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我们推送的第 642 期。我们花了1个通宵的时间编辑,你需要5分钟来阅读。希望你也花1秒,点一下右上角转发哦。 高翔曰: 第一次知道吴永明,是几年前在唐山。当地一个茶城里,算是最专业的一家紫砂店铺。 我随意经过,让女主人给我找找比较好的紫砂壶。她就给我推荐了一把吴永明制作的。而且告诉我,价格很贵。 对,没错,我就是这么孤陋寡闻。回来之后,我就查了一下互联网,意外发现他师父是查元康。 上一秒还素不相识呢,一下子心里就有了感觉。然后就多了很多的往来和交流。 2016年7月,他以陶刻作品《四方华樽》在第11届手工制陶大赛中获得一等奖。采访的话题就从参赛和得奖开启—— (以下文章共约3000字,大概需要5分钟时间阅读) 吴永明 国家级工艺美术师 中国工艺美术家协会会员 江苏省书法家协会会员 宜兴市陶刻协会理事 宜兴市书法院特聘书法家 宜兴丁蜀中等专业学校紫砂陶艺高级讲师 字怀人,1975年9月出生于江苏宜兴,室号“天明醉陶”。长期致力于紫砂艺术的创作研究,善设计制陶,得多位名师大家的指点;擅长陶刻,结缘师从江苏省陶瓷艺术名人、著名金石书画篆刻家查元康先生,受教于书法名家周建明老师。多年来承师训、悟传统、求创新,作品清逸隽秀,古朴大气,具有较高的文化品位与艺术价值,深受中外各界人士的青睐和收藏。 2015年荣获江苏省第五届刻字艺术展提名奖; 2016年荣获宜兴市第十一届手工制陶大赛一等奖。 Q:我关注手工制陶大赛很久了,好像你以前没怎么报名啊? A:准确地讲,之前2009年参加过一次。那时候呢,丁蜀成校举办的【手工制陶大赛】还没举办过几次,我纯粹出于兴趣。当时在学校做老师嘛,总是囿于学校的工作,那么就参加一下,也了解一下大赛是怎么回事,别人是怎么做的。那一年得了优秀奖,之后就没再参加过。
Q:为什么没再参加啊,2016年为什么又突然有了参加的想法? A:我以前在学校教书。2014年,经过多年的动摇,终究还是没忍住自由职业对我的诱惑,没忍住全心全意扑到紫砂上面来干事业的这种感召,我还是辞职了。辞职之后就要有种新的,完全不一样的活法和玩法嘛。参加比赛,过过水,检验一下自己的真实水平,这挺好。 (平时作品:清音) Q:你的辞职,我其实挺有感触的。我父母都是中学教师,住在学校家属院。当年业余闲暇时间就是【拼娃】,拼孩子考上的大学和找到的工作。公务员那是一等一,教师等事业编制是一等二。自谋职业简直是【违反人伦】,所以我从广州某高校辞职跑来宜兴做紫砂文化,压力相当大。 但是我们宜兴当地倒真的有很多人,辞去公职,或做企业,或搞艺术。其实我很感慨的,这其实也能解释为什么苏南经济这么发达。 不过我还是想问你。你做紫砂也已经很长很长时间了,是什么原因促使你,最后下定决心辞职的呢。你又不是2015年刚开始做紫砂。你之前一边做紫砂,一边做老师,也挺好的啊。 A:我以前在学校教书的时候,做紫砂的设计、制作,包括也涉猎陶刻。当时做紫砂的动机之一是喜欢,手痒,业余时间闲不住,要搞来试试。最关键的动机就是经济效益。这点是很实在的。但是,我做了很长时间之后,我发现自己还欠缺学习,缺少人文知识的储备。尤其是我后来拜查元康老师为师之后,也受到老师的很大鼓励,要我多出来走走,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向,学习进修。 于是乎近年来,我充分利用业余时间,在向随周建明老师学习书法的同时,又赴宜兴书法院研修,深得何勇等导师悉心指导;积极参加成校国画班,在开四海老师引领下学习国画,受益匪浅! 我感觉,要深入地学习、不断地进修,应该让自己少一点其他方面的束缚,要真正投入自己的时间、精力,去吸收学养,不断练习。 所以这个问题也呼应了上一个问题,也正是因为自己将近一年的“补课”,认为自己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所以要参加比赛。一方面要检验自己的学习效果,另一方面找到自己的不足,以后更有针对性地学习。 (手工制陶大赛一等奖作品《四方华樽》的两面,一面是蕉下坐饮图,一面是宋诗《赏竹吟》) Q:据我所知,随着参加【手工制陶大赛】的人越来越多,一等奖越来越受关注。很多参赛者都经过长达两三个月的精心准备。你这件得奖作品是不是也精心准备过啊?分享一下准备的过程? A:参加比赛之前,我用了一个月的时间进行准备。比赛用的坯体原本是兽耳瓶,我请人将兽耳去掉,这样就有了四个面可以装饰,书、画结合,期待表现力也更丰富些。 经过考虑,我选用了宋代诗人金朋说的《赏竹吟》,全诗内容为:“放鹤空庭竹似宾,轻风晴日绿筛金。幽人宁使食无肉,不可轩墀少此君。”用此诗的意境和情怀,作为书画结合所表现的对象。 在书法部分,因为自己有一定的书法功底,也就比较敢放开了去写作。我以行草体来书写此诗,从整体上的走向取势,到字与字的大小疏密,到结构章法,甚至是落款边款,都非常讲究。 在画的部分,突出表现了竹、鹤、山石。不同的部分用不同的刀法去表现。乃至最后的落款印章。注意留白,画面不要太满,这样才能够呈现出疏朗清逸的韵味,与这首诗歌的气氛、格调相呼应。 这个瓶子本来是两面,被我改成四面了嘛。第三面的书法部分,我以隶书,书写唐司空图撰《二十四诗品》之“典雅“一篇。 第四个面,画一幅《蕉下坐饮图》,突出一种散淡闲适、典雅雍容的味道。 总体来说,在陶刻的技法上,我采用了阴阳刻相结合的形式。整件作品集诗书画印于一体,从内容到形式,都比较文气,其最终的艺术效果是比较理想的。 同时,为了稳妥起见,在家还有多次练习,做到心手合一,信手拈来。 (手工制陶大赛一等奖作品《四方华樽》的两面,一面是《二十四诗品》的《典雅篇》,一面是竹鹤山石。陶刻的瓶子,某一面和其对面的那面,是互为呼应的关系。) Q:这么精心的准备,那你肯定是抱着得奖的期望去的吧? A:既然参加比赛,那肯定也有自己的期待。我的目标是保三、进二、争一。与紫砂相伴二十多年了,再加上我这样的一个构思,书画是个整体,有专业的书画训练,我相信自己拿三等奖应该没问题。发挥得好,应该能进到二等奖;如果充分准备,临场认真细致,不出纰漏,争取拿到一等奖。 (平时紫砂作品:言樵书永明镌) Q:参加比赛并得奖,有什么感想? A:手工大赛至今已举办十一届,其行业认可度和社会影响力有目共睹,自然参赛选手之间也很有竞争力。今年的评委团增加了专业书法老师,可见对于陶刻中书法的专业性要求也更为突出。我很庆幸参加过书画的专业指导,远离了书法自由体的野路子。 (平时作品:六方对瓶) Q:对了,还问你一个问题。之前几年,我知道你的设计壶型作品很多,陶刻作品也层出不穷。但是感觉这两年,好像你的作品新款少了,是什么原因? A:最初是一张白纸,无知者无畏。前几年还曾经以为自己还算小有所成。但是,到了今天,哪怕是获奖之后,不论是设计还是实操,反而变得越来越慎重了。 为什么这样说呢?当自己沉潜到书法和国画学习中后,对紫砂陶刻的认识,于见山见水的几重境界中不断地体会和揣摩,慢慢地具有了自己的眼光和趣味,当然对自己手下的作品也更有要求,即字要有体,画要有味。 当然,我现在花在学习上的时间很多,花在不断创作、画图、设计上的时间就自然变少了。这也是难免的,每个人的时间都是有限的。
Q:最后一个问题,从业紫砂20多年了,最深的感悟是什么,和大家分享下? A:要说感悟,有很多。包括感恩所有的老师和前辈,感谢所有支持我的客户及朋友。但是要说在诸多感悟中,一定要找一个最深的。那就是四个字——与时俱进。 这并不只是一句高大上的口号,而是前辈很真切的生活体会。每个人都应该切实落到自己的工作学习中。如果自己不要求上进,那么当别人都在进步的时候,你就被淘汰了。 我对自己这样要求,同时也是为了给女儿树立个榜样。女儿今年参加高考,取得了比较优异的成绩,进入到她理想的大学和专业。作为一个陶刻人,我很高兴能够在手工制陶大赛中获得一等奖;作为一名父亲,我也很庆幸自己身体力行,给女儿传输了积极上进、永远学习的生活态度。 (2016年书法作品 前贤论书) 艺术历程 : 2008年 书法作品入选宜兴市第三届书法篆刻展; 原创设计作品 渔樵耕读系列 ![]() ![]() ![]() 点击下图 可得《中国紫砂界的重要奠基人“紫砂七老”(内附近百件作品可供欣赏)》 点击下图 可得《必看必藏:资深紫砂从业者对紫砂泥料的7000字长文阐述》 点击下图 可得《选一把怎样的好壶,慢慢泡静静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