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于丹:优雅地刻薄

 昵称37200150 2016-10-10

  昏昏而卧之时,看到于丹教授又讲《论语》,说“真君子从来不攻击别人,只拓展自己”。“拓展自己”这样的用语,是教授习惯的美章华辞,深义难测,大概是以己之大蔽人之小、能够包容别人的意思吧,现在名震中外的教授有资格居如此之高以临群小。但“真君子从来不攻击别人”却是明显的伪真理。因为矛盾斗争并不因小人

君子而存废,孔子自己不惟诛杀过“五恶俱全”的少正卯,不惟讲过“惟君子(当然是真君子)能恶人”,还曾号召门下诸生对冉有“鸣鼓而攻之”的。若依于丹教授之说,孔子不惟不是真君子,还成了小人的头领,也不值得教授大讲特讲他的语录了。
 
  其实君子就是君子,没什么真君子假君子之别,因为假君子本就不是君子。所以于丹教授不再说君子而专说“真君子”了,当是有所指于那些不自量力的《论语心得》的批评者。但在孔子看来,“人不知而不愠”是君子,“就有道而正焉”是君子,教授因为别人指出了她的错误就来个反唇相讥,又不肯“就有道而正”,这样一来,即便别人不是“真君子”,教授也把自己与他们同列了。
 
  所以,于丹的“真君子”标准且搁在一边,还用孔子的标准来对照于丹吧。孔子说: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而《百家讲坛》上的于丹,形象越来越清丽了,言辞越来越优雅了,“文”的工作做到了极致,“质”的工作却没有长进,出口成章,不知何所裁之。孔子说: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教授呢,不用正确学问去应对批评者的质疑,却造了个“真君子标准”去冷嘲热讽。孔子说:君子不忧不惧。在这个商业社会,名收了利获了,教授还何忧何惧?但是孔子所谓“不忧不惧”,是有“内省不疚”前提的,于丹教授当别人指出偌多错误的时候,可有内省而能不疚,大概只有天知地知自己知道吧。
 
  以我小人之心度彼君子,于丹说“真君子从来不攻击别人”,大概是反击别人攻击了她;说“真君子只拓展自己”,大概是暗讽她的攻击者未如她的风光,从央视讲坛拓展到了地方讲场,从日本东京拓展到了法国巴黎。这是文人斗口,谁是真君子谁是假小人,谁是成王谁是败寇,各人肚里自有盘算。但是以实而论,如果不想连夫子也否定了,不想把讲《论语》的饭碗自己砸了,则不要妄下断语说“攻击别人的人不是真君子”。如果必须为“真君子”规定一个标准,还是用夫子“克己”的标准为好,因为“克己”可以为仁,自然当得起真君子了。只是“克己”要成为标准,需要象于丹教授一样曲解一回,把“克己”说成“革命自己”,既包含了“拓展自己”,也包含改正自己的错误而非对批评者反唇相讥。当然,教授非要反唇相讥也是可以的,因为“讥”不是“击”,并不妨碍教授继续当“真君子”。
 
  一年以来,我看于丹讲《论语》总算起来不超过30分钟,对“动容貌,正颜色,出辞气”的教授其实很有好感,所以并没有存了心找她的岔,也无力为此。但是总觉得讲坛上教授越来越优雅的形象和话语,“六经注我”更见熟稔,每有所指则愈见刻薄。所谓骂人不带脏字,用自己“拓展”了的幸福去讥讽别人的穷困,却忘记了孔子在陈绝粮之时说“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在这个世道,那些穷酸文人还能够坚持下来做学术,还不算是君子吗?总比孔子所谓有“言伪而辩”一恶就当受“君子之诛”的利口之人强上万分吧。
 
  近日重庆晨报的消息,说于丹春节讲《论语》每分钟出现一次错误。或者是巧合,我这个不学无术的人,几次瞥见于丹教授在讲坛上侃侃而谈,也总会在一分钟内发现错误,然后就模糊了教授的影像而陷于求证,于是对《百家讲坛》的坚定和于丹教授的勇敢,一直不甚理解。这个不甚理解,看来还必须要坚持下去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