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的确良!

 老刘001 2016-10-13

的确良!

我们小的时候,对穿着好像没有什么讲究,那时家里的生活条件也不允许我们在穿着上挑肥拣瘦。
记得,那时候想要穿件新衣服那只有等到春节了,平时,你想都别想,想也没用。所以,那时候养成的生活习惯一直伴随着我,至今我对自己的着装也没有什么太多的想法,依然遵循着当年那不脏、不露的标准行事。
当年,我们身上穿的大多是棉织品,棉织品的区别大约都表现在那衣服商标旁的一个蓝戳上,即:多少支纱,纱的支数越多的就表示这件衣服越厚实,也越结实。偶尔也穿点灯芯绒或人造棉的衣服(特别是裤子)。在布料的选择上多为咔叽布,那咔叽布我认得,但不知道为什么被称为咔叽。至于说哔叽什么的呢子布料,那只是大人们的专属,没有我们这些小孩子什么事情。
后来,大概是六十年代中期(也就是文革前夕),我们从日本成套进口了一条(或几条)化纤生产线,那北京维尼纶厂就建设在了顺义县的牛栏山镇。那个厂子我参观过,很大,机械化程度也高。大约,也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我们中国也有了自己的诸如尼龙、涤纶等的化纤制品,的确良布料大约也就是从这个时间开始流行的。但由于那的确良的产量太少,一般的百姓无处寻找它,那时,街上穿着的确良招摇过市的人少之又少,到是那布料在部队中流行了起来。那时,看着街上匆匆走过的解放军战士身上每人一身的确良国防绿军装,真是让人羡慕的不得了。
大约是我升入初三的那年(一九七四年),我的二姨妈给我妈妈寄来了一块淡蓝色的的确良布料,妈妈没舍得自己做衣服,拿到外边找裁缝给我做了一件衬衫。那件的确良衬衫一下子便成为了我的最爱。那衣服薄,分量也轻,特别容易洗,洗干净以后,挂在平台上,干得特快。所以,基本上是晚上洗,早上穿,一件的确良就维持了一整个夏天的穿着。而且,那衣裳还特别耐磨,一件衣裳可以顶棉织品几件来穿。所以,我对那件淡蓝色的的确良爱惜有加,一穿就是好几年。
后来,街上穿的确良衬衣的人渐渐的多了,那的确良不再那么稀罕,于是,我们这才发现,那衣服透气性比较差,穿在身上,汗水不容易挥发,而且它遇火就着。于是,不知从何时开始,街上穿着的确良布料的人慢慢的少了,直到彻底的淡出了我们的视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