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家是这样“炼”成的 朋友告诉,某人的孩子书法了得,邀大家同去观赏。 那是一个十来岁男性小学生,当场写了几个字,确实不错。这使我想起早年看过的一部纪录片,记叙一个五六岁的女童,书法好得不得了,力透纸背。因心有所感,我当即赞叹:小小年纪,字写得这么棒,真是天才。现场有人掏出一首诗稿,要小书法家写一写,孩子摇头拒绝;又有人请他写条幅,他又摇头。朋友出面圆场:别为难孩子啦,他就写这几个字,其他一字不写,这是原则。 此后,大家议论孩子为何不写其他字,有人一语道破天机,说有一次观摩市级少年书法,当时也令他惊讶不已,可有人暗中告诉:“这些孩子字写得是漂亮,但基本上是‘表演书法’、‘应赛书法’——专攻某两个字或三个字,多一个字都不练,甚至连一本古代名家的字帖都没看过,不少人是‘文盲书法家’。” 哦,原来“书法家”是这样“炼”成的! 这让我想起曾看过的一则幽默故事:某市文化局长姓胡,名不字,大字不识几个,就会写自己的名字和在文件上签同意或不同意,心情好就写:同意,胡不字;心情不好就写:不同意,胡不字。天长日久,他居然将此五字练得龙飞凤舞,出神入化。 一次,胡局长率团访日,临别回国前,应日方请求,代表团成员都留下墨宝,以资纪念。胡局长不识几字,能留什么墨宝,急得他浑身冒汗,幸亏急中生智:何不如此如此……于是,他拿起笔,挥毫疾书: 当即,在场满座皆惊,胡局长不但展现了自己精湛的书法功底,还道出了中日间文字的差异,在日本获得了广泛的赞誉。 当胡局长他们的班机在国内机场降落后,打开舱门,胡局长顿时惊呆了:原来胡局长在日本获得广泛好评的消息,通过媒体早已在国内不胫而走,大家守在机场里,手捧笔墨纸砚,请求书法家胡局长写字留念。 胡局长吓得不敢下飞机:我哪是什么书法家啊,写来写去不就是“同意,胡不字”那么五个破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