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网友们的消息非常多,喜鹊也不是铁人,精力有限,没有回复到的请见谅,有几个问题比较集中,很多人反映看不到过去的文章,只要进入我的公众号,然后点击右上角的小人,点击查看历史消息就可以看到。 我在论坛有个交流阵地:http://forum./phpwind/v9/upload/read.php?tid=7&fid=2
首先,500年的囚禁仍然保持乐观态度,对未来充满希望。我们看观音在五行山让他给取经人做徒弟的时候,孙悟空的反应。“是那个在山上吟诗,揭我的短哩?”“我怎么不认识你。你好的是那南海普陀落伽山救苦救难大慈大悲南无观世音菩萨,承看顾!承看顾!我在此度日如年,更无一个相知的来看我一看。你从那里来也?”“如来哄了我,把我压在此山,五百余年了,不能展挣。万望菩萨方便一二,救我老孙一救!”我们从这几句话可以看得出来,孙悟空被压500多年,仍然没有消沉,从来没有想过,500年沧海桑田,就是出去可能也适应不了外面的世界,就这样过呗,谁爱吟诗就吟,爱路过就路过,和我没关系。孙悟空仍然在想办法出去,对未来仍然充满了美好的希望,这是非常不容易的,更多的人经历挫折之后选择了屈服环境,放弃了希望,得过且过,而孙悟空却仍然想要出来一展本领建立功勋。 其次,500年没有泯灭他的本性,增添的都是正能量。孙悟空本质善良,重感情轻财帛,很多人在人生低谷期会将错误推给别人产生心里平衡,时间长了衍生憎恨,也就是他需要依靠报仇雪恨来支撑自己活着,孙悟空对如来仍然停留在被骗受委屈阶段,并没有上升到仇恨阶段,也就是支撑孙悟空500年的寂寥空虚的不是仇恨,仍然是离开五行山的希望。而他对观音的话语已经看出孙悟空500年的改变,增添了做人的圆滑和世故,不再一味地嚣张霸道,也就是学会了如何做人做事,知道了什么时候该低头该嘴甜,这是一个草莽政治家的基本素质。 最后,也就是最重要的一点,孙悟空学会了谦虚,很多人会把谦虚和谄媚搞混,谦虚是本身是强者,但是做事有分寸,留有余地是谦虚,谄媚是本身没有啥本事,靠低三下四给人当狗获得好处。区分的关键就是这个人本身有没有本事。在《西游记》中,孙悟空是响当当的强者,过去做事不管不顾,说好听了是霸气,说难听了就是狂妄,不懂分寸,500年的沉淀让他学会了做人做事要有分寸,点到什么程度为止要有底线和高压线。这也是一个草莽政治家的基本素质。 孙悟空注定要被唐僧放出五行山,这个事是除了唐僧本人,大家都知道的潜规则。所以在刘伯钦送唐僧到五行山的时候,从山里传出如雷的喊声:“我师父来也!”还记得吗?当观音想收孙悟空为徒的时候被孙悟空婉言拒绝了,为什么?因为观音并不能把孙悟空救出去,无论是观音和唐僧还是别人,认谁当师父都不是心甘情愿的,孙悟空是一个非常自我的人,只有心甘情愿认的师父才是真正的师父,当初拜须菩提的时候,飘洋过海费尽千辛万苦才到斜月三星洞,目的就是拜师学艺,是心甘情愿的。而现在纯粹是为了从五行山出来,多少有点被迫,被迫嘛,当然是有利益才会磕头,谁能把孙悟空救出来拜他为师也算是互利共赢,既然观音做不到就边去,伺候不着。 唐僧救孙悟空这段作者写得很精彩,刘伯钦先将孙悟空的来历简单地介绍了一下,首先说这不是一个人,是一个猿猴,被困在山里很多年了。当两个人见到孙悟空的时候是孙悟空率先打招呼,而且一开始就将所有的底牌都翻出来了。孙悟空乱招手道:“师父,你怎么此时才来?来得好,来得好!救我出来,我保你上西天去也!”孙悟空进入取经团队和别人不同,他并没有给唐僧造成困难,也没有用你咋不提取经的事呢给自己开脱,一开始就告诉唐僧,你救我我保你去取经。但是奇怪的是,唐僧在四个人进入团队的时候,对孙悟空是最不信任的,一来这是唐僧第一次经历,怕孙悟空出来伤害自己,这个可以理解,让唐僧进入另一个世界从孙悟空开始也是佛派深思熟虑的决定,一定要在唐僧最无知的时候和孙悟空建立上下级的联系。想想看,如果是先收别的弟子后收孙悟空,会是什么情况?那三个徒弟哪个不知道孙悟空的大名,一定会阻拦唐僧救孙悟空,就是救了,让孙悟空当最小的徒弟可能吗?不同意打一架?打得过孙悟空吗?最后还不是白救,孙悟空肯定不会去取经,所以将孙悟空放在第一个收复是正确的,这个时候唐僧还不懂深浅,孙悟空也因为救命之恩诚心认唐僧这个师父,是弥合唐僧和孙悟空最好的时机。孙悟空没有搞东搞西证明自己的能力,一方面被压得动不了,另一方面也没有必要,孙悟空对自己的业务能力相当自信,不需要在领导面前显示价值,他和唐僧就是互利共赢,彻彻底底的利益交换。 唐僧虽然经过寅将军那一难,知道动物也能说人话,但是遇到的都是恶人,所以最初将孙悟空定位在寅将军那类人中,特别看到孙悟空的狼狈相(那是一个看脸的时代),更不信任孙悟空了。而打破僵局的仍然是孙悟空,他没有搭理刘伯钦,直接和唐僧说话:“你可是东土大唐差往西天取经去的么?”直白而简单,一开始就直奔主题。为什么?我觉得孙悟空和其他人最大的不同是他积极的生活态度,他会为了实现目标竭尽全力。那么是不是这样一个不平等的状态会让孙悟空更加吃亏呢?又不是谈恋爱,先追求的被另一个吃得死死的,这是求职,真正的价值体现在工作后,为了拿下职位吃点亏没什么。 当孙悟空提到取经,唐僧半信半疑,不知道孙悟空是怎么知道的,有两种可能,佛祖安排的或者孙悟空偷听到了他和刘伯钦的谈话。而孙悟空看出来了唐僧不信任自己,现在孙悟空可不是过去那个混小子了,看孙悟空怎么说的。 孙悟空:“我是五百年前大闹天宫的齐天大圣(保你去西天我是很委屈的,你就不要挑剔了),只因犯了诳上之罪(掩盖了比较严重的造反之罪,将假传圣旨的罪摆在第一位,打消唐僧的担心,如果说造反,唐僧会吓得不敢救他),被佛祖压于此处。前者有个观音菩萨,领佛旨意,上东土寻取经人(我保你去西天是观音和佛祖的安排,不是我自行其是)。我教他救我一救,他劝我再莫行凶(出来后不会杀你),皈依佛法,尽殷勤保护取经人(姿态放低,说好话才能达到目的),往西天拜佛,功成后自有好处(你不救我可是要断我的前程,你忍心吗)。故此昼夜提心,晨昏吊胆,只等师父来救我脱身(我提起十二分精神就等你来,如果你不救我就太让人伤心了)。我愿保你取经,与你做个徒弟(齐天大圣做你的徒弟你还有什么不满意)。” 孙悟空非常会说话,一方面告诉唐僧自己身份不低,观音和佛祖的照顾是有道理的,如果是一个草根妖精不会派给你当徒弟,而且告诉了唐僧自己是怎么知道取经这件事的,不是偷听的,是观音的嘱咐,然后说了自己日夜期盼唐僧的到来绑架唐僧的同情心,最后就是恳求了,层次分明,说得非常到位。那么唐僧信了吗?没有,但是也必须救,因为唐僧既无力抵挡佛祖的安排又抵挡不了道德绑架,如果不救就有违背佛的旨意(违反教义,虔诚的信徒的大忌)和见死不救的罪恶感双重心里负担,唐僧承受不起这种负担,宁肯先救人,万一孙悟空伤害自己还有刘伯钦帮忙(比较天真)。 那么除了承受不了心里负担唐僧还有啥想法呢?刘伯钦马上就回去了,随从也死了,的确需要有人保护自己去西天取经,其实还是不相信孙悟空。看他揭贴时的言辞:“弟子陈玄奘,特奉旨意求经,果有徒弟之分,揭得金字,救出神猴,同证灵山,若无徒弟之分,此辈是个凶顽怪物,哄赚弟子,不成吉庆,便揭不得起。”从这几句话可以看出唐僧完全没有自己的主意,孙悟空是好人还是坏人全凭佛祖做主,真是醉了。这也说明唐僧完全不具有领袖气质,他来领导具有领袖气质的孙悟空迟早会出事。 唐僧揭了压贴,孙悟空撑碎了五行山恢复了自由,从此开始了取经的漫漫征途。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