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备思维能力,可以自主协调对敌攻击的蜂群式无人机似乎难以被战胜,一旦其中一架被敌防空武器击落,其余飞机将改变航向,以凌厉之势甚至以自杀的方式将敌摧毁。 在这种概念下,无人机不会盲目随群飞行或对机群其它成员置之不理,也不会像导弹一样发射后便无法改变决策,而是成为能够思考与飞行,能够在飞行中改变航向的一种弹药,一种快速移动,能够对目标进行识别、分析及地理定位的全自主系统。蜂群概念不需要每个个体具备智能,就像单只蚂蚁不聪明、但成群的蚂蚁可以执行复杂任务一样。空军研究实验室将其称为分布式协同系统,表示该系统“将在平台上实现更高水平的决策和功能。不仅可以维系自身,还可以与团队其他成员包括飞行员和无人机合作,共同执行任务”。 其执行任务的力度与速度,使之具备巨大的对敌优势。同时,它可以承受损失,损失部分飞机后仍能发挥作用,增加了敌方要攻击的目标数量,使敌任务复杂化。 蜂群式无人机的第一步是发展空军研究实验室所谓的“忠诚的僚机”。作为僚机伴飞的无人机,可以作为弹药运输机携带更多弹药,可以利用其传感器加强观察能力,也可以代替飞行员进入危险区域。 但这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如何有效高效地帮助飞行员做出决策?如何与飞行员形成紧密团队协同作战?如何管理飞行员的工作负担?关键是不能让飞行员既驾驶自己的飞机,又驾驶另一架无人机。那样实际会增加其工作的难度。DARPA为此正在研发战斗管理系统,“将数据快速进行整合,提供决策所需的信息,而不是所有信息,让所有分布式系统协同工作。” 蜂群式无人机之间要求大量的协同与数据分享。 ①尽管机器感知技术已经相对成熟,可以识别坦克等大物体,但对于蜂群,当只能看到一半物体,需要一些推理时,机器如何识别目标? ②数据流至关重要,因为时间和速度的关系,需要确切的数据发送量。 ③有人无人系统的比例。 ④增加更多智能与自主性。如果相互间便于通信,作战将变得更加容易。 ⑤认证及验证决策是否正确。这是人工智能的首要问题,而该领域尚需要严密的理论基础。 目前,国防部正在自主系统上开展大量工作,例如海军已经验证了在航母上降落UCLASS。对敌攻击或执行其它任务的蜂群式无人机仍需要多年的工作,空军研究实验室预计在2022财年开展“忠诚僚机”概念的实验,随后将拓展“分布式协同系统”概念的工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