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词牌名称由来详解(一)

 求饱斋 2016-10-12

词牌名称由来详解(一)

(据清·康熙《钦定词谱》)

    1《竹枝》:唐教坊曲名。宋·郭茂倩《乐府诗集》云:竹枝本出于巴渝,唐·贞元中,刘禹锡在浣湘以里歌鄙陋,乃依骚人《九歌》,作《竹枝》新调九章,教里中儿歌之。由是盛于贞元、元和之间。按《刘禹锡集》与白居易唱和《竹枝》甚多。其“自叙”云:“竹枝,巴渝也,巴儿连歌,吹短笛、击鼓以赴节。歌者扬袂睢舞其音协黄钟羽。”但刘、白词俱无和声。今以皇甫松、孙光宪词作谱,以有和声也。

    2《归字谣》:蔡伸词名《苍梧谣》;周玉晨词名《十六字令》;袁去华词亦名《归字谣》。有刻《归梧谣》者误。

    3《渔父引》:唐教坊曲名。此与张志和《渔歌子》极为宋人传诵。黄庭坚、徐俯,曾取二词合为《浣溪沙》歌之,见《乐府雅词注》。

        4《闲中好》:调见唐·段成式《酉阳杂俎》,有平韵、仄韵二体。即以首句三字为调名也。

    5《纥那曲》:明·胡震亨《唐音癸籖》云:“纥那曲,不知所出。考唐·天宝中,崔成甫翻得体歌,有得体纥那也。纥囊得体那之句,岂其所本屿。”按唐人于舟中唱得体歌,有号头,即和声。纥那者,或曲之和声也?

    6《拜新月》:唐教坊曲名。

    7《梧桐影》:宋·周紫芝《竹坡诗话》云:“大梁景德寺,峨嵋院壁间有吕岩题字。寺僧相传:有蜀僧号峨嵋道者,戒律甚严。不下席者二十年。一日有布衣青裘昂然一伟人,来与语良久。期以明年是日,复相见于此,愿少见待。明年是日,日方午,道者沐浴端坐而逝。至暮,伟人果来。问道者?曰:亡矣。伟人叹息良久,忽不见。明日书数语于堂侧壁间绝高处。宣和间,余游京师,犹及见之。”

    按《庚溪诗话》亦载此事,与此小异。后人因词中有“明月斜”句,更名《明月斜》

    8《啰唝曲》:唐·范櫖《云溪友议》云:“金陵有啰唝楼,乃陈后主所建。啰唝曲,刘采春所唱。皆当代才子所作五六七言绝句。一名《望夫歌》。元稹诗所谓‘更有肠断处,选词能唱望夫歌’也。”

    9《醉妆词》:唐·孙光宪《北梦琐言》:“蜀主王衍尝裹小巾,其尖如锥。宫人皆衣道服,簪莲花冠,施胭脂夹脸,号醉妆。”因作《醉妆词》。

       10《庆宣和》:元·张可久《小山乐府》自注:“双调,按《唐书·礼乐志》。双调乃夹重钟之商声也。”

    11《南歌子》:唐教坊曲名。此词有单调、双调。单调者,始自温庭筠词,因词有“恨春宵”句,名《春宵曲》。张泌词,本此添字,因词有“高卷水晶帘额”句,名《水晶帘》。又有“惊破碧窗总残梦”句,名《碧窗梦》。郑子聃有“我爱沂阳好”词十首,更名《十爱词》。

    双调者,有平韵、仄韵两体。平韵者,始自毛熙震词。周邦彦、杨无咎、僧挥的五十四字体,俱本此添字。仄韵者,始自《乐府雅词》,惟石孝友词最为谐婉。周邦彦词名《南柯子》。程垓词名《望秦川》。田不伐词有“帘风不动蝶交飞”句,名《风蝶令》。

    12《荷叶杯》:唐教坊曲名。此调有单调、双调。单调者有温庭筠、顾夐二体。双调者只韦庄一体。俱见《花间集》。

    13《回波乐》:唐·刘肃《大唐新话》:“景龙中,中宗尝游兴庆池,恃宴者递起鼓舞,并唱回波词。给事中李景伯亦起舞。歌词云云。”《乐府诗集》:回波,商调曲。唐中宗时造。盖出于曲水引流泛觞也。后亦为舞曲。教坊记谓之软舞。

    14《舞马词》:《唐书·礼乐志》:“明皇尝命教舞马四百蹄,各为左右分部目,衣以文绣络以金珠,每千秋节舞于勤政楼下,赐宴设酺。其曲数十叠,马闻声奋首鼓尾,纵横应节。又施三层板床,乘马而上,忭转如飞或命壮士举榻,马舞其上。岁以为常。”

        15《三台》:唐教坊曲名。宋·李济翁《资暇录·三台》,今之啐酒三十拍促曲。啐,送酒声也。宋·张表臣《珊瑚钩诗话·乐部》中有促拍催酒,谓之《三台》。沈括词名《开元乐》因结有“翠华满陌东风”句,名《翠华引》。

    16《柘枝引》:唐教坊曲名。《乐府杂录·健舞曲》、《乐苑·羽调曲》。按此舞因曲为名。用二女童,帽施金铃朴转有声,其来也。藏二莲花中,花坼而后见,对舞相占。实舞中雅妙者也。

    17《塞姑》:见《乐府诗集》。盖唐时边塞闺人之词也。

    18《晴偏好》:明·陈燿文《花草粹编》云:“西湖虽有山泉,而大旱亦尝龟坼。嘉熙庚子水涸,茂草生焉。李霜崖作《晴偏好》词纪之。取词中结句为调名。”

    19《凭阑人》:《太平乐府》注:越调。按《唐书·礼乐志》越调即黄钟之商声也。

    20《花非花》:调见白居易《白氏长庆集》。以首句为调名。

    21《摘得新》:唐教坊曲名。

    22《梧叶儿》:《太平乐府》注商调。《唐书·礼乐志》商调,乃夷则之尚声也。

    23《渔歌子》:唐教坊曲名。按《唐书·张志和传》:“志和居江湖,自称烟波钓徒。每垂钓不设饵,志不在鱼也。宪宗图真求其人不能致。尝撰《渔歌》即此词也。”

    单调体实始于此。至双调体,仿自《花间集》,顾夐、孙光宪。有魏承班、李珣诸词可校。若苏轼单调词,则又从双调词脱化耳。和凝词更名《渔父。徐积词名《渔父乐》。

    24《忆江南》:宋·王灼《碧鸡漫志》:“此曲自唐至今,皆南吕宫,字句皆同。止是今曲两段,盖近世曲子无单遍者。”

    按唐·段安节《乐府杂录》此词乃李德裕为谢秋娘作,故名《谢秋娘》。因白居易词更今名。又名《江南好》。又因刘禹锡词有“春去也,多谢洛城人”句。名《春去也》。温庭筠词有“梳洗罢,独倚望江楼”句,名《望江南》。皇甫松词有“闲梦江南梅熟日”句。名《梦江南》。李煜词名《望江梅》。此皆唐词单调。至宋词始为双调。王安中词有“安阳好,曲水似山阴”句,名《安阳好》。张滋词有“飞梦去,闲到玉京游”句,名《梦仙游》。蔡真人词有“铿铁板,闲引步虚声”句,名《步虚声》。宋自逊词名《壶山好》。丘长春词名《望蓬莱》。《太平乐府》名《归塞北》,注“大石调”。

    25《潇湘神》调始自刘禹锡咏湘妃词。所谓赋题本意也。

    26《章台柳》唐·韩翃制曲,以首句为调名。

    27《解红》按《宋史1乐志》:“小儿舞队有解红,其曲失传。”陈旸《乐书》载和凝作,乃唐词也。若鸣鹤《余音》有《解红儿慢》,系元人所制 与此不同。

      28《赤枣子》唐教坊曲名。

    29《南乡子》唐教坊曲名。此词有单调、双调。单调者始自欧阳炯词。冯延巳、李珣俱本此添字。双调者始自冯延巳词。《太和正音谱》注越调。欧阳修本此减字。王之道、黄机、赵长卿,俱本此添字也。

    30《捣练子《太和正音谱》注双调。一名《捣练子令》。因冯延巳词,起结有“深院静”及“数声和月到帘栊”句,更名《深院月》。

    32《春晓曲》朱敦儒词有“西楼月落鸡声急”句。又名《西楼月》。

    33《桂殿秋》本唐·李德裕《送神迎神曲》有“桂殿夜凉吹玉笙”句。取为调名。

    34《寿阳曲《太平乐府》注双调。一名《落梅风》。

    35《阳关曲》本名《渭城曲》。宋·秦观云:《渭城曲》绝句。近世又歌入《小秦王》,更名《阳关曲》,属双调。又属“大石调。”按唐《教坊记》有"小秦王曲",即“秦王小破阵乐”也。属坐部伎。

    36《欸乃曲》唐·元结诗“自序:“大历初,结为道州刺史,以军事诣都,使还州。逢春水,舟行不进,作欸乃曲,令舟子唱之,以取适于道路云,”

    宋·程大昌《演繁录》云:“元次山《欸乃曲》五章,全是绝句,如《竹枝》之类。其为欸乃者,殆舟人于歌声之外,别处一声,以互相其歌也。”《柳枝》、《竹枝,尚有存者》,其语度与绝句无异,但于句末,随加《竹枝》或《柳枝》等语。随即其语以明其歌。“欸乃”亦其例也。

    37《采莲子》唐教坊曲名。

    38《浪淘沙》唐教坊曲名。

    39《杨柳枝》唐教坊曲名。按白居易诗注:“杨柳枝,洛下新声”。其诗云:“听取新翻杨柳枝”是也。薛能诗序:令部妓作“杨柳枝健舞”,复度新声,其诗云:“试踏吹声作唱声”是也。盖《乐府·横吹曲》有“折杨柳”名。此则借旧曲名,另创新声,后遂入教坊耳。此本唐人七言绝句,与顾夐词四十字体。朱敦儒词四十四字体,添声者不同。

    40《八拍蛮》唐教坊曲名。按孙光宪词所咏俱越中事,或即八拍之蛮歌也。

    41《字字双》见《才鬼记》,因每句有叠字,故名“字字双”。

    42《十样花》宋·李弥逊词十首,分咏十样花,故名。

    43《天净太平乐府》注越调。无名氏词有“塞上清秋早寒”句,又名《塞上秋》。

    44《甘州曲》唐教坊曲名。《唐书·礼乐志》:“天宝间乐曲,皆以边地为名。《甘州》其一也。”顾夐词名《甘州子》。

    45《醉吟商》姜夔“自序”云:“石湖老人为予言琵琶有四曲,今不传矣。曰濩索梁州,转关绿腰。《醉吟商胡渭州》,历弦薄媚也,予念之。辛亥夏,谒杨廷秀于金陵邸中,遇琵琶工,解作《醉吟商胡渭州》。因求得品弦法,译成《醉吟商》小令。实双调也。

    按《胡渭州》,唐教坊曲名,《醉吟商》其宫调也。姜夔自度,乃夹钟商曲。盖借旧曲名,另倚新腔耳。

    46《乾荷叶》元·刘秉忠自度曲,属南吕宫。取起句三字为调名。

    47《踏歌词》唐辇下《岁时记》:"先天初,上御安福门观灯,令朝士能文者,为踏歌。"陈旸《乐书》云:“踏歌,队伍曲也。”

    48《秋风清》一名《秋风引》。寇准词,名《江南春》。刘长卿仄韵词,名《新安路》。

    49《抛毬乐》唐教坊曲名。《唐音癸籖》云:“《抛毬乐》,酒宴中抛球为令,其所唱之词也。”《宋史·乐志》:“女弟子舞队,抛毬乐。”

    按此调三十字者,始于刘禹锡词。皇甫松本此填,多一和声。三十三字者始于冯延巳词,因词有“切莫思归去”句。或名《莫思归》,然皆五七言小律诗体。至宋·柳永,则借旧曲名,别倚新声,始有两段,一百八十七字体。《乐章集》注:林钟商调。与唐词小令体制,迥然各别,以同一调名,故类列之。

    50《法驾导引》宋·陈与义词序云:“世传顷年都下市肆中,有道人携乌衣椎髻女子。买斗酒独饮。女子歌以侑。凡九阕,皆非人世语。或记之以问一道士,道士惊曰‘此赤城韩夫人所制,水府蔡真人法驾导引也。’乌衣女子疑龙云?得其三而忘其六,拟作三阕。”

    51《蕃女怨》唐·温庭筠二词,俱咏蕃女之怨。故词中有“雁门沙碛”诸语。

    52《一叶落》《五代史》云:后唐庄宗能自度曲,此其一也。取首句为调名。

    53《忆王孙》此词创自秦观。宋、元人照此填。《太平乐府》注:黄钟宫。《太和正音谱》注:仙吕宫。梅苑词名《独脚令》。谢克家词名《忆君王》;吕渭老词名《豆叶黄》;陆游词有“画得灯蛾眉胜旧时”句,名《画蛾眉》。张辑词有“几曲阑干万里心”句,名《阑干万里心》。双调五十四字者,见《复雅歌词》或名《怨王孙》。与单调绝不同。坊刻又有仄韵单调《忆王孙》。查系《原》一段,故谱內不收。

    54《金字经》《太平乐府》注:南吕宫。《元史·乐志》说,法舞队,有金字经曲,一名《阅金经》。

    55《古调笑》《乐苑》商调曲,一名《宫中调笑》。白居易诗“打闲调笑易”,自注:“调笑”,“抛打”曲名也。戴叔伦词,名《转应曲》。冯延巳词,名《三台令》。与宋词《调笑令》不同。 

    56《遐方怨》唐教坊曲名。此调有两体:单调始于温庭筠;双调始于顾夐、孙光宪。惟《花间集》有之。宋人无填此者。

    57《后庭花破子》《太平乐府》注仙吕调。《唐书·礼乐志》夷则羽,俗呼仙吕调。此金、元小令。与唐词《后庭花》、宋词《玉树后庭花》异。所谓“破子”者,以其繁声入破也。

    58《如梦令》宋·苏轼词注:此曲本(后)唐庄宗制,名《忆仙姿》。嫌其名不雅,故改为《如梦令》。盖因此词中有“如梦如梦”叠句也。周邦彦又因此词首句,改名《宴桃源》。沈会宗词有“比著梅花谁瘦”句,名《比梅》。《鸣鹤余音》词,名《无梦令》。魏泰双调词,名《如意令》。

    59《诉衷情》唐教坊曲名。毛文锡词有“桃花流水漾纵横”句,又名《桃花水》。按《花间集》此调有两体:单调者或间入一仄韵,或间入两仄韵。韦庄、顾夐、温庭筠三词略同。双调者全押押平韵。毛文锡、魏承班二词略同。

    60《西溪子》唐教坊曲名。

    61《天仙子》唐教坊曲名。按段安节《乐府雅录》,《天仙子》本名《万斯年》。李德裕进。属龟兹部舞曲。因皇甫松词有“懊恼天仙应有以”句,取以为名。此词有单调、双调两体:单调始于唐人,双调始于宋人。

    62《风流子》唐教坊曲名。单调者,唐词一体。双调者,宋词三体。有前后段两起句不用韵者。有前段起句用韵,后段起句不用韵者。有前后段起句俱用韵者。诸体中有句读异同,各依其类列。

    63《归自谣《乐府雅词》注:道调宫。一名《风光子》。赵彦端词名《思佳客》。《词律》编入《归国谣》者误。

    64《饮马歌》调见《松隐集·自序》:“此曲自金源传至边城。“饮牛马”即横笛吹之,不鼓、不拍,声甚悽断。

    65《定西番》唐教坊曲名。

    66《江城子》唐词单调。以韦庄词为主,余俱照韦词添字。至宋人始作双调。晁补之改名《江神子》。韩淲词有“腊后春前村意远”句,更名《村意远》。

    67《望江怨》调见《花间集》。

    68《长相思》唐教坊曲名。林逋词有“吴山青”句,名《吴山青》。张辑词 有“江南山渐青”句,名《山渐青》。王行词,名《青山相送迎》。《乐府雅词》,名《长相思令》。又名《相思令》。

    69《思帝乡》唐教坊曲名。

    70《相见欢》唐教坊曲名。南唐·李煜词有“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句,更名《秋夜月》,又名《上西楼》,又名《西楼子》。康与之词,名《忆真妃》。张辑词有“唯有鱼竿明月上瓜州”句,因名《月上瓜州》。或名《乌夜啼》。

    71《河满子》唐教坊曲名。一名《何满子》。白居易诗注:“开元中,沧州歌者姓名。”元稹诗云,便将“何满”为曲名。御府新题乐府纂,是也。又《卢氏杂说》:“唐文宗命宫人沈翘翘,舞河满子词。”又属舞曲。

    72《风光好》调见《本事曲》,陶谷作。

    73《误桃源》宋·张耒《明道杂志》云:“掌禹锡学士,考试太学生,出《砥柱勒铭赋》题。此铭今俱在。乃唐太宗铭禹功。而掌公误记为太宗自铭其功。”宋涣中第一。其赋悉是太宗自铭。有无名子作此嘲之。

    74《望梅花》唐教坊曲名。《梅苑》词作《望梅花令》。

    75《醉太平》一名《凌波曲》。孙惟信词,名《醉思凡》。周密词,名《四字令》。

    76《送行杯》唐教坊曲名。

    77《感恩多》唐教坊曲名。

    78《长命女》唐教坊曲名。和凝词名《薄命女》。

    79《春光好》唐教坊曲名。唐以来多有此曲,按《羯鼓录》载春光好曲。所传止《花间集》中词也。因晏几道词有“拼却一襟怀远泪,倚阑看”句,改名《愁倚阑令》,或名《愁倚阑》,或《倚阑令》。

    80《酒泉子》唐教坊曲名。

    81《怨回纥》此调本五言律诗,见《尊前集》皇甫松词,第一首云:“白首南朝女,愁听异域歌。收兵颉利国,饮马葫芦河。”结二句云:“雕窠城上宿,吹笛泪滂沱。”盖戍妇之怨词也。

    82《生查子》唐教坊曲名。朱希真词有“遥望楚云深”句,名《楚云深》。韩淲词有“山意入春晴,都是梅和柳”句,名《梅和柳》。又有“晴色入青山”句,名《晴色入山青》。

    83《蝴蝶儿》调见《花间集》。取词中起句为名。

    84《添声杨柳枝》按《碧鸡漫志》云:黄钟商有《杨柳枝曲》,仍是七言四句诗。与刘(刘禹锡)、白(白居易)及五代(十国)诸子所制并同,但每句下各添三字一句,乃唐时和声,如《竹枝》、《渔父》今皆有和声也。旧词多侧字起头,第三句亦复侧字起,声度差稳耳。今名《添声杨柳枝》。欧阳修词,名《贺圣朝影》。贺铸词,名《太平时》。《宋史,乐志》:《太平时》,小石调。

    85《醉公子》唐教坊曲名。薛昭蕴、顾夐词,俱四换韵。一名《四换韵》。此调有两体:四十字者,仿自唐人;一百六字者,仿自宋人。

    86《昭君怨》朱敦儒词咏洛妃,名《洛妃怨》。侯寘词,名《宴西园》。

    87《玉蝴蝶》小令始于温庭筠。长调始于柳永。一名《玉蝴蝶慢》。

    88《女冠子》唐教坊曲名。小令始于温庭筠。长调始于柳永。《乐章集》“淡烟漂薄”词,注:仙吕调。“断烟残雨”词,注:大石调。元·高拭词,注:黄钟宫。柳永词,一名《女冠子慢》。

    89《中兴乐》见《花间集》。牛希济词有“泪湿罗衣”句,名《湿罗衣》。

    90《纱窗恨》唐教坊曲名。毛文锡词有“月照纱窗恨依依”句,取以为名。

    91《醉花间》唐教坊曲名。《宋史·乐志》双调。

    92《点绛脣》宋·王禹偁词,名《点樱桃》。王十朋词,名《十八香》。张辑词有“邀月过南浦”句,名《南浦月》。又有“遥隔沙头雨”句,名《沙头雨》。韩淲词有“更邀寻瑶草”句,名《寻瑶草》。

    93《平湖乐》金词名《平湖乐》,取王恽词“人在平湖醉”句也。元词名《小桃红》,取无名氏词“宜插小桃红”句也。亦名《采莲词》,取《太平乐府》“采莲湖上采莲娇”句也。

    94《归国谣》唐教坊曲名。元·颜奎词,名《归平谣》。

    95《恋情深》唐教坊曲名。96《赞浦子》唐教坊曲名。一名《赞普子》。

    96《浣溪沙》唐教坊曲名。张泌词,有“路浓香泛小庭花”句,名《小庭花》。贺铸词名《减字浣溪沙》。韩淲词,有“芍药酴醾满院香”句,名《满院香》。有“东风拂檻露犹寒”句,名《东风寒》。有“一曲西风醉木犀”句,名《醉木犀》。有“霜后黄花菊自开”句,名《霜菊黄》。有“广寒曾折最高枝”句,名《广寒枝》。有“春风初试薄罗衫”句,名《试香罗》。有“清和风里绿阴初”句,名《清和风》。有“一番春事怨啼鹃”句,名《怨啼鹃》。

    97《醉垂鞭》词见《张先集》。

    98《雪花宋史·乐志》高角调。按高角调乃大吕之角声也。

    99《沙塞子》唐教坊曲名。一名《沙碛子》。

    100《殿前欢》一名《凤将雏》。

    101《水仙子》唐教坊曲名。

    102《霜天晓角》张辑词有“一片月当窗白”句,名《月当窗》。程垓词有“须共踏夜深月”句,名《踏月》。吴礼之词有“长桥月”句,名《长桥月》。

    103《清商怨》古乐府有《清商曲辞》,其音多哀怨。故取以为名。周邦彦以晏词有“关河愁思”句,更名《关河令》。又名《伤情怨》。

    104《伤春怨》见《能改斋漫录》。王安石梦中作。

    105《菩萨蛮》唐教坊曲名。《宋史·乐志》:女弟子舞队名。唐·苏鹗《杜阳杂编》云:大中初,女蛮国入贡,危髻金冠,璎珞被体,号菩萨蛮队。当时倡优遂制《菩萨蛮曲》。文士亦往往声其词。孙光宪《北梦琐言》云:唐玄宗爱唱菩萨蛮词,令狐綯命温庭筠新撰进之。《碧鸡漫志》云:今《花间集》温词十四首是也。按温词有“小山重叠金明灭”句,名《重叠金》。李煜词,名《子夜歌》。一名《菩萨鬘》。韩淲词有“新声休写花间意”句,名《花间意》。又有“风前觅得梅花”句,名《梅花》。有“山城望断花溪碧”句,名《花溪碧》。有“晚云烘日南枝北”句,名《晚云烘日》。

    106《采桑子》唐教坊曲有“杨下采桑”,调名本此。南唐李煜词,名《丑奴儿令》。冯延巳词,名《罗敷媚歌》。贺铸词,名《丑奴儿》。陈师道词,名《罗敷媚》。

    107《后庭花》唐教坊曲名。张先词,名《玉树后庭花》。《碧鸡漫志》云:《玉树后庭花》陈后主造。其诗皆以配声律,遂取一句为曲名。(五代十国)蜀时,孙光宪、毛熙震、李珣均有后庭花曲,皆赋陈后主故事。

    108《诉衷情令》张元干以黄庭坚词,曾咏渔父家风,改名《渔父家风》。张辑词有“一钓丝风”句,名《一丝风》。

    109《减字木兰花《梅苑》李子正词,名《减兰》。徐介轩词,名《木兰香》。《高丽史·乐志》,名《天下乐令》。

    110《卜算子》苏轼词有“缺月挂疏桐”句,名《缺月挂疏桐》。秦湛词有“极目烟中百尺楼”,名《百尺楼》。僧皎词有“目断楚天遥”句,名《楚天遥》。无名氏词有“蹙破眉峰碧”句,名《眉峰碧》。

    111《一落索》欧阳修词,名《洛阳春》。张先词,名《玉连环》。辛弃疾词,名《一络索》。

    112《好时光》词见《尊前集》。唐明皇制,取结句三字为调名。

    113《谒金门》唐教坊曲名。宋·杨湜《古今词话》:因韦庄词起句,名《空相忆》。张辑词。有“无风花自落”句,名《花自落》。又有“楼外垂杨如此碧”句,名《垂杨碧》。李清臣词,有“杨花落”句,名《杨花落》。李石名《出塞》。韩淲词,有“东风吹酒面”句,名《东风吹酒面》。又有“不怕醉,记取吟边滋味”句,名《不怕醉》。又有“人已醉,溪北溪南春意。击鼓吹箫花落未?”句,名《醉花春》。又有“春尚早,春入湖山渐好”句,《春早湖山》。

       114《柳含烟》唐教坊曲名。《花间集》毛文锡词,有“河桥柳。占芳春,映水含烟拂露”句,取为调名。

    115《杏园芳》调见《花间集》。

    116《好事近》张辑词,有“谁谓百年心事,恰钓船横笛”句,名《钓船笛》。韩韩淲词,有“吟到翠圆枝上”句,名《翠圆枝》。

    117《华清引》词赋“华清旧事”,因以名调。

    118《天门谣》贺铸词,有“牛渚天门险”句,因取为调名。李之仪“姑溪词”注:贺方回灯采石蛾眉亭作也。

    119《忆闷令》调见小山“乐府”。

    120《散余霞》谢朓诗,“余霞散绮”,调名本此。

    121《好儿女》此调有两体:双调四十五字者,起于黄庭坚。因词有“懒系酥胸罗带,羞见绣鸳鸯”句,名《绣带儿》。《花草粹编》一作《绣带子》。六十二字者,起于晏几道。与黄词迥别。

    122《万里春》调见周邦彦《片玉词》。《清真集》不载,故方千里、杨泽民、陈允平俱无和词。

    123《綵鸾归令》袁去华词,名《青山远》。

    124《锦园春》调见全芳备祖乐府。

    125《太平年》见《高丽志·乐志》。

    126《清平乐《碧鸡漫志》云:“欧阳炯称李白有应制《清平乐》四首,此其一也。”《花庵词选》,名《清平乐令》。张辑词,有“忆著故山萝月”句,名《忆萝月》。张翥词,有“明朝来醉东风”句,名《醉东风》。

    127《忆秦娥》元·高拭词注商调。按此词仿自李白。自唐迄元,体各不一,要其源,皆从李词出也。因词有“秦娥梦断秦楼月”句,故名《忆秦娥》。更名《秦楼月》。苏轼词有“清光偏照双荷叶”句,名《双荷叶》。无名氏词,有“水天摇荡蓬莱阁”句,名《蓬莱阁》。至贺铸始易仄韵为平韵。张辑词,有“碧云暮合”句,名《碧云深》。宋媛孙道绚词,有“花深深”句,名《花深深》。

    128《更漏子》此词有两体:四十六字者,始于温庭筠。唐宋词最多。一百四字者,止杜安世词。

    129《巫山一段云》唐教坊曲名。

    130《望仙门》调见《珠玉词》,取词中结句为名。

    131《占春芳》苏轼咏梨花制此调。取词中第三句为名。

    132《朝天子》唐教坊曲名。《阳春集》名《思越人》。

    132《忆少年》万俟咏词,有“上陇首凝眸天四阔”句,名《陇首山》。朱敦儒词,名《十二时》。元·刘秉忠词,有“恨桃花流水”句,更名《桃花曲》。

    133《西地锦》元·高拭词,第三句妻子者,注黄钟宫。

    134《相思引》此调有两体:四十六字者,押平声韵。房舜卿词,名《玉娇枝》。周紫芝词,名《定风波令》。赵彦端词,名《琴调相思引》。四十九字者,押仄声韵。《古今词话》无名氏词,名《镜中人》。

    135《落梅风》调见《梅苑》。按《梅苑》别有《落梅风》长调二首,俱一百六字。因《花草粹编》名《落梅》,亦名《落梅慢》,另编一体。不为类列。

    136《江亭怨》《花庵词选》名《清平乐令》。按《冷斋夜话》云:“黄鲁直登荆州亭,见亭柱间有此词。夜梦一女子云,有感而作。鲁直惊悟曰,此必吴城小龙女也,”因又名《荆州亭》。

    136《喜迁莺》此调有小令、长调两体:小令起于唐人。因韦庄词有“鹤冲天”句,更名《鹤冲天》。和凝词有“飞上万年枝”句,名《万年枝》。冯延巳词,有“拂面春风长好”句,名《春光好》。宋夏竦词,名《喜迁莺令》。晏几道词,名《燕归来》。李德载词,有“残腊里早梅芳”句,名《早梅芳》。长调起于宋人。江汉词,一名《烘春桃李》。

    137《乌夜啼》唐教坊曲名。宋欧阳修词,名《圣无忧》。赵令畤词,名《锦堂春。》按郭茂倩《乐府诗集》,有“清商曲乌夜啼",乃六朝及唐人古今体诗,与此不同。此盖借旧曲名,令翻新声也。

    138《相思儿令》《花草粹编》,名《相思令》。

    139《阮郎归》宋·丁持正词,有“碧桃春昼长”句,名《碧桃春》。李祁词,名《醉桃源》。曹冠词,名《宴桃源》。韩淲词有“濯缨一曲可流行”句,名《濯缨曲》。

    140《贺圣朝》唐教坊曲名。《花间集》有欧阳炯词,本名《贺明朝》。《词律》混入《贺圣朝》误。

    141《甘草子》乐章集》注:正宫。

    142《珠帘卷》调见欧阳修词,因词有“珠帘卷”句,取以为名。

    143《画堂春》调见《淮海集》,即咏画堂春色,取以为名。

    144《喜长新》唐教坊曲名。

    145《金盏子令》见《高丽志·乐志》。

    146《献天寿》见《高丽志·乐志》。

    147《三字令》调见《花间集》。前后段俱三字句,故名。

    148《山花子》唐教坊曲名。一名《南唐浣溪沙》。《梅苑》名,《添字浣溪沙》。《乐府雅词》,名《摊破浣溪沙》。《高丽史·乐志》,名《感恩多令》。

    149《忆余杭》见《湘山野录》潘阆自度曲。因忆西湖诸胜,故名《忆余杭》。《词律》编入《酒泉子》者误。

    150《秋蕊香》此调有两体:四十八字者,始于晏殊。九十七字者,始于赵以夫。两词迥别。因调名同,故为类列。若柳永六十字《秋蕊香引》仍即挨字另编。

    151《胡捣练》此调与《捣练子》异。或云似《桃源忆故人》,但前后段起句,有押韵、不押韵之分。惟《望仙楼》调本此减字。观《梅苑》刻《望仙楼》词仍名《胡捣练》,可知矣。

    152《桃源忆故人》一名《虞美人影》。张先词,或名《胡捣练》。陆游词,名《桃源忆故人》。赵鼎词,名《醉桃园》。韩淲词,有“杏花风里东风峭”句,名《杏花风》。

    153《撼庭秋》唐教坊曲名。一作《感庭秋》。

    154《庆金枝《高丽史·乐志》,名《庆金枝令》。

    155《烛影摇红》宋·吴曾能《改斋漫录》:“王都尉诜有《忆故人》调。徽宗喜其词意,犹以不丰容宛转为恨。乃令大晟乐府,别撰腔。”周邦彦增益其词,而以首句为名,谓之《烛影摇红》。按王诜词本小令,原名《忆故人》。或名《归去曲》。以毛滂词有“送君归去添凄”断句也。若周邦彦词,则合毛、王二体为一阕。元·赵雍词,更名《玉珥坠金环》。元好问词,更名《秋色横空》。

    156《朝中措》李祁词,有“初见照江梅”句,名《照江梅》。韩淲词,名《芙蓉曲》。又有“香动梅梢圆月”句,名《梅月圆》。

    157《洞天春》调见《六一词》。盖赋院落之春景如洞天也。

    158《庆春时》调见小山《乐府》。凡二首。俱庆赏春诗?乐之词。

    159《眼儿媚》左誉词,有“斜月小阑干”句,名《小阑干》。韩淲词,有“东风拂檻露犹寒”句,名《东风寒》。陆游词,名《秋波媚》。

    160《人月圆》此调始于王诜,因此中有“人月圆时”句,取以为名。吴激词,有“青衫泪湿”句,又名《青衫湿》。

    161《喜团圆》调见小山《乐府》。《花草粹编》无名氏词,有“与个团圆”句,更名《与团圆》。

    162《海棠春》此调始自秦观。因此中有“试问海棠花,昨夜开多少”句,故名。马庄父词,名《海棠花》。史达祖词,名《海棠春令》。

    163《武陵春》 《梅苑》名《武林春》。

    164《东坡引》此调前后两结。宋人类用叠句。惟曹冠、袁去华词,二首独无。旧谱遗之,今并增定。

    165《双鸂鶒》调见朱敦儒樵歌词,因词有“一对双飞鸂鶒”句,故名。

    166《鬲溪梅令》一作《高溪梅令》。

    167《伊州三台》按唐有《宫中三台》、《江南三台》等曲,此云“伊州”者,亦本唐曲,取边地为名也。

    168《双头莲令》调见赵师俠《坦庵集》,咏信丰双莲,故制此词。

    169《弄梅影》调见《丘宗集》《咏梅》词,因结句有“巡池看弄影”句,取以为名。

    170《茅山逢故人》调见元人叶儿《乐府》。张雨句“曲道中送友”,自制词也,

    171《阳台梦》此调有两体:四十九字者,调见《尊前集》,(后)唐庄宗制。因此有“又入阳台梦”句,取以为名。五十七字者,调见《花草粹编》,宋·解昉制,即“赋阳台梦”题。两体截然不同。

    173《月宫春》调见《花间集》,毛文锡词。周邦彦更名《月中行》。

    174《河渎神》唐教坊曲名。《花庵词选》云:唐词多缘题所赋,《河渎神》之咏祠庙,亦其一也。

    175《归去来》调见《乐章集》词二首。因词有“歌宴舞,且归去,休惆怅。好归去”句,取以为名。

    176《惜春郎》调见《花草粹编》柳永词。

    177《极相思》宋·彭乘墨客挥犀云:仁庙时,皇族中太尉夫人,一日入内,再拜告帝曰,臣妾有夫,不幸为婢妾所惑。帝怒。流婢于千里;夫人亦得罪,居瑶华宫;太尉罚俸而不得朝。经岁,方春暮,夫人为词曲,名《极相思》,或加“令”字。

    178《双韵子》调见张先《词集》。按金、元曲子,有双声叠韵,调名疑出于此。

    179《凤孤飞》调见小山《乐府》。

    180《柳梢青》此调两体,或押平韵,或押仄韵,字句悉同。押平韵者,宋·韩淲词,有“云淡秋空”句,名《云淡秋空》,有“玉水明沙”句,名《玉水明沙》。元·张雨词名《早春怨》。

押仄韵者,《古今词话》无名氏词,有“陇头残月”句,名《陇头月》。

    181《醉乡春》宋·惠洪《冷斋夜话》云:“少游在黄州,饮于海棠桥。桥南北多海棠。有书生家于海棠丛间。少游醉宿于此,题壁间。按此则知此调创自秦观。因后结有“醉乡广大人间小”句,故名《醉乡春》。又因前结有“春色又添多少”句,一名《添春色》。

    182《太常引》韩淲词,有“小春时候腊前梅”句,名《腊前梅》。

    183《应天长》此调有令词、慢词。令词始于韦庄。又有顾夐、毛文锡两体:宋·帽幷词,名《应天长令》。慢词始于柳永。又有周邦彦一体,名《应天长慢》。

    184《满宫花》调见《花间集》,尹鹗赋宫怨词,有“满地禁花慵扫”句,取以为名。

    185《少年游》调见《珠玉集》,因词有“长似少年时”句,取以为名。韩淲词,有“明窗玉蜡梅枝好”句,更名《玉腊梅枝》。萨都剌词,名《小阑干》。此调最为参差,今分七体。

    186《偷声木兰花》此调亦本于《木兰花令》。前后段第三句,减去三字,另偷平声,故云“偷声”。

    187《滴滴金》蒋氏《九宫谱目》,入黄钟宫。188《忆汉月》唐教坊曲名。柳永词名《望汉月》。

    188《西江月》唐教坊曲名。欧阳炯词,有“两岸蘋香暗起”句,名《白蘋香》。程珌词,名《步虚词》。王行词,名《江月令》。

    189《惜春令》宋·周密,天基圣节乐次,有方响独打“正宫·惜春”。

    190《留春令》调见小山《乐府》。

    191《梁州令》唐教坊曲名。一名《凉州令》。晁补之词,名《梁州令》,叠韵,盖合两首为一首也。《碧鸡漫志》云:凉州即梁州。

    192《盐角儿》《碧鸡漫志》云:“始教坊家人市盐,于纸角中,得一曲谱翻之,遂以为名。今双调《盐角儿令》是也。”

    193《归田乐》黄庭坚词,名《归田乐引》。

    194《惜分飞》贺铸词,名《惜双双》。刘弇词,名《惜双双令》。曹冠词,名《惜芳飞》。

    195《孤馆深沉》调见宋·黄大舆《梅苑》词。

    196《促拍采桑子》调见朱希真《太平樵唱词》。一名《促拍丑奴儿》。促拍者即促节繁声之意。《中原音韵》所谓急曲子也。字句与《采桑子》迥别。

    197《怨三三》调见李之仪“姑溪词”,取词中前段结句意为名。

    198《使牛子》调见曹冠“燕喜词”。

    199《折丹桂》调见“相山词”,送人英剧之作。取词中“仙籍桂香浮”句意为名。与《步蟾宫》别名《折丹桂》者不同。

    200《竹香子》调见刘过《龙洲集》。(待续)

(岁寒斋主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