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新机场航站楼主体结构已冲出地面2016-10-10 19:07:57来源:海外网海外网北京10月10日电 (记者严冰)自北京新机场2014年12月26日奠基开工以来,中外记者首次受到邀请到现场采访,该空地一体化大型综合交通枢纽随之露出峥嵘。记者今天在北京新机场工程建设现场看到,北京新机场航站楼主体结构已冲出地面,工程现场塔吊林立,机械设备轰鸣运转,施工人员挥汗奋战,蔚为壮观。这座举世瞩目的大型国际航空枢纽正迈入一个新的建设阶段。 北京新机场航站楼核心区 北京新机场工程建设指挥部新闻发言人朱文欣告诉记者,遵照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北京新机场“2014年底开工、2019年建成通航”的指示要求,各方密切配合,倒排工期,全力实施,工程建设在创新中扎实推进。截至2016年9月,航站区工程各项目正按计划有序实施,主航站楼混凝土工程量已完成60%以上;飞行区工程全面进行土方、地基、排水、下穿道等施工作业;工作区工程已基本完成前期工作,将于近日开工建设。 主航站楼采用五指廊构型 朱文欣介绍说,北京新机场定位为“大型国际枢纽机场”。场址位于北京市大兴区榆垡镇、礼贤镇和河北省廊坊市广阳区之间,直线距天安门约46公里、距首都机场约67公里、距廊坊市约26公里。 远期规划年旅客吞吐量1亿人次以上,满足年货邮吞吐量400万吨的运输需求。本期按照2025年旅客吞吐量7200万人次、货邮吞吐量200万吨、飞机起降量62万架次的目标设计,主要建设4条跑道、70万平方米航站楼,同步建设航空公司基地、货运、空管、供油、维修、航空配餐等各类保障设施。本期机场工程总投资799.8亿元,空管工程投资41.6亿元,供油工程(场内部分)投资22亿元。 北京新机场施工现场 航站区总用地面积约51.76公顷,南北长1250米,东西宽1102米,主要包括旅客航站楼及综合换乘中心、停车楼、综合服务楼、制冷站等,总建筑面积120.3万平方米。航站楼核心区地下二层、地上五层。其中,地下二层为轨道交通站台及轨道区,地下一层为轨道交通站厅、换乘中心及行李传送通道、机电管廊系统和预留的APM旅客捷运通道等功能区,地上一层至五层分别为国际国内进出港及相应的服务功能区。 北京新机场效果图1-航站楼俯瞰图 主航站楼的屋面最高点50米,向周边起伏下降至指廊端部25米,车道边屋盖悬挑长度47米。新机场航站楼首次有高速铁路、城市轨道等在地下穿过,首次采用双层出发的工艺设计。 航站楼设计方面,在2011年启动的航站楼建筑方案招标中,根据飞机停靠、工艺流程等功能需要,首先确定主航站楼采用五指廊构型,后续在航站楼建筑方案优化过程中,结合陆侧综合服务楼构成的北指廊,与主楼共同形成了一个形态稳定匀称的构型,这种构型的特点是指廊短,从航站楼中心到最远端登机口步行距离不超过600米,步行时间仅需不到8分钟。 航站楼流程首次采用双层出发工艺设计来满足7200万人次旅客吞吐量的陆侧车道边需求,部分机位采用国内国际混用,设立中转手续集中办理区,中转流程更加便捷。候机空间兼顾室内室外环境,五指廊端部以丝园、茶园、瓷园、田园和中国园为主题,为旅客打造中国园林候机体验。 跑道构型方面,本期建设的4条跑道采用“三纵一横”全向构型,在国内尚属首次,是新机场飞行区规划设计的创新性实践。 “五纵两横”四通八达 朱文欣告诉记者,综合交通方面,新机场着力打造“五纵两横”综合交通主干网络,将公路、城市轨道交通、高速铁路、城际铁路等多种交通方式整合,以大容量公共交通为主导,形成具有强大区域辐射能力的地面综合交通体系。 “五纵”指新机场连接北京市中心的快速轨道(新机场快线)、北京至霸州铁路(京霸铁路)、大广高速北京六环至黄垡桥段(扩建)、京台高速北京五环至市界段、北京城区经新机场至霸州高速公路(新机场专用高速),“两横”为:机场北线高速公路、廊坊经新机场至涿州城际铁路(廊涿城际),以上共4条高速、3条轨道。旅客可通过新机场专用高速和新机场快线直达北京市中心区域,通过高速公路网、城际铁路、高速铁路以及外围铁路跨线衔接,1小时左右可通达天津、唐山、保定等城市,2小时左右可通达石家庄、秦皇岛、济南等城市,3小时左右可通达太原、郑州、沈阳等城市,广泛建立与周边城市的连接,大幅增强了新机场的枢纽辐射能力,更好地满足社会需求。 值得关注的是,北京新机场规划建设时充分借鉴了国际先进机场的成功经验,首次将轨道站台与航站楼一体化设计,枢纽功能更加高效顺畅。轨道交通在航站楼地下纵贯穿越,站台位于航站楼进出港大厅下方,旅客到达航站楼后,可在站厅层办理乘机手续并通过安检,或乘坐电梯直达国际出发层。站厅层还可提供各类轨道之间的换乘,为空铁联运创造了有利条件。这种一体化设计,实现了“立体换乘、无缝衔接”的效果,整体效率指标国内领先、国际一流。 北京新机场效果图1-航站楼俯瞰图 东航南航将迁来运营 朱文欣透露,2016年7月19日,国家发改委、民航局联合下发《关于北京新机场航空公司基地建设方案有关事项的通知》。通知明确:东航、南航等天合联盟成员整体搬迁至北京新机场运营。东航、南航作为北京新机场主基地航空公司,分别按照承担北京新机场航空旅客业务量40%的目标进行基地建设,允许自建部分生产保障设施;河北航空公司、北京首都航空有限公司、中国邮政集团公司等非主基地航空公司按照“统一征用、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管理”原则进驻北京新机场,生产保障设施由首都机场集团公司统筹建设。目前,相关工作正积极向前推进。 人们可以期待,北京新机场建成后,将与北京首都国际机场相对独立运营,共同承担京津冀地区国际国内航空运输业务,形成适度竞争、优势互补的格局,两个大型枢纽像京津冀区域两只强有力的翅膀,将成为世界级城市群加快发展的“航空双引擎”,进一步提升我国民航业的国际竞争力,积极促进北京世界城市建设,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新常态”下区域协同发展的新引擎。 责编:孙蒙、贾雯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