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魏昕:电子秤的小猫腻是市场的大隐患

 平淡人生a9 2016-10-11

近日,一则“电子秤暗藏猫腻”的消息在网上疯传,引起市民及网友的关注。有记者走访洪山区、武昌区以及江汉区的5家菜场调查,发现并没有出现网传的计价变化,但电子秤按照不同输入法形成的价格略有差异。(10月10日网易)

网传商家所用的是“少输法”,即在称重时将单价少输一个0,例如“22.0”只输入“22”,而显示器的价格就会出现差异。记者在走访中却并没有发现此种“缺斤少两”的方法,却发现了“移位法”,单价3元,不会输入“3.00”而是“0.3”,这种输入法却使价格出现偏差。而电子秤在单价上的花样还不止这些,消费者也在这些猫腻上花了不少冤枉钱。

就“移位法”来说还可以变成“缩位计价”,再将单价以小数点的形式输入时,同时将电子秤的单位同样换了,这样在消费者质疑单价不对时就以单位不一样搪塞过去,同样的多收一部分钱。另外电子秤的一个“M”键也是别有用处,“M”键通常用来储存单价,但不法商家就利用提前调整计价单位,本该0.95斤的商品却可以摇身一变为1.05斤,变相的缺斤少两却是防不胜防。这些平常看不见的小伎俩,夹缝中的小利润却是让监管部门头疼许久。

监管部门在市场里设置公平秤的形同虚设,市民买菜一般都没有计较那几毛钱的差距,也没有用公平秤的想法,对于商贩的“缺斤少两”也是习以为常,监管部门也不可能守着市场让每个人检查一遍。而电子秤的猫腻不仅针对消费者还针对监管者,不少电子秤在应付检查是都能及时归零,面对检查商贩早有准备,监管者想在电子秤上取证是相当的困难,现场识别很难将有问题的秤排除开外,长期解决不了的这个问题也是监管部门的痛处之一。

对于个人几毛钱的不在乎,却成了不法商贩大行其道的屏障。监管部门想监管却下不了手还是因为少了消费者的配合,而要减少“缺斤少两”的出现还需要我们主动防范。

监管部门的公平秤还是要摆出来,规范市场公平秤的出现是必要的,对于商贩的日产监督管理也需要落到实处。消费者需要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尽量到正规超市或菜市场购买商品,不要在街头小贩处购买,断不可因为几毛钱就放任商贩的行为。商贩也要做到诚信交易,一分钱一份货,信誉好才有回头客。

柴米油盐酱醋茶,样样都是小事,也样样关心到市民的生活状况,电子秤上的小猫腻却是市场的大隐患,万不能让换了新衣的电子秤在这些事上影响了老百姓的生活。

稿源:荆楚网

作者:魏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