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专访 | 李湛:数据管理将是中国电影工业化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leee68 2016-10-10

文/一哥


  回望2014年,中国票房突飞猛进,年度累计296.39亿,创历史新高。《变形金刚4》单片19.78亿的票房成绩震惊了电影行业的每一个人,一时间中国电影票房的上限究竟在哪里?成为了电影人热议的话题,也就在这一年,一家专注于电影市场的数据咨询公司凡影在中国北京正式成立。


  短短两年间,中国年度票房已经向600亿发起冲击,单片票房也已迈入30亿时代。伴随着中国电影市场的发展态势,凡影也在不断成长,两年间直接服务的电影项目近60个,并完成了300余部电影监测数据采集工作和主持观众研讨近1000小时,为完善中国电影行业的项目管理机制摸索出了一系列量化标尺。


  日前第一制片人独家采访到了凡影创始合伙人、传播学博士李湛,看他怎样解读目前中国电影市场的疑难杂症。



凡影创始合伙人李湛 


我们要做的不是“救死扶伤”

而是让电影人通过数据更了解市场


  第一制片人:能谈谈创建凡影的初衷吗?


  李湛:其实创建凡影的初衷很简单,我们觉得好莱坞的数据管理体系有一天可以应用到国内,可以服务于中国电影市场的需求。2004年我在好莱坞工作,注意到好莱坞的数据管理体系已经渗透到了整个电影项目,从制作到发行都有严密的数据分析参与全程。回国休假跟朋友说起这件事,大家纷纷表示没听说过,估计中国电影市场十年之后才能用到。巧的是到2014年凡影成立,真的是过了10年。而目前的内陆市场,不管是整体的体量,还是市场的供应和需求,以及制作成本从几百万到几千万甚至过亿,这都说明中国的电影市场已经处在激烈的竞争状态。一部电影依托什么优势去竞争?怎么做才能从众多的影片中脱颖而出?这需要一个严密的数据分析过程,通过数据分析去找到这部电影的受众群、宣传点、爆点,你才有机会让观众心甘情愿掏钱花时间来影院看,而这正是凡影要做的事情,这也是一个体量马上要赶超好莱坞的市场必须要有的,实际上好莱坞在1970年末就已经建立起了这种数据体系。


电影好口碑才会有好成绩

内容为王的时代已经到来


  第一制片人:现在内陆市场已经暑期档了,七月八月就有40部国产片上映,您怎么看待扎堆上映的现象,造成这个的原因又是什么?


  李湛:我觉得最重要的原因是因为目前电影资本的充足,而且往后几年还会更多。这种情况其实和80年代的好莱坞特别像,当时像可口可乐、美国航空公司等各种大企业都买过电影公司,在一段时间内也使电影的供应和竞争变得非常泛滥和激烈。但是,任何行业都有一个不变的规则,那就是优胜劣汰,这个规则会让一个处在非常疯狂状态的行业,回到正常的状态。这是任何一个往上走的市场都会发生的事情,是一个必经的过程,而目前的中国电影市场就正处在这个过程中,所以这种扎堆现象很正常。


  第一制片人:截止目前今年的票房已经超过230亿,您觉得今年的大盘会达到怎样的高度?


      李湛:主要还是要看下半年电影的内容和质量。目前中国的观众已经变得越来越成熟了,随着供应的充足,对电影的质量也变得越来越挑剔。到最后不管供应量有多少,只有好口碑的电影才会取得好的票房成绩,内容为王的时代已经到来了。其实在下半年上映的电影中有很多凡影都在服务,我们觉得还是有很多不错的国产电影会给大家带去惊喜,但是后半年市场要想达到去年那样的票房大爆发,目前觉得可能性应该不大。


       第一制片人:一周有很多影片上映,但绝大多数都成为票房炮灰,既然如此他们为什么还要拍出来上映?您是怎么看待这种现象?


      李湛:我觉得这就是电影行业的特殊性。好莱坞其实也一样,每一个制作的环节,大家都非常认真地去做,还有成熟的风险防范机制,但是他们拍的电影中也不是每部都赚钱,不过这已经做的相当不错了。而在国内,我们做过分析,每年票房最高的前60部电影会占总体票房的80%以上。而在2012年到2015年,票房排名前70部电影就占了总票房的90%。这是因为电影是一种边际成本非常低的消费,而因为它的社交属性,观众有很强的从众效应。所以在这个领域,集中度是很高的,这也就很考验一部电影的项目管理能力,因为归根结底是管理上的竞争。


任何类型的项目

都需要科学的方式去管理 


      第一制片人:您认为中国文艺片票房的上限在哪里?文艺片应该具备那些因素才能取得好的票房成绩?


      李湛:一部电影是不是文艺片其实很难鉴定,这种类型在好莱坞叫做剧情片。好莱坞要是拍这种类型的片子,又想取得好的票房,它的解决方案是选用大明星,强调表演和情感的元素,另外通过电影节做宣传,比如以竞争奖项的方式,同时尽可能延长上映档期,比如争夺奥斯卡的电影大部分都会在精英人群有时间的圣诞档上映,然后到奥斯卡结束又重新上映一次。至于说票房上限,如果按照影院观众可能消费这种类型的角度来说,是可以达到5亿以上或者更高量级的,但最重要的还是要看影片的口碑和质量。八十年代的美国有很多剧情片就票房口碑双丰收,比如《雨人》。


  第一制片人:《美人鱼》成为内陆首部突破30亿人民币的国产片,您认为在多长时间内,会诞生单片50亿的成绩?它会是什么类型的影片?


  李湛:这个很难正面预测。如果影片的本体质量高有可能很快就会突破,但也有可能近两年都不会突破,因为电影最终是要看上映当时的环境,所有打破记录的电影都有一定的运气成分。比如说今年年初《美人鱼》的33.89亿和去年7月《捉妖记》的24.39亿,只隔了不到半年的时间就提升了近10亿。所以电影带给我们的惊喜,很难用时间这个维度去衡量。


  至于类型,它一定是一部男女老少都适合的影片。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只拍家庭篇或者合家欢的影片,而是从产品设计,组合上进行不同的市场定位,针对不同观众群体制定不同的市场策略,给他们提供一个观影的氛围,这样才能吸引更多的观众到电影院看电影。但是,单凭一部影片也是无法实现这个目的,只有让电影制作和发行的各个环节都能够拓展到更多的人群,我们才会有更多的市场机会。


  第一制片人:在今年的上海电影节上,李安导演说,票房的好坏人算不如天算,再精明的人也算不到!您是怎么理解这句话?


  李湛:电影是一个很特殊的产业,除了各个环节集体发力,还需要些机遇和运气。李安导演所说的天算其实就是这个道理。我们人算的部分是对项目进行更加准确更加清楚的观察和分析,然后再出来一个可操作的方案。但不管你做的多好多坏,都要看跟你同档期或者前后半年的片子情况。同等类型前后半年会互相影响,同等目标人群前后十五天会互相影响。这不是一部电影可以控制的,这就是那个天算的部分。


  通过专访我们可以了解到,通过市场数据咨询可以帮助电影项目提升管理能力、探索工业化标准。配合着中国电影市场的成长成熟,凡影也在不断修正和升级数据化管理方法,为中国电影产业的工业化升级持续探索前行。


文/一哥

第一制片人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作者及出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