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解读《离骚》

 昵称9847303 2016-10-12

 《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品,是一篇宏伟壮丽的政治抒情诗。全诗共三百七十三句,二千四百多字,从篇幅的宏阔看,也是我国古典诗歌少有的。

诗人写作《离骚》时已经度过了大半生。他为了实现政治理想,挽救祖国的危亡,殚精竭力,奋斗了大半生。但却一再遭到腐朽贵族集团的排斥、打击和陷害,这时他已是再次被放逐,到了救国无路的地步。而楚国也由一个颇有希望的国家,弄到了朝不保夕、濒临危亡的地步。诗人瞻前顾后,义愤填膺,感慨万千,他把坚持奋斗而不能实现爱国理想的沉痛感情,融成了这篇激动人心的诗篇。

《离骚》是一篇才气纵横、感情起伏的长诗,整个詩倾吐了诗人赤诚的爱国信念和救国无门的的极端痛苦和忧伤。在长诗中,诗人对自己的理想作了明确的表述。诗人的理想就是在七雄纷争、各国存亡处于紧急的关头,要求对楚国的政治进行革新,从而挽救楚国的危亡,并进一步把祖国推上富强的道路。诗中表达了他的具体政治主张是:“举贤而授能兮,循绳墨而不颇。”所谓“举贤授能”,就是不分贵贱,选拔贤能的人来治理国家;所谓“循绳墨而不颇”,就是修明法度,一切照法度办事,限制旧贵族的特权。当时楚国政治上的昏暗,国势衰落,正是由于腐朽的旧贵族集团把持朝政造成的,屈原的这一主张是完全切中时弊的。总之祖国的富强,是诗人追求的理想目标;而进行政治革新,贯彻适应历史潮流的进步政治主张,则是他达到这一目标的手段。诗人的爱国主义思想是与他政治上的进步思想紧紧地结合在一起的,这说明了他的爱国理想的深刻性和历史进步性。

《离骚》的基本内容就是表现诗人对实行这一崇高理想的热烈追求和不懈斗争,以及在这一斗争中所遇到的挫折和苦闷。全诗可以分为前后两部分,前一部分是诗人对自己大半生斗争历史的回溯;后一部分则是诗人对自己未来道路的探索。

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皇览揆余于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

“帝高阳”句。高阳:传说中古帝王颛顼帝的别号。苗裔:后代子孙。朕:我。秦始皇以前朕是通用的,后世专作皇帝的自称。皇:广大的意思,是一种美称。考:亡父之称。这句是说,传说中的古帝王颛顼是我的祖先,我死去的父亲名字叫伯庸。(历史传说,楚国国君也是颛顼的后代,这里表示他与楚王共族。)

“摄提贞”句。摄提:指摄提格,古代纪年用的术语。古代认为摄提格这一年是寅年。贞:正当的意思。孟:始。陬:正月。惟:发语词。庚寅:指日子。这一天属寅日。降:诞生。这句是诗人诉说自己的生年。屈原之所以乐道自己的生年,是因为他生于寅年寅月寅日。

“皇览”句。皇:皇考,即父亲。揆:估量,揣度。初度:初生的样子。肇:开始。锡:赐。这句说我父亲观察、揣度了我初生的情况就赐给我一个美好的名字。

“名余”句。名:用作动词。正则:公平法则的意思,这里暗含“平”(屈原名平)的意思。字:用作动词。令均:美好的平原土地,也暗含着“原”(屈平字原)。

全诗开始,诗人首先叙述了自己的世系,祖考,以及生年、美名等等。他说自己与楚王本是同宗之亲,其意思在说明,他对于楚国的存亡负有义不容辞的责任。在封建社会,爱国与忠君常常是结合在一起的,屈原强调他与楚王同宗,实际上是表示他必须对君国负其职责。

接着,诗人在第二段中,表白了自己的品德、才能和理想,并以万分急迫的心情表达了自己献身君国的愿望:

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汨余若将不及兮,恐年岁之不吾与。朝搴阰之木兰兮,夕揽洲之宿莽。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

“纷吾”句。纷:众多、繁多。内美:指内在美好品质。重:加上。这句是说,我既有这样多内在好品质,又加上我还有非常优秀的才能。

“扈江离”句。扈:楚国方言,是披戴的意思。江离:一种香草。辟芷:指长在幽僻处的香草。纫:编织。佩:自上的佩饰,指花环一类东西。这句是说,我采撷了江离、白芷这些香草,又和秋兰编在一起做我的佩饰。用佩带香草以比喻诗人对德和才的赞美。

“汨余”句。汨:水流的样子,楚国方言把水流得很快称作“汨”。将不及:来不及。恐:担心。与:和某种东西在一起称作“与”。这句是说,光阴像流水一样很快地流去,好像很快地抛弃我,使我来不及做许多事,我担心的是年岁先我而去,不等待我。

“朝搴”句。搴:用手采摘。阰:指山坡。木兰:香木,即木兰树。传说此树去皮而不死。揽:用手采摘。洲:水中小块土地。宿莽:植物名称。据说这种草经冬不死。这句是说,早晨采木兰,晚上又摘宿莽,比喻诗人不断地修行自己的德。

“日月”句。日月:指时光、光阴。忽:倏忽、快。淹:淹留、久留。代序:交替。这句是说,时光很快地流逝过去而不能久留,春天与秋天相继交替,一年年地轮换代替。

“惟草木”句。惟:思、想。零落:凋落。美人:有两种解说,一说指楚王,另一说指自喻。这里作楚王说。迟暮:老年。这句是说,想到草木不能久保自己的青春,很快就纷纷凋零,我心中就产生担忧,担心楚王很快到了老年。

在这些诗句中,他一方面担心时光飞驰,自己为国家做不成事业;又担心楚王(“美人”)守旧因循,使政治不能革新,耽误了楚国的前途。两个“恐”字,充分表明了诗人为祖国前途而焦虑,为祖国前途而担忧的急迫心情。于是他劝告楚王珍惜年华,丢弃秽恶行为,改变因循守旧的态度,在他和其他贤臣的帮助下,像骑上骏马一样,使楚国得到迅速的振兴:

不抚壮而弃秽兮,何不改乎此度?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道夫先路。

“不抚壮”句。不:何不。抚:仰仗。壮:壮年。弃秽:指放弃不良行为。度:一说指楚王态度;另一说指法度。这句是说,(楚王)你何不趁着自己还年轻就放弃自己的不好行为,何不趁早改变自己的态度。

“乘骐骥”句。骐骥:指骏马,良马。来:招呼的语气。先路:先驱。这句是说,如果你想使楚国振兴,想改变旧的行为,那么我就帮你在前面开道引路。

接着他列举了历史兴亡的事例,并表示他绝不怕艰难险阻,要帮助楚王作一位楚国的中兴之主:

岂余身之惮殃兮,恐皇舆之败绩,

忽奔走以先后兮,及前王之踵武。

“岂余身”二句。惮:怕。殃:遭殃。皇舆:国君乘坐的高大的车子。这里比喻国家。败绩:遭到毁灭。这句是说,难道我是害怕自身遭殃吗?我担心、害怕的是楚国遭受毁灭。

“忽奔走”二句。忽:急急忙忙的样子。先后:跑前跑后。踵:脚后跟。武:足印,足迹。这二句是说,我急急忙忙地跑前跑后,是想赶上前王的脚印,是为了想让你(楚王)继承先王的事业,随着他们的脚步走。所谓“前王”,旧注有两种解释,一说指夏禹、商汤、周文王,另一说是指楚国开国时的三个英明君主(熊绎、若敖、蚡冒),意思是说,他要竭尽全力辅助楚王,使日益衰败的楚国,重新振兴,恢复到开国盛世的那种局面。

但是诗人的这一片为国的赤忠之心,却并没有得到应有的理解和支持,相反的却因触犯了守旧贵族的利益,而遭来了种种的迫害和打击。贵族群小们嫉妒他,围攻他:

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

众女:比喻腐朽的贵族群小们。娥眉:原指美女,这里比喻自己的才德、美好的品质。谣诼:造谣、诽谤。这句是说,腐朽的贵族群小们,对我的才德、美好的品质非常嫉恨造谣诽谤我说我善于淫乱、淫邪。

诗中又写到楚王听信谗言不再信任他:

荃不察余之中情兮,反信馋而齌怒。

荃:原是香草,此指楚王。中情:本心。齌怒:大怒,暴怒。这句是说,连楚王也不察我的心迹,反而听信群小们的馋言对我大怒。

屈原写他为实现理想而苦心培植起来的人才也变质了,诗中他用培植香草比喻他为楚国培植人才。他说:

冀枝叶之峻茂兮,原俟时乎吾将刈;虽萎绝亦其何伤兮,哀众芳之污秽。

俟:等待。刈:割草,收获。意思是:本来我希望我所培植的香草枝叶高大茂盛,等到一定时候去收获。虽然我的芳草凋落了,也没有什么可悲的。但是是我悲伤的是我所培植的香草变质了,变了节操。

当诗人回顾这些的时候,便抑制不住满腔愤怒的感情,向腐朽的反动势力进行了猛烈的抨击。他痛斥贵族群小们:

众皆竞进以贪婪兮,凭不厌乎求索。

羌内恕己以量人兮,各兴心而嫉妒。

“众皆”句。众:指上层社会腐朽的贵族。竞进:争着追逐势利。贪婪:贪爱财富,贪图享受。凭:楚国方言,满的意思。求索:指对权势、财富的追逐、索取。这两句是说,腐朽的贵族们都争着探求自己的势利,充满着贪心,从不满足对名利财物的追求,从不感到餍足。

“羌内恕己”句。羌:发语词。恕己:指自己宽容。量人:用尺度去要求别人。兴心:生心。这句是说他们对自己的行为非常宽容,却用严格的尺度去要求别人,还对别人生出很多嫉恨人的念头。

他还大胆地指责了楚王的反复无常,不可依靠:

初既与余成言兮,后悔遁而有他;

余既不难乎离别兮,伤灵修(楚王)之数化!

初:当初。成言:有所约定。悔:反悔。遁:逃走。这里指改变心意。

这几句是说,当初你曾经跟我约定是要进行政治改革,后来你却反悔而有其他打算。我不认为离开你而感到为难,但,使我伤心的是你反复无常屡屡变化。

最后,诗人以坚持理想、绝不妥协的誓言,结束了自己对早年这一段政治生活的回忆:

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

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

“民生”句。常:恒久不变。这是说,人在生活中各有各的爱好,但我唯独好修炼自己的德操。

“虽体解”句。体解:古代一种苛行,即肢解。惩:惩罚。这句是说我即使遭到肢解这样的酷刑,也不会改变我原有的主张,难道受到惩罚我的心就可以改变吗!表示他要永远坚持自己的道路,忠于理想、虽惨遭不幸,也绝不改变。

《离骚》的后一部分,是描写诗人在被排斥出现实政治生活以后,对于自己出路的探索。诗人在遭遇到政治上的失败和记不公正的待遇以后,他并没有掩饰自己彷徨矛盾的心情,而是忠实地摆出了许多对自己前途的设想,从对自己前途的选择中,进一步表白了自己坚持理想、忠于祖国的心迹,表白了至死不渝的爱国热情。

首先,诗人假设有一个“女媭”(旧注有几种讲法:1、屈原的姐姐;2、屈原的侍妾;3、楚国称老年妇女为女媭。)对他进行劝解,说他不应刚直太过,以致自取祸患,还是放弃理想,一切从俗才好。

女媭之婵媛兮,申申其詈余;

曰:鲧婞直以亡身兮,终然殀乎羽之野。

汝何博謇而好修兮,纷独有此姱节?

“女媭”两句:婵媛:喘息急促的样子。指在感情非常激动的情况下,说话时呈现出喘息急促的样子。申申:反复。詈:责骂。鲧:夏禹的父亲。鲧因为对人民遭受洪水灾害深表同情,从而偷了天帝的“息壤”来解救人民,可是却因此得罪天帝,被杀于羽山的郊野。亡身:遭到杀身之祸。这两句意思是说,女媭用鲧的故事劝告屈原,说鲧因过分刚直才遭到杀身之祸,最后终于被杀害于羽山之下。

“汝何”句:纷:众多。博:指学识广博。謇:指正直、忠贞。好修:爱好高洁。意思是说,为什么你非要有这么多美好节操不可呢?

女媭劝说屈原不要再向黑暗势力作斗争,凡事随大流,只要明哲保身就可以了。但是,屈原并不以为然。为了证实自己的行为正确,他假托到古帝重华(帝舜)那里去陈词。他向重华陈述了历代兴亡的历史事实和自己的政治主张——凡是昏庸、残暴、贪图享乐的古代国君都没有好下场,只有兢兢业业、举贤授能、遵守法度的,才能长久地享有天下。屈原对历史的看法实际上是他对楚国如何才能走出困境的看法。这一切果然得到了重华的肯定,他也更加充满了自信。于是他为实现自己理想的强烈愿望所鼓舞,幻想能找到一条通向“哲王”(楚王)的道路,他去上叩帝阍(天门),阍者(守门人)却闭门不纳。他又下求“佚女”(美女),去为他通个消息,也终不能成功。这天上实际是人间的象征,说明他再度得到楚王的信任是不可能的,在这种一再遭到挫折、冷遇之下,他的感慨是如此之深:

世溷浊而嫉贤兮,好蔽美而称恶。

闺中既已邃远兮,哲王又不寤。

怀朕情而不发兮,余焉能忍而与此终古!

“世溷浊”句。意思是说在这善恶不分的黑暗社会里,众小们妒贤害能,爱好掩盖别人的长处,抹杀别人的美德,好说别人的坏话。

“闺中”句。闺中:前述诸美女的代称。邃深:深远。哲王:贤智之王,这里指楚王。寤:同悟,指悔悟。不寤:唤不醒。

“怀朕情”句。情:指一片忠贞之情。不发:无法倾诉,无处倾诉。意思是说,我怀着满腔的忠贞之情而无从倾诉、表达。

诗中写他在季度的苦闷彷徨中,又去找灵氛占卜,巫咸降神,向他们请教出路:

何所独无芳草兮,而无怀乎故宇?

是说何处没有香草,你何必单单眷恋自己的祖国、故乡呢?灵氛劝他离国出走,另寻可以施展抱负的地方;巫咸也叫他趁年华未晚,急去寻求合于自己主张的的人。

勉升降以上下兮,求榘矱之所同。

榘:矩,古代画方的工具。矱:古代画长的工具。意思是说你要上天下地努力去寻找那个主张(尺度)与你相同的人。于是他决心去国远游。正当他驾飞龙,乘瑶车,在天空翱翔行进的时候,却忽然看到自己的故乡楚国,于是赶车的仆夫悲伤地落下泪来,马也扭头踏足不肯前进,他终于留下来了。

陟升皇指赫戏兮,忽临睨乎旧乡;

仆夫悲余马怀兮,蜷局顾而不行。

“陟升皇”句。陟:登。升:上升。皇:皇天。赫戏:指天空一片光明。睨:旁视,一瞥。意思是说,(于是)驾着飞龙上天,在一片光明的天空中忽然看到自己的故乡。

“仆夫”句。是说(不但我心里难过,连我的)仆从也感到悲哀,马也有回恋之意,驻足蜷身不愿再往前走。

诗的最后有一段乱辞(“乱曰”,即乐章尾声的意思)写他热爱祖国,但楚国的君王误解他,不能用他,楚国的群小们凶狠地迫害他;他想离开祖国,这又与他深厚的爱国感情不能相容,这样,最后只能用丝来殉他的理想了。在全诗结尾,诗人痛楚地哀叹说:

已矣哉!

国无人莫知我兮,又何怀乎故都?

既莫足与为美政兮,吾将从彭咸之所居。

意思是:算了吧!(一种强烈感叹)楚国是没有贤人能了解我的了,那么我何必再留恋我的故国呢?既然我与他们无法合作,实现我美好的政治理想,我将追随彭咸。(传说中殷代的大夫,后来投水而死)从彭咸而居。

《离骚》是一首规模宏大的政治抒情诗。屈原用他的理想、遭遇、痛苦、热情以至整个生命在他的作品上打下了异常鲜明的个性烙印。屈原出现以后,中国文学史上才出现伟大诗人的名字。屈原的《离骚》塑造了一个纯洁高大的抒情主人公的形象,正是这样,诗人屈原本身,就成为我国文学史上一个伟大的艺术形象,不朽的爱国主义的典型,对后世发生无限的感召力。

了解屈原,一定要从阅读他的《离骚》着手,舍此,别无捷径。只有走进这一艺术殿堂,我们才会被他的艺术感染力所震撼。

离骚离骚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