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这才是教育真正的意义,震撼全中国!

 waikatolabrary 2016-10-12


 



教育、读书的终极目的,是“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如果再有人问起“教育有啥用?”,请这样斩钉截铁地回答他!


在升学竞争日益激烈的当下,越来越多的老师遭遇这样的质疑——“老师,你讲的这个东西有什么用啊?能提分吗?你这是在浪费我们的时间!”


以至于在中小学,美术、音乐、科学、历史、地理、体育……甚至高中的语文老师,都因为所教学科与升学考试无关或者不能迅速提分,经常面临被抢课的尴尬。而知识点“不考不教”,更是成为学校里普遍的秘密。


在强调迅速提分的培训机构,老师的境遇更是难堪。


新东方年轻教师董仲蠡刚刚在“我是演说家”节目的演讲——《教育的意义》,因道出了当下教师的困惑,引起很多人共鸣。


作为一名老师、一名教育工作者,在课堂上究竟应该传授怎样的知识?仅仅是实用知识就足够了吗? 董仲蠡的演讲心酸而又震撼


进行这样的演讲,就董仲蠡而言,是太多次感觉作为老师的自己,在学生眼中就是提分的工具。就在最近的一场四级直播中,第一次见面时他先做了一番自我介绍,不到五分钟。结果就有个别同学说:“请直接进入正题”“我们听这些有什么用”“我们就想过级,别扯没用的”。


董仲蠡说,我不批评他们不懂得起码的尊重,我只是从功利角度跟你分析:想变得优秀,最直接有效的办法就是追随优秀的人。你必须得承认,在英语方面,我就是比你优秀。但是你不追随我也罢了,甚至不愿尝试与我心与心的连接,而是把我当成一个工具,那我和课程起到的作用就会大打折扣。你这不是追求高效,是在作贱自己。


还有一位老师也说,有一次讲六级课,引用马哲的例子教大家通过知识点背后的逻辑来辅助记忆,没想到有同学就不耐烦,催着快点讲题。“当时我没控制住,就飙了。” 


这还是教育吗?!


来看看老师的辛酸请求:“多给我五分钟,请允许我做一次教育!”



以下是演讲全文——


《教育的意义》


我叫董仲蠡,是一名英语培训师,我培训过的学员少说也有15万。我曾经教过考研全市第一的学生,每年听我的课而通过四六级考试的人,不计其数。同学们都很信任我,叫我小董老师,我自己也特别喜欢这个称谓。


然而,作为一名老师,我有时候总有一些困惑。


我讲的大多是考试类的课程,比如大学英语四六级、考研英语等等。有一次,我在讲四级翻译的时候,


讲到林语堂先生如何翻译贾岛的“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讲到许渊冲先生如何翻译李清照的“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讲到王佐良先生把Samuel Ullman的《青春》翻译成:“年岁有加,并非垂老,理想丢弃,方堕暮年”,


我不禁手舞足蹈,作为老师的那种自豪感爆棚。


然而,就在这个时候,底下有一个女生直接质问我说:'你讲这个东西有什么用啊?能提分吗?你就是在浪费我们的时间。'


我自认也算伶牙俐齿,但是在那一刻,竟无言以对。是啊,她说的对,不能提分。但是亲爱的同学,我并没有在浪费你的时间,因为刚刚那一刻,我不是在教你怎么考试,我是在做教育。


作为一名老师,一名教育工作者,我希望我在课堂上,所传授的不仅仅是实用的知识,因为如果单纯只是拼知识、拼记忆,我们已经输了。


1997年,由美国IBM公司所开发出来的电脑深蓝,挑战世界排名第一的国际象棋大师卡斯帕罗夫,号称为人类尊严而战的卡斯帕罗夫,以一胜二负三平的战绩败给深蓝,当时就有人说:'国际象棋太简单,看我们的围棋,博大精深,变化无穷,你让计算机玩个围棋试试。'


二十年后的今天,就在今年的上半年,由谷歌所开发出来的人工智能程序,传说中的阿尔法狗,以4比1的战绩完胜世界围棋冠军李世石九段。这场人机大战再次以机胜人败的结局告终。


人工智能,聪明过人;

网络信息,知识过人;

电脑反应,敏捷过人。


我们现在已经听到了有的家长有这样的言论,说你看:'现在这个语文历史,网上信息都有,都能查得到,根本就不用背;数学物理呢,有人工智能根本也不用算;翻译软件越来越高级,外语也根本不用学,教育还有啥用?'


是啊,教育它到底还有啥用?



网上前段时间流行过一个段子,说我们之所以要多读书、多受教育,就是因为,当看到湖面上有一群鸟飞过的时候,我们能吟诵出: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而不是在那儿吵吵:我去,全都是鸟!


当我们去戈壁旅游,骑着骏马奔腾之时,心中默念着: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而不是在那儿喊:哎呀妈呀,都是沙子,快回去吧!


当然,这是一种调侃,但是不自觉间,就道出了教育的核心含义。


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给人以知识,更是提高个人的修为,增强我们对于生命的感受力,从而更好地认知自己,并且不断地提升自己。我认为这是教育的核心目的,也是指引我们前行的希望的明灯。


其实,老师也是一样的。因为追逐名利,失去了自我,也开始变得浮躁,考试前我们押题,我们预测,考试之后,我们又牵强地说,我们压中了多少个题,有多少个同学因为自己的学习之后提高了多少分营造出了一种:老师高明,学生高超,家长高兴的其乐融融的假象。


当年,我对研究考试技巧,那也是乐此不疲。


选项怎么选,同学们记好:三长一短选一短,三短一长选一长,齐头并进选2B,参差不齐选4D嘛,对不对?同学们特别地买账,奉我为什么考神、偶像、人生导师,慢慢地,他们开始问我一些跟学习不直接相关的内容。


“老师,我不太想工作。我看同学都去考研了,要不我也去考个研?”


“老师,我爸想让我出国,我妈有点担心,我自己也有点害怕,老师,你说我是出国还是不出国?”


“老师,我本科学的是经济,硕士学的是环境工程,你说我毕业之后应该做什么样的工作?”


“老师!我以后应该做什么?”

……


这种迷茫已经成为了一种普遍的现象。我们教了十几年,学生学了十几年,我们竟然不知道自己要做什么?!



西方的先贤们早就提出过哲学的三大终极问题:我从哪儿来?我是谁?我要到去哪儿?我们之所以不知道我们自己要做什么,就是因为我们不知道自己是谁。而这,是教育的巨大缺失与悲哀。


自古强大的民族,都是重视教育的民族。


以色列、德国、日本,这些国家的教育是我们全世界学习的典范:


以色列小学就开设宗教课;在德国,中学生哲学是必修课;我们去日本访问的时候,看到日本的大学生除了要有繁重的学业之外,还要去参加茶道培训、艺术鉴赏这样的活动。


我们同行的一位老师,当时就问了一个特别经典的问题:这有啥用啊?那个日本的老师非常地淡然,说:“这些活动,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修心,才能更好地让同学们了解自己。”


是啊,不了解自己,我们怎么可能知道我们将来要做什么?如果我们个人都不知道将来要做什么,国家与民族就更不知道自己要做什么,那怎么会有在战火中依然强大的以色列?怎么会有在二战的废墟之上崛起的德国与日本?!


而我们的国家我们的民族更是如此啊!我们中国被称为文明古国,经千年颠沛而魂魄不散,历万种灾厄而总能重生,就是因为我们重视教育,我们尊师重道。


早在我们文化的源起,就已经将孔子这位伟大的教育家立为我们这个文化的精神图腾,而对于教育的执念,即便在最困苦的岁月,最艰难的日子里,总有人不抛弃,总有人把教育重新拾起,它是奉还于我们的神坛。


曾经我们说:读书无用,才学与财富不成正比,造就了这个社会浮躁的状态,然而什么都可以浮躁,唯独教育不可以。


教育是什么?教育是社会良心的底线,是人类灵魂的净土,是立国之本,是强国之基。


教育有啥用?教育就是帮助我们个人认知自己,帮助这个民族认知自己,我们才有可能掌握个人的命运,并且创造这个国家的未来。


我们作为教育者,作为受教育者,要始终谨记:教育、读书的终极目的——


为天地立心,

为生民立命,

为往圣继绝学,

为万世开太平。


所以,下一次,我在讲课的时候,我还会在课程的规定时间之内,教给同学们答题的方法和技巧,但是我会多讲五分钟。


我多讲五分钟的林语堂,多讲五分钟的许渊冲,多讲五分钟的王佐良,请别再问我这有啥用?这五分钟,我不教你考试,请允许我做一次教育!


来源:文汇教育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