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东岳泰山唐摩崖石刻《纪泰山铭》原碑译文

 南山ren 2016-10-12

     

 

 

东岳泰山唐摩崖石刻《纪泰山铭》原碑译文

东岳泰山唐摩崖石刻《纪泰山铭》原碑译文

 

东岳泰山唐摩崖石刻《纪泰山铭》原碑译文

                                                                    【纪泰山铭原文】:
东岳泰山唐摩崖石刻《纪泰山铭》原碑译文

【简化字原文】

纪泰山铭

    朕宅帝位,十有四载,顾惟不德,懵于至道,任夫难任,安夫难安。兹朕未知,获戾于上下,心之浩荡,若涉于大川。赖上帝垂休,先后储庆,宰衡庶尹,交修皇极,四海会同,五典敷畅,岁云嘉熟,人用大和,百辟佥谋,唱余封禅。谓孝莫大于严父,谓礼莫尊于告天。天符既至,人望既积,固请不已,固辞不获。肆余与夫二三臣,稽虞典,绎汉制,张皇六师,震叠九宇,旌旗有列,士马无哗,肃肃邕邕,翼翼溶溶,以至于岱宗,顺也。

   《尔雅》曰:太山为东岳。《周官》曰:兖州之镇山。实惟天帝之孙,群灵之府。其方处万物之始,故称岱焉;其位居五岳之伯,故称宗焉。自昔王者,受命易姓,于是乎启天地,荐成功,序图录,纪氏号。朕统承先王,兹率厥典,实欲报玄天之眷命,为苍生之祈福,岂敢高视千古,自比九皇哉。故设坛场于山下,受群方之助祭;躬封燎于山上,冀一献之通神。斯亦因高崇天,就广增地之义也。

     乃仲冬庚寅,有事东岳,类于上帝,配我高祖,在天之神,网不毕降。粤翌日,禅于社首,侑我圣考,祀于皇祇,在地之神,网不咸举。暨壬辰,觐群后,上公进曰:天子膺天符,纳介福。群臣拜,稽首,千万岁,庆答欢同,陈诚以德。大浑叶度,彝伦攸叙,三事百揆,时乃之功;万物由庚,兆人允植,列牧众宰,时乃之功。一二兄弟,笃行孝友,锡类万国,时惟休哉;我儒制礼,我史作乐,天地扰顺,时惟休哉。蛮夷戎狄,重译来贡,累圣之化,朕何慕焉;五灵百宝,日来月集,会昌之运,朕何感焉。凡今而后,儆乃在位,一王度,齐象法,摧旧章,补缺政,存易简,去烦苛,思立人极,乃见天则。

   於戏!天生蒸人,惟后时乂,能以美利利天下,事天明矣;地德载物,惟后时相,能以厚生生万人,事地察矣。天地明察,鬼神著矣,惟我艺祖文考,精爽在天,其曰:懿余幼孙,克享上帝。惟帝时若,馨香其下。丕乃曰:有唐氏文武之曾孙隆基,诞锡新命,缵戎旧业,永保天禄,子孙其承之。余小子敢对扬上帝之休命,则亦与百执事尚绥兆人,将多于前功,而毖彼后患。一夫不获,万方其罪予;一心有终,上天其知我。朕维宝行三德,曰:慈、俭、谦。慈者,覆无疆之言;俭者,崇将来之训;自满者人损,自谦者天益。苟如是,则轨迹易循,基构易守。磨石壁,刻金记,后之人听词而见心,观末而知本。                           

铭曰:维天生人,立君以理,维君受命,奉天为子。代去不留,人来无已,德凉者灭,道高斯起。

      赫赫高祖,明明太宗,爰革隋政,奄有万邦。罄天张宇,尽地开封,武称有截,文表时邕。

      高宗稽古,德施周溥,茫茫九夷,削平一鼓。礼备封禅,功齐舜禹,岩岩岱宗,衍我神主。

      中宗绍运,旧邦惟新。睿宗继明,天下归仁,恭已南面,氤氲化淳,告成之礼,留诸后人。

      缅余小子,重基五圣,匪功伐高,匪德矜盛。钦若祀典,丕承永命,至诚动天,福我万姓。

      古封太山,七十二君,或禅奕奕,或禅云云。其迹不见,其名可闻,祗遹文祖,光昭旧勋。

      方士虚诞,儒书龌龊,佚后求仙,诬神检玉。秦灾风雨,汉污编录,德未合天,或承之辱。

      道在观政,名非从欲,铭心绝岩,播告群岳。    

 大唐开元十四年岁在景寅九月乙亥朔十二日景戌建

 

【译文】
   东岳泰山唐摩崖石刻《纪泰山铭》原碑译文

   东岳泰山唐摩崖石刻《纪泰山铭》原碑译文

【导读】

    唐开元十三年,唐玄宗为宣扬国力,挑选各种颜色的马各一千匹,组织了浩浩荡荡的队伍来泰山,举行封禅大典。封泰山神为天齐王,在大观峰下凿出巨大的摩崖石碑。俗称“唐摩崖”。

    唐摩崖在玉皇顶盘路东侧,大观峰削崖为碑布满了历代题勒,其中最著名的是唐玄宗于开元十三年(725年)登封泰山时御制御书的《纪泰山铭》,摩崖高12.3米,宽5.3米。碑文24行,每行51字,现存1008字(包括题“纪泰山铭”和“御撰御书”等字)。除“御撰御书”4字和末行年、月、日为正书外,其他均为隶书,字大25厘米,额高3.95米。隶书“纪泰山铭”2行4字,字大45×56厘米。唐摩崖“纪泰山铭”刻石,形制端正,气势雄伟。

  碑文《纪泰山铭》,由玄宗亲自撰写,用隋唐风行的八分字体凿就于石崖之上,其书浑厚苍劲,“若鸾凤翔于云烟之表”,碑铭典雅,遒逸婉润。整个石碑布局匀称,结构谨严,气势雄伟。全文整整一千字,碑文为唐玄宗李隆基东封泰山时所撰书,记述了封禅告祭之始末,申明封禅的目的是为苍生祈福,铭赞高祖、太宗、高宗等先皇之功绩,表明自己宝行三德(慈、俭、谦)之诺言。其中最后两句:“道在观正,名非从欲”,是他的结论,也是他的自信。我们已经充分注意到了封禅到唐代的变化,是从“神本位”走向了“功本位”,充分反映了唐玄宗“开元盛世”的雄心壮志和务实施政的特点。

  后人题“天下大观”四字于其上部,因而此峰又称大观峰。唐摩崖书法遒劲婉润,端严浑厚。因长期遭受风雨剥蚀和人为破坏,铭文现已残26字,不可辩认的6字,但暇不掩玉,仍清晰可读。周围还有宋摩崖、清摩崖及明清刻石75处。1949年以后,政府对此千年佳刻十分重视,被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59年省拨专款贴金一次,1982年又拨专款贴金一次,并在碑下设砖砌栏杆一道,以利保护。

   《纪泰山铭》刻石记载了唐玄宗神奇的封禅故事和一段鲜为人知的皇家秘史,被誉为国宝。当您站在泰山极顶最开阔的空地上,仰望《纪泰山铭》刻石的时候,顿时会觉得自己十分渺小,巍峨磅礴之气扑面而来。学者王克煜认为,泰山被誉为天然的历史博物馆,数以千计的石碑,使壮丽的泰山笼罩在历史、艺术、诗文的浓浓气氛里。《纪泰山铭》“文词雅训,隶书遒逸,碑刻体伟幅巨,金光夺目”,在泰山的石刻中最为瞩目,是十分珍稀、瑰丽的国宝。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