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名医名方秘方(四十九)

 黄每文图书馆 2016-10-12

                              金元时期名医方(四十九)

                                       朱    丹    溪    方

                                             头    痛

        一、不卧散
        [组成]猪牙皂角3克、玄胡1.5克、青黛些少。
        [用法]吹鼻中取涎。
        [功效]开窍利头目。
        [主治]头痛。
        [来源]《丹溪心法》

        二、丹溪家珍治头痛方
        [组成]石膏、黍粘子(炒)各15克。
        [用法]煎服。
        [功效]清热利头目。
        [主治]偏头痛连睛。
        [来源]《丹溪手镜》

        三、羌活汤
        [组成]羌活、防风、黄芩(洒)、黄连(酒)各30克、柴胡21克、栝蒌根(酒)、茯苓各3克、甘草3克。
        [用法]水煎服。
        [功效]疏风清热。
        [主治]风热壅盛,上攻头目,昏眩疼痛及脑痛。
        [来源]《丹溪手镜》

                                        腰    痛

        一、摩腰紫金膏
        [组成]附子尖、乌头尖、南星各7.5克、蜀椒、雄黄、樟脑、丁香各1.5克、吴萸、肉桂、干姜各3克、麝香0.6克。
        [用法]上为末,炼蜜丸,龙眼大。每日饭后1丸,生姜汁化开如稠粥,烘热,敌掌中摩腰。另用药贴痛处,即烘,布包定。
        [功效]温阳散寒,除湿止痛。
        [主治]老人、虚人腰痛,妇女白带清多,不臭,虚寒者宜用。
        [来源]《丹溪心法》

        二、挫气丹
        [组成]山楂30克、北茴香(炒)4.5克。
        [用法]酒下。
        [功效]活血祛瘀止痛。
        [主治]挫气腰痛,腿软。
        [来源]《丹溪手镜》

                                    痰    饮

        一、滚痰丸
        [组成]大黄(酒蒸)、片黄芩(酒洗净)各240克、沉香15克、礞石30克(捶碎)、焰硝30克(用入小砂罐内盖之,铁线炼定,盐泥固济,晒干火煅红候冷取出。
        [用法]上为细末,水丸,梧子大。每服6-9克,日2次,量虚实加减服,荼清温水任下,临卧食后服。
        [功效]降火逐痰。
        [主治]实热老痰,发为癫狂惊悸,或怔惊昏迷,或咳喘痰稠,或胸院痞闷,或眩晕痰多,大便秘结,舌苔黄厚而腻,脉滑数有力者。
        [来源]《丹溪心法附余》

        二、寒水石散
        [组成]寒水石(煅)、滑石(水飞)各30克、甘草30克、龙胆少许。
        [用法]水煎,热则水下,寒则姜汤下。
        [主治]因惊,心气不行,郁而生涎,结为饮。
        [来源]《丹溪手镜》

        三、参芦饮
        [组成]人参芦。
        [用法]研的末,水调下3-6克,或加竹沥和服。
        [功效]涌吐痰??。
        [主治]虚弱之人,痰诞壅盛,胸膈满闷,温温欲吐,脉象细滑者。
        [来源]《丹溪心法》

                                     疟    疾

        一、截疟常山饮
        [组成]穿山甲炮、草果、知母、槟榔、乌梅、甘草炙、常山。
        [用法]上?咀,水酒1大碗,煎半碗,露1宿,临发日早服,得吐为顺。
        [功效]燥湿截疟。
        [主治]疟疾数发不止,体壮痰湿甚,舌苔白腻,寸口脉弦滑浮大。
        [来源]《丹溪心法》

        二、截疟青蒿丸
        [组成]青蒿150克、冬瓜叶150克、官桂150克、马鞭草150克。
        [用法]上焙干为末,水丸胡椒大。每30克分4服,于当发之前一小时服尽。
        [功效]截疟祛邪。
        [主治]疟疾。
        [来源]《丹溪心法》

                                    便    秘

        一、紫苏麻二粥
        [组成]紫苏子10-15克、麻子仁10-15克、粳米60克。
        [用法]先将紫苏子、麻子仁捣烂如泥,然后加水慢研,滤汁去渣,同粳米煮为粥。每天分两次服,二三天为1疗程。禁忌:脾虚腹泻的病人忌用。
        [功效]润肠通便。
        [主治]老人、产妇、病后、体质虚弱等大便不通,燥结难解等症。
        [来源]《丹溪心法》

        二、厚朴汤
        [组成]厚朴、半夏、甘草各90克、白术150克、枳实、陈皮各30克。
        [用法]煎服。
        [主治]大便不通。
        [来源]《丹溪手镜》

        三、润肠丸
        [组成]麻仁、桃仁各30克、羌活、当归尾、大黄(煨)各15克。
        [用法]上蜜丸如梧桐子大,每服6克。
        [主治]肺受风邪入肠中,结燥便秘。
        [来源]《丹溪手镜》

                                      血    证

        一、咳血方
        [组成]青黛(水飞)6克、栝蒌仁(去油)9克、诃子6克、海石(去砂)、山栀(炒黑)各9克。
        [用法]上为末,以蜜同姜汁丸,噙化。
        [功效]清火化痰,上咳止血。
        [主治]肝火灼肺。症见咳嗽痰中带血,痰质浓稠,咯吐不爽,心烦口渴,颊赤便秘,舌苔黄,脉弦数。
        [来源]《丹溪心法》

        二、天门冬丸
        [组成]天门冬30克、阿胶15克、甘草15克、炒杏仁、贝母、白茯苓各15克。
        [用法]上为未,蜜丸弹子大。服1丸,噙化。
        [功效]润肺止嗽。
        [主治]咯血并吐血。
        [来源]《丹溪心法》

        三、人参饮子
        [组成]人参9克、黄芪3克、芍药3克、当归9克、五味子5个、甘草、麦门冬各6克。
        [用法]水煎服。
        [功效]益气健脾,养血止血。
        [主治]脾胃虚弱衄血,又治吐血久不愈。
        [来源]《丹溪手镜》

                                  血    淋

        一、小蓟饮子
        [组成]生地黄24克、小蓟15克、滑石12克、通草6克、淡竹叶6克、蒲黄(炒)9克、藕节9克、当归(酒浸)6克、栀子(炒)9克、甘草(炙)6克。
        [用法]上以水煎,空心服。
        [功效]凉血止血,利尿通淋。
        [主治]下焦热结。症见血淋尿血,小便频数,赤涩热痛,舌红苔薄白,脉数。
        [来源]《丹溪心法》

        二、通秘散
        [组成]陈皮、香附。
        [用法]上锉散,每服6克,水煎空心服。
        [功效]理气止痛。
        [主治]血淋,痛不可忍。
        [来源]《丹溪心法》

                                  伤    食

        一、保和丸
        [组成]山楂180克、神曲60克、半夏、茯苓各90克、陈皮、连翘、萝卜子各30克。
        [用法]上为末,炊饼丸如梧子大,每服6-9克,食远白汤下。
        [功效]消食和胃。
        [主治]食积停滞。症见胸脘痞满,腹胀时痛,嗳腐吞酸,厌食呕恶,或大便泄泻,舌苔厚腻而黄,脉滑。
        [来源]《丹溪心法》

        二、胃苓汤(又名对金饮子)
        [组成]甘草、茯苓、苍术、陈皮、白术、官桂、泽泻、猪苓、厚朴。
        [用法]为粗末,每服15克,加生姜5片,大枣2枚,水煎服。
        [功效]健脾和中利渗。
        [主治]湿带伤食,院腹胀满,泄泻,小便短少者。
        [来源]《丹溪心法》

        三、黄栝蒌丸
        [组成]栝蒌仁、半夏、山楂、神曲(炒)各等分。
        [用法]上为粗末,栝蒌水丸。竹沥送下4-6克。
        [功效]化痰消食。
        [主治]食积,痰壅滞,喘急。
        [来源]《丹溪心法》

                                   其    它

        一、大补阴汤(原名大补丸,又名补阴丸)
        [组成]黄柏(炒褐色)、知母(酒浸炒)各120克、熟地黄(酒蒸)、龟板(酥炙)各180克。
        [用法]上为未,猪脊髓蜜丸,服6-9克空心盐白汤下。
        [功效]滋阴降火。
        [主治]肝肾阴虚,虚火上炎。症见骨蒸潮热,盗汗,咳嗽咯血,吐血,或烦热易饥,足膝疼热,舌红少苔,尺脉数而有力。
        [来源]《丹溪心法,补损五十一》

        二、左金丸
        [组成]黄连180克(一本作岑)、吴茱萸30克。
        [用法]上为末,水丸或蒸饼丸,白汤下2-3克。
        [功效]清泻肝火,降逆止呕。
        [主治]肝经火旺。症见胁肋胀痛,呕吐吞酸,暧气口干,舌红苔黄,脉象弦数。
        [来源]《丹溪心法·卷一·火六》

        三、当归龙荟丸
        [组成]当归30克、龙胆草16克、栀子、黄连、黄柏、黄芩各30克、芦荟、大黄各15克、木香4.5克、麝香1.5克(一方加青黛15克)。
        [用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小豆大,小儿如麻子大,生姜汤下,每服6克。
        [功效]清泻肝实火。
        [主治]肝胆实火。头晕目眩,神志不宁,谵语发狂,或大便秘结,小便赤涩。
        [来源]《丹溪心法》

        四、虎潜丸
        [组成]黄柏150克(酒炒)、龟板120克(酒炙)、知母30克(洒炒)、熟地黄、陈皮、白芍各60克、锁阳45克、虎骨60克(炙)、干姜15克。
        [用法]上为末,酒糊丸,或粥丸。一方加金箔一片。一方用生地黄。懒言语者加山药,加黄柏、酒知母、炙龟板各等分,干姜三分之一,酒糊丸,名补血丸。一方无干姜。每丸重9克,每次1丸,日服2次。
        [功效]滋阴降火,强壮筋骨。
        [主治]肝肾阴亏。症见腰膝酸软,筋骨痿软,腿足瘦弱,步履不便,舌红少苔,脉细弱。
        [来源]《丹溪心法·卷三·补损五十一》

        五、萆薢分清饮
        [组成]益智、川萆薢、石菖蒲、乌药等分。
        [用法]上剉,每服15克,水煎,入盐一捻,食前服。一方加茯苓、甘草。
        [功效]温肾利湿,分清化浊。
        [主治]膏淋,白浊。症见小便频数,混浊不清,有如米泔,稠如膏糊。
        [来源]《丹溪心法》

        六、二妙散
        [组成]黄柏(炒)、苍术(米泔浸,炒)。
        [用法]为末,沸汤,入美汁调服。2物皆有雄壮之气,表实气实者,加酒少许佐之。若痰带热者,先认舟车丸,或导水丸、神芎丸下伐。后以服趁痛散之。每服3-9克。
        [功效]清热燥湿。
        [主治]湿热下注所致的下肢痿软无力,或足膝红肿热痛,或湿热带下,或下部湿疮,小便短黄,舌苔黄腻。
        [来源]《丹溪心法》

        七、越鞠丸
        [组成]苍术、香附、抚芎、神曲、栀子各等分。
        [用法]上为末,水丸如绿豆大。每服6-9克。
        [功效]行气解郁。
        [主治]气、血、痰、火、湿、食等郁结所致的胸膈痞闷,脘腹胀痛,吞酸呕吐,饮食不化等。
        [来源]《丹溪心法》

        八、通关散
        [组成]细辛(洗去土叶)、猪牙皂角(去子)各3克。
        [用法]上为末,每用少许,搐入鼻内,喉喷嚏服药。一方加半夏3克。
        [功效]通关开窍。
        [主治]中恶客忤或痰厥所致猝然口噤气塞,人事不省,牙关紧闭,痰诞壅盛,属闭证、实证者。
        [来源]《丹溪心法附余》

        九、玉屏风散
        [组成]防风、黄芪各30克、白术60克。
        [用法]上每服9克,水一钟半,姜3片,煎服。
        [功效]益气固表止汗。
        [主治]表虚卫阳不固。症见恶风自汗,面色皓白,舌质谈,苔薄白,脉浮虚软。
        [来源]《丹溪心法》

        十、茴香散
        [组成]茴香、苦楝(炒)、五味子各等分。
        [用法]上为末,饮酒下6克。
        [功效]温肾固涩。
        [主治]肾消小便如油。
        [来源]《丹溪手镜》

        十一、却暑散
        [组成]赤茯苓120克、生甘草120克、寒食面300克、生姜300克。
        [用法]上为细末,每服6克,白汤调下。
        [功效]祛暑清热。
        [主治]冒暑伏热,头目眩晕,呕吐、泄痢、烦渴、背寒、面垢。
        [来源]《丹溪心法》

        十二、清肺饮子
        [组成]泽泻15克、猪苓9克、茯苓6克、通草6克、木通6克、灯芯3克、车前子3克、萹蓄9克、瞿麦9克、琥珀9克。
        [用法]煎服。
        [功效]清热利湿。
        [主治]热在上焦气分,小便不利,热而渴者。
        [来源]《丹溪手镜》

        十三、泻青丸
        [组成]当归、川芎、栀子、羌活、大黄、防风、龙胆草各等分。
        [用法]上为细末,蜜丸弹子大。每服1丸,竹叶汤化下。
        [功效]泻肝火、活血通络。
        [主治]中风,自汗昏冒,发热不恶寒,不能安卧。
        [来源]《丹溪心法》

        十四、槐子散
        [组成]槐子、黄芩、木贼、苍术各等分。
        [用法]未之,茶点服之。
        [功效]化湿清肝,祛风明目,
        [主治]体肥气盛,风热上行,目昏涩。
        [来源]《丹溪手镜》

        十五、清毒丸
        [组成]大黄、牡蛎、僵蚕(各炒等分)。
        [用法]上为末,炼蜜丸如弹子大。新水化1丸,内加桔梗、大力子汤。
        [功效]清热解毒除疫。
        [主治]时疫疙瘩恶证。
        [来源]《丹溪心法》

        十六、丹溪治喘方
        [组成]苏子、陈皮、桑白皮、生姜、茯苓、人参各15克、木香6克。
        [用法]上粗末,水煎温服。
        [功效]肃肺利水,降逆平喘。
        [主治]水气逆,上乘肺,肺浮而气不通卧则喘。
        [来源]《丹溪手镜》

        十七、润喉散
        [组成]桔梗7.5克、粉草3克、紫河车12克、香附9克、百药煎4.5克。
        [用法]上为末敷口内。
        [主治]水郁夜热,咽干梗塞。
        [来源]《丹溪心法》

        十八、术附场
        [组成]白术120克、附子30克、甘草60克。
        [用法]煎服。
        [功效]温阳燥湿止痛。
        [主治]寒厥心痛,脉微虚弱暴痛。
        [来源]《丹溪手镜》

        十九、苍莎丸
        [组成]苍术、香附各120克、黄芩60克。
        [用法]上为末,蒸饼丸如梧桐子大。每服50丸,食后姜汤下。
        [功效]健脾行滞。
        [主治]口淡无味,腹胀。
        [来源]《丹溪心法》

        二十、温清丸
        [组成]干姜30克、滑石、甘草各60克。
        [用法]上为末,炼蜜为丸服。
        [主治]翻胃。
        [来源]《丹溪心法》

        二十一、石莲肉散
        [组成]石莲肉(晒干)
        [用法]上为末,服6克,陈仓米汤调下,便觉思食,仍以日照东方壁土炒真橘皮为末,美枣略煎佐之。
        [主治]噤口痢。
        [来源]《丹溪心法》

        二十二、木瓜汤
        [组成]干木瓜30克、吴茱萸15克、茴香6克、炙甘草6克。
        [用法]上为粗末,每服12克,姜5片,紫苏10叶煎服。
        [功效]温胃降逆舒筋。
        [主治]霍乱吐下,举体转筋,入腹则闷绝。
        [来源]《丹溪心法》

        二十三、姜曲丸
        [组成]陈麦面曲(炒)30克、茴香15克、生姜30克。
        [用法]上为末或丸,每服15或21克,白汤下。
        [功效]温胃行气消导止泻。
        [主治]泄泻。
        [来源]《丹溪心法》

        二十四、丁香止痛散
        [组成]良姜150克、茴香(炒)、甘草各45克、丁香15克。
        [用法]上为末,每服6克,沸汤点服。
        [主治]心气痛不可忍。
        [来源]《丹溪心法》

        二十五、快气散
        [组成]砂仁、炙甘草、香附、生姜。
        [用法]上为末,盐汤调下。
        [功效]健脾调气。
        [主治]一切气,心腹胀满,胸膈噎塞,噫气吞酸,胃中痰呕吐及宿酒不解。
        [来源]《丹溪心法》

        二十六、四妙散
        [组成]威灵仙15克(酒浸)、羊角灰9克、白芥子3克、苍耳子4.5克。
        [用法]上为末,每服3克,生姜1大片,擂汁,入汤调服。
        [功效]祛风除湿。
        [主治]痛风走注。
        [来源]《丹溪心法》

        二十七、补肾丸
        [组成]干姜6克、黄柏(炒)、龟板(酒炙)各45克、牛膝30克、陈皮15克。
        [用法]上为末,姜汁和丸或酒糊丸。每服9-12克,白汤下。
        [功效]补肝肾,壮筋骨。
        [主治]痿厥之重者。
        [来源]《丹溪心法》

        二十八、应痛丸
        [组成]赤芍15克(煨去皮)、草乌15克(煨去皮尖)。
        [用法]上为末,酒糊丸,空心服10丸,白汤下。
        [功效]祛风散寒除湿。
        [主治]胀气痛不可忍。
        [来源]《丹溪心法》

        二十九、乳香丸
        [组成]乳香7.5克、牡蛎3.8克。
        [用法]上为末,雪糕糊丸麻子大。每服30丸,姜汤空心下。
        [功效]活血祛瘀,软坚。
        [主治]冷漏。
        [来源]《丹溪心法》

        三十、丹溪治小儿啼方
        [组成]黄连(姜汁炒)6克、甘草3克、竹叶6克。
        [用法]水煎,温服。
        [功效]清热平肝,泻火除烦。
        [主治]肝热,小儿夜啼。
        [来源]《丹溪手镜》

        三十一、清凉饮
        [组成]当归、赤芍、炙甘草、大黄(米上蒸晒)。
        [用法]上为末,每服6克,新水调下。
        [功效]清热泻下,活血消痔。
        [主治]诸痔热甚,大便秘结。
        [来源]《丹溪心法》

        三十二、破棺丹
        [组成]大黄75克(生熟各半)、芒硝、甘草各30克。
        [用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弹子大。每服半丸,食后茶清酒任化下。
        [功效]清热泄下,解毒。
        [主治]疮肿,一切风热。
        [来源]《丹溪心法》

        三十三、丹溪治瘰疬方
        [组成]五倍子、香白芷。
        [用法]末蜜调,外敷。
        [功效]行气化痰散结。
        [主治]耳后项上生块核。
        [来源]《丹溪手镜》

        三十四、柳花散
        [组成]玄胡30克、黄柏、黄连各15克、密陀僧6克、青黛6克
        [用法]上为末。敷贴口内,有津即吐。
        [主治]口舌生疮。
        [来源]《丹溪心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