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热点 | 联想迷信并购而非内生增长 意欲接盘富士通PC业务

 昵称31728201 2016-10-12


砺石导语:近日媒体报道,联想将全面接管日本富士通个人电脑业务。联想一直痴迷于通过海外并购而非内生实现业绩增长,这是否是行之有效的策略?


 

文|刘亚杰  编辑|付迎爽


当前,全球个人电脑市场的出货量持续走低,这让联想很受伤。为改变现状,联想再次使用并购这一看家本领,并将目标锁定为日本富士通公司。


最新消息显示,联想集团与富士通就电脑业务的谈判已经接近尾声。日本媒体报道指出,联想将全面接管富士通的个人电脑业务。合作协议签订后,联想集团、富士通和日本政策投资银行三方将共同成立合资公司。




在股权配比上,联想集团出资比例超过50%,占合资企业主导权;富士通股权占比超过33%;剩余部分由日本政策投资银行,以及其他潜在投资方共同支付,最终协议将在10月份正式签署。


公开资料显示,富士通的业务板块涵盖云计算、制造业信息化、半导体代工以及个人电脑等多个领域。作为日本第二大电脑生产商,富士通2015年的产能达到400万台。不过由于全球个人电脑销量不断下滑,导致富士通的业绩受到很大影响,该部门亏损100亿日元。日本电脑制造产业整体式微,富士通亦不能独完。为避免该部门成为公司经营的累赘,年初富士通分拆笔记本和台式机业务,成立了全资子公司富士通客户计算有限公司(Fujitsu Client Computing Limited)。


子公司分拆之后,富士通开始尝试为其寻找新东家,并先后接洽了日本本土企业东芝电脑与VAIO电脑。然而囿于各方面压力,富士通与各方均未达成合并重组的协议,最终在2016年6月选择与联想接洽。


谈判开始后,联想公布收购计划,提出保留富士通的FMV电脑品牌、继续维持制造工厂的正常运转,并继续雇佣2000名老员工的方案,得到富士通管理层的认可;按照富士通的规划,其生产工厂将与联想的零部件采购系统和销售系统对接,以此降低生产电脑的边际成本和提升市场份额,这也得到联想集团的认可。于是,联想与富士通就此达成协议。


表面看来,此次合作是富士通希望清理笔记本电脑这个业务包袱,主动寻求出售;不过在面对业绩增长瓶颈,联想也希望能寻找到新的增长点。


根据联想公布的财务数据显示,2014财年公司的净利润为8.1722亿美元,2015财年为8.2871亿美元只有1%的成长,2016财年则为-1.2814亿美元大,幅下滑115.46%。和富士通一样,联想管理层也承受着糟糕业绩的煎熬。


联想官方表示,宏观上全球汇率剧烈波动、个人计算机需求放缓、手机业务提升空间有限,让联想如坐针毡;微观上收购摩托罗拉移动与及IBM System X系列服务器业务,让联想支付了大量的流动现金,同时面临巨大的整合压力。




为了从被动的局面中解脱,联想亟需寻找新的业绩增长点,个人电脑业务首当其冲。按照业务领域划分,联想个人电脑每年269.46亿美元销售额与66.01%的收入占比,是联想业绩稳定的关键。


根据第三方数据显示,2011年与日本公司NEC合资成立NEC联想日本集团(NEC Lenovo Japan Group)之后,联想在日本的市场占有率达到26.3%。如果与富士通达成合作,联想电脑在日本的市场占有率将会突破40%。目前,日本市场的年销量大概为1000万台,蛋糕不算大,不过值得联想出手。


接手富士通的个人电脑业务,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联想集团发展的业绩,不过从长远来看,继续通过海外并购战略来实现业绩增长,对联想并不是一个好的信号。


一直以来,通过并购进入新的目标市场,再借助渠道投入提升产品出货量,成为联想的惯用手段:从2004年收购IBM个人电脑事业部,成功进入北美市场;到2011年与NEC合资共同组建日本最大的个人电脑集团,以求在日本市场实现突破;再到同年收购德国Medion AG公司,提升德国市场的占有率。联想向前的每一步,都践行着“规模并购=成功”的战略逻辑。




伴随规模的增大,联想积累的问题也开始增多。联想通过海外并购实现营收的增长,没有带来利润与市值的提升。并因为精力和资源消耗在并购整合上,而没有在技术研发上实现重大突破,也错过了移动互联网大战带来的诸多机会。


收购Thinkpad、摩托罗拉难称成功,多年之后,这几次重大战略并购有可能被证明是彻彻底底的失败,毕竟华为等其他依赖内生而非并购的企业取得了比其更好的成绩。


从目前来看,联想并没有反思这几次并购带来的负面影响,而是毅然决然的继续行驶在并购带动增长的路途上。



长按关注砺石商业评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