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传说】黄帝求道广成子

 木桩指路 2016-10-10

回复数字“1”阅读《国学经典》;回复数字“2”可阅读《深度好文集》;回复“3”阅读《醒世奇文》;回复“4”阅读《历史著作警句》;回复“5”阅读《养生秘籍》;回复“6”阅读《千古奇文集》



《黄帝求道广成子》

 黄帝是少典的儿子,姓公孙,名轩辕。黄帝出生之时,天上异象纷呈,仿佛神灵降世一般。因此,黄帝极有灵性,出生不久便可以与人沟通、谈话。

 黄帝逐渐成长,智慧亦是愈来愈开阔。当时天象变化,道德下滑,一些人内心浮躁,蠢蠢欲动,用武力横行天下,被称作蛮族。炎帝苦心的用道德忍让感化他们,却被其认作是怯懦,更加的暴虐苍生,分割天下。黄帝见此情景,便起兵戈、提长剑,意欲一统神州。但北方蚩尤势力庞大,而且有邪灵相助,寻常军队无法平定蚩尤。 后来黄帝诚心感动上苍,有神灵助阵,终于平定蚩尤,与炎帝分治华夏南北。

 统一中原后,黄帝凭借上苍赋予的聪慧来治理国家,使海内安定,百姓自足。

 随着时间缓缓流淌,黄帝却疑惑了起来,他不明白人的短短一生究竟有何意义?黄帝曾经得到过神灵的帮助,看见过神灵的自在逍遥,他羡慕神灵,却不知如何成为神灵?黄帝苦思冥想,终不得解。

 四十多岁的时候,黄帝听大臣们提起在崆峒山有位广成子仙人,不知道广成子活过多少岁月,却始终童颜鹤发。黄帝知道,广成子必是得道仙人。在求道之心的驱使下,黄帝要去拜访广成子。

 他端坐于白象之上,妻子儿女坐着木轮大车,带着文武大臣一百多人,浩浩荡荡的向昆仑山奔去。几日后,过了泾河,车仗停在山下。但见崆峒山层峦叠嶂,岩崖危峻,却无路可上。黄帝在山下肃穆敬候许久,不见一点动静,不禁惶惑地转身向嫘祖说:“是不是我心不诚、志不坚,广成仙子不愿来见我呢?”嫘祖说:“我们从北斗星之东,日出而行,日落而息,走到这斗柄之野,大家包脚的牛皮都磨穿了,怎么能说心不诚、志不坚呢!”女节接着说:“我们歌舞起来,仙师也许会下顾。”黄帝点头同意,于是焚起香草,青烟袅娜,香气袭人,群臣跳起操牛尾之舞,边舞边唱,声振山谷。

 许久,广成子方乘鹤现于云端,黄帝等人欣喜万分,全都跪倒在地。黄帝以极崇敬之语气,朗朗陈述道:“ “我听说先生已经通晓至道,冒昧地请教至道的精华。我一心想获取天地的灵气,用来帮助五谷生长,用来养育百姓。我又希望能平衡阴阳,从而使众多生灵遂心地成长,对此我将怎么办?”广成子在黄帝等人头顶盘旋三匝,然后停在虚空,语意深长地说说:“你所想问的,是万事万物的根本;你所想主宰的,是万事万物的残留。自从你治理天下,天上的云气不等到聚集就下起雨来,地上的草木不等到枯黄就飘落凋零,太阳和月亮的光亮也渐渐地晦暗下来。然而谗谄的小人心地是那么偏狭和恶劣,又怎么能够谈论大道!”说毕,拂尘一扬,仙鹤凌空;隐入云霞之中。黄帝怅然若失,望望崆峒山,想想仙人的话,不由一阵心酸,泪水夺眶而出。

 他退回后,弃置朝政,筑起清心寂智的静室,铺着洁白的茅草,谢绝交往独居三月,欲再次前往求教。

 夜晚,他悄悄离开轩辕之丘,单独一人再上崆峒山拜师问道。他决心以膝代步,爬上崆峒山。砂石如刀,膝破血流,所过之处石子都被鲜血染红了。步步艰辛,黄帝越来越平静。当他到达山脚时,广成子已明白他的求道之心。便唤黄龙把他接上山去。

 广成子头朝南地躺着,黄帝则顺着下方,双膝着地匍匐向前,叩头着地行了大礼后问道:“听说先生已经通晓至道,冒昧地请教,修养自身怎么样才能活得长久?”

广成子急速地挺身而起,说:“问得好啊!来,我告诉给你至道。至道的精髓,幽深渺远;至道的至极,晦暗沉寂。什么也不看什么也不听,持守精神保持宁静,形体自然顺应正道。一定要保持宁寂 和清静,不要使身形疲累劳苦,不要使精神动荡恍惚,这样就可以长生。眼睛什么也没看见,耳朵什么也没听到,内心什么也不知晓,这样你的精神定能持守你的形体,形体也就长生。小心谨慎地摒除一切思虑,封闭起对外的一切感官,智巧太盛定然招致败亡。我帮助你达到最光明的境地,直达那阳气的本原。我帮助你进入到 幽深渺远的大门,直达那阴气的本原。天和地都各有主宰,阴和阳都各有府藏,谨慎地守护你的身形,万物将会自然地成长。我持守着浑一的大道而又处于阴阳二气调谐的境界,所以我修身至今已经一千二百年,而我的身形还从不曾有过衰老。”

黄帝再次行了大礼叩头至地说:“先生真可说是跟自然混而为一了!”

广成子又说:“来,我告诉你。宇宙间的事物是没有穷尽的,然而人们却认为有个尽头; 宇宙间的事物是不可能探测的,然而人们却认为有个极限。掌握了我所说的道的人,在上可以成为皇帝,在下可以成为王侯;不能掌握我所说的道的人,在上只能见到日月的光亮,在下只能化为土块。如今万物昌盛可都生于土地又返归土地,所以我将离你而去,进入那没有穷尽的大门,从而遨游于没有极限的原野。我将与日月同光,我将与天地共存。向着我而来,我无所觉察!背着我而去,我无所在意!人们恐怕都要死去,而我还独自留下来吗?”

 黄帝字字句句牢记在心,只觉心明眼亮,豁然开朗,再拜而退。就在这时,从轩辕之丘赶来接驾的群臣,已登上峡口山头,等候黄帝出来。

黄帝回国后,居于荆山极高处之昆台上,依广成子所教之道,静修养身。他在一百二十岁时,命人取首山之铜,铸宝鼎于荆山之下。鼎成之日,忽见空中霞光万道,一条黄龙垂须髯而下,元妃见状大惊,黄帝对她说:“不必惊慌,这是天帝派来迎我的。”于是离席骑在龙背上,元妃急忙扯住黄帝袍服,也跟着上去。当时宫中大臣随从黄帝乘龙升天的有七十多人。

 新宇论曰:黄帝生而聪慧,却抛弃天子之位而寻求大道。这是因为知晓越多,越明白世道变幻,便越是敬畏天地神灵。“邦之杌陧,曰由一人。邦之崇怀,亦尚—人之庆。”天子尚不正道敬神,当如何治理国家、修德百姓,这样的天子,又怎会不为国家带来灾祸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