渡河途中,发生了惊人一幕,原文说——
为何唐僧见到一具尸体,会大吃一惊呢?想那唐僧也是从尸山血海中走过,若是寻常尸体,绝不会让他大惊。结合下文三徒弟与撑船人(接引佛祖)的回答可知,那飘下的尸体必然与唐僧一模一样。 因此,三位徒弟与撑船人才会说“是你!”唐僧也才会大惊。 不过,我们都知道,唐僧至少有着两重身份: 其一,如来佛祖二弟子金蝉; 其二,状元陈光蕊之子、大唐取经僧陈玄奘。 这两重身份之间,即有相同,也有不同。 那么,这飘下的尸体到底是谁?是金蝉长老,还是陈玄奘? 在原著中,在上段话出现后紧接着有一首诗歌,对此事进行了一番评论:
按照诗歌的意思,漂流走的是肉体凡胎,留下的是元神。如今功满道成,自当洗净当年尘埃,恢复过往一切。 换言之,诗歌暗示:在经过凌云渡之后,金蝉长老的记忆全部恢复,而作为金蝉第十世转世的唐僧,其肉体凡胎已经脱去。
这种说法有没有道理呢? 有道理! 从如来佛祖的角度来说,唐僧恢复金蝉长老的记忆,是其完成取经行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取经行动的目的有很多。其中之一,是在灵山佛派高层中加强如来佛祖所代表的执政派力量。 如来佛祖虽然是佛派教主,但是,并不能完全掌控整个佛教。单看小雷音寺故事中,黄眉怪自称佛祖,占据小西天,建小雷音寺,麾下有五百罗汉,一切排场皆比照如来佛祖。从黄眉怪之嚣张跋扈模样,就可以推知:其主弥勒佛祖所代表的未来派,在佛派高层中势力庞大,绝不甘心居于人下。 于是,提拔心腹进入佛派高层,扩充己方势力,就成了如来佛祖掌控佛教的重要步骤。 二弟子金蝉,表面看来是一位听课不认真的顽皮孩子,其实乃佛祖铁杆心腹。他为恩师大业,不惜转世投胎,经历十世轮回,最终以大唐取经僧之面目,为佛派昌盛做出重大贡献。 有恢复记忆的金蝉相助,可以相信,如来佛祖的前途必定更加光明。
至于陈玄奘,虽然他是金蝉转世,但并不等同于金蝉。 金蝉与陈玄奘,虽然同是一个元神,但是,所拥有的记忆并不相同。 金蝉心中,最为忠诚的,念念不忘的,是如来佛祖;陈玄奘心中,最为忠诚、念念不忘的是大唐皇帝李世民。 当然,陈玄奘身为佛门弟子,对佛祖如来,也充满崇敬。 不过,因为陈玄奘的特殊经历,使得这一世的金蝉,打上了特殊印记。 陈玄奘苦读佛门典籍三十年,一点仙气也无,但自从诵念《多心经》之后,从此踏上修真之途。之后的十来年,唐僧日夜诵念,修为大涨。 可以说,唐僧之所以能够成佛,最大的原因是因为修习《多心经》。而传授给唐僧《多心经》的,是化身乌巢禅师的燃灯古佛。 换言之,金蝉能够得道,源自如来的教导。唐僧能够成佛,源自燃灯的指引。 若大唐取经僧依然保持陈玄奘的记忆,那么,在未来的佛派纷争中,势必会给如来佛祖造成新的困扰。 为此,消灭大唐取经僧灵魂中有关陈玄奘的记忆,同时激发其灵魂深处金蝉子的记忆,非常有必要。 如此,才可以确保取经团队在未来的佛派行动中,坚定地站在如来佛祖一边。
但是,让如来佛祖大跌眼镜的是,真正留存在大唐取经僧灵魂中的,不是金蝉的记忆,而依然是陈玄奘的记忆。 换言之,在凌云渡从上游飘下的,其实不是陈玄奘的尸体,而是金蝉的尸体。作为金蝉的一部分记忆,彻底从唐僧的灵魂中被抹杀了。 有何证据呢?我们且看在最后故事中,唐僧的言行举止就可以明白了。 其一,唐僧一路拜舞,来到大雷音寺前。金刚阻拦,询问是谁,唐僧回答说:“是弟子玄奘到了。” 在此处,唐僧明确自称为玄奘,而不是金蝉。 其二,当白雄尊者撕破经包,唐僧发现行李中全是白本,不禁泪流满面说:“我东土人果是没福!似这般无字的空本,取去何用?怎么敢见唐王!诳君之罪,诚不容诛也!” 在此处,唐僧依然将自己定为了东土人,他一心完成取经,并非为了佛祖大业,而是为了唐王李世民。 换言之,唐僧心中,忠于唐王,而非如来佛祖。 其三,在通天河经卷落水后,妖魔鬼怪前来抢夺经书,唐僧战战兢兢,只知道扯住孙悟空。其胆小怯弱,一如过去的陈玄奘。 类似的证据还有很多。一直到取经的最后,陈玄奘都没有恢复金蝉的记忆。 在如来佛祖策划、观音菩萨安排的八十一难中,早就有凌云渡脱胎一难。为何早有安排,最后的结果却不如人意呢? 是哪一个环节出了问题?我们明天再说。 |
|
来自: 昵称31728201 > 《深挖西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