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地下水板块常用的术语及相关水文地质参数(下)【兔子总结第7期】

 金石为开hajyr8 2016-10-11


7

地下水板块常用的术语

相关水文地质参数(下)

21、承压含水层:是充满两个隔水层之间的含水层中的地下水,其承受压力大于大气压力。

22、隔水层:重力水流不能透过的土层或岩层。

23、弱透水层:允许地下水以极小速度流动的弱导水岩层。

24、地下水补给:是指通过降雨、灌溉、地下径流、渠道或河道渗漏等多种途径对地下水量的补充。地下水的主要补给来源有降水入渗、地表水补给、其他含水层的补给以及人工补给等。

(1)降水入渗补给。是地下水主要的补给来源,与降水强度、降水总量、土层的蓄水能力有关。

(2)地表水入渗补给。

(3)含水层的补给。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同一含水层通过侧向排泄补给下游含水层;另一种情况是两个含水层之间的补给。两个含水层之间的补给有两个条件,一是两个含水层之间具有水头差,二是含水层之间具有水力联系通道。两个含水层之间可通过天窗、导水断裂、弱透水层越流、不整合接触面等途径补给。

(4)地下水的人工补给。如修建水库、渠道、引水灌溉农田、人工回灌等。

25、地下水排泄:地下水排泄是合水层或含水系统失去水量的过程。地下水排泄方式主要有泉的排泄、蒸发排泄、泄流排泄、向含水层排泄、人工排泄。

26、水文地质单元:根据水文地质条件的差异性(包括地质结构、岩石性质、含水层和隔水层的产状、分布及其在地表的出露情况、地形地貌、气象和水文因素等)而划分的若干个区域,是一个具有一定边界和统一的补给、径流、排泄条件的地下水分布的域。

27、等水位线图:将潜水位海拔高度或承压水头标高相等的点连成的线称作等潜水位线,其随地形起伏而起伏。主要用途有:

(1)确定地下水流向。在等水位线图上,垂直于等水位线的方向,即为地下水的流向。

(2)计算地下水的水力坡度。在流动方向上,取任意两点的水位高差,除以两点间在平面上的实际距离,即为此两点间的平均水力坡度。

(3)确定潜水与地表水间的相互关系。如果潜水流向指向河流,则潜水补给河水;如果潜水流向背向河流,则潜水接受河水补给。

(4)确定潜水面埋藏深度。潜水面的埋藏深度等于该点的地形标高减潜水位。

(5)确定泉或沼泽的位置。在潜水等水位线与地形等高线高程相等处,潜水出露,即是泉或沼泽的位置。

(6)推断给水层的岩性或厚度的变化:在地形坡度变化不大的情况下,若等水位线由密变疏,表明含水层透水性变好或含水层变厚;相反,则说明含水层透水性变差或厚度变小。

(7)确定富水带位置:在含水层厚度大、渗透性好、地下水流汇集的地方即为地下水富集区。

(8)判断潜水的流速。等潜水位线越密集的地方,潜水面坡度越陡,潜水流速越快;等潜水位线越稀疏的地方,潜水面坡度越缓,潜水流速越慢。

(9)确定给水和排水工程的位置。一般应沿等水位线布设水井和排水沟。

即水井应布置在地下水流汇集的地方,即水井应选在潜水汇集区;排水沟应布置在垂直水流的方向上。

28、给水度:给水度(μ)是指地下水位下降一个单位深度(水头),而从地下水位延伸到地表面的单位面积岩石柱体在重力作用下所释放出的水的体积,常用小数表示,无量纲。影响给水度大小的因素有含水层的岩性、潜水埋深水位变化幅度及水质等。当含水层为松散沉积物时,颗粒粗、大小均匀,给水度大。另外,当潜水面深小于岩土中毛细管水最大上升高度时,给水度是一个变数。潜水面深越浅,给水度越小。只有当潜水面较深时,给水度才是常数。试验还表明,地下水位下降较大时给水度偏小,降速很小时给水度较稳定。

岩土颗粒从三个方面影响给水度,即岩土的矿物成分,颗粒大小、级配及分选程度,孔隙情况。不同的矿物成分对水分子的吸附吸附力不同,吸附力与给水度成反比;岩土颗粒从两个方面影响给水度,一是吸附的水量不同,颗粒小的吸附水量多,相应的给水度就小,颗粒粗的吸附水量少,相应的给水度就大;二是颗粒大小、级配及分选程度决定了孔隙大小,级配愈不均匀,给水度就愈小,反之级配均匀,给水度愈大。

潜水变幅带给水度受毛管水上升高度的影响很明显。潜水位在毛细管水上升高度范围内,土层重力疏干排水过程完成后,土中除保持结合水、孔角毛管水、悬挂毛管水外,而且还有毛管上升水,即土层在重力水疏干过程结束后,实际持水量大于其最大的田间持水量。地下水埋深愈浅,保持在其中的毛管上升水量就多,则给水度愈小;地下水埋深愈大,在变幅带内的毛管上升水就保持得愈小,则给水度相应增大。当地下水埋深等于或大于毛管水最大上升高度后,毛管上升水才不影响给水度的大小,其值才趋于稳定。

29、渗透系数K(又称水力传导系数):渗透系数又称水力传导系数(hydraulic conductivity)。在各向同性介质中,它定义为单位水力梯度下的单位流量,表示流体通过孔隙骨架的难易程度,K=r·k/μ(K为渗透系数;k为渗透率;r为地下水的比重;μ为地下水动力粘滞系数)。渗透系数愈大,岩石透水性愈强。影响渗透系数大小的因素很多,主要取决于介质颗粒物的形状、大小、不均匀系数和水的粘滞性。

30、导水系数T:表示含水层导水能力的大小,水力坡度等于1时,通过整个含水层厚度M上的单宽流量。用T表示,在数值上等于渗透系数(K)与含水层厚度(M)的乘积,即T=K*M。导水系数只适用于平面二维流和一维流,而在三维流中无意义。

31、越流系数:表征弱透水层垂直方向上传导越流水量能力的参数。指弱透水层上、下含水层之间的水头差为一个单位时,垂直渗透水流通过弱透水层与含水层单位界面的流量。换言之,是指含水层顶(底)板弱透水层的垂直渗透系数K1与其厚度m1之比值,即K1/m1。量纲为[1/T]。越流补给量的大小与弱透水层的渗透系数K′及厚度b′有关,即K′愈大b′愈小,则越流补给的能力就愈大。

越流因素B或称阻越系数:其值为主含水层的导水系数和弱透水层的越流系数的倒数的乘积的平方根。弱透水层的渗透性愈小,厚度愈大,则越流因素B越大,越流量愈小。

32、水动力弥散系数:是表征一定流速下,多孔介质对某种污染物质弥散能力的参数。它在宏观上反映了多孔介质中地下水流动过程和空隙结构特征对溶质运移过程的影响。包括机械弥散系数与分子扩散系数。

33、贮水率:表示当含水层水头变化一个单位时,从单位体积含水层中,因水体积膨胀(或压缩)以及介质骨架的压缩(或伸长)而释放(或贮存)的弹性水量,用μs表示,它是描述地下水三维非稳定流或剖面二维流的水文地质参数。

贮水系数:表示当含水层水头变化一个单位时,从底面积为一个单位、高等于含水层厚度的柱体中所释放(或贮存)的水量,用S表示。

潜水层水层的贮水系数等于贮水率与含水层的厚度之积再加上给水度,潜水贮水系数所释放(贮存)的水量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是含水层由于压力变化所释放(贮存)的弹性水量,二是水头变化一个单位时所疏干(贮存)含水层的重力水量,这一部分水量正好等于含水层的给水度,由于潜水含水层的弹性变形很小,近似可用给水度代替贮水系数。

承压含水层的贮水系数等于其贮水率与含水层厚度之积,它所释放(或贮存)的水量完全是弹性水量,承压含水层的贮水系数也称为弹性贮水系数。

34、降水入渗系数:是指降水渗入量与降水总量的比值,值的大小取决于地表土层的岩性和土层结构、地形坡度、植被覆盖、降水量的大小和降水形式等,一般情况下,地表土层的岩性对值的影响最显著。降水入渗系数可分为次降水入渗补给系数、年降水入渗补给系数、多年平均降水入渗补给系数,它随着时间和空间的变化而变化。适用条件:

适用于地下水位埋藏深度较小的平原区,几乎没有水平排泄的潜水。

在水力坡度大、地下径流强烈的地区,降水入渗补给量不完全反映在潜水面的上升中,而有一部分水从水平方向排泄掉了,则会导致计算的降水入渗系数值偏小。

如果是承压水,水位的上升不是由于当地水量的增加,而是由于压力的变化,以上情况本方法不适用。

35、潜水蒸发系数:潜水蒸发量与水面蒸发量的比值。潜水蒸发量受气候因素影响,并和潜水埋深、包气带岩性、地表植被覆盖情况有关。

36、标准指数法:对照《地下水质量标准》(GB/T 14848-930)规定的限值,对地下水进行评价的方法。

污染指数法:对照项目所在地区地下水的背景值或对照值,对地下水进行评价的方法。

37、包气带中毛细负压随着含水量的变小而负值变大。这是因为,随着含水量降低,毛细水退缩到孔隙更加细小处,弯页面的曲率增大(曲率半径变小),造成毛细负压的负值更大。因此毛细负压是含水量的函数,hc=hc(w)。

包气带的渗透系数随含水量的降低而变小的原因:

(1)含水量降低,实际过水断面随之减小。

(2)含水量降低,水流实际流动途径的弯曲程度增加。

(3)含水量降低,水流在更窄小的孔角通道及孔隙中流动,阻力增加。

38、包气带水的运动同样可以用达西定律来描述,但与饱水带的运动相比,有三点不同:(1)饱水带只存在重力势,包气带同时存在重力势与毛细势;(2)饱水带任一点的压力水头是个定值,包气带的压力水头则是含水量的函数;(3)饱水带的渗透系数是个定值,包气带的渗透系数随含水量的降低而变小。

39、地下水污染途径:主要有四种类型。

(1)间歇入渗型  

其特点是污染物通过大气降水或灌溉水的淋滤,使固体废物、表层土壤或地层中的有毒或有害物质周期性(灌溉旱田、降雨时)从污染源通过包气带土层渗入含水层。这种渗入一般是呈非饱水状态的淋雨状渗流形式,或者呈短时间的饱水状态连续渗流形式。此类污染,无论在其范围或浓度上,均可能有明显的季节性变化,受污染的对象主要是浅层地下水。固体废物在淋滤作用下, 淋滤液下渗引起的地下水污染,也属于间歇入渗型。

(2)连续入渗型:

其特点是污染物随各种液体废弃物不断地经包气带渗入含水层,这种情况下或者包气带完全饱水,呈连续入渗的形式,或者是包气带上部的表土层完全饱水呈连续渗流形式,而其下部(下包气带)呈非饱水的淋雨状的渗流形式渗入含水层。这种类型的污染对象亦主要是浅层含水层。废水渠、废水池、废水渗井、手污染的地表水体连续渗漏造成地下水污染属此类。

(3)越流型

其特点是,污染物通过层间越流的形式转入其它含水层。这种转移或者是通过天然途径(水文地质天窗),或者通过人为途径(结构不合理的井管、破损的老井管等),或者人为开采引起的地下水动力条件的变化而改变了越流方向,使污染物通过大面积的弱隔水层越流转移到其它含水层。其污染来源可能是地下水环境本身的,也可能是外来的,它可能污染承压水或潜水。研究这一类型污染的困难之处是难于查清越流具体的地点及地质部位。

(4)径流型

其特点是,污染物通过地下水径流的形式进入含水层,即或者通过废水处理井,或者通过岩溶发育的巨大岩溶通道,或者通过废液地下储存层的隔离层的破裂进入其它含水层。此种形式的污染,其污染物可能是人为来源也可能是天然来源,可能污染潜水或承压水。其污染范围可能不很大,但其污染程度往往由于缺乏自然净化作用而显得十分严重。

40、建设单位要建立和完善水环境监测制度,对厂区及周边地下水进行监测。监测点布置应遵循以下原则:

①以建设厂区为重点,兼顾外围:厂区内可能的污染设施如有毒原料储罐、污水储存池、固废堆放场地附近均需设置监测点。

②以下游监测为重点,兼顾上游和侧面。

③对地下水进行分层监测,重点放在易受污染的浅层潜水和作为饮用水源的含水层,兼顾其他含水层。

④地下水监测每年至少两次,分丰水期和枯水期进行,重点区域和出现异常情况下应增加监测频率。

⑤水质监测项目可参照《生活饮用水水质标准》和《地下水质量标准》,可结合地区情况适当增加和减少监测项目。监测项目必须包括建设项目的特征污染因子,例如,对炼油厂的监测项目必须包括石油烃、苯、二甲苯等特征污染物。

好的总结,能迅速提高您的学习能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