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刘琼|父亲的大衣

 老鄧子 2016-10-12



们家的衣柜里,挂着一件长长的黑色单衣,普通的质地,普通的剪裁,与中山装类似的样式,和其他的衣服相比显得那样格格不入。有一年冬天,弟弟尝试把它拿出来腾个地方,为此父亲拉长着脸半个下午没有说话。

自2011年夏天从一所师范大学毕业以后,我从事了教育工作,一直打算为父亲买件像样的大衣,劝他淘汰掉那件二十几年前的古董,这样类似的话题总是遭到父亲坚决的拒绝,不但如此,他会皱起眉头拉长了脸,脸上的皱纹深深浅浅,这是父亲最严肃的表情。久而久之,我们不敢再提——父亲不愿意丢掉那件大衣。

父亲那件大衣,织就的是父亲难忘的过去,是父亲几十年来的辛酸史,是父亲年轻时尝试改变命运的挣扎,是父亲中年时登高而不得的感伤。

五十年前,父亲十来岁。那是个“一阵风雷惊世界,满街红绿走旌旗”的年代,他最敬重的父亲——我的祖父从讲台上被两个戴红袖章的人拉下来接受审查批判,经常浑身是伤,最后一病不起,永远撇下八口之家而去。后来多少年,父亲年轻的母亲受尽辱骂,拉扯着几个才几岁的孩子,在生产队里干着一个壮年男子才干的活,而他,再也不哭,只是沉默。几十年后,他关于那些年的记忆,是他的父亲浑身的伤口,血红的眼睛,阴郁的神情,是多少次大雪纷飞的天地间,一个身着破烂单衣、帮人挑着谷子一步一滑走着的少年,是多少次烈日炎炎下替人挑煤上山下山的黝黑瘦弱的单薄身影。父亲承受着那个年龄所不能承受之重,破烂的单衣就是他最厚实的衣服。那些年,他没有大衣。

三十年前,当年那个少年伟大的母亲已经去世,十几年的劳苦奔波,终于让几个小弟先他而成家立业,将近三十岁的男子,尝尽近二十年心酸,乘着改革的春风,找到经商的机会,于是东筹西借,揣着数目极小的钱,只身上了贵州,开始做地摊生意。再后来,一个扎着辫子的姑娘心疼父亲老实巴交孤身一人,于是热心帮忙,或是替他缝缝补补,或是冬日里端碗热汤。这个善良美丽的姑娘,就是我的母亲。几十年后,他们关于衣服的记忆,全是云贵高原的冬天里,白天,寒风呼啸,利如刀割,丈夫缩着脖子瑟瑟发抖,双手笼在袖子里,身上两件单薄的衣裳;夜晚,妻子心疼地缝缝补补,油灯亮着,灯光如豆。那些年,尝尽十几年辛酸悲苦的父亲仍然辛苦,他没有大衣。

二十七年前,从来都热心诚恳待人的父亲正当生意红火之时,被伙伴欺骗,生意血本无归。父亲又带着我善良的母亲辗转多年,有了他第一个孩子,这个孩子就是我。父亲欣喜之后又添新愁,为谋生计,携妻带子北上。北方陌生的城市里,父亲奔忙几天后终于在一家选矿厂找到工作,一家三口住在城郊低矮破旧的房子里。那些年,父亲终于有了他的大衣,也就是保存到现在的这件大衣。

那件小小的房子萌生了我的记忆。二十年后的今天,我仍然记得那天早上,父亲特意刮了胡子,将那张因工作而经常沾满灰尘的脸洗了又洗,这才换上那件大衣。我抬头仰望父亲,他庄重而高兴地站在我们面前,高大的身影挡住了从低矮的门射进来的晨光,然后他走了过来,把我举起来转了两圈,这才去工厂上班。这么多年过去,我难以忘记父亲把我举起来转了两圈的动作,难以忘记父亲黝黑的脸上绽开的笑容,难以忘记父亲的胡茬扎在我脸上传递给我的快乐的信息,他很少那样流露他的感情。

几年以后,我们辗转回到南方的故乡。时光荏苒,孩子们一天一天成长,父亲的背一天一天驼下去,大街小巷里穿红戴绿的人们,没有人会认为父亲那件单衣是一件大衣,而父亲坚持将它挂在衣柜里,那是得到他认可的唯一一件大衣。

父亲对这件 “大衣”的固执称谓总是让我眼眶发热,父亲的大衣记载着他勤劳宽厚而又历尽沧桑的大半生,大衣的褶皱,是父亲那被岁月镌刻的满脸皱纹,大地的颜色是父亲的肤色,父亲微驼的背让我想起伟岸的大山。只有伴父亲同甘共苦的母亲能够真正体会,父亲的大衣对他来说,不仅仅只是一件大衣,而成了半生来一段历程的象征,那是父亲少年时对衣能蔽体、食能果腹的生活的向往,是青年时成家立业、改变命运的奋斗,也是中年时对稳定生活的珍视,那是父亲对多年以来与时代、与国家一道成长的经历的慨叹。

如今的我勤恳扎实、双脚稳稳站在讲台上,给学生讲的,包括了父亲这些年所亲历的时代。我怀着对父亲的敬重和感激,深知父亲大衣情结的复杂和沉重,父亲那件大衣、父亲的经历、父亲对时移世易和生活水平飞速提高的慨叹,让我好几次在讲台上背过身去,偷偷红了眼眶。

我们不能忘记父辈几十年来所经历的坎坷,我们不能不承认,我们的祖辈和父辈,曾经亲眼看见国家的孱弱,他们怀揣着梦想,与时代共同经历一段曲折的道路,他们在那些动荡的年代里历经坎坷,苦苦挣扎:我们的祖父欣喜地看见祖国从沉睡中站起来,斗志昂扬,试图为新中国的成长和壮大贡献力量,在那条探索的道路上,走得跌跌撞撞;我们的父亲,从他们的前辈手中接过接力棒,怀着改变命运、追求幸福生活的梦想艰苦奋斗,每一个成就,哪怕是得到一件大衣,都倍加珍惜,与时代共成长,一步比一步稳健,最终将我们这一辈,带上了一条康庄大道。而到了我们这一代,是否更该珍惜我们当前拥有的,用我们父辈传承给我们的可贵品质,坚忍不拔,斗志昂扬。 

文|刘琼 女,1989年生,湖南省邵东县人,大学讲师,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及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研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