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你究竟会不会“审美”?

 y庄严 2016-10-13



(被点评的照片1)


(被点评的照片2)

 

(被点评的照片3)

 

 

作者提问

 

徐老师,我几次都想让您给评一次片子,知道您忙,就打消了念头。今天斗胆发一个场景的三张片子,不知哪张更好一点,请徐老师抽空给指导一下。不胜感激。

 

 

 

(三张照片中哪个最好?先判断一下,并给出你的理由)

 

 

.

.

.

.

.

(思考一下)

.

.

.

.

.

.

.

.

.

.

.

.

  

 

徐晓刚讲评


三张之中,我认为第三张最好,三张光影都差不多,前两张孩子的动作、姿态比较常规、平淡,而第三张中高个儿小男孩动作姿态活泼,富有一定的童趣,拥有更强的感染力。

(被点评的照片3)

 

童趣为何会具有感染力呢?前面的某一期我专门写过《拍摄儿童秘籍》,里面主要讲童趣表现的重要性。今天再展开讲一下。大多数接触过孩子的人会有同感,当我们看到自己或别人的孩子无忧无虑、天真活泼的状态,就会忘记自我的烦恼,被他们深深吸引,流露出喜爱之情。为什么会这样,大致有三个原因。第一,源于人的天性,大多数人天然地对孩子有爱心,孩子是我们生命的延续。第二,这些“小幼崽”们自己本身就很“萌”,实在是太可爱了。第三,孩子们的状态引发了我们对自己童年的回忆。

   

对孩子“童趣”的喜爱古今同理,辛弃疾有一首词《清平乐·村居》。就重点描述了“童趣”,我们来欣赏一下。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译词】

草屋的茅檐又低又小,溪边长满了碧绿的小草。含有醉意的吴地方言,听起来温柔又美好,那满头白发的老人是谁家的呀?大儿子在溪东边的豆田锄草,二儿子正忙于编织鸡笼。最令人喜爱的是淘气的小儿子,他正横卧在溪头草丛,剥着刚摘下的莲蓬。 

 

辛弃疾着力于'小儿'的描绘,共用了两句,占全词四分之一篇幅。'溪头卧剥莲蓬'形象地刻画出他无忧无虑、天真活泼的神态。对此,词人感到由衷的欢喜。还原成画面,这不就是一幅充满童趣的摄影作品吗?

 

巧的是这首词今人还有配图,我们看看。


 

当然,拍儿童不只有童趣,这个世界的儿童,除了幸福的,也有的正在遭受疾病、战争、贫困等苦难的,也是摄影人可以表现的题材。本文主要还是讲“童趣”吧。

 

再看几幅充满“童趣”的作品,希望对大家拍摄儿童更有启发。

 

《登基》 冯长荣  摄   有时候,哭也是一种童趣。



《快乐童年》  胡宇飞  摄    “甜”美的幸福童年,行为、姿态、动作富有童趣。


《亲密伙伴》 施吉余  摄   很淘气的逗猫男孩,有点危险,但表情上看不痛苦。


《草原上的童年》  王子山  摄   一挂老车,小牛小羊,成为孩子们的好玩具。

 


《后继有人》   张宏礼  摄   很喜人的画面,我们看到了文化传承给孩子们带来的快乐,尤其最右侧的小孩,姿态最为传神。

 

总结: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