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走进犀牛寨的水墨淡烟

 【点石成金】 2016-10-10

千百年来,一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总被人们追寻和向往,哪怕只是暂时的,短促的,总在凡尘的忙碌繁嚣中众里寻她千百度。
    我亦在找,想找这么个地方呆呆,把自己放平,放得又松又软。
    但看了些山山水水,方知天下之大,而心中的那片乐土,始终保持着一个标准,得纤尘不染,得宁静清幽。这势必又有了欲念,又蒙了尘垢。所以,这种找寻真是千辛万苦。
    结果,转来转去,还是觉得自处的武隆好,而武隆的古村落——土地乡犀牛寨,便是那片梦中的恬适与安然之地。

                      、烟雨霏霏,古寻幽

    喀斯特,绿色,原生态,是我骨子里的原色,武隆用巍巍大娄及莽莽武陵源源不断的充盈着这种原色的血液及营养。所以,我的偏好便是这方山水孕育的行为与思想。但我的突然顿悟,却是因为霏雨中的犀牛寨带给我从未有过的血液涌动及心潮澎湃。
    显然,雨天去看犀牛寨并非最初的预料,但雨中有雨中的情趣,尤其这高寒山区的5月正在霏雨中表现春天的妩媚与葳蕤。内心会充满黑压压的绿,白晃晃的雾,湿漉漉的思绪,如陶渊明的淡定,如谢灵运的洒脱。随一群文友于烟雨朦胧中投入它大山大水、大彻大悟的怀抱,有了我对一个幽然环境与一个古村落或一个古老民族的深沉思考。
    去过黔江的濯水古寨,流连过那里的风雨廊桥,徜徉过那里的石板古道;去过福建的永定土楼,陶醉过那里的土宅木院,圆环天井,感叹过那圆中圆、圈中圈的“大家族,小社会”;去过凤凰古寨,拥抱过那里的水上吊脚城,钟情过苗家、土家妹子的“莺歌燕舞”。看过秦岭华阳的古阁楼亭,羡慕过江南乌镇的烟雨诗画。但没有见过犀牛寨抓魂的古村落气息,没见过那摄魄的原始风情及悠悠人烟。
    这莽莽森森的山,这川流不息的水,这起起落落的沟壑峡谷,这神秘兮兮的深幽村落,不像江南水乡的老镇旧寨,不像秦岭密境的古城故园,扑面便知鱼米之乡的靓丽,茶马故道的壮美,而是在深山密林中,给你带来一种人类生存环境的挑战、震撼和冲击,它会让你滚沸的凡心瞬间冷却。
    是的,单说她的环境,犀牛寨囿于武隆东北部的青山翠屏之中,喀斯特的雄奇风貌在这里尽情发育,尽显风流,山更重峦叠嶂,水更沟谷密布,仿若山水的群英荟萃。植被恣意的翠,清泉纵情的流,鸟语花香,烟雨纷飞,雾岚缭绕,云蒸霞蔚。有刀削斧劈、白白森森的绝崖孤壁,有神秘莫测、奇幻幽深的洞穴石桥,有纵横交错、龙走蛇行的河流峡谷,有铺天盖地、一望无际的森林植被,有原始古朴、择地而居的土家木楼。她处武陵山系最雄奇秀丽的段落,宛如老天为人间精雕细琢的迷宫。有着幽远宁静的独立天地。
    就寨子而言。这深锁的大山里,山隔水阻,何来人烟,何来这神奇的寨子,他离现在的场镇、县城那么遥远,在不通公路的过去,怎么与外界接触。给人诸多联想与疑问。而取名犀牛寨,则更富神奇色彩。她的土瓦飞檐,她的雕梁画栋,她的石海坝、古寨门,她的老油茶、蜡染布,她的民歌民谣、民族舞,怎么来的这些疑问似乎正在剥开武隆乌江流域土著人生活的秘史,或从某一个侧面正在反映武隆社会生存繁衍的发展轨迹。

                        、水墨河谷,仙境觅胜


    要一睹犀牛寨的概貌,可直接驱车而至。而要细探犀牛寨的幽深,则需弃车步行沿河,领略她步步是景的清幽曲径与神秘通道。
    沿昌河是流经犀牛寨后山的溪流河道,全长约五十公里,沿河有一条三、五里长的蜿蜒小路连通里外。我们沿草长莺飞、山花烂漫的幽径慢慢探入。
    只见河谷时宽时窄,水流时急时缓,若玉带一般隐现于山谷之间。两岸群峰错落,植被繁茂,乔木、灌木、刺类、藤类,品类繁多,恣意竞长,翠色绵绵,蓬蓬勃勃。特别是那水竹、金竹、苦竹、黑竹、刺竹,见缝插针,盘根错节,沟坡连坎,绿得发亮。林中,河中,丛中、洞中,不时出现竹鸡、岩鸡、锦鸡扑腾,不时出现喜鹊、啄木鸟、黄麻雀、红嘴相思、布谷鸟,叽叽咕咕,关关咯咯,婉转细语,欢快鸣叫。
    一路上,沿谷的野花、芳草、藤蔓新发的枝茎、叶芽,若柔嫩的小手,不时伸到你行路的面前或腰间,撒情弄娇。可见红山茶、红杜鹃、野樱桃、紫丁香、女贞子、百合花、白玉兰,此开彼放,争奇斗艳,细雨刚散,马上便有蝶舞蜂飞,氤氲嗡鸣。谷间,随处是清泉石上流,秀水潺潺来,水瀑、水幔、水雾、水花,百态交织,让你融入一个水的天堂,升起一袅袅晶莹的灵魂。向导说,内里产娃娃鱼、细鱗鱼、黄腊丁等珍稀鱼种,令你边走边吞咽着口水儿。
    行着赏着,你会来到一座人行便桥,可见峡谷开朗,山色空濛,突感山谷荡气回肠,收放自如的绝妙。正处遐思,忽见四山如黛,云如润墨,小雨又刷刷而淋,朦朦胧胧,雨山雨水,如入水墨淡烟,写意丹青。这时,细雨中的沿河,完全湿透了她的衣裙,紧贴着秀峰秘谷的迷人身段,仿若梦中的射姑神女。少顷,不远处的深涧、洞穴,吞烟吐雾,意趣无穷,幻觉飘升。又见山涯之间,沟河之中滑过轻轻雾岚,若丝若带,若神若仙。忽而,雨戛然而停,太阳哗的露一脸儿,几道金光撒下,浩淼仙境,便立即将你包围。随雾而移,行路慢慢拐向山壁,拾级而上,通向寨子。
    暮色之中,我们来到古村落。似从现代社会进入了一个陌生而原始的世界。
只见两山之间的一个凹槽里,有四十来户人家,木房青瓦,吊脚飞檐,竹木掩映,阡陌相通。凹槽的两头又分别被两条河谷切断,整体地形如一个硕大而崎型的“回”字,村落便处在“回”字中间。可说青山相围,又沟河分割。凹槽东西各有一路相连,一条便是进山的公路,另一条是我们步行的后山路。整个地理,被造物主纵横切割,颇具魔幻,如天然迷宫或仙人摆下的八卦阵,显得极其隐秘和偏僻。但造物主的灵性给予了古寨人特有的礼遇,在两山之间留下宽大的壕口,置上近十平方公里的平缓土地,供其生存繁衍,在前山留一天生桥与公路相连,可踏桥进出,在后山留有攀崖路与河谷相通,可沿河去留。
    就这样的环境及通行条件,给外界布设了太多的悬念,是天意?是地灵?给了古村落原初而神奇的选择。进寨前经过的天生桥不经意是看不出来的,现今的公路可清晰的看出一段整齐凿山的痕迹,而后山的河谷无人带路通不了后寨。这为生存在里面的古村落防范外界的侵扰提供了安全的天然屏障。可见古寨先民如此选择一定有不可回避的生存原因。是躲藏?是寻找世外桃源?雨中的犀牛寨,若隐若现,像披了一层神秘的面纱。
    村落的四周,满目的苍峰翠屏,摄魄的碧水玉流,让你的目光与思绪就在苏轼的《西陵壁》里打转。空气越来越清新滋润,绿色越来越鲜亮可人。
    进到寨子,古色古香的土家吊脚楼,挂满红红的灯笼,显得格外喜庆温馨。土家人热情好客,大开寨门,迎接我们。桌上已摆好土家的老腊肉,石磨豆花,炒鲜笋、蛋煎油茶等农家美味,同时,那瓦泥色的土碗,盛满了芬芳四溢的土酒。一个年轻而壮实的土家汉子不断的招呼,“都进屋坐,我们熬油茶喝”。那彪悍的体形,黝黑的脸堂,展现着土家人特有的质朴与友善。他给人一种头人的形象,原来他是该村的村支书。在喜庆的氛围里,我们入座其中,与土家兄弟姐妹门海吃海喝起来。享受着民族团结,兄弟友爱的和谐气氛。
    之后,是土家人的歌,土家人的舞,土家人的不眠之夜。
    看到土家人的豪爽及膀大腰圆的身体素质,你会想到大山的阻隔留下了不平凡的古村落,也留下了土家人抵御自然的特有风貌,活下来的是精英,是经过了万千生存法则洗礼的英雄。走在犀牛寨戏楼前的院坝里,我们讨论过蚩尤部落的后人,酉阳土司,冉家沟等与古村落有联系的事儿。联想过历史的战乱,及因此而引发的移民等问题,欲找到这古村落存在的理由。

                      、土家村落,蛮夷揭秘

    自古西南,称为洪荒之土,蛮夷之地。而蛮夷指谁?它与犀牛寨有何关系?章太炎在《排满评议》中说:“蚩尤为苗族豪首”,其部落在涿鹿战败后,便向南方流徙。现酉、秀、黔、彭的苗族多为蚩尤后裔。故彭水郁山曾设蚩尤庙祭祀及当地人有“吃九皇斋”的习俗。

《山海经.大荒南经》说,“大荒之中,有人名曰驩兜,人面鸟喙,食海中鱼,杖翼而行,维宜芑苣,穆杨是食”。这驩兜便是被舜放逐于崇山的“以变南蛮”的驩兜部落。生活在今湖南大庸境内,后迁徙至黔江、彭水一带。《皇朝经世文编.郭清螺文集》云:“考红苗蟠踞楚、蜀、黔三省之界……”其中的红苗即指驩兜人。

汉代,有盘瓠部落从湖南泸溪拥兵寇掠武陵、长沙、庐江等地,建武二十四年(51)马援率兵“征蛮”,斩杀2000余人,余“皆散入竹林中(《后汉书.马援传》)”,其残部迁入秀山、酉阳、武隆一带(今芙蓉江峡谷两岸)。

其蚩尤、驩兜、盘瓠等部落后人,古称“三苗”遗种,是为苗族也。

而彭水、武隆的土家族过去也称为“苗”、“蛮”或“土蛮”,商周时代,彭水、武隆等地均为巴国的一部分,巴人为土家族的先民。《巴蜀史迹探索》说,巴人祠虎,以虎为图腾。楚人称虎为“於菟”,读“乌图”,这乌图疾读即为“土”,土家族遂此得名。
    巴人的最早起源,在今湖北长阳县的钟离山一带,原有巴、樊、曋、相、郑5个部落。在一次争夺酋长的斗争中,巴氏廪君取得了胜利,便统一成为巴氏一个民族。后来,廪君部落便由溯清江流域向西发展。一支迁入今酉、秀、黔、彭及武隆定居下来。
   《华阳国志.巴志》反映,周武五王伐纣时,实得巴蜀之师以得天下。并“以其宗姬封于巴,爵之以子”,即封为巴子国,“东至鱼腹,西至僰道,北接汉中,南及黔涪。”后楚子灭巴,巴人流入黔中(今彭水),分“酉、且、巫、武、沅”等五溪而距,号为“五溪蛮”。
    到唐代,乌江流域少数民族姓氏多为田、谢、朱、杨、冉、雷、向、李、邓等,从元到到明代,多次“赶苗(蛮)拓业”,劫后余生者大多逃亡他乡,少数避进山林,隐姓埋名,谎称汉民。在招民垦殖中,部分远走他乡的苗人又重返故土耕织。
    宋代,黄庭坚在《答从圣使君书》中提到的制茶“土人”,当为土家族的先民。元、明以后,彭水土家族也被统称为苗人,列在“赶苗拓业”之列。其冉姓为土家族中的大姓,部分迁入武隆火炉沧沟一带居住。
    由此看,乌江流域的先祖们在部落争斗,“赶苗”与“反赶苗”的沧桑史中,经历过无数次的战乱、迁徙与流亡。
   《隋书》、《周法尚传》、《李景传》分别有“黔安蛮”、“黔安夷”、“黔安夷向思多反……”、“击叛蛮向思多反……”等记载。
    是的,无论哪一个部落的来去,皆非无缘无故,其主要原因还是因为生存的争斗,这种争斗带来的战争、和平、迁徙、驻扎与安顿,形成了人类沧桑的发展史。有了我们乌江流域现在的汉族、少数民族聚居模式。
    至此,蛮夷之说便可定为早期来乌江流域生活的苗族及土家族人。而犀牛寨的早期居民——冉、徐、侯等人家(冉姓为主),现考证为土家族。翻阅史书,可以基本推断,他们应在“赶苗拓业”阶段,选择了这安全隐秘的世外王国——犀牛寨(冉家沟)生息。
    从历史看,犀牛寨的冉姓人家,其来源应为巴人之后,迁入时间应分两个阶段,其一,为楚子灭巴时,遁入森林的冉姓族人。其二,为元、明朝 “赶苗拓业”时迁入,以及之后接续的“赶苗拓业,改土归流”时期的迁入与迁出。当年冉、徐、侯姓人家曾多次被“赶苗”驱散,渐次迁入吴、陈等姓氏,现当地还流传有“上铺坪,下铺坪,徐侯二姓一家人,再生吃的臭野猫,死后埋的团团坟”等谚语,指当年“赶苗”时,有徐侯两姓男女躲入空壳的大树中,靠吃死野猫肉得以幸存,他们老死以后所埋的坟茔成园土堆形状。现当地徐家湾人氏当为其后。而当年的冉姓人家神秘消失了,据祖籍湖广的陈华绪老人讲,上世纪六十年代红卫兵在犀牛寨抄了一座大古墓,墓碑依稀可见“冉方”二字,恐为冉氏先人。世事多磨,到了乾隆、嘉庆年间,川湘黔苗民起义遭镇压后,种族矛盾开始融化,社会曾一度安定,汉、苗、土、蒙等民族相安无事,共同生活,新中国成立后,各民族真正实现团结,亲如一家,再没出现过种族歧视、械斗及仇杀的事情。

                       、世间净土,犀牛悠悠

    犀牛寨的土家人历经沧桑终归安定,在他们精心挑选的世外桃源里,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而犀牛寨中的犀牛,从何而来?它告诉我们什么?

目前,乌江流域最早的志书里只有老虎(华南虎)、金钱豹、野牛等大型动物,而没有关于犀牛的记载。何业恒在《中国野生犀牛的灭绝》一文中指出,犀牛曾广泛分布在大半个中国,主要栖息在接近水源的林缘山地地区,唐朝时,湖南、湖北、广东、广西、四川、贵州甚至青海都有分布。并随气温的变化及人类的捕杀,向西南移动,到了宋代,除云贵高原外,其他州郡只偶有犀牛记载。 
    到明清时期,中国犀牛已仅在云南省有残存了。由于犀牛角是一种珍贵的清热凉血中药材,工艺品雕琢材料,其皮和血也可以入药,犀牛皮还被古代人广泛用于皮甲制作,便加速了人类对其灭绝的速度。到了20世纪初,犀牛在中国已所剩无几。民国1922年后,犀牛在中国彻底的绝迹了。
    冉家沟传说有犀牛,说明它存在很早,前面说了冉家人氏迁入可能在两个时期,如果是巴人生活时期,可以肯定的说犀牛是存在的,也反过来可以证明,土家人在当地的生活史提前到距今3000年的历史。如果说是元明朝时期,犀牛可能存在,也可能绝迹(因为没有历史记载)。但想当年,洪荒闭塞,除非战乱,没有人愿意选择这深山老林居住。而巴人生活时期,疆域辽阔,人烟稀少,即便躲避战乱,也不一定选择这么偏远的犀牛寨生存。所以,土家人自“赶苗拓业”时迁入,相对准确一些。也就是说当地人的生活史应在距今700年左右。所以,当地犀牛灭绝之时应在元明朝时期,与何业恒推断:“到了宋代,除云贵高原外,其他州郡只偶有犀牛记载”基本一致。
    古对面有一个洞子,被人们称为犀牛洞。传说,当地人常看见成群结队的犀牛在冉家沟出没,勇敢的土家人将犀牛射杀后,将皮剥来制成战衣,在战争中抵抗长茅及刀箭的刺入。
    现在看,这样的环境更印证了犀牛寨的选择,犀牛最后栖息地是人迹罕至的地方,恰恰实用于土家人躲避战乱而落脚生根。土家族本以老虎为图腾,但老虎已隐入云烟,而今那沧桑古老的犀牛却走进了土家人的故园。
    其实古寨子,随现代文明的涉足已不多见,而古村落中的古寨子更是凤毛麟角,以中国已经绝迹的动物来命名并流传,似乎天生就带有本朴、古老、原生态的元素,闪现着古老、朴实的灵魂,成为人们不需解释便能揣测出的净土。

然而,世间本没有真正的世外的桃源,但它带给我们向往与憧憬,你可以来此小住,来此放慢生活的时光。于自己的平仄处找到那份暂时歇脚的安然与恬淡,为明天更好的启程而养精蓄锐,亦不失为一件人生的快事。
    历史的尘埃终于落定,人世间的纠葛、繁杂与喧嚣已随烟云而去。如今的犀牛寨,再不需要遮遮掩掩的藏匿于大山深处了它在美丽的阳光下,在缠绵的霏雨中与外界深深相融,与我款款升华。但它能否抵御现代社会的物欲风暴,我为它隐隐担心。

愿它为我们永远留着那扇宁静而淡远的寨门!那千回百转、袅袅娜娜的梦境与实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