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铁榔头”郎平,最长最全的人生故事

 昵称34168126 2016-10-11


时尚离你只有1cm的距离
欢迎分享吾蜜


里约奥运会,

用一场万众瞩目的女排比赛来结束尾声。





赛前并不被看好的中国女排,

完美逆袭打败冕冠军东道主巴西队。



然后战胜荷兰队,一路凶险,挺进了决赛,

艰难战胜曾经赢了中国队的塞尔维亚队。



回首12年前,

雅典奥运会,

中国女排0:2落后俄罗斯。

最后却以3:2完美逆转赢得冠军。


12年后,

中国女排以3:1战胜塞尔维亚队夺得冠军。




重返奥运女排半决赛,

中国女排用了8年;

重返奥运女排决赛并赢得冠军,

中国女排用了12年。




在你们为中国了不起的女排姑娘们

欢呼喝彩的时候,

请不要忘记站在女排背后

那个居功至伟的郎平郎指导,

中国女排欠她太多太多太多。




中国女排,赢了。

也意味着,郎平赢了




赛后郎平拥吻每一个队员,

喜极而泣,

哭花了眼线,

没有一个人能读懂这一刻

郎平的眼泪包含着多少不容易。



接手这支年轻的队伍,

郎平大胆启用新人,

由于小组赛发挥失利,

中国队连吃败战,

女排姑娘们屡屡遭到了质疑,

郎平更是饱受“用兵不当”的各种指责。


她默默地承受着各种压力,

并坚信自己能创造一支强大的女排队伍。

可想而知,

冠军对于郎平、对于女排姑娘们来说,

有多么地重要。



「最有含金量金牌」的背后,

是赛后人人赞颂的女排精神。



但56岁的郎平说:

“女排精神不是赢得冠军,而是有时候明知不会赢,也要竭尽全力,是一路哪怕艰难险阻,也不忘在绝境中挥拳和怒吼,无论结果,都要把杀气和狰狞留给对手”。





而郎平,

永远是女排精神的代表。




出生在1960年的郎平,

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

却长到184cm高,拥有健壮的体魄。




13岁,进入少年体校练习排球;

18岁,顺理成章进入国家队。




此后,郎平开始在女排帝国的道路上起起伏伏。




1981年11月16日傍晚,日本。

第三届女排世界杯决赛正在进行中,

中国队对阵东道主日本队,

各家各户都守在了黑白电视机和收音机前。

在突然间爆发出来的震耳欲聋的掌声中,

原来是一个叫郎平的北京女孩扣下了世界冠军,

以3:2比分艰难获胜。




全国人民在天安门广场上举国欢呼,

“中国万岁!女排万岁!”



3万余件贺信、贺电和纪念品送达中国女排,

其中很多都是点名要送给郎平的。




次日,

国内报纸的头版头条都是在报道女排夺冠。

《人民日报》头版:

《学习女排,振兴中华——中国赢了》,

评论员写道:

“用中国女排的这种精神去搞现代化建设,

何愁现代化不能实现?”


郎平扣球瞬间的英姿和拿奖杯被印在了邮票上



1982年,秘鲁。

第九届女排锦标赛,

中国女排夺冠。



1984年,

洛杉矶奥运会,

尽管小组赛不敌东道主美国队,

承受着巨大压力,

郎平依然率领着中国女排在决赛中以3:0勇夺冠军。



夺冠的这一刻,

全国人民都沸腾了!

她成了家喻户晓的红人,

受到了民族英雄般的追捧和热爱。



郎平的神话到达了巅峰!

她背负着13亿人民的期盼,

犹如一面旗帜,

她不再是属于她自己。



1985年,日本。

第四届女排世界杯,

世界瞩目的中古大战中,

中国女排再次胜出。



1986年,捷克。

第九届女排锦标赛,

郎平带领大家实现了五连冠

所向披靡,史上第一,

至今仍无人超越。



中国女排的拼搏精神鼓舞了整整一个年代的人,

当年各个地方都掀起了学习”中国女排精神”的热潮。



回顾30年前郎平的一杀扣球技,掷地有声。



那时候,

郎平是风靡世界排坛的“铁榔头”,

被誉为“世界女排三大扣球手之一”,

与她的伙伴们在世界排坛叱咤风云。



五连冠后,

一身伤病,

疲惫不堪的郎平正式退役。



80年代中国女排冠军队全体成员合影


原本她能像其他队友一样留在国家当个高官,

但一次替领导背黑锅的经历,

让她耿耿于怀,誓不为官。



于是郎平决定另谋出路,

在北师大学了半年英语后,

揣着仅有的90美金,

就与第一任丈夫白帆去了美国留学。


这个曾经战场上的钢铁侠,

受人敬仰的世界冠军,

在美国成了一个一无所有的国际农民。



因为她选择的是公派自费的签证,

所以不能工作,没有生活来源。


她住着朋友的家里,借朋友的汽车

没钱买衣服只能穿着中国女排比赛的统一服装,

每天吃着自己做的三文治吃到吐。

为了微薄的薪水,

“哄”着一群完全不会打球的孩子打排球。

一个世界五连冠排球冠军,

在这一刻一步步把自己踩在地下,

踩得很踏实。



不想生活在朋友的庇护下,

郎平移居到新墨西哥州,

幸好在大学排球队谋得助教一职,

以扣除学费。


为了经济独立,

郎平还第一次为了钱打球,

带伤比赛。

最穷途末路的时候,

还试过中途休学去赚学费。




她曾这样回应当时的选择:

“世界冠军”只说明我的过去,而一旦从女排的队伍中退下来,我什么都不是,我得重新学习本领,我得重新开始生活,必须把自己看成“一无所有”。




后来,

郎平硬是凭借着自己的实力和能力,

在美国成为了职业教练,

年薪就有20万美元。


全家的经济状况由于郎平的工作迎来了新的曙光,

她开始在美国、意大利、日本甚至土耳其各地辗转做排球教练,

收入和人气不断增加。



而此时,

正处于低谷的中国女排从1986年的世锦赛冠军,

跌落为1994年世界排名第八。

郎平就因为一句“祖国真的很需要你!”,

不听朋友劝告,

“临危受命”接手了这个烫手山芋,

离家别女回国执教,

放弃国外20万美元年薪,

回来拿着一年只有6000元的工资,

传奇延续!


为了这一天的到来,

她倾尽了所有。

由于与丈夫长期分居两地,

这对共患难的排球界金童玉女

走到了婚姻的尽头。


令郎平最放心不下的,

是年仅三岁的女儿白浪。

之后母女二人多年来长期分隔在两个半球,

只能依靠电话联络。

年幼的女儿不懂越洋电话的昂贵,

总喜欢在电话里唱歌或者讲故事给妈妈听。

而这一通电话下来,

往往就要花掉她一整个月的工资。

但她却甘愿如此,

作为一名母亲,

自己亏欠女儿实在太多太多。



而因为她的回归,

再次把中国女排杀进世界顶级赛事的决赛场。


郎平带队的1995--1998年这个时期,

中国女排获得了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银牌、

98年世锦赛银牌,

两次大赛闯入决赛,

惜败正处于白金一代时期的古巴队,

获得了奥委颁发的最佳教练。




那几年,

郎平把中国女排重新带回到世界前三。

谁都知道,

她就是来给中国女排收拾烂摊子的。

她为中国女排不懈努力。


每天24小时几乎不间断工作,

心力交瘁,曾在赛场上好几次晕厥,

不到四十岁的身体几乎崩溃。


加上女儿已经到了青春期,

她害怕再不陪伴女儿,

女儿长大后就不需要她了。


于是出于健康、女儿的考虑,

她辞职了,

去做她想要做的事。



1999年,郎平休养了一段时间,

来到离女儿比较近的意大利。

在排球氛围浓厚的摩德纳执教。

成立27年都没有拿过冠军的摩德纳女排,

在郎平带领不到一年的时间内,

获得意大利联赛冠军;

一年后,

又获得了欧洲联赛冠军,

2002年成就联赛和杯赛双冠王。


从此,

Jenny(郎平)成为了摩德纳英雄。



2002-2003赛季开始郎平转执教意大利诺瓦腊俱乐部,

率领诺瓦腊女排夺得意大利超级杯

和2004年意大利联赛冠军。


难怪白岩松说:
有郎平的地方,就有奇迹。




2005年,郎平受邀去到美国,

执掌美国女排。


短短两年,

美国女排就获得2007年世界杯第三名。

在2008北京奥运会上,

美国队震惊世界首次获得银牌,

平了该队历史最好成绩。


她说:

能够执教美国的球队,我感到非常骄傲。美国是一个体育强国,如果我对排球的理解能够帮助美国队提高自己的水平,那将是非常美妙的事情。




这个时候,

几乎全国人民都在咒骂郎平是:

“祖国的叛徒”、“汉奸”,

她背负骂名,冷暖自知。

于是她向美国队提出辞呈。


她回应:

我执教美国队,绝对不是为了击败中国队。我是作为一名职业教练才接受这份工作的,希望能为排球事业作出一点贡献。


可惜,

这几句话在国人铺天盖地的骂声上毫无作用。




2012年,伦敦奥运会,

郎平担任央视的特约解说。

中国女排在1:4决赛对阵日本女排输掉比赛时,

这个人们当时口中的“卖国贼”泪洒休息室。




2013年,中国女排再次陷入低谷,

国际排联公布的世界排名,

中国仅列第五位。

伦敦奥运会未能跻身四强,

更是令国人扼腕叹息。



在中国女排为难之际,

郎平再一次不听无数人的劝告,

又回国执教青黄不接的中国女排。


她说:

“接!为何不接!三十年前我可以,三十年后依然没问题!”



这个已经皮肤松弛,

眼瞳已经稍露沧桑疲惫的53岁“铁榔头”,

霸气依然,

仿佛还是当年那个战场上帅气逼人、

豪情四射的年轻女孩。



在郎平的带领下,

十八米长九米宽的训练场地就此成了炼狱场。


没有人知道她们流了多少汗水,

只知道,

中国女排好像慢慢回来了。



2014年世锦赛,

中国队对战东道主意大利队。

因多次受到裁判不公判罚,

郎平赛后偷偷在洗手间哭泣。

她选择承担所有压力,

把空间留给年轻的队员。


郎指导说:

眼泪可以调节情绪,但她希望和队员们分享最快乐的眼泪。




2014年世锦赛,

中国女排得了亚军。



2015年世锦赛冠军



2015年女排世界杯冠军



如今,

2016年里约奥运会中国女排冠军。




郎平终于可以和她带领的队员们流下喜悦的眼泪。


郎平真的做到了:

“失去的一切,我都要拿回来!”


动图


多少一言难尽都在梗咽的这一刻。



国际奥委会官微写道:

在中国体育史上,

几乎从来没有一个人能连续30年受万众鼎礼的膜拜,

只有郎平做到了。



中国人欠郎平太多了。

从2009-2016年,

郎平再次回国执教期间,

女排赢了功劳不是郎平的,

女排输了,

一言不合就开骂,

把所有的错都归咎于郎平的执教出了问题。


但她平静地回应道:

“从我决定带女排的时候我就没有考虑应该得到什么。队伍是主教练责任制,不管是好还是不好,我都应该承担责任。”



从中国辗转欧洲、美国,最终回到中国,

历经惊涛骇浪的郎平却有着最波澜不惊的心,

选择与进退,自有逻辑,

只是功名与成败,都不在考虑之列。



不过我们来试想一下,

如果这一届里约奥运会上,

中国女排输了呢?

我们还会如此铺天盖地地为郎平和女排姑娘们欢呼喝彩吗?

我们还会大呼“女排精神”吗?

恐怕在今日的女排队员们回国时,

机场里死寂一般,只有几个寥落的接机粉丝。

也许,

网络上铺天盖地的,

是对郎平执教错误的指责。


所以,

这就是为什么中国女排赢了,

意味着郎平也赢了。




郎平真的不是刀枪不入的钢铁侠,

因为长时间的高强度工作,

新伤旧伤一起,

50岁的身体,

心脏已经到了60年,

膝盖关节已经老化成70岁了。



因为腰椎问题,

郎平走路有些蹒跚

但为了实现更有效的训练,

每一次训练课上她都亲自上场示范,

尽管结束后她都需要接受半个小时以上的理疗。



这些年来,

她已经经历了不下十场手术,

仅膝关节便做过七次清理手术,

双胯和颈椎也都做过手术。


这个曾经在世界战场上一招扣杀对手的主攻手,

也有自己敌不过的东西。


动图

郎平的父亲也曾为她心疼落泪。



对她来说,

最遗憾莫过于还来不及欣赏女儿成长的片段,

却发现女儿已经长大。




她曾在自传提到:

“我努力做个贤妻良母,我热爱生活,我对生活尽到责任了。但生活实在不是一个简单的对和错所能概括的。你尽力了,也未必能使生活美满如意,这比打球难多了。”




她也曾牺牲过自己的爱情。

离婚后,她谈过一个美国男朋友,

因为要回国执教中国女排而拒绝了求婚,

希望男方能等她两年,

但男方不理解她对中国女排的那种热爱与执着,

不堪压力提出了分手。



哪是什么打不败的“铁榔头”,

只不过是把一腔柔情都倾注给中国女排罢了。



这个一生心系中国女排的郎指导,

对待年轻的队员像自己的女儿一样。

总是对她们强调:“饭前要洗手,小心病从口入”;

会在节日给大家准备小礼物;

为家里贫困的队员自己贴钱买蛋白粉给她去打比赛喝;

不让她们成为国家赛场的机器人,

取消没收手机的军规;

告诉她们身为排球健将的同时

也要买化妆品把自己打扮漂亮。



总是由于打比赛紧张,

每天晚上只吃方便面的“铁榔头”说:

还要什么营养呀,

先别饿着肚子就行。



哪还有什么训练场上的硬气郎教练,

也不过是一个喜欢卡通图案的普通女人。



幸而,

她有个优秀的女儿,

自律自强,

斯坦福大学毕业,

就职于杰富瑞投行。

还总是在闲暇时候飞去看母亲打比赛,

给予她鼓励。


如今也有一直支持她体育事业的丈夫王育成,

他是中国社科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郎平欣赏他的才学渊博,

两人恩爱有加。



如果有一座排球名人堂,

郎平的名字一定会被永远镌刻其中。



里约奥运中国女排得冠军了,

终于,

”铁榔头“郎平可以长吁一口气了。

她把一生都献给了中国女排,

如今她已经56岁了,

我们已经不能再贪心了。


真心祝愿郎平能从此享受幸福生活,

不用再操心了。



但“铁榔头”从80年代就给予世界的雄伟形象、

女排的拼搏精神,

我们必将牢牢记住。


郎平,她拦击困难、挫折和病痛,把拼博精神如钉子般砸进人生。


关注我们对时尚的关注

长按此码,加入吾蜜


“长江商业评论”联系方式


投稿及内容合作|editor@ckreview.cn

广告及商务合作|bd@ckreview.cn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