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博山13座800米以上的高山,你爬过几座?

 长乐未央WQC 2016-10-11

博山因山多而得名,据说博山山头有1300多个,知名山头46座,那在这么山里,哪几座山最高,小编今天就来跟你聊一聊,鲁山第一众人知,迪极第二无人晓、博山最出名的高山禹王山还排不上前十.....

1、淄博第一高峰,山东第四高峰---鲁山


     鲁山是山东四大高山之一,位于山东的中心,是淄、汶、弥、沂四河的发源地,主峰观云峰海拔1108.3米,为鲁中最高峰。鲁山森林公园位于主峰的核心部位,总面积42平方公里,园区内群山耸立、沟壑纵横、飞瀑流泉、森林茂密,是典型的山岳风景区。

2、博山第二峰,池上笛极峰

    笛极,又写作迪极、第极等,位于淄博市博山区池上镇华林村南,属鲁山山脉的一部分。主峰玉笛峰,处于鲁山观云峰(海拨1108.3米)正北,海拨997米,为鲁山第二高峰(同时也是淄博第二高峰)。景区内植被茂密,林海茫茫,是鲁山林场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三峰,明石崖,野生猕猴桃

作者:四季霞光

    明石崖,又名霹雳崖、 鸣石崖,位于池上镇花林村西南三千米,海拔991米,在博山山峰中排第三位。


     明石崖在鲁山山脉中虽然排行“老三”,却是一道独特的风景。远望明石崖既像斜卧的大佛,又像发怒的大猩猩。因为整座山峰是向东南歪斜的,这是明石崖与别的山峰最大的不同之处。明石崖得名,与它的容貌与形象有关。一是它的陡峭光滑,崖面约五千平方米,全是有一面大光石板构成,石崖上无法生长树木花草,在花林方向几千米外就能看到崖面。二是雨季的时候,崖面流水不断,被阳光照射后崖石更加耀眼夺目。故而得名“明石崖”。

   传说,明石崖有条大虫经常出来伤害百姓。玉帝派雷公电母下界捉拿大虫,大虫却藏到了明石崖下的石洞中。雷公电母便用响雷闪电霹了这座藏大虫的山峰,将大虫震死在洞中。山峰被劈成了两半,一半歪倒了,一般仍竖立在原地,便成了陡峭的山崖,人们便称这座山崖为“霹雳崖”。我们无法考证传说的真实性,但明石崖上确有许多石洞,由于洞多林密,洞中常有碗口粗的大蛇和成群的野狼,这是人们经常见到的。

   鲁山卧佛 在鸣石崖西面,也就是自鲁山极顶看过来,明石崖又是另一种模样。大迪集、明石崖、香炉峰三峰相连组成了一个天然卧佛。大迪集是卧佛头,明石崖是卧佛肚(啤酒肚),香炉峰是男性的标志。若从郝峪山脊看过来,这卧佛惟妙惟肖,酷极了。这个方向的明石崖,巨石成林,千姿百态,石与石之间常有很深的小孔,风从口入,时常发出一种鸣叫声。故而,明石崖又有鸣石崖的称呼。

    野生猕猴桃沟 花林村西南通往明石崖3千米长的峡谷是大花林。大花林植被繁多,松树、槐树、栗子等树木布满山谷,谷深林密,溪流潺潺,鸟语花香。行走其中,凉风阵阵,馨香袭人,堪称天然氧吧。大花林尽头,明石崖东南侧一条山谷长满野生猕猴桃。野生猕猴桃是人们以及山中小动物都很喜欢的一种野果,味道酸甜可口,有开胃、增食欲之功效。

4、雁门寨

   雁门寨,位于池上镇东北12公里处,位于池上泉子村东,西与油篓寨相对,北连蟠龙山,东为紫峪岭,岭东即为淄川区峨庄乡地界。主峰海拔937米,山势高峻挺拔,四面悬崖峭壁,犹如刀削。东西走向,是淄川、博山两区分界山中最高的一座。


  雁门寨名称的由来,与它的山形特征相关,主峰与西面狼牙状山头之间,有一段东西长达100多米的坳口,每年秋天,南飞的雁群都在这个山口停息,继而南飞,有些年老体弱的大雁便永远留在山口,飞不起来,被关在门里,故又称雁门关。明朝隆庆六年碑称之为“掩门寨”。

5、糟碾子顶

糟碾子顶 位于博山区池上村西南7公里,地处上小峰村以南,海拔885米,东至鲁山林区,西邻瓮子崖,北至石人顶,系花岗岩,大部分绿化。

6、蟠龙山

   蟠龙山位于博山区池上李家乡北场村北,南邻北场村,东北接淄川区峨庄乡,西南与油篓毗连,海拔865米,系膏石山,基本绿北,因山形蜿蜒,形似蟠龙,故名蟠龙山。

7、黑虎寨


  黑虎寨,位于池上镇政府驻地东北方向7公里处,主峰海拔859.2米。它东北与油篓寨相连,西北与鹿角山相望,是博山与淄川的界山。山势呈东西走向,属青石山。此寨三面悬崖绝壁,唯东北方向有一小路,沿山坡向上进入北门,便可到达黑虎寨顶。锥形寨顶与房面形斜坡构成了黑虎寨特有的山形特征。山寨西侧,寨墙石屋已是一片废墟,是战乱年代的记录。

8、油篓寨

    油篓寨,座落在池上镇石臼村之西,主峰海拔854.7米。远看此山酷似古时盛油的油篓子形状,因之得名油篓寨。据《续修博山县志》载:“玉楼山,县东南八十五里,俗名‘油篓寨’。” 此山古名“玉楼山”,是因山形呈三层楼状分布而得名。极顶俯瞰,会发现此山脉与东边的雁门寨和东北方向的蟠龙山构成三足鼎立之势,形成了石臼嵧;又与西南的黑虎寨和西北的鹿角山构成了淄川区的幸福嵧,是博山区与淄川区的界山。

    油篓寨来历传说

    石臼嵧一个青年多次经过玉楼山到淄川区的池坂村赶集卖西瓜。他的西瓜皮薄瓤甜,特别受欢迎。一天,这个青年从集市回来到达油篓寨已是傍晚,夕阳的余晖投射在悬崖峭壁上,一片金碧辉煌。他越看越发痴,不知不觉地把担子放到悬崖下面,在一个小山洞前坐了下来,直到夕阳落山,他才想起赶路。一拿担子,发觉很重,低头一看,明明是两只空竹筐,竟装了满满的两筐油。他赶紧往四下里看,发现油是从身边的小山洞里流出来的。他欣喜若狂,担心别人看到,就随手从山坡上拔了棵万年蒿塞住了洞口。没想到山洞里传来一声呵斥:“哼,看你这么辛苦,好心帮你。却是一个贪心的家伙!这油从此万年不淌了。”这个青年吓了一跳,转身去看他的竹筐,竟空空如也,但两只竹筐还是油汪汪的。他赶快把那棵万年蒿拔出来,可是洞口已经干干的,一点油迹也没有了。他只好垂头丧气地担着空竹筐下山。一路上,他见人就说:“玉楼山上淌油了。你看我这竹筐都成油篓了。”乡亲们对他的话半信半疑,看看他的竹筐确实油亮油亮的,都觉得不可思议。此后,这个青年想起那满满的两筐油就后悔不已,常常跟别人念叨:“这是两个油篓啊。玉楼山是一个大油篓!”听多了,人们就把这个青年的故事当笑话一样传来传去。时间长了,这座山的名字就被叫成了油篓寨。

9、鹿角山


    鹿角山在源泉镇中皮峪村以东,为博山区与淄川区的界山,主峰海拔843米,因从远处看群峰簇拥,形同鹿角而得名。该山又分为大鹿角山、小鹿角山、北顶(秤砣顶)三个峰顶。东邻板石山,两山之间大声说话都能听得清。

      鹿角山上山路最险处2015年1月14日,对原始石崖台阶道路保护性维修。

    驴友线路

    A线:博山区池上镇泉子村,油篓寨,黑虎寨,翩蝠洞,板石山,鹿角山,博山区源泉镇皮峪村。

  B线:博山区池上镇车峪村,黑虎寨,翩蝠洞,板石山,鹿角山,天之泉,骑兵营马棚,博山区池上镇皮峪

  C线:淄川区淄河镇西股停车场,鹿角山,板石山,黑虎寨,翩蝠洞,油篓寨,神赐灵泉,西股停车场。

  10、池上志公坪    

   志公坪,位于鲁山东北侧,主峰座落于池上镇上郝峪村东约1公里处,海拔837米,山势险要,东西走向。西从上郝峪村步行40分钟或东从七峪村步行一个小时,即可攀至坪顶。


  志公坪的由来源于一个民间传说。相传,在鲁山东侧的陡崖峭壁顶有一寺庙,庙中住着一老善人及其一弟子。老善人的弟子叫牛志宝,是鲁山下的上小峰村人,由于家境贫寒,便出家进了山。一天,老善人出游去了,只剩下弟子宝志独自在守寺庙。正当他寂寞无聊时,有两个白胖娃娃走到身前,不一会,三人便熟悉了。他们三个在院里跑来跑去,玩得十分开心。快到太阳落山时,两个娃娃说回家,就辞别宝志出门走了,并说好明天再来。这样一连三日两个似兄弟模样的胖娃娃白天来庙里玩,天黑就走。这天,宝志问他俩家住哪里,其中的一个笑嘻嘻的对他说:“远在九龙窝,近在庙后崖。”并恳求他不要告诉别人。

  几天后,老善人出游回来,看到庙里打扫得非常干净,东西整理得井井有条,弟子宝志满脸高兴,丝毫看不出孤单的样子。便问宝志,这几天是否有生人来过。宝志是老善人的忠实弟子,就如实说了。老善人修行多年,觉得两个娃子的住家很奇怪,于是便想了一个法子让宝志去做。


  又一天,老善人推说出游下山去了。老善人走后,两个白胖娃娃果然又来了。太阳快落山时,两个娃娃要告辞回家,宝志遵照师嘱,悄悄把串好红线团的针别在一个娃子的衣角下。太阳落山,天渐黑后,老善人同宝志顺着红线找去,结果在寺庙后山坡峭壁上,一棵草叶上别着穿线的针。

  老善人早耳闻过人参娃娃的传说,但从未见过。看到眼前这种草后,便明白了这就是传说中的人参娃娃。于是老善人把针取下,高高兴兴地回到庙里打起主意来了。天亮后,老善人藏在门后,宝志按师傅的嘱咐在屋内把大锅添好水,烧起火来。又到往日的时候,两个娃娃连蹦带跳地跑到屋里,看到正在烧火,不知是计,他两个正与宝志嬉闹,老善人突然蹿出,抓住了一个娃子,掀起锅盖就按在锅里,另一个娃子见有人抓住了参哥,便“哎呀”一声跑出门口不见了。

  老善人叫宝志多加柴快点煮,自己去找另一个,并再三嘱咐要等他回来才能揭锅。宝志平时极少吃荤,当煮了半个时辰时,锅里发出了诱人的香味,宝志再也忍不下去了,他不等师傅回来就揭起锅盖,在沸腾的锅里有个象人似的参。他想师傅没来,我先尝尝熟了没有,结果越吃越香,几下就把人参吃光了,剩下的汤倒给了身边的一只黄狗。不一会,便觉自己身子飘起来了,黄狗也变成虎随着他飘起来。老善人在外找另一个人参娃,找了半天也没找到,待返回庙吃煮了的人参时,看到的只是没有烧完的干柴和一口空锅,宝志不见了。老善人才知道弟子已吃了人参升天成神了。

  宝志升天后,被玉帝封为志公,并有权下四指雨。他不忘家乡百姓的疾苦,经常为百姓做好事。百姓为纪念他,把该山叫志公坪,并建了志公庙。
  另一个参娃见参哥被人捉住吃掉后,再也不敢回老家,便独自哭泣着翻山越岭向东北深山中走去了。传说东北的人参就是从山东鲁山迁移过去的。

11、扁劈岭


    扁劈岭坐落在池上镇政府南7千米,主峰海拔829米,是鲁山的附属山头之一,属于沙石山。扁劈岭下接甘泉坪,上连曲柳岭,直达跑马岭。伫立跑马岭远眺,此岭扁高,蜿蜒伸展,西折后北去,犹如神斧砍削一般,故名扁劈岭。扁劈岭阴面幽幽谷,阳面枣树峪,自山脚而上,扁劈岭树木以槐树、松树为主,杂以杨树、桃树、栗子等树木,岩石周围多是连翘、荆条、酸枣等灌木,森林覆盖率98%以上。

12、 双堆山


   双堆山,地处博山区石门恶石坞村西,为淄博与莱芜两市的界山之一。东南与禹王山遥相对峙,北与孟良寨互为呼应,面积12平方公里,因形似两土堆,故名双堆山。主峰海拨828米,为青阳河发源地。山上齐长城遗址尚存。

13、岳阳山

    岳阳山在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同志的故乡崮山镇境内,位于博山城东南15公里处,是博山区与淄川区的界山之一。它北界淄川,南毗崮山,横直东西长20余里,被淄河、孝妇河相环抱。主峰位于北崮山村东北3公里处,海拔811米,山峰99座,向有99顶岳阳山之说。岳阳山东接鲁山,西连泰山,向东蜿蜒伸入淄川,群峰攒簇,逶迤相连。

   有人说,因周围地势相对平坦,晨曦晚照,可观日出日落,无时不光,遂取岱岳向阳之意,称之为岳阳山。岳阳山又称五龙山,因岳阳山前有五条长岭,犹如五条盘踞的长龙,故称五龙山。

《续修博山县志》载:“岳阳山,县东南三十里,居县境中心,…,有九十九顶,其绝顶有神庙三院。”又:“石寨山,县东四十里明永乐十八年妖妇唐赛儿作乱曾据此,山巅有石垣、寨门遗址尚存。”岳阳、石寨作为两山记载,可能依于乾隆旧志。现据实地考查,岳阳山周围十里内并无叫“石寨山”的,更无“石垣、寨门”遗址,可能同指岳阳山主峰。

   岳阳山,山奇景美,绿色植被覆盖率达90%,林木绿化达到了80%,除人工栽植的侧柏、刺槐、平柳等树种之外,还有众多的野生植物,如黄楝、红叶、山榆、紫檀、柚梗等上百种。

     这些野生植物,秋后叶子变红了、变黄了、紫了,点缀得岳阳山更加妖绕妩媚多姿,山上有枸杞、丹参、山药、何首乌、地龙、金银花等上百种中草药,有铅、钨、煤、石英、铁石、砩石等几十种矿藏。狼、獾、蛇、兔、狐狸、果子狸等动物在山中出没,山鹰、喜鹊、杜鹃、金鸡、啄木鸟等上百种鸟类在林中歌唱。


岳,是啥意思?秦朝以前,岳,指的是很高很高的山。后来,帝王把高山神话,才有了“五岳”。

     齐桓公占领了博山以东的一大片山区。这时候,这座山竟然是齐国最高的山(海拔811米)。所以,齐国称之为“岳”。这片山区南侧最高峰,称之为“岳阳山”(山南为阳,山北为阴),山区北侧自然为“岳阴”。

鲁山:春秋时期,鲁国人称之为“东山”。孔子等此山,“孔子登东山而小鲁”;后来就改名鲁山了。孔子时代,鲁山属于鲁国。

博山800米高山海拔统计表

名称     海拔     位置

鲁山     1108   博山池上

笛极     997    博山池上 

明石崖   991    博山池上

青崖顶   953     淄川峨庄

雁门寨   937     淄川峨庄

黑石寨      923         博山池上   

糟碾子顶  885         博山池上

盘龙山    865        博山池上

黑虎寨    859        博山池上

油篓寨    854.7 博山池上

鹿角山    843   博山源泉 

扁劈岭    829.4 博山池上

双堆山    828   博山域城, 

岳阳山    811   博山崮山

    看完有什么感受?博山的高山大都在池上,一部分集中在鲁山山脉,另一部分集中在油篓寨。

    最大的疑问颜山八景里的“禹王积雪”禹王山怎么排不上?

   俺查过许多资料,有的记载797.8米,有的754米高,均未达到800米,唉博山的高山太多了,难怪颜神改名叫博山!

    博山这么多高山、名山,你宽过几座?

以上文字及图综合网络,池上部分主要来自四季霞光,感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