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以来,随着韩国和中国船舶企业在技术和生产工艺上的大力赶超,日本船舶行业让出了半个世纪的“世界造船第一大国”的“交椅”。 但近年来日元持续贬值,使得以日元结算船价的日本船企获得了10%~15%的汇率差收益,这促使全球新船订单踊跃流向日本,重拾复苏活力。 不过,有分析人士表示,如果日本造船企业仅满足于日元贬值带来的一些受益,那么这种复苏现象只是短暂的。 现实证明了这一点。今年至今,日元兑美元汇率大幅升值15%,成为今年截至目前全球最强劲货币。 近日,日本川崎重工发布公告,将2016年度上半年财报的合并净利润预期下调至亏损50亿日元,此前的预期为盈利145亿日元。而川崎重工只是日本造船业中的一个缩影,日本其他船企在公布财务数据时,也大都提到了汇率影响的问题。 更糟糕的是,川崎重工还宣布,由于造船业绩大幅恶化,公司将考虑退出造船业。 实际上,依靠汇率的变动去实现盈利、维系生命显然是被动且不治本的方法,相比之下,兼并重组与资源整合要更可靠些。 川崎重工方面,业界估计,虽然其造船部门的获利能力越来越差,但造船业是其主要业务,全身而退的可能性并不大。而更大的可能是把造船业转移到造船成本更低的中国,以便在订单竞争中抗衡中国和韩国船厂。因为虽然中国造船行业的人工费也在暴涨,但相比日本和韩国,仍然不过其四分之一左右。 就在9月29日,南通中远川崎船舶工程有限公司为挪威船东建造的全球首制4000车位LNG双燃料汽车运输船顺利建成交付。而此前,川崎重工对于南通中远川崎制造LNG船舶的预期是2018年,其业务转移急迫程度可见一斑。 借力打力,布局高端。或许,对于这些日本船厂来说,造船吨位排名的下滑并不是件坏事。因为他们的目标,已不再是简单的争抢市场占有率,而是核心技术、增值服务和利润率最大化。 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的不靠汇率靠技术:日本船企开启重组、移师之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