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博山文笔峰,主宰博山文人墨客的传奇

 Derek9988 2016-10-13

投搞:msboshan@163.com   商家合作: 1336533 0683  


    博山左青龙右白虎,中峨嵋,这个文笔峰即为峨嵋山山巅,因其峰顶酷似毛笔尖,明代起人们便在山顶依巨石建塔,称为文笔峰,后多次修葺,为今天之形状。西去百米左右为魁星楼与文昌阁。魁星楼中魁星叱咤风云之状,红发红眉红须,右手高举一红笔,万千感慨似喷薄于天地之间!文昌阁高七层,层层斗拱,飞檐勾翘,骑兽名异,风铃声声,颇有恢宏之势。



      魁星楼与文笔峰皆为峨眉山之景,其蕴含着博山人对文人墨客的尊崇之情,一支笔,一个神,一方百姓,自明代以来,多少寻常百姓祈愿自己的孩子识文断字,锦绣前程。


     今天看来,山,虽然面目全非的像堆砌物,神仙在香火缭绕中永远不见。只是,难得的,应该是人们对文化的一种尊敬与向往。


         不管时代如何变迁,一个对文化抱有敬畏与向往的民族,就是一个有希望的民族。犹太人把书皮子涂上糖果味让孩子从小就喜欢书,我们呢,从小就听着文曲星的故事长大。我们的父辈们在这片黄土地上生存努力,他们勤劳善良,他们向往蟒袍玉带,旗罗伞盖!如此奢华怎么来的?老百姓知道一个很简单的答案,读书啊!




      博山,自明代起陶瓷,琉璃,煤炭三大产业兴盛繁荣,商贾云集,人们在吃饱喝足之际,在琥珀琉璃街徜徉之际,并没有迷失自己的人生追求与向往。


       在博山的这块土地上,人们尊崇孝字,人们把颜文姜奉为神,每一年用盛大的仪式迎送文姜奶奶,那金山银山,绿呢大轿,那秧歌满街,鼓乐喧天,传承千年,竟然不变。博山的老百姓,心中一直飘扬看一面大旗,尊老敬老,做人厚道。


        就是在这样一方水土上,你若稍微走一遭,你就会发现,人们在任何年代,任何庙宇,都留了一个位置给一位神仙,谁?文昌老爷。

建于北周扩建于唐的大庙,即颜文姜神庙,这座迄今为止全国少有的唐代木结构庙宇,进门,右侧即为文昌之阁。


       炉神庙,建于明代万历年间,一进院子,正殿为女娲娘娘与窑神火神,左侧之殿便为文昌阁。


      家有千担余粮,不如家有一个读书郎,如此看来,在博山出几个文人出几个名人,那就成为再正常不过的事,所以,孙廷铨能够成为清代秘书院大学士加太子太保,所以,赵执信能够创造九岁能文十七岁中举人,十八岁中进士的神话。



      至于近代更是有诸多读书郎走出了博山,用心中之笔绘写着大中国的明天。

说实话,第一次看到文笔峰颇感讶异。那次是与郑芳好友无意登山而至。它如此突兀高大,理所当然地立于峨眉山顶。周围百姓在夏天全坐在旁边乘凉吹风,好像这笔早成为山上一部分。


      咱博山人咋立了这么大一支笔呢?笔如山,山如笔。今天看来,博山处处有山,处处为笔,处处可以书声朗朗呢。


       高高的文笔峰是被博山人民所强调突出的一个符号。如半坡氏族的人面网纹盆,如非洲部落岩石上的犀牛与羚羊,人们用符号记录下生命中最重要的东西,他们希望这个符号坚如磐石,永不消失。


       博山,四面环山,处处皆水,百姓温厚朴实,尊老敬小,礼仪可加。

      一切都不是偶然。

       心中有文明的种子,一切,又,怎么会错!


       文笔峰,我围着它转了好几圈。历史的长河浩浩汤汤,明清的尘埃云际云散。它却越站越直,越站越坚。


        难得的,它长到了博山人心里。


博山有座文笔峰,你若来博山,你若稍微一坐,你会知道,人家那孩子学习可好了!那是让大家都羡慕的事儿。


  博山,美哉!!!

作者:红楼一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