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牙齿与人生

 圆角望 2016-10-13
顾云卿

  牙齿与人生的关系可谓密矣!当新生幼儿的牙床上刚刚露出一粒小白米时,做父母的无不欣喜若狂:宝宝长牙齿啦!又过了若干年,孩子上颔或下颔的切牙或尖牙松移、摇动了,家长们忙着给孩子拔牙,换牙可是人生长大的标志之一!到了老年,牙齿开始一个一个地掉落,于是,无数感慨就此涌上心头!在中国古代诗词中,关于“落齿”“缺齿”“少齿”“无齿”的描写,不计其数!

  宋代高斯得曾云:“韩公四十五,已赋齿落诗”,刘克庄则曰:“退之落齿感慨”,王十朋也说:“齿落如退之”,可见,历史上写掉牙最有名的当推唐代韩愈在45岁时写的那首“齿落诗”。

  “齿落诗”标题本为《赠刘师服》。刘师服是与韩愈同时代的一名进士,与韩一样,在仕途上不得志。但刘师服的牙齿很好,韩因此借题发挥道:“羡君齿牙牢且洁,大肉硬饼如刀截。我今呀豁(空阔、敞开之意)落者多,所剩十余皆兀臲(动摇)”。他形容自己因牙齿不好,只能“匙抄烂饭稳送之,合口软嚼如牛呞”。家里人恐怕他为此而心情惆怅,饭桌上连栗子梨子等不易咀嚼的东西都不敢放置。想想今年才45岁啊,“只今年才四十五,后日悬知渐莽卤”,今后的日子还长着呢!此地明写的是牙齿掉落,其实是感叹命运不佳,前程渺茫!

  作者接着写道:“忆昔太公仕初进,口含两齿无赢余。虞翻十三比且少,遂自惋恨形于书。丈夫命存百无害,谁能检点形骸外。巨缗东钓傥可期,与子共饱鲸鱼脍!”他举了姜太公、虞翻两个牙齿掉落得厉害仍旧为世所用的例子,表明了不以外形之丑陋与否取人用人的主张,自信今后仍然可以在政治上大有可为。“巨缗东钓”“一饱鲸脍”两典故说明官场被贬是暂时的,将来必有重新入海翻江,大有作为之时!

  除了这首诗外,韩愈前后还写了《送进士刘师服东归》《送刘师服》等篇,直抒胸臆道:“公心有勇气,公口有直言。奈何任埋没,不自求腾轩。仆本亦进士,颇尝究根源。由来骨鲠材,喜被软弱呑。”;“勉哉耘其业,以待岁晚收”。从牙齿掉落说起,转弯抹角还是回到人生的不甘追求上来!那个大赞韩愈、引起共鸣的高斯得也是在50岁时掉了牙齿,“我今恰半百,衰暮固其时。一齿阙当门,摵(沮丧)其秋叶飞”(《齿落》)。但他最后也把主题落脚到“圣路千万里,加鞭犹可迟”。从牙齿与人生的关系上看,两者的思路完全一脉相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