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肝炎(黄疸 胁痛 肝郁 积聚)

 负鹏载舟 2016-10-09

肝炎

  肝炎(34;黄疸34;、34;胁痛34;、34;肝郁34;、34;积聚34;) - zhuyk88op1 - zhuyk88op1的博客  肝炎(34;黄疸34;、34;胁痛34;、34;肝郁34;、34;积聚34;) - zhuyk88op1 - zhuyk88op1的博客

      肝炎(学名:Hepatitis)是肝脏的炎症。肝炎的原因可能不同,最常见的是病毒造成的,此外还有自身免疫造成的。酗酒也可以导致肝炎。肝炎分急性和慢性肝炎。五月十九日是世界肝炎日。

      甲型肝炎病毒(HAV)是一种微小核糖核酸(RNA)病毒,其形态为无囊膜的20面体呈立体对称的球形颗 粒,直径25~29nm,内含单股正链RNA基因组,沉降系数33~35S,分子量2.25×106~2.8×106,病毒基因组已被克隆和核酸序列分析,仅有一个血清型和一个抗原体系统。HAV在体外抵抗力较强,能耐受50℃60分钟及pH3的酸性环境,但在100℃5分钟、氯1mg/L30分钟、紫外线照射1小时,甲醛1∶400037℃72小时均可灭活。HAV在体外培养已获得成功,可在原代狨猴肝细胞、猴胚肾细胞、人肝癌细胞、人胚二培体或纤维细胞、羊膜细胞等多种细胞中生长繁殖。细胞培养的HAV一般无细胞致病作用,但在人肝癌细胞中培养所得的HAV,可能有致癌基因作用,不能作为甲肝抗原疫苗的制备。HAV经体外传代培养后,其核苷酸序列可能有少量变异,但各株间衣壳蛋白(VP)氨基酸的一致性仍达98%~100%。

  由于HAV只有单一的抗原特异性,病毒交叉中和试验未发现HAV株间有差异,故早期与甲肝病人接触者,使用免疫球蛋白能预防HAV感染有其理论基础。此外,根据HAV仅有单一的中和位点,则可采用中和位点相应的合成肽或重组DNA媒介体生产病毒抗原,制备甲肝基因工程疫苗,在某些国家已获得成功。

 

肝炎的早期症状

  肝炎的早期症状及表现,如:食欲减退,消化功能差,进食后腹胀,没有饥饿感;厌吃油腻食物,如果进食便会引起恶心、呕吐,活动后易感疲倦。

  1、出现食欲不振,不想吃饭,胃口不好;   2、面色黯黑、黄褐无华、粗糙、唇色暗紫等   3、巩膜或皮肤黄染,或出现“三黄”症状   4、出现肝区隐痛、肝区肿大   5、出现蜘蛛痣和肝掌症状。

 

病毒性肝炎   

       由病毒造成的肝炎按照其病毒系列不同分为甲、乙、丙、丁、戊和庚共六种类型型病毒性肝炎。能引起肝脏细胞肿胀,是世界上流传广泛,危害很大的传染病之一。

  1908年,才发现病毒也是肝炎的致病因素之一。1947年,将原来的传染性肝炎(infectious hepatitis)称为甲型肝炎(Hepatitis A, HA);血清性肝炎(serum hepatitis)称为乙型肝炎(Hepatitis B, HB)。1965年人类首次检测到乙型肝炎的表面抗原。   此外,病毒性肝炎还有丙型肝炎、丁型肝炎、戊型肝炎和庚型肝炎。过去被定为己型肝炎病毒的病毒现在被确定为乙型肝炎病毒的一个属型,因此己型肝炎不存在。   在病毒肝炎的疫苗,A型、B型、D型的疫苗已研发成功;C型、E型、F型的目前无疫苗。

 

酒精性肝炎

  酒精性肝炎早期可无明显症状,但肝脏已有病理改变,发病前往往有短期内大量饮酒史,有明显体重减轻,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全身倦怠乏力,发热,腹痛腹泻,上消化道出血及精神症状。体征有黄疸,肝肿大和压痛,同时有脾肿大,面色发灰,腹水浮肿及蜘蛛痣,食管静脉曲张。从实验室检查看,有贫血和中性白细胞增多,红细胞容积测定(MCV)大于95FL,血清胆红素增高,可达17.1μmoL/L或以上,转氨酶中度升高,常大于2.0,测定线粒体AST(mAST)及其与总AST(tAST)的比值,其升高可达12.5+5.2%。并有γ-GT,谷氨酸脱氢酶和碱性磷酸酶活力增高,凝血酶原时间延长。

自身免疫性肝炎

  自身免疫性肝炎比较少见,多与其它自身免疫性疾病相伴,是近年来新确定的疾病之一。该病在欧美国家有较高的发病率,如美国该病占慢性肝病的10%~15%,我国目前对于该病的报道也日渐增多,有必要提高对本病的认识。自身免疫性肝炎是由于自身免疫所引起的一组慢性肝炎综合征,由于其表现与病毒性肝炎极为相似,常与病毒性肝炎混淆,但两者的治疗迥然不同。

  自身免疫性肝炎多呈缓慢发病,约占70%,少数可呈急性发病,约占30%。病人常表现为乏力、黄疸、肝脾肿大、皮肤瘙痒和体重下降不明显等症状。病情发展至肝硬化后,可出现腹水、肝性脑病、食管静脉曲张出血。自身免疫性肝炎病人还常伴有肝外系统免疫性疾病,最常见为甲状腺炎、溃疡性结肠炎等。实验室检查以γ球蛋白升高最为显著,以igg为主,一般为正常值的2倍以上。   肝功能检测血清胆红素、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碱性磷酸酶均可升高,血清白蛋白、胆固醇酯降低,反映了自身免疫性肝炎以肝细胞损害为主的特征。自身免疫性肝炎的治疗原则主要是抑制异常的自身免疫反应,治疗指征主要根据炎症活动程度,而非肝功能受损程度。如若病人出现症状明显,病情进展快或γ球蛋白≥正常值的2倍,以及谷草转氨酶≥正常值5倍、谷丙转氨酶≥正常值10倍等情况时,可考虑使用皮质类固醇治疗。经使用免疫抑制剂治疗后,65%的病人可获得临床、生化和组织学缓解。有肝硬化和无肝硬化病人10年生存率分别为89%和90%,因此,有必要严格规范用药。

 

药物性肝炎

 许多药物可以导致肝炎。比如2000年美国因为糖尿病治疗药曲格列酮会导致肝炎而撤销了它的许可。其它与肝炎相关的药物有:

  三氟溴氯乙烷   甲基多巴   异烟肼、利福平和吡嗪酰胺   苯妥英锌和丙戊酸   齐多夫定   酮康唑   硝苯吡啶   布洛芬和吲哚美辛   阿米替林   胺碘酮   呋喃妥因   口服的避孕药   胆锢醇   硫唑嘌呤   有些草药和食物附加品   不同的药物以及病人对药物的反应可以使得药物性肝炎的发展非常不同。比如三氟溴氯乙烷和异烟肼造成的肝炎可以非常缓和,但也可以致命。口服避孕药可以导致肝脏变化。由于胺碘酮在体内可以存在很长时间,对它导致的肝炎无法治疗。羟甲戊二酰辅酶A还原酶抑制剂可以导致肝功能值上升,但并不造成肝炎。根据每个人的情况不同事实上任何药物均可能在某些人导致肝炎。   其它毒药导致的肝炎   毒药也可能引起肝炎:   含毒伞毒素的蘑菇   黄磷   过量对乙酰氨基酚可以导致肝炎,及时服用乙酰半胱氨酸可以减轻对肝脏的破坏   四氯化碳、氯仿、乙炔化三氯和其它所有有机氯可以造成脂肪性肝炎   新陈代谢疾病   一些新陈代谢疾病也可以导致不同形式的肝炎。血色病和威尔森氏症可以导致肝脏发炎和细胞坏死 。

 

      梗阻性黄疸是由于胆道受阻(比如由于胆结石或者癌症)而造成的黄疸。长时间梗阻性黄疸可以导致肝组织发炎。

  α1抗胰蛋白酶缺乏症   α1抗胰蛋白酶缺乏症是蛋白质在内质网堆积造成的一种疾病。严重情况下会导致肝脏发炎和被破坏。

 

肝炎类型及临床表现

  医学上肝炎可分为甲、乙、丙、丁、戊、己、庚七种类型,其中乙肝是流行最广泛、危害最严重的一种传染肝炎。乙型病毒性肝炎(简称乙型肝炎)是由乙型肝炎病毒(简称乙肝病毒)引起的肝脏炎性损害,本病遍及全球,临床表现为乏力、食欲减退、恶心、呕吐、厌油、腹泻及腹胀,部分病例有发热、黄疸,约有半数患者起病隐匿,在检查中发现。乙肝病毒感染人体后,广泛存在于血液、唾液、阴道分泌物、乳汁、精液等处,主要通过血液、性接触、密切接触等传播,所以乙肝发病具有家族性。

  但并不是每个感染病毒的人都会成为乙肝患者,这与患者感染的病毒数量、毒力和感染方式等因素密切相关,每个人的身体素质、免疫反应状态,也在乙肝病情和病程的转归上起着重要作用。所以患者感染乙肝病毒后可能出现下面结果:不发病且产生保护性乙肝表面抗体、长期慢性无症状带毒者、轻度慢性肝炎、重型肝炎。

 

肝炎的中医论治

  肝炎患病的原因主要是正气不足。由于饮食不节、失节,损伤了脾胃而不能化湿,湿热内生,困脾伤肝,造成肝胆脾胃不和,从而加遽了对正气的损伤,导致了肝炎 的发生。另外,由于正气不足,极容易感染疫毒,所以,肝炎流行的主要原因就是大众不良的饮食习惯。就是说,国家不能完全顺应消费者的饮食习惯,对百姓日常 生活加以正确的引导,才是预防疾病的关键。

  治疗急性黄胆型肝炎,用茵陈高汤加减,治愈率达90%以上。药方茵陈高15g(先煎),生山栀10g,炒黄柏5g,酒大黄3g,龙胆草5g,鸡骨草30g,赤芍药10g,桃仁泥6g,川楝子10g,广木香6g。   甲型肝炎的好发季节   甲型肝炎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但以秋冬早春季节发病率高,可能与秋冬大量上市的水产品有关。毛蚶、醉蟹等引起的甲型肝炎暴发,都发生于冬春;早春甲肝增多,可能与春节期间人口流动频繁有关。甲型肝炎的流行每7年一个循环,并与社会经济条件有关。   调查表明,甲型肝炎病毒在哪个季节流行与它在环境中存活能力有关。由传染源污染的一般环境中,甲肝病毒可存活1个月;98℃加热1分钟、紫外线照射,含甲醛或氯的去污剂都可将它灭活。甲肝病毒在水生贝类里能存活3个月左右,在流行季节里对本病扩散有重要意义。污染严重的水即使用常规氯浓度亦不能杀灭病毒;水源清洁但水管通过的地区被污染,仍可发生传播。潜伏期内的 饮食 、保育、卫生人员和爱喝生水、吃生贝类的人,都是引起非季节性广泛流行的重要条件。

 

肝炎的中药治疗

  病毒性肝炎,简称肝炎,是一种常见的传染病.它发病率高,流行强度大,传播途径复杂,发病机理深奥,治疗难度大。我国是肝炎高发地区之一,1988年春在上海及其相邻省市暴发急性甲型肝炎,百余天内竟有41万人患病,这在全世界甲肝流行史上也是空前的。乙肝表面抗原携带者占全国人口数的9.7%,占全世界该项人口的1/3,慢性肝炎约3O00万人,每年更以20万-3O万患者累加,因而,我国今后防治病毒性肝炎任重而道远。

  病毒性肝炎与中医的"黄疸"、"胁痛"、"肝郁"、"积聚"等证候的描述类似。 它是一个古老的病种,两千余年前的我国经典医著《内经》就有 "湿热相交,民当病胆","肝病者,两胁下痛"的论述,关于肝炎在国内的流行史在众多的中医医籍中极少记述,而在一些县志中却有记载,在15-18世纪,即 清嘉庆到咸丰年间,北方的玉田、蓝山、青苑、南皮、任邱各县相继有"麦疸"流行,即在麦收季节流行的黄疸,且有“孕妇得之多不救”的描述,这与当今黄疸性肝炎的流行及孕妇患甲肝、戊肝后的病死率高极为吻合。对病毒性肝炎的现代医学研究自二战后始,当时,由于战伤输血及血制品,常出现暴发肝炎的报道。50年代曾把肝炎分为病毒性肝炎和血清性肝炎;1964年,在澳大利亚土著人中发现乙肝病毒表面抗原(澳抗),70年代用电镜找到了乙肝病毒完整颗粒和甲肝病毒,故把肝炎分为甲、乙两型,分别相当于传染性肝炎和血清性肝炎两型;1974年以后,在印度次大陆多次流行一种肝炎,与甲肝和乙肝不同,由于当时医学科研水平的限制,暂定名为非甲非乙型肝炎。1977年在意大利的西西里岛意外发现了依赖乙肝病毒才能复制的缺陷病毒——丁肝病毒。80年代后期,由于分子生物学的进展,在1989年东京的一次肝炎学术会议上,将非甲非乙型肝炎一分为二,名为丙型肝炎和戊型肝炎;1995年,美国疾病控制中心等数家科研单位先后报道了庚型肝炎病毒。上述各型肝炎病毒引起的甲、乙、丙、丁、戊、庚型肝炎在我国均有流行。

 

乙肝传播途径  

       一,胎源型传播:如孕妇带病毒者通过产道对新生儿垂直传播;妊娠晚期发生肝炎的孕妇对胎儿感染等

  二,医源性传播:如医疗器械北乙肝病毒污染后消毒不彻底或处理不当,可引起传播;用1个注射器对几个人预防注射时也是医源性传播的途径之一;血源透析患者是乙型肝炎传播的对象   三,性接触传播:近年国外报道对性滥交、同性恋和异型恋的观察肯定:乙型肝炎的性传播是性伙伴感染的重要途径,这种传播也包括家庭夫妻间的传播   四,昆虫叮咬传播:在热带、亚热带的蚊虫以及吸血昆虫,可能对乙型肝炎传播起一定作用。一,生活密切接触传播:与乙型肝炎患者或病毒携带者长期密切接触,唾液、尿、血液、胆及乳汁,均可污染器具、物品,经破损皮肤、粘膜而传播乙型肝炎   五,经血传播:如输入全血、血浆、血清或其它血制品,通过血源性注射传播。

 

来源:zhuyk88op1的博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