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们逛了5种不同的市集,这些流动的卖场是怎么“搞定”年轻人的? | 钛空·生活

 蜚菲 2016-10-12

钛媒体 TMTPost.com

TMT |创新| 创业 

关注这个不一样的微信号:钛媒体 ( ID:taimeiti )


本文为钛媒体[钛空·生活]板块报道,一切关于品质生活的奇思妙想



在生活方式创业的名义下,中国式市集在兴起;却也正像大多数市集所标榜的小众品牌那样,仍然在学步阶段。




钛媒体记者赫婧


据说这个国庆长假有5.93亿人选择了“在路上”,贡献了超过4000亿的旅游消费。而作为“怕被挤死星”人,我一点都没打算离开北京,我全部的念想就只有一个:逛市集。


作为一种流动的卖场形态,市集正在成为城市商业和文化的一部分。几天前,我的同事骑着单车去探访了北京设计周——不如说是几场胡同市集(见钛媒体报道老北京大栅栏变成了这样让你惊喜的文艺模样 》。就像这样,不同的市集会让参与者看到不同种类的创意。


有机农产品、手工酱、小饰品......我敢说大多数市集都离不开这几样儿,这也让“市集”看起来更像是家庭主妇打发时间的好去处。


不过,让我们这些年轻的九零后感到惊讶的是,越来越多的“设计”、“潮牌”、“科技”元素也开始被吸纳进入市集的策划和组织当中;如果可以和有意思的摊主面对面交流,淘到些号称“孤品”的小玩意儿,这趟市集之行也算是圆满。

钛媒体记者路过的「751:设计市集」


“网友见面”的新方式


“星座项链没剩下几个了,不过我们还有章北海的陨石子弹呐!” 在果壳网主办的“万有青年市集”上,一个以星空和《三体》为创作主题的摊主向钛媒体记者展示着她的作品:陨石项链、胸针和印着行星的黑T。穿着洋装的摊主叶梓颐告诉钛媒体,当天晚上她还要作为“果壳大烩”的嘉宾演讲,至于来市集上摆摊只是一时兴起。


她并不是一位典型的“摊儿主”,在此之前从未参加过别的什么市集。

叶梓颐的摊位,据说黑T上印的是天王星


果壳做市集的特色也在于此。摊主们本身就是果壳网的资深用户,他们与这个平台息息相关。比如叶梓颐的隔壁还有卖矿物标本的大虎自然商店,以及卖豹子抱枕的猫科动物联盟。


“卖东西不是主要的,他们把市集当作一次面基的好机会”,来自果壳网、负责万有市集运营的PuNa女士说。她告诉钛媒体记者,万有青年的品牌活动(万有青年烩、万有青年大会和市集)做了5年,原本作为大会附属展示区的市集倒一年比一年丰富了。不少游客从举办地郎园进来,看到果壳的工作人员都会先问上一句,“诶~你们的市集在哪片呢?”


关于用户间的线下互动,果壳的思路可能和B站办演唱会类似,只不过科学与思辨爱好者们可能并不会像宅男们那样对于“次元破壁”有那么大的热情。又或者说,一个互联网公司想办线下活动,除了开大会卖卖“干货”,还可以整点什么吸引年轻人?果壳的选择正是“市集”。


不收门票和摊位费,市集注定不会像“分答”那样因为商业模式的创新受到瞩目,它带给果壳的意外收获只有一点:起初他们只是想卖着玩玩的果壳周边成了市集上的抢手货,受此启发,他们开始把带有科普性的玩具、日历正式做成了商品,还开了一个名为“果壳网万有市集”的淘宝店。


从“黄小厨”到“伍德吃托克”


如果要在 2016 新版的北京旅游地图上做上“此处市集出没”标注的话,三里屯下沉广场、三元桥、望京SOHO这三个黄金地点都跑不了。


有99%的可能,你能见到的市集开在商业中心的公共空间里。在过去的一整个夏天,作为市集脑残粉的我几乎每个周末都会来三里屯的市集“趁墟”,它们的名目各不相同,有明星冠名的,有二次元主题,还有的就是单纯把西餐甜品都聚到一块主打“吃货”。


在“市集”这个概念都难以划清的前提下,它在更多意义上变成了平台方开展线下活动的“噱头”,关键是这个噱头还满动听的。餐厅也好,手工艺人也好——当你手上聚集了不少缺乏推广渠道的“小品牌”资源,为什么不办场市集让大伙儿共同获取眼球和流量呢?以及比流量更为重要的——吸引“你的精准用户”,市集真是个好主意。


“我真正想要做什么?就是小工匠,不是想做什么大平台,我没有这个梦想,我不是说我也来一个BAT,这个东西不是想象可以来的——那个是一个浪。所有人都清楚,(巨头公司)是中国特殊国情,特殊时代背景推出来的。最重要回归是什么?人们回到小而美工匠心态,做一个「小而美工匠的集结号」”。这样说着的黄磊,也在今年7月的一个周末主办了第一场市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