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湖北十三五交通规划 呼南高铁走向:襄阳

 刘荣辉1 2016-10-11
各市、州、县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
  现将《湖北省综合交通运输“十三五”发展规划纲要》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组织实施。

  2016年8月30日

  湖北省综合交通运输“十三五”发展规划纲要
  “十三五”是湖北在中部地区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时期,是加快构建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关键时期。根据国家《“十三五”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规划》和《湖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等文件,制订本规划。
  一、规划背景
  (一)发展基础。“十二五”以来,全省交通运输系统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和国家有关部委的大力支持下,继续扩大基础设施规模,重点强化各交通方式紧密衔接,大力提升运输服务水平,着力完善交通支持保障体系,全省综合交通发展取得显著成效。截至2015年底,全省综合交通网总里程约27.2万公里(不含民航航线、城市内道路),综合交通网密度达146.3公里/百平方公里。其中,铁路营业里程4060公里(高速铁路1033公里),公路通车总里程25.3万公里(高速公路6204公里),内河通航里程8638公里(高等级航道1738公里),油气管道里程6740公里。全省内河港口吞吐能力3.1亿吨,集装箱吞吐能力433万标箱,民航机场旅客吞吐量突破2000万人次。主要成绩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综合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取得历史性突破。全省综合交通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城市交通、管道和邮政)达到5217亿元,其中,公路水路4279亿元,铁路753亿元,民航185亿元,是“十一五”(3263亿元)的1.6倍,在全省扩内需、稳增长中发挥了主力军作用。“四纵三横”铁路网全面形成,高铁、动车覆盖除荆门、神农架以外的所有市、州、直管市,武汉至十堰等高速铁路开工建设,以武汉为中心的快速铁路骨干网初步形成。“七纵五横三环”高速公路骨架网基本形成,高速公路总里程跃居全国第四,98%的建制乡镇通二级及以上公路,100%的行政村通沥青(水泥)路。长江中游航道整治规划目标提前实现,高等级航道里程居长江沿线第一;建成了武汉阳逻等一批规模化、专业化港区,武汉港成为全国第一个突破百万标箱的内河港口。建成了神农架、武当山等两个运输机场和随州、仙桃等两个通用机场,完成恩施机场改扩建工程,实施武汉天河机场三期建设工程,“一主五支四通用”机场发展格局基本形成。干支管道及联络线建设加快推进。建成省级以上快件分拨集散中心21处,非邮政企业快递网点乡镇覆盖率超过98%,乡镇邮政局所覆盖率达到100%。全省7个国家公路运输枢纽城市均建有或在建综合客运枢纽,所有市州在建或建有货运枢纽(物流园区),各交通方式衔接明显加强。
  ——综合运输服务创历史最好水平。运输规模持续增长,结构调整齐头并进,全省客运量、旅客周转量、货运量、货物周转量分别较“十一五”末增长49%、60%、69%和64%,高铁、民航等高品质客运出行和铁路、水路等大能力货运在综合交通中的比重显著提升。开通至巴黎、旧金山、罗马等5条洲际直达航线,国际及地区航线达到37条,国内、国际及地区旅客吞吐量均居中部第一。武汉与省内各节点城市、与全国各大经济区实现快速铁路通达,铁路客运量居中部第一、全国第六。公交优先取得普遍共识,多层次的城市客运服务系统已显雏形,城乡客运一体化试点工作成效明显,率先在中部地区实现了村村通客车。先进运输组织模式加速推广,三峡库区滚装运输、武汉至洋山“江海直达”“泸汉台”集装箱快班、中欧班列(武汉)等班线运行良好。邮政普遍服务水平大幅提升,实现100%的建制村通邮,邮件时限准时率居全国第二;快递业实现爆发式增长,业务量和业务收入均居中部前列。整合交通、供销、邮政等行业资源,农村物流发展稳步推进。


  (二)发展目标。“十三五”时期,湖北将提前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交通发展目标,建成“祖国立交桥”,全省综合交通总体上达到中部领先、全国先进水平,基本建成“两中心两枢纽一基地”(即武汉长江中游航运中心、全国铁路路网中心、全国高速公路网重要枢纽、全国重要航空门户枢纽、全国重要物流基地),形成立足湖北、辐射中部、沟通各大重要经济区、联通国际的综合交通运输发展新格局,支撑湖北成为“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的枢纽和门户,为“建成支点、走在前列”提供坚实的支撑。具体目标为“五个中部领先”,即交通基础设施整体水平中部领先、交通运输服务整体水平中部领先、交通转型升级整体成效中部领先、交通安全保障能力中部领先、交通行业治理能力中部领先。
  专栏2-1五个中部领先交通基础设施整体水平处于中部领先:主要表现为“四通四有”,即所有市州通快速铁路,所有县市通高速公路,所有建制乡镇通二级及以上公路,所有行政村(含撤并村)通沥青(水泥)路;所有市州均建有综合客货运枢纽,所有沿长江、汉江县市有高等级航道覆盖,所有沿江重要港口均建有现代化码头,所有乡镇均设置有邮政快递网点。
  交通运输整体服务水平处于中部领先:主要表现为“八覆盖”,即民航航线覆盖全球五大洲和全国重要城市,航空服务(100公里或1小时车程范围内)覆盖所有市州;高铁服务4-5小时覆盖全国主要经济区,1-2小时覆盖“一主两副”及长株潭、皖江、昌九、中原等周边城市群;城区常住人口100万以上城市建成区实现公共交通站点500米内覆盖;客车服务覆盖所有行政村,邮政快递服务覆盖所有行政村;航运服务覆盖沿江沿海近洋地区。
  交通转型升级整体成效处于中部领先: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投资结构调整,铁路、民航、水路、站场投资占综合交通比重明显上升;二是运输结构调整,铁路客运周转量和水路货运周转量在综合运输体系中的比重明显上升;三是交通与信息化融合发展,综合交通联网售票取得突破性进展,高速公路ETC覆盖率达到100%,内河主要港口EDI系统覆盖率达到100%;四是绿色低碳发展方面,交通运输碳排放强度下降7%。交通安全保障能力处于中部领先: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安全监管方面,力争实现铁路和民航枢纽、重要高速公路和国省干线、重点水域、重要公路客运站场和港区监控覆盖率达到100%,邮件快件100%实名寄递、100%开箱验视、100%过机安检,综合交通事故死亡人数下降5%;二是应急救助方面,综合交通救援到达时间、应急抢通时间明显缩短,综合运输应急联动机制全面完善。
  交通行业治理能力处于中部领先: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即基本形成大交通管理格局,实现同级交通审批“一站式”集中办理,实现省市县三级网上审批,交通法制建设成效明显。“十三五”时期,全省综合交通固定资产投资7000亿元(不含城市交通),其中铁路1900亿元,公路水路4500亿元,民航300亿元,管道200亿元,邮政100亿元。到“十三五”期末,全省铁路营业里程达到5500公里以上,其中高速(城际)铁路里程达到2100公里;高等级航道里程达到2000公里,全省港口货物吞吐能力、集装箱通过能力分别突破4亿吨和500万标箱;全省高速公路里程达到7500公里,二级及以上公路里程达到36000公里,普通国省道二级以上公路比例达到80%以上;“两主多辅”的机场格局基本形成,全省机场旅客吞吐量达到3500万人次,力争达到4000万人次,货邮吞吐量达到180万吨;全省油气管道达到10000公里以上。
  三、规划布局
  以构建沿江综合立体交通走廊为核心,以湖北省空间开发战略、城镇化战略为指引,结合湖北主体功能区划分、产业带和城镇带分布以及发展实际,着眼长远,统筹点、线、面三个层次规划,加快构建“一轴一核两心三区九通道”的综合交通运输空间布局。
  ——一轴:打造沿长江黄金水道的综合交通运输主轴,为湖北挺起长江经济带脊梁提供坚实的交通支撑。加快推进长江、汉江干线航道的系统整治,优化沿江港口功能布局,加强港口集疏运体系建设,充分发挥湖北水运优势;加快推进干线铁路建设,形成覆盖省内各市州,通达全国各大经济区的大能力快速通道;不断优化高速公路布局,加快提升国省干线公路技术等级,形成高品质、广覆盖的快速公路网;重点强化综合交通枢纽建设,促进各种运输方式的衔接优化,提升综合交通的整体效率,率先建成网络化、标准化、智能化的沿长江综合立体交通走廊。
  ——一核:构筑武汉国家枢纽,引领武汉国家中心城市和国际化大都市建设。着力巩固武汉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地位,打造武汉长江中游航运中心、全国铁路路网和高速公路区域中心、中部国际航空门户枢纽、国家物流中心和绿色公交都市。不断强化黄(冈)鄂(州)黄(石)枢纽功能,引导武(汉)鄂(州)黄(石)黄(冈)都市连绵区融合发展。
  ——两心:构筑宜(昌)荆(州)和襄阳两大城市(含组合)枢纽体系,完善多点支撑的空间开发格局。一是将宜(昌)荆(州)建设成为组合型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引导宜(昌)荆(州)沿江城镇连绵带的建设,强化三峡航运中转中心、公铁水跨区域联运中心、三峡物流中心等功能。二是将襄阳建设成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引导襄阳都市区的建设,强化中部地区重要铁路客货中转枢纽、汉江航运中心和鄂西北物流中心等功能。三是积极提升十堰、恩施、仙(桃)潜(江)天(门)、荆门、随州、孝感、咸宁等交通枢纽地位,形成“一核两心多点”的城市枢纽布局。
  ——三区:打造武汉城市圈、鄂中平丘区和鄂西山林区三个综合交通发展区,引导区域交通差异化发展。充分尊重当地实际需求和发展条件,形成与当地经济和产业发展相适应,符合当地地理特征的交通网络和运输服务系统。武汉城市圈加速交通一体化进程,率先实现交通现代化。鄂中平丘区侧重路网加密,推进区域各城市之间的快速连通。鄂西山林区侧重路网构建,进一步完善骨架通道布局,提高网络覆盖广度和深度。着力推进三区交通融合发展,加快构建内畅外联的交通运输体系,形成全省交通协调发展新格局。
  ——九通道:落实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优先打造支撑我国东西双向开放的沪汉渝综合运输通道,重点完善对接“一带一路”、沟通“一核两心”的京广、福银、襄荆三条综合运输通道,积极构建完善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沪汉蓉、京九、随岳、十宜恩、杭瑞等五条综合运输通道,形成对内连接重点城市,与城镇发展轴、重要产业带有机衔接,对外沟通周边城市群和各大经济区、联通国际,分层次、大能力的“五纵四横”九条大动脉。
  沪汉渝通道:作为国家规划的沿江运输大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东接皖江城市带、长三角,横贯长江城镇密集发展带,经黄(冈)鄂(州)黄(石)、武汉、仙桃、潜江、荆州、宜昌、恩施,西联成渝城市群,主要由水路、公路、铁路、民航航路和油气管线组成,形成省际间和区域内客货运输并重,连接“一带一路”的综合运输走廊。水路是该通道内最具优势的交通方式。通道内的主要运输线路包括长江、汉江兴隆以下航段、沪渝高速、武汉经监利至荆州高速、汉宜铁路、G318、G347武汉以东段、川气东送和忠县至武汉输气管道,规划建设的武汉至杭州高铁等。
  京广通道:作为国家规划的北京至港澳台运输大通道组成部分,北接中原城市群、京津冀,纵贯京广城镇发展轴,经孝感、武汉、咸宁,南连长株潭城市群、珠三角,主要由铁路、公路、民航航路和油气管线组成,形成重点服务于省际间客货运输的综合运输走廊。铁路是该通道内最具优势的交通方式。目前,通道内的主要运输线路包括京广铁路、京广高铁、京港澳高速、武深高速建成段、G107、G230、兰郑长输油管道,规划建设的武汉至大悟高速公路、武深高速嘉鱼北段、西气东输三线管道、新疆煤制气外输管道等。
  福银通道:武汉以东段是国家规划的北京至港澳台运输大通道的组成部分。作为我省融入“一带一路”的综合运输走廊,东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海峡西岸,横贯汉十城镇发展带,经黄(冈)鄂(州)黄(石)、武汉、孝感、襄(阳)十(堰)随(州),西联关中城市群、甘新地区,主要由铁路、公路、水路、民航航路和油气管线组成,形成省际间和区域内客货运输并重,发挥各交通方式互补优势的综合运输走廊。目前,通道内的主要运输线路包括武汉至安康铁路、武九铁路、福银高速、麻竹高速建成段、汉江、G316、G346、西气东输二线输气管道,在建的武九高铁、武西高铁、麻竹高速大悟段等。
  襄荆通道:是我省又一条国际性南北向综合运输走廊。北接中原城市群,沟通中蒙俄走廊,纵贯襄荆城镇发展轴,经襄阳、荆门、荆州,南连长株潭城市群,沟通北部湾,主要由铁路、公路、水路组成,形成省际间和区域内客货运输并重,发挥各交通方式互补优势的综合运输走廊,也是国家重要的能源运输通道。目前,通道内的主要运输线路包括焦柳铁路、二广高速、汉江襄阳至兴隆段、江汉运河、G207、G234,在建的蒙华铁路、枣石高速,规划建设的呼和浩特至南宁高铁、唐白河航道、松虎航线和荆襄成品油管道等。
  沪汉蓉通道:作为国家规划的沿江运输大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东接皖江城市带、长三角,经武汉、天门、荆门、宜昌,西联成渝城市群,主要由铁路、公路和民航航路组成,形成省际间和区域内客货运输并重,以发挥铁路、公路互补优势为主的综合运输走廊。目前,通道内的主要运输线路包括沪蓉高速、武合铁路、长荆铁路、G347武汉以西段、G348,规划建设的宜昌至巴东高铁连接线、武汉至合肥高铁等。
  京九通道:北接中原城市群、京津冀,纵贯鄂东,沟通黄(冈)鄂(州)黄(石),南连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珠三角,主要由铁路、公路组成,形成重点服务于省际间客货运输,以发挥铁路、公路互补优势为主的综合运输走廊。目前,通道内的主要运输线路包括京九铁路、大广高速、麻阳高速、G106、G220,规划建设的京九高铁等。
  随岳通道:是国家规划的北京至港澳台运输大通道的辅助通道,北接中原城市群,经随州、仙(桃)潜(江)天(门),南连长株潭城市群,主要由公路和铁路组成,形成以省际间客货运输为主,公路发挥主体作用的综合运输走廊。该通道处于完善阶段,通道内的主要运输线路包括随岳高速、G240、小厉铁路,在建江汉平原货运铁路等。
  十宜恩通道:北接豫西,沟通十堰、宜昌、恩施,南连湘西,主要由公路、铁路组成,是串联豫鄂湘三省著名景区的旅游大通道。通道内的主要运输线路包括呼北高速、安来高速、G209、G241、G242,规划建设的十堰至巫溪高速、十堰至宜昌铁路等。
  杭瑞通道:横贯幕阜山、两湖平原、武陵山腹地,沟通长江中游城市群、皖鄂湘三省毗邻地带节点城市,主要由公路和铁路组成,形成重点服务于省际间长途客货运输,以发挥公路、铁路互补优势为主的综合运输走廊。通道内的主要运输线路包括杭瑞高速、岳宜高速、G351,在建的黔张常铁路,规划建设的咸岳九铁路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