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7成精神疾病是后天因素所致(资料图) 河北新闻网讯(记者 梁成栋)10月10日是第25个“世界精神卫生日”,今年主题为“心理健康,社会和谐”。记者从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了解到,在精神疾病患者中,大约有3成是受先天遗传因素影响,7成患者疾病形成与后天因素影响有关。 专家指出,不少精神疾病患者疾病形成受到环境变化、人际关系不和谐以及认知出现问题等后天因素影响。 此外,专家还提醒广大网友,不要因为患有精神类疾病后就产生羞耻心理不愿就诊。精神类疾病也是病,只有早发现早治疗,才能达到治愈的目的。 7成精神疾病形成受后天因素影响 10月10日是“世界精神卫生日”,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在该院精神卫生科大楼一楼门诊举行义诊活动。记者从活动现场了解到,近年来随着生活节奏加快,压力加大,我国精神疾病患病人数逐年增高,而在这些患者中,因为先天遗传因素影响的占3成,有7成患者疾病形成与后天因素影响有关。 “环境的变化、人际关系不和谐以及在认知上出现问题等都属于后天因素,往往这些因素会导致一个人患上精神疾病。”河北医大一院精神卫生科主任王学义告诉记者。 据了解,精神疾病包括十大类400多种,除了通常大家熟知的重性抑郁、精神分裂症、强迫症外,一些社交恐惧症、酒精依赖性和滥用性障碍、神经性厌食、贪食、心情恶劣等都属于精神疾病的范畴。 “从我们医院门诊量来看,精神疾病就诊患者越来越多,抑郁症、精神分裂症以及焦虑症的患者排在前三位。”王学义认为,当代社会中大多数人都面临工作压力大、竞争日益激烈、社会矛盾增多等一系列问题,学会如何自我调节就变得很关键。 专家:改变患精神疾病“可耻”认知 在大众认知中,患有精神病患者往往会收获“另类眼光”,包括在日常用语中,“精神病”也常常是一句骂人的话,可见公众对于精神病存在着严重偏见。 “很多人在患躯体疾病后都知道赶紧去医院就医,但是如果精神出现疾病往往都不愿意去医院看病,也害怕别人知道。”王学义认为,公众对于精神疾病认知上还存在一定偏差与误区,这需要引起大家的警惕。“精神疾病也是病,既然是病就要去治疗,早发现早治疗,不要存有精神疾病就可耻的错误认知。” 据统计,我国各类精神疾病患者在1亿人以上,但公众对精神疾病的知晓率不足五成,就诊率更低。精神疾病在我国疾病总负担中已排名首位。在全国包括河北在内,精神卫生诊疗上存在着诸多问题,例如社会上对精神方面的疾病还不够重视,精神病人在一定程度上仍受歧视,精神患病本身治疗花费巨大等问题都会延误病人的病情治疗。 “我们之所以在精神卫生日举办义诊就是呼吁各方参与到精神卫生的工作中来”王学义表示,希望大家能够关注心理健康、关心精神疾病患者,从而形成一个良好社会氛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