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医养生知识管理的现状和发展思路

 369蓝田书院 2016-10-11

中医养生学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历史悠久,源远流长[1]。该领域已产生了古籍、期刊文献、教材、网页、知识库等多种形式的海量知识资源。如何基于中医养生学的理论体系对各类具体的知识资源进行合理组织,是中医养生知识管理的核心问题。另外,中医养生知识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如何面向百姓提供权威、准确的中医养生知识服务,也是一个重要的问题。下文带着这些问题,分析中医养生知识管理的现状并提出未来的发展思路。

1 中医养生知识管理的现状

中医养生学是中医药理论和知识体系的一个重要的分支。中医养生知识共享多通过师徒承袭和行为影响的方式进行。将中医养生名家的隐性知识转换为显性知识,进行妥善保存和广泛传播,是中医养生知识管理的核心任务。

中医养生典籍是承载中医养生知识的主要载体,兼具学术价值、文物价值和实用价值,在养生文化传承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据《中国中医古籍总目》[2],现存的涉及养生理论的古籍约有600种。当代中医药工作者正致力于对这些古籍进行搜集、整理、校点和收藏,挖掘其中宝贵的养生知识。作为其中的一项代表性工作,曹洪欣、张志斌等从现存的中医养生著作中挑选出代表性、富有原创性的品种,以最佳版本为底本进行精心校点,编成《中医养生大成》[3]这部著作。由于典籍历时已久, 纸质易破损的特殊性,限制了人们对古籍的利用。为此,中医药工作者开展了中医养生古籍的数字化工程。例如, 范为宇等构建了“ 中医古籍养生数据库”,对110种古籍进行数字化处理,并通过互联网提供古籍检索和阅览服务[4]。又如,臧知明[5]根据《黄帝内经》的语言特点和思维方式,提出了《黄帝内经》养生知识的表达模式,初步构建了《黄帝内经》养生知识库。这些工作表明,数字化技术为中医养生古籍保护及知识利用提供了有效方法。

当代中医药工作者还撰写了大量的学术论文、教材和专著。以“中医养生”为检索词,可从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中检出12477篇学术论文以及121本图书,其中包括刘占文主编的《中医养生学》[1]、郭海英主编的《中医养生学》[6]、王玉川主编的《中医养生学》[7]以及吴翠珍、张先庚主编的《营养与食疗学》[8]等。刘占文、马烈光还编写了汉英双语教材《中医养生学》[9],它有助于中医药国际交流与合作,加快中医药国际化进程。随着互联网的发展, 出现了许

多与中医养生知识相关的网站,包括中国养生网、大众养生网、养生常识网、光明养生等。'中医养生学'的专题学习网站成为养生知识教学的一种新模式[10]。另外,智能手机等移动设备的普及还催生出许多中医养生的移动客户端软件,包括过日子、中医养生、健康养生宝典、365健康养生、中华养生等。信息技术为实现中医养生知识服务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在个人健康管理方面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2 存在的问题和发展思路

中医养生知识资源本质上都是通过自由文本表达的显性知识。该领域现有的“数据库”和“知识库”实质上属于文献库;这些文献库在经过文献标引之后可支持更好的检索,但本质上仍是基于文献的。该领域的网站和移动客户端软件也是围绕“文献”提供检索和阅读等服务。因此,中医养生知识管理本质上仍是基于自由文本的。自由文本是人类表达知识的自然手段,但其内容难于被计算机直接处理,这就影响了知识处理的效果。这也是信息技术界公认的制约知识管理技术发展的关键瓶颈问题。

可从术语标准化入手,突破自由文本所带来的知识管理技术瓶颈。中医养生领域所使用的术语仍然存在含义模糊、一词多义、一义多词等复杂现象, 需要进一步加以梳理和澄清。近年来,本体(Ontology)成为实现医学术语规范化的一项新兴技术[11 ]。本体技术源于信息科学,具有坚实的理论基础(主要是指知识表示和推理理论)[12]。本体在生物医学领域和中医药领域都得到了成功应用,但目前尚未出现面向中医养生领域的本体[13-14]。通过构建中医养生本体,可准确表达中医养生的概念体系,系统梳理中医养生的术语资源。若能建立一个条理清晰、结构合理、逻辑严谨的中医养生领域本体,则可基于概念体系对该领域中医养生知识进行组织和检索,从而提升知识管理的有序性。

语义网(Semantic Web)是一套与本体相配合的技术体系, 它为本体在互联网环境中的实施提供了丰富的规范、技术和工具[ 1 5 ]。可采用语义网技术, 基于中医养生本体构建领域知识库, 整合中医养生知识资源, 实现领域知识的结构化;接下来, 可基于本体对文献内容进行深度语义分析, 从文本中摘出与中医养生相关的论述, 对文本内容进行半自动的语义标注, 建立文献的主题索引和分类索引, 支持用户快速检索到相关文献, 准确定位到相关内容; 进而, 研发面向结构性知识的计算机处理技术, 逐步实现知识管理系统的智能化, 面向社会大众提供个性化知识服务。

3 小结

《中医养生学》教材及相关论著的出现,表明中医养生学已经成为一个独立的学科,形成了相对完整的知识体系。同时,社会大众普遍关注养生保健,对中医养生知识产生了强烈的需求。这些都为中医养生知识管理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和机遇。目前,中医养生领域的知识资源数量众多、内容丰富,但大都是基于自由文本的, 其内容难于被计算机直接处理,这会影响知识处理的效果。在未来的发展中,可采用本体工程方法,对中医养生领域的概念体系进行系统梳理。进而,采用语义网技术构建知识库,对中医养生知识资源进行有效组织,从而支持更加智能、更加准确的个性化知识服务。

参考文献:略


来源:于彤,崔蒙,高宏杰,李敬华,于琦,张竹绿,毛郁欣. 中医养生知识管理的现状和发展思路[J]. 中国数字医学,2016,04:73-75.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