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通信研发工程师记流水账:行业就是一根大号的鸡肋

 yhb883 2016-10-10

作者:telecommer02


上大学选专业的时候,通信还是最火的专业,没有之一。当时都觉得计算机就是做做网页只能吃青春饭,完全不知道什么并行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觉得通信才是硬技术能吃一辈子。各个高校分数最高的专业一般都是电信工程。现在我同学还有很多在做技术,但已经几乎没人做通信了。


大学期间就是一门课一门课的混,混到研究生毕业找工作,也没认真思考过以后能做什么,当时完全没什么视野,因为是找工作小年,几乎完全被拿offer的压力推着走,一家一家的投,通信公司,软件公司,互联网公司,国企都投了。最早拿了一家通信芯片公司的嵌入式开发offer保底,后来又拿了设备商的研发offer,后来又拿了某国企的offer,最想去的软件/互联网公司一个offer都没拿到。当时也是没有任何准备,就是上课的C语言加上临近面试刷了几个面经就上了。最后从了设备商,当时想法很天真,大公司么,肯定高大上,能学东西,其实当时面试的时候设备商觉得就是走走过场聊聊简历,反而芯片公司的面试更专业更有挑战。offer这俩差几千块钱一年吧,都是10w多点一年。


进了大公司开始朝九晚五的生活,天天看资料看的很想打瞌睡。不过这种日子很快就过去了,公司内部开始传闻要大裁员,应届生自然是裁员重点。然后我马上就被分到了另外一个组做一个紧急项目,就是给别人打下手,忙了几个月,天天加班终于大概弄懂了基站各模块是如何工作的,然后就是继续换组写代码,终于熬过了一年不再是菜鸟了。


不过公司开始陆陆续续的有同事跳槽,组里有一个挺牛的哥们也不干通信了,不过他一直到现在都是做硬件,我也在一个偶然的机会看到一个高大上的芯片公司招一个高大上的职位,就也试了试。结果面试来的很快,没有电面,直接onsite,两三个工程师一起问项目经历,难度怎么说呢,恰到好处吧,就是大概考察了一下我对通信系统的了解,但也没至于问的太细把我问露馅,毕竟我才是一年的菜鸟,于是就成了。


HR给我电话说有offer了,我一问细节发现不是我投的那个组啊,于是我说我想试试我投那个组,于是继续面。一面还是工程师聊项目,还成,二面经理面,上来还是聊项目,我就想估计有了,结果聊了一会,经理话锋一转,让推几个公式,就傻了。最后挺尴尬,但没想到晚上刚到家HR电话就来了说给offer了,比我要的价还多些。于是秒从,第一次离职。


第二家公司税后比第一家多一半,还有各种小福利,反正挺好。经理是超级牛人,而且真正牛的人反而不会跟人装,我到现在都还很感激能进他的组。工作很有挑战,同事也都很牛,智商超高,功底扎实,我的通信功底说实话并不很扎实,所以刚开始有点战战兢兢,不过好在有能上手的活,就先干着,慢慢也就适应了。


高大上的公司就是好,在里工作不到2年,税后工资就是第一家公司的2倍了。我们组负责的芯片也做成了,非常满意。总之在这家公司成长很多,有了把协议变成一个好的系统的经历。第一家公司更多的是修修补补公司原来的系统。而且第二家公司组里其实没多少人,做个新系统又快又好,反过来第一家大公司全球那么多组,虽然总有项目deadline,但是其实效率很低。这段时间是我做通信研发工程师最重要的一段时间,技术上提高很快,自信心爆棚,不过因为其他原因,需要离开这个城市,只能再一次跳槽了。


第二次换工作是要直接换出国,所以网投了很多公司,也不一定非要通信行业了,只要地点差不多就投。大部分简历都石沉大海,偶尔有回信的一般问问没有签证也就没下文了。偶尔有电话沟通的一般都是猎头,问清楚没签证之后大部分都不再联系了。找了几个月之后,突然有个外包公司约面试,简单面了面技术之后就说行,马上就给报了个价,大概相当于当地应届硕士的起薪吧,我问能不能给加7%,结果他们就不回我邮件了,实在是不靠谱。后来又过了几个月才又找了个外包公司把我收了去,还是做通信还是一个方向,比之前不靠谱那个公司工资还高些,又经历了几个月的等待签证终于下来了,于是辞了工作出国。


其实通信行业还是有挺多出国工作的机会,我认识有不少人都去了瑞典,爱立信内部调转或者有外包公司做爱立信的生意,还有内部调转去美国的。刚开始准备面试的时候特紧张,因为电话里信号不一定好,面试的人口音可能会很重,比面谈更不容易沟通,开始我还把项目经历之类等常见问题写出来背下来,效果很差,后来说的多了就直接开聊了,但刚开始确实很拘谨。


出来混了一段时间才知道外包公司原来好赚钱,像我这个公司,只把客户付过来的钱的一半左右发给我做工资,剩下的都是公司拿走。出来之后才发现,通信行业天朝果然已经是世界领先水平,至少领先于除美国之外的其他地方。我在的这个外企研发中心水平也很一般,员工一般都工作很多年了,混日子的不少,玩平台的远多于懂通信的,做测试走流程的居多。反正在这做了一年多很不开心,就又换了家通信公司做正式员工。


在国内国外通信行业做研发了好多年,公司合并,裁员精简一直是主旋律,一直也没有安稳的感觉。虽然我在各个公司考评成绩都很高,工资也翻了好几倍,但位置并不稳当。我之前经常想,为什么通信公司不能像互联网公司一样只招最好的员工,用1/5的牛人,做出更好的系统,给这些牛人开2,3倍的工资,不是很好。但通信行业显然跟互联网公司不一样,第一是通信需要共同的协议才能工作,协议导致专利异常重要,大公司因为历史的积累手持大量专利,新公司要做出来很不容易,而这些大公司日积月累内部山头林立,政治斗争复杂,效率太低,第二是通信系统通常是一个很复杂的大系统,需要做出硬件产品,周期长,成本高,第三是通信客户多且杂,需要很多人做销售和支持,所以很难做到精兵简政。


通信行业现在对于我们就如同鸡肋,能提供还不错的工资,入门门槛也挺高。但行业在不断萎缩,需要的人才越来越少,每年还有很多新人等着进来分一杯羹,未来肯定会越来越难。


作为一名老司机,家园君看了挺感叹的。虽然记的没什么主题,也反映了我们通信行业的真实面目。行业收入其实挺高,说鸡肋也不是,只能说是一根大号的鸡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