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水产业及远洋渔业市场研究报告

 wupin 2016-10-11

1.1      国民经济地位

在中国,水产业不仅供给本国的需求,而且大量出口,在世界水产业也占有重要的地位。因此,下面将从中国水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第一产业和世界水产业中的地位两部分来论述。

1.2.1  中国水产业在中国第一产业中的地位

为缓解由于经济发展,人口增加导致的粮食紧缺问题,中国水产业作为代替传统的肉类和谷物为主的供给品种而受到关注。截止2011年末,中国水产业约占第一产业产值的16.52%,较2010年下降了0.14个百分点。按年度和省份区分,水产业在第一产业中所占比重趋势如下:

 

由于水产业在中国的重要地位,政府在免税,技术支援,进口关税等优惠政策方面的支持,对比其他产业处于相对高的水平。

中国水产业在2007年到2011年之间保持着非常快速的发展,已经成为农业经济主要的增长点。2011年中国水产品产量达到了5603.21万吨,消费量为5636.91,人均消费41.82千克。

2011年中国渔业总产值7883.97亿元,实现增加值4420.76亿元,在整体第一产业产值中的份额达到16.52%;而据对中国1万户渔民家庭当年收支情况抽样调查,中国渔民人均纯收入10011.65元,比上年增加1048.84元、增长11.70%,较一般农民人均纯收入的6977元高出43.5%

 

伴随着中国水产业的发展,经济增长、收入水平的提高促使中国居民对水产品的需求增长,而规模化、专业化的生产促使中国水产业的供给能力不断增强。通过这些增长,中国水产业巩固了保障国家整体食粮安全和农村经济稳定发展的主要产业地位。

1.2.2  中国水产业在世界水产业中的地位

目前,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水产品生产国和出口国,在全球水产业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自1989年以来,中国的水产品产量已经连续20年居世界首位,目前中国的养殖鱼类产量已占全球产量的20%以上。

2011年中国水产品出口额占农产品出口总额的比重为29.3%,中国水产品出口额占全球水产品出口总额的比重达到14.8%,连续10年位居全球首位。

 

与此同时,伴随着外部需求增长,为确保水产大国的地位,中国政府在渔船等水产设备及流通系统的先进化,水产品检疫系统及品质管理水准国际化等国家战略方面,也做出了全方位的努力。

1.2      市场规模及需求特性

1.3.1  中国水产品市场供需结构

在水产品供给方面,2007年到2011年间中国水产品的产量保持稳定增长。到2011年,中国水产品的产量达到了5603.21万吨,同比增长了4.28%。在进口方面,2007年,中国水产品进口量为346.48万吨,2008年,水产品的进口量为388.40万吨,2009年,中国进口水产品有所下降,为374.03万吨,进入2010年后水产品进口逐渐回升,2011年进口量达到424.90万吨,同比增长了11.18%

在水产品消费方面,2011年,中国水产品的消费量达到了5636.91万吨,同比增长了3.98%;出口达到391.2万吨,同比增长17.17%

由于对外开放及经济发展的影响,中国的水产品消费将继续增加,特别是由于收入差距加剧,对高级水产品的消费将持续增加。

 

总体看,2007年至2011年中国水产品行业的消费增长促进了中国水产品行业的生产能力的提高,但水产品行业仍然存在一定的消费缺口。2011年,中国水产品行业的净进口量为33.70万吨。

 

与总体供给与需求态势不同,根据中国消费者偏好程度不同,鱼种供给情况也有差异。由于沿近海等本国水产资源及国际水产资源减少现象的持续化及不可养殖鱼种的渔获量减少,中国人喜爱的中等水产品供给不足的态势正在加剧。

主要鱼种中,年渔获量保持在100万吨以上的只有凤尾鱼和带鱼,其中凤尾鱼的渔获量有减少趋势,带鱼维持相似的水准。年渔获量在50万~100万吨的只有圆鯵,年渔获量在20万~49万吨的有海鳗,小黄鱼,玉金鱼,鲅鱼,鲳,鲭鱼等。上述的鱼种中中国人喜爱的中等水产品有带鱼,小黄鱼,鲳,大黄鱼,鮸(黄姑鱼)等,而这类鱼种已出现供不应求的状态。尤其是这些鱼种有的属于不可养殖品种,有的属于养殖困难品种,所以供给不足现象在进一步加剧。

综上所述,中国整体水产品的自给率较高,个别鱼种供需缺口的加大,如金枪鱼,鲭鱼,鲽鱼以及带鱼,黄鱼等,促使进口量呈现增加的趋势。

1.3.2  中国远洋水产市场供需结构

1.3.2.1 中国远洋水产市场供需现状

 

从市场供需求情况看,由于远洋捕捞远离近海,运回国内成本高、远洋水产价格较高等因素,中国远洋渔业产品除一些低价值品种运回国内外,大部分高价值水产品在国外销售,其中约有一半出口到日本和欧美地区。在国内,远洋渔业产品的主要卸鱼地点为大连、烟台、舟山、上海、广州、福州,约占产量 50%以上的远洋渔业产品运回国内消费,其余在当地销售。

1.3.2.2 中国远洋水产市场供给状况

 

1-2007-2011年中国远洋水产市场供给量(单位:万吨)

资料来源:中国渔业年鉴、农业部渔业局资料整理,2012

从上图可以看出,2007-2011年中国远洋水产市场供给量除2009年受经济危机影响外,其余年份呈上升趋势。

从供给量年增速来看,2007-2011年年均增长率为1.41%。远洋水产市场供给量年增长率在2009-2010年间变化幅度明显,其中,2009年出现了负增长,为-9.79%2010年供给量增长较快,为14.24%,其余年份变化幅较小。

1.3.2.3 中国远洋水产市场需求状况

中国既是水产品生产大国,又是水产品消费大国。中国远洋水产市场的国内需求主要来自餐饮业和普通家庭。中国远洋渔业水产品在国内的销售渠道有两种:一种是直接销售渠道,由企业直接向中高档餐馆、星级酒店及高档料理店等推广供应;另一种是分销渠道,通过超市、大卖场渠道,推出价格相对适宜的中高档水产品罐头产品或一般半成品,然后销售给普通家庭。

中国人均水产品消费量的不断提升,将会带动国内对远洋水产品的需求量的上升。2008年,中国人均水产品占有量已上升到36.4千克,是世界平均水平人均18千克的2倍。从四川省达州市水产局获悉,2010年达州市水产品总产量达10.98万吨,人均水产品拥有量达17.15千克,接近世界平均水平。随着消费者收入的增长,预计未来中国人均水产品消费量将稳步提高。

 

2-2007-2011年中国远洋水产市场国内需求量(单位:万吨)

资料来源:中国渔业年鉴、农业部渔业局资料整理,2012

从上图可以看出,2007-2011年中国远洋水产市场需求量除2009年受经济危机影响之外,整体上呈上升趋势。但近两年中国市场对远洋水产的需求量上升很快。

从国内需求量增长速度来看,2007-2011年年均增长率为5.17%。中国远洋水产市场需求量年增长率在2009-2010年间变化幅度明显,其中,2009年出现了负增长,为-23.43%2010年需求量增长较快,为26.26%。事实上,2010年除受日本核辐射事件短暂的影响外,中国市场对远洋水产品的需求基本上保持稳定地增长。

在国内需求方面,由于中国消费者收入增加以及对优质、健康食品的偏好,国内对远洋产品的需求将持续成长。

1.3.3  影响中国远洋水产需求的主要增长驱动因素

1.3.3.1 中国人口基数大,对水产品消费影响巨大

中国是一个水域大国,也是水产品生产大国,拥有丰富的渔业资源,其能为人们提供大量的食物来源。中国是拥有13.9亿人口的大国,人口基数大,又是水产品消费大国。1990年以来,水产品消费以惊人的速度增长,并达到了欧盟国家的消费水准。中国水产品消费存在潜在的巨大市场,假设每人每年水产品平均消费量提高1千克,中国的水产品消费量就会增加近14亿千克,相当于世界上一个渔业发达国家全年水产品总产量,对世界水产品的整体消费将产生巨大影响。

1.3.3.2 居民可支配收入提高,促使水产品消费升级

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上升,居民人均收入的增加,人们的消费习惯也在发生着转变,消费升级对水产品养殖行业的推动力已经显现。从需求端来看,远洋产品受益于消费升级,需求主要体现在中高端改善型和享受型消费。远洋产品的消费人群不再仅仅局限于部分富足人群,随着人均收入水平提高,远洋水产品将进入“平民化阶段”。以北京市场为例,北京人均消费水平已经达到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而这个消费水平就能够使这些海鲜类的产品走向大众化,从而增大了远洋产品的需求量。目前,国内远洋水产的销售渠道主要是高端餐饮机构和大型商超。

1.3.3.3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营养和健康食品的需求增长

远洋渔业水产品均是从深海捕捞,肉质鲜美,口味纯正,是天然、无污染、健康的优质产品。因此,高端洋渔业产品的优势可以归结为两点:

1)捕获产品的地理环境优势:远洋渔业产品的捕捞区域为世界各大洋公海或渔业资源丰富的他国200海里专属经济区。公海和专属经济区都远离陆地,受工业活动影响较少,因此能够保证捕自这些海域的远洋渔业产品是纯天然、无污染的产品。

2)捕获产品的品种优势:远洋渔业捕捞的渔获来自深海,深海渔获品种优异,口感细腻,也更为健康、安全,对人体也更为有益。如金枪鱼是脑黄金DHA含量最高的天然食品,具有解毒、健脑、抗疲劳的功效,是备受人们推崇的优质食品。另外,像鱼翅、斑节虾、鱿鱼、金线鱼等高端水产品,也是不可多得的健康美食。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营养和健康的食品需求越来越大。海洋产品是人类重要的蛋白质来源之一,具有少污染、高蛋白、低脂肪、多维营养、健身补脑的特点,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对目前至2030年的预测,全球对水产品的消费量进一步增加,供求矛盾将继续存在。随着工业化和近海环境的污染加重,远洋水产品具有无污染、高营养价值的特点,人们对远洋水产品的需求将更加旺盛。

1.3.4  中国水产品市场价格

 

注:海水产品综合平均价格是根据全国水产品批发市场成交价格情况进行统计,海水产品包括海洋捕捞及海水养殖,目前国家农业部没有单独统计远洋捕捞的全国水产品平均价格。

 

3-2007-2011年中国海水产品整体批发市场价格(单位:元/千克)

资料来源:中国渔业年鉴,2012

从上图可以看出,2007-2011年中国海水产品综合平均价格呈上升趋势,尤其是近两年市场需求的持续增长,导致价格上涨迅速。

2009年上半年,在金融危机和国际市场消费持续萎缩等负面因素影响下,中国水产品批发市场月度价格普遍低于上年同期;到了2009年下半年,随着国内一揽子经济刺激政策逐渐发挥作用,中国经济企稳回升,消费市场回暖,水产品批发市场月度价格普遍高于上年同期水平。总的来看,2009年海水产品市场运行较为平稳,交易数额稳步增加,价格波动幅度明显低于上年。

2009年,根据对全国50家水产品定点批发市场的统计数据,在监测的8大类产品中,海水鱼类、海水甲壳类、海藻类和淡水甲壳类综合平均价格同比分别上涨10.18%2.18%10.97%1.24%;海水贝类、海水头足类、淡水鱼类和淡水其他类综合平均价格同比分别下降5.98%0.32%4.49%14.73%

2010年,受国内外经济形势复杂多变,灾害性天气频发、重发、突发,生产资料价格不断攀升等因素影响,海水产品价格以涨为主,捕捞产品价格涨幅较大。2010年中国水产品价格面临强大的上涨压力。但由于渔业经济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发展,水产品总产量特别是水产养殖产量持续增加,有效地保障了水产品市场供应。全年水产品价格虽较上年有所升高,但涨幅相对较小。

从类别看,监测的5大类海水产品价格同比均有所上涨,其中,海水鱼类价格同比上涨14.83%,海藻类价格同比上涨13.04%,海水贝类价格同比上涨8.75%,海水甲壳类价格同比上涨7.6%,海水头足类价格同比上涨5.08%。按品种统计,31个品种中,25个品种价格上涨,4个品种价格持平,2个品种价格下降。涨跌幅度超过10%的有10个品种,其中,涨幅最大的是扇贝,同比上涨30.13%,价格上涨的主要原因是2009年价格基数较低以及2010年初的雨雪冰冻灾害造成养殖产量下降,市场供应减少。

2011年以来,海水产品价格总体较高,各月均超过了上年同期最高水平,且维持高位运行,未见明显波动。从类别看,监测的5大类产品价格同比全部上涨,鱼类、甲壳类、贝类、头足类和海藻类分别上涨6.45%6.27%3.83%7.62%0.34%。从品种看,监测的31个海水品种中,22个品种价格上涨,8个品种价格持平,仅1个品种价格下降。其中3个品种涨幅超过10%

1.3.5  中国水产品的消费形态

1.3.5.1 水产品消费结构

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国民的食品消费标准和食品结构有较大的改善,而人均粮食消费量呈现出减少的倾向,这主要是由农杂粮消费量减少和城市家庭粮食消费量减少导致的,同时也意味着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食品的消费结构向价值高,单位营养价值丰富的品种调整。另外,作为副食的蔬菜的消费量也呈减少趋势,减少的部分由水果和动物蛋白代替,这也体现出食品消费结构变动。

中国传统的食品消费结构被划分为中国的“4大经济地区”,其特性如下:

中国的“4大经济地区”为东部地区(北京,天津,河北,山东,江苏,上海,浙江,福建,广东,海南等10省(市),中部地区(山西,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6省),西部地区(内蒙古,广西,重庆,四川,贵州,云南,西藏,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等12省(区,市),东北地区(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

2010年各地区人均消费情况来看,东部地区对猪肉、牛羊肉、水产品以及蛋类制品的消费量较大,而中部地区则以蔬菜、蛋类制品较多。西部地区的牛羊肉消费较多。

 

从上表可以看出中国整体各省份的食品消费结构的特点如下:

(1)畜肉的消费量超过了水产品的消费量,并呈现出以畜肉中的猪肉、家禽肉为中心的消费倾向(被称为中华界类型)。

(2)收入水平高的城市和收入水平低的农村呈现出相同的倾向。

(3)东部地区以水产品为主的消费特征明显,远离东部地区以猪肉为主的消费特征明显,西部地区以羊肉和牛肉为主的消费特征明显。

中国水产品的主要消费地区是东部地区,东部各省的家庭人均水产品的消费趋势如下:

 

中国东部地区各省农村和城市家庭人均水产品消费超过中国平均值的直辖市、省有天津、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广东、海南。城市水产品消费支出额,2010年福建为第一位,上海居第二位,接下来是浙江、海南及广东。农村地区的水产品消费量,上海、浙江、海南、福建、广东等省市居于中国前列。

作为中国水产品的消费主体,东部地区是中国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这些地区的消费形态及文化也将影响到之后发展起来的地区,东部地区的消费特征变化趋势正以很快的速度在中国境内扩散。

在水产品中,高级水产品的需求在质和量上都在快速的增长。中国有传统的“食品金字塔”,从下往上的顺序为猪、鸡、牛,最上端为鱼类。越往上为是高级食品材料。最上端的鱼类被分为2种,下边是淡水鱼,上边是海水鱼。即在所有的水产品中中国人认为海产品是最高级的食品材料。

我们从下表可观察,自2007年到2010年四年间,全国居民家庭水产品消费总额在持续上涨,到2010年达到2043.96亿元。以2010年消费总额为基础,家庭水产品消费总额排名前十位的省份分别是:广东、浙江、福建、江苏、上海、山东、辽宁、湖北、湖南、广西。

 

从水产品的人均消费量来看,2007年,中国水产品的人均占有量为36.23千克,到2011年,水产品的人均占有量增长到41.84千克,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了3.66%

 

目前,全球水产品人均占有量在20千克左右,中国人均水产品占有量已超过40千克,是世界人均占有量的两倍,并呈现逐渐增加的态势。这种水产品消费量的增加是以收入和生产水平的提高为前提,较大程度反映了饮食生活结构的改变。

80年代末中国水产品的主要消费形态开始从以家中用餐为中心转移到外出用餐为中心,这是饮食生活变化的一部分。1987年前,外出用餐的人均水产品消费量不及家中用餐,1987年之后发生逆转。特别是1993年开始飞速的增长,外出用餐水产品消费量平均是家中用餐的2.7倍。水产品消费的扩大主要由城市和经济发达地区的消费扩大引起的,并且主要集中在发达地区的大中城市,这些城市的流通设施比较发达,并且几乎都位于发达的沿岸地区,对大中城市的水产品消费市场的有非常大的拉动性。城市水产品消费对比农村消费更多的是用于宴请的消费形式。(注:相关部门未持续统计近几年的外出用餐水产品消费量及家中用餐水产消费量的数据。)

因此,中国的水产品消费以城市为中心,并且扩大以团体消费主,这可以说是中国现阶段水产品消费的明显的特征。

1.3.5.2 水产品消费特征-主要消费鱼种特征

中国人喜欢鲜活的水产品,西方国家喜欢的水产品是炸鱼、鱼罐头等加工后的水产品,由此得出中国是以鲜活的鱼产品为中心,西方国家是以水产品加工产品为中心的消费形态。因此中国水产市场创造出新产品的潜力较高。

淡水鲜活水产品是利用池塘、湖泊、水库等养殖的水产品。由于中国淡水养殖面积较大,养殖条件好,养殖技术比较成熟,所以产量较高,在水产品消费中所占的比重也比较大。

 

海水鲜活产品主要用于大中城市饭店、餐馆,近几年来发展迅速,需求量成倍增加,但由于消费的局限性,在水产品消费总量中所占比例不大,主要有龙虾、对虾、贝类、蟹类、带鱼等。

中国海水鱼产品除中高级鱼种外,一般大众鱼种的主要鱼种及需求特征如下:

 

中国高级水产品几乎都是进口产品和海水鱼。中国原来进口比重较高的比目鱼,因为发现其含有致癌物质而被鲑鱼取代,中国的鲑鱼市场几乎由挪威产的鲑鱼独占。

中国高级鱼市场有以下特点:

1)一般来说养殖鱼种很难成为高级鱼种,高级鱼大多是海水鱼,特别是深海鱼。

2)高级鱼几乎全部进入酒店,特别高级酒店。

3)高级鱼大部分都是进口产品。

中国高级水产品的主要鱼种及需求特征如下:

 

中国高级鱼市场的特征和今后的变化方向如下:

 

1.3.6  市场需求特性及变化

如前文现状所述,经济增长和饮食结构的变化导致中国水产品市场需求的持续增长,经济增长产生的贫富差距加大的现象使得高级水产品市场需求进一步扩大。

总体看,当前中国水产品的消费与居民的收入水平呈现一定的正向关系。收入较高的群体对一些高级水产品,如鱼翅、石斑鱼等需求较大,但这些高级水产品的供给能力相对有限,需进口才能满足中国市场的需要;中低端消费者则对价格中下等水平的水产品消费需求较大。近年经济增长带来的贫富差距加大促使水产品的消费呈现两极化发展,从而造成一定的供需矛盾。

下列鱼种需求形态和特征概述。

 

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以及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中国水产品的消费在不断的增长。而政府通过不断推动相关政策,如拓展水产品流动市场,建设现代化水产品批发市场,加强构建流通系统及渠道等的发展,促进了普通消费者对高级水产品的消费增长,从而促使中国水产品行业的消费结构更加合理。

1.3.7  中国水产品出口情况

中国水产品出口现状如下:

 

中国的总出口额和水产品出口额呈现相似的增加趋势,水产品出口额占每年总体出口比重相近。2007年,水产品出口额为95.84亿美元,占中国出口额的0.79%,到2011年,水产品出口额达到了177.92亿美元,占中国出口额的0.94%,较2007年增长了0.2个百分点。

 

2011年,水产品一般贸易出口量270.40万吨、出口额124.60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20.50%32.30%,产品出口价格普遍高于上年。贝类、对虾、罗非鱼、鳗鱼、大黄鱼、小龙虾和斑点叉尾鮰等名优养殖水产品仍是一般贸易主要出口品种,出口额之和占一般贸易出口总额的50.20%。其中,贝类出口量价齐增,出口量增长18.50%,出口单价上涨25.00%;对虾出口量增长7.00%,出口单价上涨15.00%;罗非鱼出口量在波动中实现小幅增加,出口价格先涨后跌,目前仍处低位运行;鳗鱼、大黄鱼、小龙虾和斑点叉尾鮰出口量下降,但出口单价同比分别上涨37.00%29.00%78.00%72.00%。干海参制品出口增速明显,出口额达到4035.00万美元,是上年的18倍。捕捞产品中,墨鱼、鱿鱼及章鱼制品、蟹制品、鲭鱼、鲳鱼、沙丁鱼、金枪鱼(以低价值的原条鱼为主)等出口量额均有较大幅度增长,部分产品出口额甚至较去年翻了几番。其中,鱿鱼及章鱼制品、蟹制品出口量同比分别增长8.10%89.70%,单价同比分别上涨23.00%19.00%

2011年中国水产品来进料加工贸易出口量120.80万吨,出口额53.30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10.30%20.90%,来进料加工贸易出口额占水产品出口总额的比重为29.95%,较上年下降1.9个百分点。进料加工出口量89.80万吨,出口额38.80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8.80%20.80%;来料加工出口量30.97万吨,出口额14.50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14.70%21.30%。冻鱼片仍是来进料加工贸易主要出口产品,出口额32.00亿美元,占来进料加工贸易出口总额的60%

 

2011年中国水产品出口市场格局继续发生细微变化。日、美、欧、韩依然是最重要的出口市场,但出口增速明显放缓,四大市场出口额合计增长19.10%,低于整体增幅9.6个百分点,所占份额同比也下降5个百分点。近几年一直表现不俗的东盟、台湾和香港市场2011年市场表现依然较为抢眼,东盟取代韩国成为中国第四大出口市场,对香港出口额也已接近韩国。对台出口经过近年连续高速增长后,2011年增幅有所放缓,但仍高于整体增速。另外,对非洲、大洋洲和南美洲等新兴市场出口均保持较强增长态势,出口额同比分别增长97.10%41.20%40.60%

 

山东、福建、广东、辽宁、浙江、海南、江苏、广西等沿海省份仍是我水产品主要出口省份,出口额之和占中国水产品出口总额的94.60%。其中山东省继续稳居中国水产品出口第一大省位置。福建省凭借蟹肉罐头、鱿鱼制品等产品及对台出口的增加,出口额同比增长54.50%,继2010年后继续位居中国第二大出口省份。山东、福建两省出口额之和占中国水产品出口总额的近一半。内陆省份中,湖北省由于主打产品小龙虾和斑点叉尾鮰产量下降,出口量也随之大幅下降。

2011年水产品出口继续保持较快增长态势,主要得益于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近年来中国不断推广健康养殖模式,加强质量安全监管工作力度,水产品品质和质量安全水平均不断提高,同时作为负责任的渔业大国,中国积极配合相关国家和国际组织开展水产品合法性认证,产品国际市场竞争力不断增强。二是日本地震导致其自身水产品供应趋紧,增加了水产品进口,同时部分之前从日本进口水产品的国家也将订单转向中国。三是中国积极推进市场多元化战略,取得明显效果,同时,一些多边和双边贸易协定的积极效应也逐渐显现。四是中国外贸政策基本稳定,外贸企业克服困难的信心和能力不断增强。值得注意的是,2011年水产品出口额虽有较大增幅,但同时包括劳动力在内的中国生产成本也在大幅增加,且人民币不断升值,企业实际利润增加有限,行业内互相压价、恶性竞争现象依然存在。加强技术创新,加快转型升级,调整产品结构,提高产品附加值仍是水产品国际贸易今后很长一段时间的发展方向和努力目标。

 

中国鳗鱼网报道

【关键字】:水产养殖渔业远洋渔业,研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