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到十中去看看树

 苏迷 2016-10-12
早就想去十中校园看看,这所学校守护名园、创建名校、培育名师、造就名人……听起来就令人神往。今年孩子进入学校学习,有幸观摩了开学典礼,又应约参加家长会等活动,才使得我有机会无比亲密地接触了校园。每次活动结束后,我都不会马上离开,而是选择在校园里四处走走,到角角落落看看,似乎是漫不经心、漫无目的,仿佛又想找到些什么……我发现了不大的校园中遍植树木,这一片土地十分肥沃,水分又很充沛,这些树因此生生不息、蔚然成荫,看上去满目葱绿、一派生机。
  校园置身苏州古城东南,古城里建筑限高,不过没有谁会限制一棵树的高度,只要树有能力往上长,它的高度不可限量,所以校园的最高处不是楼,而是树。但校园里到底有多少棵树、有多少种树,有谁能报出一个精确的数字来吗?我不可能去数,也不想着去找个熟知的人问个明白。几圈转下来,最让我兴奋的是看到了不少古树名木。这所学校一路走来,今年迎来了110岁生日,与人相比已是高寿了,但很多树木却比学校的历史还要悠久。王鏊厅旁有一排高大的榆树,个个都在百岁以上。一进南校门,这一排榆树最先引起我的无限感慨。在它们面前,我只能做两个动作,一是仰起头来,看见它遒劲有力的树枝奔向蓝天;二是俯下身去,看着它庞大的根系深深地扎进厚土。当年振华女学开办的时候,这些榆树就已栽下,斗转星移,流水似的学生们一茬又一茬地离开了学校,唯有这些榆树“再也不走、再也不盼顾、再也不漂泊”,以自己的成长见证着学校的成长进步。从它们身上,后来者们总能读出生命的况味。
  树是兀立不移之物,除非人为地要移动它,否则,所有的树从发芽抽枝就永远站在一个地方,更生动地讲,是钉在一个点上,经年累月地提高、壮大,甚至长成了某种地理上的标志。比如,长达图书馆前的两棵银杏,均在120岁以上,苍翠挺拔,亭亭如盖,那粗粗细细的枝干中,没有一条垂下头来,有的都是那积极向上的气魄。而来今雨斋前的两棵圆柏,更在230岁以上,树干斑痕密布,树皮干枯脱落,但树叶极其茂盛,依旧苍劲雄伟。我注意到,圆柏的枝条与银杏昂然向上有所不同,是在空中盘旋着向上伸展。不论你是如何向上,只有努力向上,才能透过几百年的风云际会,展示出力量之美,展示出饱经沧桑和历史厚重。现在,长达图书馆是校史陈列馆,来今雨斋挂牌校友会,两棵银杏好像就是两本活着的校史,两棵圆柏则是两位坚贞的校友,成为学校一种品质象征和精神寄托。
  瑞云峰是国家重点保护文物,耸立在这里已经有两百多年,周边是水池,池的边上有一棵樟树。说是一棵,感觉像是四棵,因为从根部起,四个粗壮的树茎拔地而起,每一个的树形看上去都是那么高大、劲挺和秀美,十分壮观。如果你走近它仔细观察,就会发现每一棵樟树树干外表的纹路,都呈纵向流线型,带着韵律感,精致而唯美,堪称大自然和生命力的杰作。其实,樟树幼时的树皮是浅绿色的,十分整洁平滑,没有任何的纹路。只有到了成年之后,尤其是上了年岁的老樟树,树皮上才会渐渐出现灰褐色的纵向裂纹。这些裂纹是时间经过后留下来的痕迹,就像人到中年以后,额头也会出现皱纹,诠释的是一种智慧之美、坚强之美和质朴之美。
  桂花是苏州的市花,可谓满城尽栽桂花树。十中校园也不例外,织造署大门庭院里,西花园草坪上,还有桂樟园内,满是桂树,有一棵140余岁,有一棵220余岁,还有两棵年龄竟然要达到350年,让人惊叹不已。我来的时候桂花还未盛开,但我可以想象着桂花开放时节,会是怎样的热情和奔放。那个季节走在校园中,秋风吹起桂树叶的声音与教室里传出来的琅琅读书声相和,桂花高雅、内敛、以气质胜人的香味与师生们胸中的书香相通,又怎能不让人倾倒。桂花香气四溢,能飘很远,经久不散,充满着找寻的诗意和乐趣。但我更喜欢桂花的原因却是,与其他树花相比,桂花虽然细小,但花小力量大,花蕊们亲热地聚在一起,一簇簇地一簇簇地灿烂地开放着,总是显得那么团结,共同把那沁人肺腑的香气奉献给万千世界……
  踏进名园、名校,追忆名师、名人,也与古树名木神交了一番,心里漾起一种崇高和温柔的情感。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树人好比树木,见树如见其人。眼中看着这些古老的榆树、樟树、柏树和银杏树,心头想着王谢长达、蔡元培、何泽慧、费孝通等离我们远去的先辈,我这才真正体会到白鹿洞书院学堂前那幅“傍百年树,读万卷书”对联的真意。我们一般都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而此联是“傍百年树”,则是以百年树比喻那些学识渊博的人,要求学生们懂得景仰和学习学识渊博之人,勇敢地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借着前人的经验走向更加遥远的前方。

  □蒋忠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