江苏吴江退思园(清.国五)(上)

江苏吴江退思园(清.国五)(上)

江苏吴江退思园(清.国五)(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