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重置十年的时空,封岩同名个展“封岩2005

 月牙湖机 2016-10-10

9月上旬,在上海的城市艺术浪潮中,艺术家封岩在沪申画廊的个展“封岩2005-2016”无疑是其中的焦点。

9月9日开幕的“封岩2005-2016” 的时间节点从2005年开始——这是封岩第一个个展的时间——呈现了艺术家封岩从2005以来创作的《纪念碑》、《权力》、《迷幻的竹子》、《绘画之侧》、《唐陵深草》、《山石》、《秩序》以及最新创作的《器材》八个系列,共计64件作品,全面展示了艺术家近十年的创作历程。

被置于同一个时空下的作品,诞生出了新的意义。“有点类似文学里时间与空间并行的感觉,就好比在叙事中,同一时空里穿插着不同的事件。”

封岩镜头下的物品和场景的含义并不仅仅依存于他所设定的距离和焦点。他的画面直率地完成了“看见”,却让人有“视而不见”的感觉,这是因为他传达了更宏观尺度之上的“看见”。封岩的画面从细节入手,观者所习惯和熟悉的价值分寸和因果关系在这样的体系中得到了更新和超越 。封岩传达的是世界整体的声音,他以影像为手段展现了比常规视点下的事物更具有普遍性和完整性的信息。在这种影像当中,封岩的目光是无数条探针,并不仅仅集中在某件事物上,而是平行地、无差别地针对所注视方向的所有空间。他没有刻意突出能够撩拨到观者已有经验的那有限的几束,而是让这些探针整体地发挥作用。这个世界随之被阐释为原有的样貌,而不是以人的取舍来定义的样貌。

“我的技术在技术方面我没有什么变化,一直都是最简单的方法。思想方面,似乎也没有演变。我的作品观念基本上都是一致的,只是形式上看起来可能不一样。”

封岩依靠的不是全知全能,而是他丰富的阅历,尤其是他对视觉意义的反思,以及长期大量的文学阅读和写作实践当中沉淀下来的关于生命和世界的认识和体会,这使他镜头中的画面能够带领观众进入到被屏蔽和遗忘的真实,并且在转换到下一个主题和场景的时候非常自如和简洁。

色影无忌专访封岩

艺术家封岩 

“封岩2005-2016”展览现场

Q:您说过您在刚到北京的时候劳森伯格在中国的展览对您影响很?,现在劳森伯格的30年回顾展在北京展出刚结束,不知您看了吗?觉得怎么样?2013年您在三影堂也有过个展,您当时评价说“?常成功”,现在您的总结性的展览?一次开幕,您?己怎么评价这次展览?

A:84年我特地从?西安到北京看劳森博格的展览。85年我才到北京上大学。那是特定的年代,之前中国没有出现过现代艺术的展览。至今我记得起来的,还有那时英国的乔治与吉尔、甚至威猛乐团,也曾对当时的年轻?人产?一些影响。现在在北京的劳森博格展我也看了,觉得作品太多、场地有些拥挤。

我还没有做过回顾展,觉得?己还不需要被总结,也还没有?提出过要给我做回顾展。我对展览成功的要求不是很高,最主要是?己尽力了就好。当然媒体报道、国际机构的关注以及国内外藏家的?睐、画册、展场效果等等都很重要......这次在沪申画廊,?先它是在上海的外滩三号,我个人挺喜欢它的位置以及建筑本身,画廊场地对于我的个展来说是刚好足够的。画廊总监张离也有大家公认的学术背景,他对我作品的理解深入,我们展览?方?面配合的很好。

封岩最新系列作品《器材》

《纪念碑》系列作品作为一整件作品展出

Q:去年汪?安教授出了一本理论小品文集《论家用电器》,谈到了三个“M”,“中介 (MEDIUM)”,“手段(MEANS)”,“沉思(MEDITATION)”,我当时在看的时候一直在都在想您的《纪念碑》系列作品,于我来说,这与我在上学时看这组作品的感受已经全然不同了,那于您呢,回顾这些作品有没有什么不一样?

 A:谢谢你的问题。这本书我还没看过。我曾经请汪民安到我的?作室聊过,我觉得他是一个进?思考状态的学者。做完《纪念碑》系列,我进入了另一个与之相关的系列,还未为系列定名,这次展出的主视觉海报作品《器材》算是紧接着纪念碑而来的系列作品中的其中一幅,其余的都已经制作完了,但还没有展出。

在艺术史上,静物或者景物作为背景,从人的主题?花了很长时间脱离出来,成为人的一种延伸,成为主题。我的作品里,到现在暂时没有人的出现,我也在思考,以什么样的方式呈现?会有意思、会让我想去做。到了今天来看,物品或者电器,已经不是人的一种延伸,它们已经是人的一部分了。很多电器,它们已经真正植?进入人体,以实质的方式替代了有机体。这个现象,实际上在家用电器出现以来,就已经可以被预示到,只是今天许多例子已经凌驾了道德的边界,因为不同的物品或者电器,它们具备?常不同的与?的延伸属性,有些扩张性和侵略性明显高于其它种类。

《唐陵深草》系列作品

Q:您多次提到摄影、当代艺术和沙?式的爱好者之间的界限与区别,这让我想到?永砅曾谈及有必要将“艺术”作为?个朦胧的整体来谈论,?“谈论”的方法恰是将思维所聚集起来的那个东?再分解为许多部分(《话语-艺术-权势》)。如果试着去理解你创作的庞?大体系,现存的已经有很多按照概念版块、分类、关键词来分析的方式,比如说这次的八个主题,你认为这种的分别类是必要的吗?

A:“八大主题”是媒体的说法,不同的媒体有各自的需求而产生的表达?式。我想大多数的?愿意与严肃媒体或者有个人语言的采访者、?字?作者做交流或者访谈。我?己将作品做系列的分别,纯粹是出于方便,每个系列代表?己的某个阶段。

封岩的作品拥有抽象、具象等不同的形态

《绘画之侧》系列作品

Q:您的?作方式和您?己的观念决定了?己的摄影作品,可能称为“被命名为摄影的物质 (object)”更为合适。它们有严谨的厚薄粗细,?短宽窄以及既定的观看距离,直观并向外扩散作为“物”的场域,这更像“混合体(combine)”,但是在外表上又是二维的、摄影的,媒介之间的可能性好像又被藏起来了,这种向内和向外的?盾?常有张力,?且在您的作品中有很多,?如?具象的物体表达抽象的思维,您如何看待呢?

A:我认为不管什么媒介,可以被称之为“作品”的,都应该具备这样的思考和张力。?如说绘画,艺术家也应该去思考它的物质性。我有时候觉得,画?里的内容不见得比它的侧面或者悬挂它的方式来的更吸引我。

《权力》系列

Q:您更愿意被称为艺术家,因为“艺术家可以具有叛逆思维以及个?人独特的视?角”,那么如果说持续的创作恰是要不断地去质疑和推翻既定的制度、概念,这种?行为是否终有?一天可能完全找不到它所要发起攻击的支点?

A:不会。独特的视角之后,总是还有很多细节可以去发现或者调整。

展览现场

Q:一般来讲我们很难将杜尚式的和博伊斯式的思考?式拧合在?起,但在您的作品中,却能让?人同时感受到杜尚对语?的机敏、禅宗式的诡辩法和博伊斯的萨满情结。这种矛盾形成了一个特殊的维度,可以把它看作是您一贯审慎于系统认同和各种形式的偶像的结果么?

A:关于他们的作品我当然都算熟悉,但我觉得他们距离我的时代比较遥远,那种影响应该不是个?化的影响,?是普遍化的和艺术史的影响了。不过我对于社会雕塑挺关注的,说?一点,个?比较关注政治与社会问题。

关于封岩

封岩, 1963年出生于西安。1989年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摄影系。旅居纽约多年,现居北京及台湾。封岩选择接近自身理性倾向特质的摄影作为主要表达方式,不同系列作品主题之间坚定有力的发展出他对于极简艺术、抽象绘画、唯物及客观主义、传统与权力等领域的对话能 力,以喷墨打印之成品,不着痕迹的探索视觉艺术史的边界。封岩以概念影像作品異軍突起于中国当代艺术中较少被受关注的摄影领域,并持续的在跨文化的领域里发生影响力。作品曾先后于北京及德国举办过数次个展,并参与澳大利亚白兔美术馆、德国设计博物馆、德国宝马基金会及上海當代博物館等大型展览。作品被海内外美术馆、机构收藏。除了當代艺术創作,封岩也曾筆耕多年,先后著有《终南山》、《大雁塔》、《座椅反弹的声响》等长短篇小说。封岩网站:http://www.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