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双刃咒语:门罗主义

 砂锅馄饨 2016-10-12

半美元,1923年门罗宣言百年纪念币

探索者 | 東西堂主

世界大同 & 堂主自述

视频节目全辑,回复V

媒体转载授权,回复Z


不久前,我曾与一位俄裔的阿根廷朋友在旅途中同行。此君行事洒脱、谈吐风趣,相处之时从不会担心沉闷。因为他总有无穷无尽的故事与笑料。不过,有一点总要“小心”,那就是:无论谈话多么兴致勃勃,在涉及美国时,只要我说的是America,他都会马上中止对话,跳出来纠正:No,US。



因为America代表整个美洲大陆,而US(United stated of America)指的才是美国这个国家。以Amercia指代美国,大抵是对美洲其他国家的贬损。


至少,在拉美人的语境里,是这么认为的。

当然,在美国的心态和用法上,从不在意。


这已不是我第一次遇到这种事了,毕竟当今“主流”话语中,拉美声音依然微弱。甚至包括中国在内,很多非英语国家的教科书中,这个用法已成通例。“拉丁美洲”与“美国美洲”的孽缘,早已不是一天两天。



1




自1775年来克星敦的枪声而起,美国用数十年时间,彻底脱离英国而独立,形成了美利坚合众国最初十三州的雏形。而此时,作为“旧大陆”代表的西欧,像一只巨大章鱼,挥舞的触角依然漫过大西洋,牢牢的盘踞在中美和南部美洲。


这其中最为顽固者,当属西班牙。


作为大航海时代肇始者,他与邻国葡萄牙,曾经雄心勃勃瓜分世界。建立起庞大的海洋帝国。无论从地利,还是天时而言,中南美洲,都是殖民首选。其一,距离近,只相隔一道大西洋。其二,宿敌远,毕竟北美觊觎者还有英法等国。



而最重要的要一点,则是:抵抗少。


印加、玛雅、阿兹台克,虽然可称作“前哥伦布时代”美洲最强帝国。但相比于船坚炮利的殖民者,他们的抵抗还是不堪一击。纵然有无数考古迷、占星师热衷探讨玛雅历法、印加图腾,但冷兵器与热兵器的碰撞,结果依然是毋庸置疑的。



西班牙对美洲原住民的奴役


西班牙在美洲三百年,以兵革开道,建立四个总督区(拉普拉塔、秘鲁、新西班牙、新格兰纳达),绝大部分中南美洲(其中巴西为葡萄牙殖民地)成为其种植园和原料产地。三百年后,平衡被打破。只是改变来自欧洲,而非美洲内部。


随着荷、法、英等国先后崛起,西班牙的势力不断被削弱。尤其拿破仑战争开始以后,本土都已经遭到威胁的西班牙和葡萄牙,更对殖民地无暇旁顾。在新思潮的驱动以及北邻美国的榜样照耀下,拉丁美洲轰轰烈烈的独立运动拉开帷幕。



2




玻利瓦尔和圣马丁,是新拉丁美洲的缔造者。

虽然与北美分属不同情境,但精神遥相呼应。


出于新兴国家利益,以及对殖民时代记忆反思,“门罗宣言”诞生。这份最初由1823年美国总统门罗,向国会提出的咨文,概括起来,无外乎就是两点:


-欧洲(含俄国)停止在西半球殖民。

-美国亦不干涉欧洲事务,包括殖民。


最终结语落足:战事若发生于美洲,将视为敌意。




门罗宣言最初并未以“主义”姿态出现。直到1864年,拿破仑三世入侵墨西哥,咨文才被以“法国违反门罗主义”之名提出,并在后世经过无数扩大解释。


至今,人们对于“门罗主义”依然遐想无数,譬如:


-美洲群体身份认同起始

-美国对拉美霸权的宣示

-美国与欧洲均势的创建

-美国孤立主义策略形成


对迥异于如今倡导的“全球秩序”,美国当年的“孤立主义”,被后世归为其崛起的重要原因。至少在欧陆战事频生的一百多年里,美国的技术与经济突飞猛进。


无论如何,门罗主义对当时仍处弱势的美国,以及浴火重生的拉美,都大有裨益。毕竟南北美洲联动,所焕发出的力量,总超越单一新兴国家的微小声音。


只是,此时祸患却已为之不远。



3



“门罗主义”诞生之初像一把利剑,随着美国的崛起,斩断自“旧大陆”伸来的欧洲触角。早期,它确实受到刚刚独立,渴望得到认可的拉美国家响应与拥护。


很多拉丁美洲国家,将其奉为抵抗殖民的盾牌。如阿根廷曾以Drago Doctrine的形式表达:欧洲列强不可为索债,对美洲动武。此为门罗主义的另一种形式。


然而现实的国际政治格局,并不像侠义小说:“带头大哥”遮风挡雨,小弟们高枕无忧,各安营生。当欧洲列强的势力日渐肃清,美国又成为新的干涉力量。


再或者:将拉美划于麾下的伏笔,是早就埋下的。


1904美国总统西奥多·罗斯福(老罗斯福),在门罗主义的基础上做了最大引申:即欧洲停止殖民美洲,但美国有权介入拉美。此表述,史称“罗斯福推论”。


这一推论开创了美国干涉拉美的恶劣先河。


1902年,委内瑞拉经济危机,德、英、意三国舰队封锁委内瑞拉海岸,美国以调停借口出面,趁机在委内瑞拉拓展本国势力。

1903年,美国在巴拿马策动政变,使其脱离哥伦比亚独立。随后,美国又与巴拿马签订一项条约,获得了运河开凿权和管理权。

1904年,多米尼加遭法、意、德、比武力索债,美国派军舰进入多米尼加领海。三年后,多米尼加将海关、财政交给美国代管。


以“罗斯福推论”为代表的“新门罗主义”,连同当时一系列武力威胁和战争讹诈,被称为“大棒加胡萝卜政策”。虽然富兰克林.罗斯福(小罗斯福)后,被“睦邻政策”取代,但干涉只是由直接转向了间接。



智利争议人物,军事强人:皮诺切特


除经济控制,军售,以“选举”或军事政变方式扶植代理人,是常用手法。譬如:特鲁希略(多米尼加,1930)、索摩查(尼加拉瓜,1934)、巴蒂斯塔(古巴,1952)、斯特罗斯纳(巴拉圭,1954)、布兰科(巴西,1964)、皮诺切特(智利,1973)等等。


这些做法几乎摧毁国家本应有的自然生长机制。使本就中间层匮乏、民粹基础深厚的拉美百年,一直在军人独裁和左翼激进中摇摆。对拉丁美洲国家而言,他们虽然大多数远离欧洲大陆,避开了两次大战,却最终却没有躲开美国的干涉。




4




2013年,门罗宣言发表190周年。美国国务卿克里在华盛顿表示:门罗主义的时代已经终结,今天的美洲国家建立在平等伙伴关系和共同责任基础上,美国不再干预其他美洲国家事务。


对于这一点,我和这位阿根廷朋友也做了交流。只是当我引述上面这件事的时候,他仍是那句:


Wait.....US.Not America.東西堂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