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了榨取父母的钱,不孝不悌不仁不义又算得了什么

 翠竹藤萝书屋 2016-10-10

我平时很少看电视节目,不过在网上发现,有一类家庭调解节目慢慢成为网友讨论的热点;常常因为剧情的狗血和离谱,一集一集,总能吸引到不少讨论。

另一方面,也常常因为节目嘉宾或主持人本身就在展现扭曲的价值观;奇葩和极品,本身就是节目的一大看点。比如说,以前柏阿姨主持的东方卫视《老娘舅》时,告诉生活在上海的未婚女青年要自尊自爱,说:“贞操是女孩给婆家最贵重的陪嫁!”(2011年3月)就引发过争议,柏阿姨也因此红了。

《等着我》节目图片《等着我》节目图片

再比如说,倪萍主持央视一套的一档大型公益节目《等着我》,进行家庭调解,有好几期节目是劝被拐又逃离狼窝的妇女回到“丈夫”身边,劝被家暴的妇女重回家庭的。当家暴男在节目中不好意思地说:“我顺脚一拐,就把她踢到床底了……”倪萍就善解人意地说:“你不打她的时候,两人感情还挺好的吧。”然后,劝女人回“家”。

而且,她们都特真诚。

北京也有一档家庭纠纷类节目,叫《第三调解室》,据说是北京电视台吸引中老年观众的王牌节目。内容无外乎兄弟间房产争执,赡养老人纠纷,教育子女分歧,夫妻关系不和;经常在节目当中全家人骂成一片,打成一团,对,真的动手打;之后再调解。有的缠斗太厉害,实在调解不过来,节目都录不完。

本来还以为是表演的,后来看到有作家说,这档节目还是蛮真实的:“我有一次看到上了《第三调解室》调解未遂的某一户人家,录完节目以后一方直接杀了另一方而又上了《法制进行时》,才深深相信此节目的实拍和实撕……”(反裤衩阵地 )令人骇然。

我也看了一期《第三调解室》,一下子就体会到人类的绝望了。我算明白了,为什么节目中还能当众大打出手了。那种“极品”,给人感觉就是:骂人是不对的,应该打。

这一期的内容,就是展示了一个理直气壮的啃老族怎么把父母的血汗钱都啃光以后,还要敲脊吸髓地再榨干父母。


《第三调解室》节目视频截图《第三调解室》节目视频截图

话说,80岁的老两口有一个女儿两个儿子;多年前大小儿子都分家了;父母分了30万现金给大儿子,20万给了小儿子,一分钱没给女儿。大儿子搬开住,小儿子去了国外,老两口全靠女儿照顾,老母亲就说:把我们自己住的这一套将来留给女儿吧。

期间,因为小儿子觉得不公平,早已退休的老两口又活生生地“从牙缝里慢慢地省,除了吃饭以后,现在什么都不敢买”,终于又挤出了10万给小儿子。

十多年后,小儿子离婚从国外回来了,住进了父母的房子,母亲不得不把自己的卧室让出来,睡在客厅。小儿子天天闹,要求必须把过户给姐姐的房子交出来;他还嫌父母后来给他的10万,没有以前给哥哥的那10万值钱,因为没有算“通货膨胀”。要注意,小儿子当年颇有钱,卖房的330万可是没有给过父母一分钱的。

看到这个小儿子对父母口出恶言,现场节目组嘉宾简直都想掐死这个40多岁的男人了。即便调解员和律师们屡屡批评,小儿子仍然没脸没皮地说:你不给我房子,就必须再给我50万。最气人的来了:80岁的老母亲说:“砸锅卖铁我也给他凑出这钱。”“那是我儿子吧我也是亲妈。”

这让我感觉到,此前的同情都有点浪费了。因为,这种吞噬老两口的怪兽,就是他们自己调教出来的。

啃老族都是巨婴,认为自己就是世界的中心,地球要绕着他转。所以,这个小儿子既不顾姐姐一分钱都没有分到的事实,也不顾姐姐承担了所有照顾父母的重大责任,更罔顾父母既不欠他,也很难再榨出钱的现实,要求得到所有的好处。而这对老夫妇,一次又一次用自己的行动告诉这个巨婴:会哭的孩子有奶吃,你的要求再难我们也会满足你。

那些家庭调解节目当中,大量的矛盾就是出在父辈与子辈赤裸裸的利益纠纷上:不是父母在源源不断地压榨子女,就是子女啃老啃到恨不得把父母剥皮拆骨。而这些纠纷当中,又少不了兄弟姐妹之间的公平不公平问题。

《老有所依》电视剧照《老有所依》电视剧照

“啃老”不算是中国独有的问题,但应该没有多少欧美日发达国家,像中国近些年来啃得这么普遍,啃得这么理直气壮。

一方面,是因为房子。中国的房子与户口紧密相连,又与就业、升学、买房买车开网约车密切相关,所以买房对中国城市人来说,是刚需;可房价高昂,动辙三五百万,对于年轻人来说是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除了把父辈一辈子的积蓄都押上去之外,别无他法。

另一方面,独生子女政策下造就的一代独生子女,认为父母的财产早晚全都是自己的,不啃白不啃,所以气壮山河。

表面上看起来,“啃老”和中国传统中的“孝”背道而驰;吞噬和榨取父母的财产,难道不就是不孝吗?但实际上不然。传统文化和要求当中,孝顺,与啃老,是一种对应和共生的关系。

简单来说,“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意思,是君要有君的样子,臣要有臣的样子;父要有父的样子,子要有子的样子。要求子女孝,顺,服从,“三年无改于父之道”,没错;但这些孝顺也是有回报的,儿子是家族的“香火”,是家族利益的传承人,父辈一生奔忙的,无非就是“封妻荫子”;保证财富和爵位可以在自己得到继承,传到孩子的手中。

理论上来说,子女是应当与父母住在一起的,父母在,不别居,不远游。子女,应该“肖似”父母,走父母走过的路,过父母过的人生。这些前提,都是父母已给了孩子相当的荫蔽。

就士大夫阶层来说,除了极少数寒门考中科举、鲤鱼跃龙门之外(这也只是宋以后才有),大多数人仕途的起点多数都是来自于父辈的地位。

父辈的阶层,还能决定你有没有资格参加科考。在中国古代,一个人的命运、机遇和前途,主要是继承父辈资源的情况下,孝敬、顺从,也就理所当然了。

我不认为这种父子、长幼的关系是健康的,因为这是互相绑架对方的人生;但总体来说,是权利和义务对等的,是因果相关的。所以,它能为人们所接纳,也能稳定地运行数千年,并成为传统社会稳定的基石。

但中国的现代社会,把这种合情合理的逻辑链给斩断了,滋生出无数怪胎。一方面,有的农村家族好不容易出了一个凤凰男、凤凰女,跳出了贫穷,从此便成了整个家族的压榨对象,源源不断地给家族供血,甚至把他们的配偶家庭也拖下水。

另一方面,有的子女们虽然有手有脚,但却心安理得地吸干父母的血汗钱,直至败光他们的“棺材本”,让他们老无所养。

这两种,要么是父不仁,要么是子不孝,都是有一方享受了权利却根本不尽义务。

旧的价值观和社会结构已经打破了,可新的还没建立起来。现在四五六十岁的人的财富,主要是这二三十年的社会裂变当中积累起来的,他们的养老也基本上纳入了社会养老体系当中,很难指望着孩子来养老了。而且,他们的孩子这一代人,从小学习的就是半吊子的“独立人格”,“自由精神”,从基因里,他们就不再理会“孝”和“顺”这一套了。

理论上来说,父母既然在盛年时没有得到孩子的顺从,老了也不再享受子女赡养的好处,就应当在孩子十八岁以后就把他们推出家门,让他们自生自灭。——但就是这批父母,往往为了成年孩子的婚姻、房子、带孙子等问题,从经济上和体力上,被榨尽最后一滴血。

就像节目中的那位老母亲,她是自愿被儿子剥削的,是用自己的血肉来供养巨婴。她没有能力厘清人与人之间的界限。这一类父母并不是不爱子女,但他们的爱,只是随波逐流的,从不经过理性,只能是盲目的溺爱。这种爱,很不值钱,也很容易被背叛。

早些年的时候,大家都穷,也就罢了;而这几年经济飞速发展,拆迁盛行,父母手里忽然多了一大笔钱。子女们不仅啃老,还像惦记着唐僧肉一样惦记着这些钱;为了几十几百万,不孝、不悌、不仁、不义又算得了什么呢?

无怪乎《第三调解室》这档节目,光是就是围绕着房产和拆迁等带来的种种家庭矛盾,就足够源源不断地做成热门了。这些节目之所以盛行,就是因为当下极品太多、奇葩太多,扭曲价值观太多,让人看得眼花缭乱。另一方面,利益又太大,足以让亲人反目,直至大打出手。

换个角度想,如果这个节目全是父慈子孝、通情达理,谁还看呢?如果这个社会全都是谦虚礼让、君子之国,我们哪里能看到丰富的人性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