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从清乾隆年制珐琅彩杏林春燕图碗说起

 yliu277 2016-10-11
清宫御用瓷乾隆年制珐琅彩杏林春燕图碗
从清乾隆年制珐琅彩杏林春燕图碗说起

开放改革三十年以来,神州大地和谐昌盛,国泰民安,在人民在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同时,也十分注重精神文明的建设和精神文明的需求。于是对古瓷器的收藏热成了日前的一种时尚。古瓷器的收藏不仅可以丰富人们的历史文化知识,陶冶自己的情操与修养,丰富自己的文化生活,而且在弘扬中华文明,传承中华文化等方面都有着积极深远的意义。因此,面对当前各界人士热衷于古瓷器的收藏也就不足为怪了。

回顾一百多年来的中国近代史,由于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掠夺,长期的内战,建国后,留存在民间的珍品已经非常稀少了。

我国的陶瓷的生产历史悠久,可追述到夏商乃至新石器时代。如:原始青瓷就在商代的文化层中有所发现,宋、元两代中国瓷器得到了较快发展的,明代中国瓷器的生产已具有极大的规模,除了满足国内的需求外还大量出口,。在明代的景德镇已成为中国著名的制瓷中心,明皇朝在这里设立了御器厂,专门烧造宫廷用瓷,御器厂拥有当时最熟练的工匠,垄断最优质的瓷土和釉料,对制瓷工艺过程制定统一的、精细的分工,制定料各项工序的规格,使制瓷的水平大大提高。在烧造青花瓷器的同时,创烧出颜色釉、釉下彩、釉上彩、青花加彩等瓷器。

清代的康熙、雍正、乾隆时期更是我国封建皇朝的“盛世”,由于帝王对瓷器的酷爱和奢求,在仿制古代名瓷器、创造新品种等方面闻名中外。康熙、雍正、乾隆三代被当今古瓷器收藏者称为“清三代”,“清三代”生产的瓷器不论是绝伦无比的珐琅彩瓷,艳而不俗的粉彩瓷、素净高雅的青花瓷器还是梦幻般的单色釉瓷等瓷器等等都是古瓷器收藏者梦寐以求的。康熙、雍正、乾隆三代皇朝政治稳定,国力强盛,经济发达,文化繁荣。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的瓷器制造也进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鼎盛的时期。给后人留下了许多珍贵、丰富的文化遗产。

然而在“清三代”的瓷器中最神秘,最令人梦寐以求的是具有皇家血统、制作精美、存世量最少,而且只有皇宫大内才可以享用的珐琅彩瓷器,俗称瓷胎画珐琅。因此介绍珐琅彩瓷器的各类版本充斥着报刊、杂志、网络,其中不乏言过其实,故弄玄虚者。尤其是在1996年在香港佳士德拍卖公司拍卖的一只清乾隆年制珐琅彩杏林春燕图碗竞拍出了1.5132亿港元的天价后,被列为中国瓷器高派的第二位。对此碗的关注几乎成了近几年来收藏界的焦点和收藏界、媒体热门的话题。有的人想一睹它的芳容而朝思暮想,有的人为能拍到这只碗而羡慕不已,也有的人为如此天价而膛目结舌。因我没有看到香港拍卖的那只清乾隆年制珐琅彩杏林春燕图碗的“庐山真面目”,只是从刊登在一些报纸、杂志和网络的图片上才略睹了一下它的风采,故不敢太多的异议。但我总觉得炒作的成份大于实事求是的报道。

对于清乾隆年制珐琅彩杏林春燕图碗,有这样的记载:“此碗曾为美国著名藏家BarbaraHutton的私人珍藏,后为先生收藏,张是近四十年来最具影响力的中国艺术品收藏家及古董商之一。珐琅彩杏林春燕图碗仅有一对,现推出拍卖的珍品为唯一在市场上流通的一件,另一件则藏于伦敦大维德中国美术馆。”果真是这样吗?事实胜于雄辩,据我现在所知香港拍卖的一只和伦敦大维德中国美术馆收藏的那一只共有二只。深圳特区报粤港新闻版报道,“汕头籍旅美画先生赠送给汕头星河艺术馆一只御制珐琅彩碗估价1,5亿”。再加上我收藏的一对,应是五只。我想随着时间的推进可能隐藏在民间的瓷器珍品还会不断地有所发现。

大多数藏友认为1.5132亿港元的天价是否物有所值,整个拍卖程序是否符合拍卖行业的游戏规则,更有人认为是否会参杂其他人为的因素,是否在作秀,我就不得而知了。但起码有一点就是给拍卖行业的无序竞争和用人为的因素故意抬高拍品的价位或故意贬低拍品的价位开创一个恶劣的先河。因为拍卖场毕竟不同于赌博场。难怪藏友们常说,现在如果在拍卖公司里没有关系藏品是很难拍得出去的。这种超出行规的拍卖会也会给古玩市场的造假带来严重的恶果。目前正是因为少数人看到了如此暴利,才把收藏当作投资去做,想通过捡漏、做伪,贩卖赝品,鱼目混珠等卑劣手段,达到一夜暴富的梦想。其实收藏和投资是风马牛不相及的。收藏是文化行为,投资是商业行为。收藏讲究有序的交流,投资讲究恶性的竞争。我国的古玩市场一直都存在着一个奇怪的现象:本来经营者都应该是知识渊博,文质彬彬的文化人。可是走进古玩市场看到的却是世故圆滑,花言巧语骗人上当的奸商,进入眼帘的几乎全是假货、赝品。随着当今高科技仿制技术的不断提高,以假乱真的假货、赝品充斥着整个文玩市场,稍有疏忽就真伪难辩,使人防不胜防。正如恩格斯说过的的“只要有百份之三百的利润,就不怕上绞刑架”,国内某一个电视台的“天下收藏”节目对仿品,赝品采取砸的手段,立意虽好,但我不禁要问面对全国伪品泛滥的古玩市场,能砸得过来吗?政府职能部门何时才能出台规范、整顿古玩市场的法律、法规来呢?

我认为珐琅彩瓷器只是在康熙年间用过“康熙御制”的官款外,以后一般不再沿用,譬如清雍正年制的珐琅彩瓷器是落“雍正年制”的蓝料双框楷书款,清乾隆年制的珐琅彩瓷器是落“乾隆年制”的蓝料双框楷书款。杏林春燕图碗的落款是蓝料双框楷书款:“乾隆年制”。把“乾隆年制”非得说成“乾隆御制”,是极不规范的,有着混淆是非,哗众取宠的炒作嫌疑。媒体在宣传报道此碗时也都统一使用“乾隆御制”的口径,其结果只能是以讹传讹。要说御制是否只要是官窑瓷器都可以说是御制了。

我看到现在刊用在报纸、杂志和网络等地方普遍使用的清乾隆年制杏林春燕图碗的图片明显可以看出是为了印刷效果而经过修版的,大家仅从三枚佳丽、先春、旭映的红款上就可以看出破绽。红框过于规整,好像用尺划出来的,然而制作此碗时是靠人工描绘上去的,达不到这样的水平。“玉剪穿花过,霓裳带月归”的诗句也完全没有了人工书写的流畅、潇洒和功力。我不知这套照片最初出之于谁之手。我认为这组图片是不能作为清乾隆年制杏林春燕图碗的标准图片的。

我经过反复比较后发现香港拍卖的那只杏林春燕图碗和我的除了胎釉、尺寸一样外,画功和构图都不如我收藏的这一对碗,从香港拍卖的碗的图片上看柳枝比较稀疏,两只燕子体态偏小,相互之间头的距离也比较远,完全没有了“微风燕子斜”喃喃私语那种亲昵的感觉和意境。从碗的诗词一面看左边只看到一只燕子的一点点翅膀,右边几乎看不到柳树枝。这样这一来从构图的原理来说,画面就显得比较空旷,反之另一面的画面就会显得过于紧凑。凡具有一点美术常识的人都知道这样不符合构图的常规。而作为清皇宫从全国各地反复筛选出来的宫廷画师是不会犯这种低级的错误的,如果是这样,也不可能通过内务府造办处官员及皇上苛刻、挑剔的验收的。

我的清乾隆年制珐琅彩杏林春燕图碗,左边可以看到一只燕子,右边可以看到一短,一长,二条柳枝在春风中飘逸。从碗的整体看,白釉温润,工艺精湛,画工超群,构图严谨,疏密有致,层次丰富。碗底“乾隆年制”双框蓝料楷书款规范,功整。应该理所当然是清乾隆年珐琅彩瓷器的精品。

据史料记载,珐琅彩瓷器只是在故宫、颐和园、怡亲王府三个地方烧制。是否这三个地方都烧制珐琅彩杏林春燕图碗,还需要考证。但如果是这三个地方同时都烧制的话,那麽,这三个地方是不可能使用同一个画师作画的。如果各自都有自己的画师,那麽,就是使用统一的画稿,画出来杏林春燕图也不可能是一样的。这就是我对我的乾隆年制珐琅彩杏林春燕图碗和香港拍卖的那一只乾隆年制珐琅彩杏林春燕图碗,存在着画功和构图上有差异的理由。由此看来,收藏界的著名人士拥有的也不一定是精品。

我始终相信“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个真理。为了满足一些人士欣赏的需要,国家允许在一定的范围内可以仿制清乾隆年制珐琅彩杏林春燕图碗等官窑瓷器。但就是由故宫博物院和上海博物馆监制的仿制厂家,仿制出来的珐琅彩杏林春燕图碗也只是仿制个大概,和真品无法相比。据说日本也仿制珐琅彩杏林春燕图碗,但工艺水品较高于我国仿制的。在收藏界稍明事理的人都明白,象清乾隆年制珐琅彩杏林春燕图这样的高端瓷器,由于瓷土、珐琅彩原料、绘制工艺等原因,任凭当今高科技多么发达都是不可能仿制得一模一样的。

我坚信任何藏家或藏友都是人,而不是神,难免也有走眼和误判的时侯。现在收藏界有一个偏见,只要是所谓某个著名人士拿出来的东西一定是真品,平民百姓拿出来的总怀疑是赝品,“指鹿为马”,“信口雌黄”。有些人往往用所谓收藏家手中的器物做标准,稍有差异就全盘否定,可谓:“宁可错判一千,不愿承认一个”。这就说明了现在伪专家太多,只讲究经济效益,不讲究社会效益。大家都知道,在我国许多资深的,德高望重的鉴定大师大多已过世,文革前后期间我国起码有二十年的空白期,后来又一味追求经济效益,一些院校纷纷开设鉴定速成班,只要交钱就发职业鉴定证书,有些人违背道德,为了获得数千元的蝇头小利就胡乱签发鉴定证书,并以此谋生,大法横财。当然也闹出了许多真的说成假的,假的说成真的的笑话来。也给藏界带来了许多负面的东西,比如现在有些刚入道的藏友根本不看器物的器型、胎釉、绘料、纹饰、款识。一开口就问有没有证书,真令人啼笑皆非。

我也曾拿过几件明、清官窑瓷器给某个据说还是权威的“专家”欣赏,可是他只是扫了一眼,便不屑一顾地说,你这些全是现代仿品,我故意问他“你说大概是什麼时候仿的”,他回答“是改革开放后仿的”,并告诫我“以后不要再买这些东西”。我碍于面子只好不作声了。其实我也知道他是属于“学院派”的,只有理论,没有实践。在瓷器的鉴赏上有许多地方他是根本搞不明白的,在他眼里只有那些经过打光、烟熏、茶水煮、磨底等手段做旧的,釉面没有光泽的东西才是真品,而品相极佳的官窑瓷器却误判为假品。事后我只能一声哀叹,如今“真神”难求矣。

据说海关经常会截流到一些企图将文物私自带出境外的人,因此对鉴定文物的真伪至关重要,如果把真的误判为假的,这样就会使文物走私分子逃脱法律的制裁,反之如果把假的误判成真的且不是对人的极不负责。也有一些人出书的出书,演讲的演讲,云游四海“语不惊人死不休”误人弟子。譬如:“雍八乾九”论就值得推敲,其实,在雍正年画九桃的瓷器多的是。乾隆年画少于九桃的瓷器也比比皆是。也有的专家专横跋扈,常常训斥别人“我们都看过了,你还说什麼”。对于瓷器的考证和鉴定是没有“功德圆满”的,因为谁也没有生长在那个年代,谁都存在着许多未知的领域,谁都是摸着石头过河的,所谓实践出真知。权威是相对的,没有绝对的。大家都是靠先师的指点,书籍的传授,靠自己的悟性、灵感和不断地学习,实践,探索才能在瓷器的鉴定上从未知到自由。

现在社会上流传的高仿的珐琅彩杏林春燕图碗千奇百怪。有“雍正年制”款的,有“乾隆御制”款的(一般都是伪品),有“乾隆年制”款的,令人如丈二和尚摸不到头脑。但凡仿制的珐琅彩杏林春燕图碗,大都器型别扭、规格各异,胎釉灰暗、画功拙劣,不伦不类。

瓷器的鉴定是一门非常科学、非常深奥、非常严谨、非常严肃的工作,没有捷径可走。但有三点对入门者非常重要,其一,要具备较丰富的历史知识,这样当你看到一件器物时就可以了解到在那个年代有没有这样的器型。其二,要有一定的美术基础。当你看到器物上画的图案、纹饰的画功、构图、着色,基本上就可以判断出该器物是出自宫廷画师的作品还是出于民间画匠之手。以上二点基本上就可以判断出器物的真伪。其三,要多看、多问、多比较,“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提高自己的鉴赏水平。

总而言之,随着瓷器鉴赏知识的普及,人们的防伪、识伪的水平在不断地提高。“沉船侧拌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一个健康、文明、和谐、有序的瓷器收藏氛围一定会很快到来。还是希望收藏界和主管部门通过努力能把收藏引导到一条规范、健康的道路上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