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关于景深、透视关系和照片的空间感

 haha! 2016-10-09

 个人的总结,欢迎感兴趣的朋友来探讨

 

1.景深

 

景深最直白的表示就是从被摄体开始清晰到被摄体变得不清晰的一段距离,实际其实就是弥散圆内的长度,理论上讲一张照片的焦点仅有一个,而可喜的是我们的眼睛没有那么大的分辨率,当被摄体模糊到一定程度时我们就认为它是清晰的,所以就有了景深这么个概念。

 

这样看来景深应该与下面一些因素有关:

      1)相机与被摄体的距离,距离越远景深越深;

      2)光圈的大小,光圈越小,景深越大;

      3)焦距的长短,焦距越长景深越小。

其实A、B两种情况实质上都是弥散圆的问题,而C呢其实就是将被摄体拉近,间接的将弥散圆放大,致使景深变小。

(注:关于“弥散圆”感兴趣的可以看论坛里的“摄影随想之一”)

 

2.透视关系

 

透视关系我理解就是被摄体前后景之间的大小关系,仅与相机与被摄体之间的距离有关,离被摄体越近透视关系越明显,反之越不明显。

 

3. 空间感

 

照片是用二维空间表示三位空间,所以空间感的表现有时比较重要。我理解景深和透视关系是实现空间的一种辅助手段,另外的手段就是通过构图及用光。广义的来讲景深和透视关系的运用本身就是一种构图方式。景深大及透视效果好并不会直接导致照片的空间感强,而合理的构图及侧光及逆光(侧逆光)的很好运用应该才是营造空间感比较重要的手段。

 

经过以上的分析,我主要是想提出下面几个问题。

 

1)当站在远处拍摄一朵花和靠近了拍摄一朵花有什么不同?

 

假如我们用同样的光圈在这两种情况下把花拍的同样大小,第一种情况焦距为200mm,第二种情况焦距为70mm,基本会出现这样的不同:第一种情况景深较浅,透视关系不够明显;第二种情况景深好些,但透视关系要明显了。因此很多时候为了突出主体,更强化这种冲击感,就需要尽量靠近被摄体。

 

 

2)另一个问题是对于不同的组合,如f4+1/1000、f5.6+1/500、f8+1/250、f11+1/125又有什么区别?假如这时的焦段为100mm,被摄体的景深会依次增大,但透视关系是不会变的,而需要多大的景深更好呢,这个就需要不断的实践,与所要表达及被摄体有关系,就是所谓的景深控制;另一个就是一般情况下高于最小光圈2-3档的光圈是最佳光圈,如最小光圈为f4,则最佳光圈应该在f8~f11。

 

另外就是经常拍风景的朋友一定希望得到最大的景深,而即使当光圈调至最大,如f32时都会发现有些地方是不清晰的,这就涉及到超焦距的问题,由于本人这方面的实践较少所以仅通过记忆写下这个概念,有兴趣的朋友可以深入去学习。超焦距的概念是指将镜头聚焦于无限远,从被摄体开始清晰到相机之间的距离称为超焦距,这段是模糊的。要使这段距离也能尽量清晰,处理办法是将焦点聚焦于超焦距上,这样就能保证更大范围的清晰,而问题是如何才能找到这个超焦距点,这就需要借助与景深表,可惜多数朋友也许没有这个东东,另一种解决办法就是将焦距聚焦于整个画面的前1/3处。

 

 

2011.12.2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