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传承与创新——从逍遥散到舒肝颗粒

 泪的你脸2 2016-10-11
从逍遥散到舒肝颗粒,1938年4月的一天,在昆明正义路姚济药号里,医师姚贞白正在为患者号脉。一个头戴蓝布帕的妇女说:“听一个大姐介绍,我才来找到你家的。”姚贞白号完脉,给妇女抓了一包“逍遥散”。姚贞白是云南著名女科名医,是清乾隆时名医姚方奇的后裔,医学世家。姚氏治病,经方与时方并重,最为突出的一点就是在不断传承和发展祖国医药,结合云南本地特色,在传承中创新与发展。那么姚贞白的这个“逍遥散”有什么神奇之处呢?跟今天的主角——舒肝颗粒又有何渊源?今天我们就一起看一看,曾经的“逍遥散”是如何在传承与发展中,一步步成就了舒肝颗粒的传奇。
从字面意思上看,逍遥,就是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意思。这是多少人追求的美好境界啊。这正是逍遥散的立方之意。姚氏在宋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中逍遥散的基础上,根据云南多雨闷热的自然环境特点,调整了配方剂量。姚氏的逍遥散,主要功效便是疏肝健脾,养血调经。用于郁闷不舒、胸胁胀痛、头晕目眩、食欲减退、月经不调。通俗地讲,就是用来“解闷”的,解肝郁脾虚所导致的郁闷不舒及其相应的病痛,痛除则舒。建国后,姚氏的逍遥散被收载于《昆明市卫生局审查合格国药八十一种成药配方目录》中。1974年更名为“舒肝散”,收载在《云南省药品标准》。1985年在舒肝散的基础上,通过剂型改进而得到“舒肝冲剂”(即舒肝颗粒的前身)。
随着一系列老字号药店医馆并入昆中药的正规化和标准化,作为技术储备的昆中药舒肝冲剂于1995年3月投放市场。但是只用了很短时间,温和的舒肝冲剂找到了自己的位置,迅速得到了患者的认同。曾经有段时间,在云南市场上形成了抢购风潮,甚至有昆明女士对舒肝冲剂形成情结。1998年,舒肝冲剂正式更名为“舒肝颗粒”,并收载于国家《卫生部药品标准·中药成方制剂》中。为适应市场人群的特点,昆中药在含糖型舒肝颗粒的基础上,又增加了低糖型舒肝颗粒。
昆中药舒肝颗粒的特色是在姚氏逍遥散的处方上进一步改良,增加了丹皮、栀子和醋香附三味药,更贴近了广大妇女朋友的需求。方中,醋香附增强了疏肝理气止痛的作用,丹皮和栀子增强了柴胡解郁热的效果,重点是治疗肝气不舒、肝郁气滞的症状,对于心烦意乱,胸腹胀闷,口苦咽干,略有郁热,以及黄褐斑等症状有很好的治疗效果,既能缓解工作对女性的压力,也在潜移默化中,调整身体阴阳平衡,散热清凉,令女性心情舒畅、舒爽无限。
低糖型的舒肝颗粒,则是基于糖尿病患者和忌高糖患者的需要研发出来的,对这些人群来说,可以在享受舒肝颗粒功效的同时,有效回避传统颗粒剂中含糖的弊端。昆中药这朵“如意花”,果真是有让各种患者都“如意”的情怀!
昆中药传承了姚氏“逍遥散”的精华,历次创新,从“逍遥散”到舒肝颗粒,让更多人身体舒适,为更多人加油鼓劲,让“舒肝颗粒”也成为你的朋友吧,让它陪您,一起面对生活和工作,一起做美丽女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