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周德荣:指尖上的微型玉壶

 苏迷 2016-10-12
周德荣:指尖上的微型玉壶

 





  赵炜

  虽然毗邻苏州园林,园林路却没有被熙熙攘攘的人群所淹没,穿梭于其中,似是能被一种清幽雅静的情致所萦绕。这些年,一批玉雕匠人汇聚于此,伏案在桌前悉心研究、琢磨,制成的一件件玉雕作品让爱玉者流连忘返。与此同时,如今玉雕界的一批中流砥柱也从这里出发,把苏工玉雕带出苏州,走向全国。
  在园林路的玉雕从业者中,周德荣算是其中的“老法师”了。1973年进入苏州玉雕厂的他已经在这个行当干了四十多年,在园林路上开店也差不多十年了。
  之前曾读过周德荣的一篇文章,名为《试论玉雕艺术创新》。这虽然是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但真正把它付诸实践的,其实并不在多数。而在周德荣这个年纪的玉雕人,还在顾及作品的创新和改变,实属不易。
  就在一个月前,他因为制作出微型玉壶摆件而欣喜不已。器皿大件现在大家都知道了,但安下心来琢磨此类微型器皿小件的却恐怕极少了,眼前的小壶系列更是他自己的灵感突发。周德荣说,创制这样的玉壶小件,难度高且费工时,即使像他这样的老玉工,也都要好好寻思一番。
  众所周知,中国的茶文化源远流长,喝茶必然要用到茶壶。标准器型的玉壶在市场上司空见惯,但微型玉壶摆件却不曾多见。
  热爱收藏茶壶的友人给了周德荣启发,让他得到了启发。从一块完整的玉石上打磨出一套连壶带盏的完整组合,周德荣起初备受考验,像这样的微雕技艺,他之前从未涉猎过。  
  在灯光下,迷你的玉壶晶莹剔透,联结的壶柄可以来回摆动,连玉壶盖子都能打开,里面注入水,和真实的茶壶几乎无异。玉壶被六只精巧的茶盏围绕,摆放在由小叶紫檀精制的托盘中,雅致之余还透着几分可爱。
  但对于周德荣来说,制作的过程让他又爱又恨。没有专门的制作器具,他在雕琢的过程中时常就会有磨破的风险,往往制作四套,只有两套能最终成型,成品率极低。微型玉壶因为过于迷你,整套的重量也只有三克左右,拿在手里一对比,几乎只比指甲盖大上一些,所以需要制作者全神贯注其中,一不小心,玉材就会在打磨的过程中蹦出去,唯有从头再来。为了达到绝佳的欣赏效果,用俄碧玉、戈壁玉和羊脂玉等不同材质制成的作品还要细心抛光,才能在灯光下照射下光彩熠熠。
  完成一套玉壶,周德荣要花上整整五天的时间,特别是在制作壶柄联结的榫卯时,他要戴上眼镜,屏息凝神之下控制手中的力道,这样的功夫,就是他多年积累之下的成果。
  周德荣说,这样的微型玉壶他应是首创,但并不打算做得太多,只准备留存十套。虽然世人常说“物以稀为贵”,但周德荣的出发点不在于此。因为成功的尝试,他想把这样的创意用到更多形式的作品中,比如手串。“我有能力做,那就继续钻进去吧。”为人低调的他却很能把握流行的动向,总会和年轻人交流,汲取更多新鲜的想法和灵感。对于创新,他有着自己的理解,并不是盲目地博人眼球,而是在扎实的技艺上融入符合当下的审美,才是真正触及到古人所谓的“巧夺天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