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荒唐的不是套路,而是你看不懂的深度

 云水禅心6 2016-10-14
甜蜜的大枣470
荒唐的不是套路,而是你看不懂的深度
01
 
有大学生加我微信,上来第一句话就是:“我好痛苦。”
 
简单了解她的故事,发现这个女孩儿目前正经历的,是很多孩子、尤其是学霸型孩子都会经历的。
 
姑且称女孩儿为M吧。
 
M的故事很励志。单亲家庭长大,目前和妈妈相依为命。妈妈身体不好,需要常年吃药,前段时间,母女俩出了车祸,本就一贫如洗家庭经济状况更是雪上加霜。M就读的是国内一所知名985大学,虽然是体育特长生,但要上这样一所大学,没有优秀的学习成绩也是不可能的。
 
从小到大,M一直是学霸,大学之前,日子虽然清苦,却快乐。上了大学,这种快乐,消失了。
 
快乐消失的原因不是成绩不再优异,而是成绩依然优异,却享受不到专属一个学霸的福利了。
 
最近这段时间,M经历了两次答辩。一次是国家奖学金答辩,十一个人只有一个人投票给M,国家奖学金因此与她无缘。第二次是国家励志奖学金答辩,M因为晾晒自己的贫穷隐私,勉强得以入选,可她对这种因为套路所以胜出的结果非常郁闷。
 
M很愤怒:“我觉得国家奖学金和国家励志奖学金完全没必要答辩,奖学金按成绩给不就行了吗,为什么要投票,一涉及到投票,各种潜规则横行,又是讲关系又是出套路,看似民主,实则荒唐。”
 
奖学金竞争的郁闷之外,M还有很多不平:“我平时上课积极,学习又好,所以和老师关系不错,帮着老师干过一些类似点名的事情,得罪了一些同学,导致每次评贫困,我明明最贫困,可票数并不高……我有两个最好的朋友,平常对她们掏心掏肺,为了帮助她们不遗余力,可她们对我,不知原因的冷漠,伤透了我的心。我觉得自己好像越来越不会为人处事,人生很累,有时候觉得自己什么都不行,哪怕结果还可以,也觉得是侥幸;有时又过度自信,认为自己多厉害,结果呢,总是被打脸。”
 

看完M的故事,想起了另一个女孩儿梅的故事。
 
梅是女儿的同学,成绩优异,去年高考结束,女儿复读,梅考入国内一所知名高等学府。在我们这些差等生家长的眼里,梅绝对是金光闪闪的学霸。
 
今年暑假,已经大二的梅来找女儿玩,我震惊的发现,梅变化很大。
 
曾经那么安静的孩子,现在变得特别活泼,不,更准确说,是喧哗。总是特别夸张的表达各种情绪,而且,年纪轻轻,妆容很重。更让我吃惊的是,中学时成绩那么优秀的孩子,大一升级考试,居然有三门挂科。
 
“阿姨,您不懂的,到了大学,成绩并不重要了,更重要的是情商,是人际关系,嗳,简而言之一句话,大学就是个小社会,不讲学习只讲套路的。”
 
看着梅故作成熟的样子,我简直不知说什么好了。大一寒假的时候,梅不是这样的,那个时候她的各科成绩还都不错,之所以变化如此巨大,是因为大一下半学期,也经历了类似M的遭遇。梅不是参加奖学金评选,而是社团组织选拔,也是需要同学们投票定输赢的。平素里一心学习的梅,投票结果很惨,和她同宿舍的另一个女孩儿,成绩非常普通,却因为公关能力特别强,一举胜出。
 
舍友的胜出对梅打击很大,然后,她变成了现在的她。
 
 
02
 
大学生活不同于中学时代,这个事实很多学生、尤其是学霸型学生刚刚面对时,无法理解,更别提认同。
 
过去只要学习好一切就会特别顺利的成长经历给学霸孩子造成一个错觉,只要唯学是论,自己就永远都可以是最优秀的那个人。这样的标准,到了大学,改弦易辙了,成绩好还会是优势,但不再是唯一优势。公关、人际、其他生存技能,以及诸多貌似庸俗市侩的东西开始大行其道,提高到和成绩比肩甚至比成绩更有分量头的高度,这个现实,让象牙塔里已经习惯两耳不闻窗外事的孩子们无法接受。
 
成绩越优异,接受越困难。
 
学霸的中学时代往往得到太多宠爱爱和器重,他们优秀,他们骄傲,他们已经习惯了以成绩论一切的评价标准和评价体系。这样的孩子,进入大学后,突然遭遇不再唯成绩论的现实,会产生巨大的心理落差。巨大心理落差之下,何去何从,每个人都会给出自己的答案。
 
对于M来说,面对骤然变化了的世界,她痛苦愤怒,甚至还有小小的绝望:为什么不能唯成绩论?为什么大家都变得这么市侩,为什么真正的公平这么难。
 
于现在的M而言,她尚不能理解,不再唯成绩论,不是人生不公,而是离开了中学时代,人的衡量标准不再单一而是变得多元化。等到大学毕业彻底离开象牙塔,这种变化会更剧烈。
 

学生考中大学名校,不是意味着只靠成绩从此就可以单枪匹马走世界,而是意味着可以站上更高一个平台看到更广阔的世界见证优秀的更多内容。
 
所以,仅有成绩优异,真的不够。
 
提到投票,M用了八个字:“看似民主,实则荒唐”。荒唐的原因是因为它不再以成绩为唯一标准。我想告诉M的是,这种“荒唐”,不是真正的荒唐,而是不同于学生时代的另外一种规则。是单一化思维和多元化标准的冲突。
 
举个最简单的栗子,职场升迁。习惯单一化思维和标准唯一化的人会认为,我做了那么多的工作拿了那么多的证书,升职的不是我,这就是不公平。事实上,衡量一个职位是否适合某个人,工作业绩只是一方面,此外还要考量情商人际、职业精神、综合素养等很多没法用清晰固定标准来标注的东东。这种东东,理解的可以意会,不理解的就会莫名其妙,痛骂这是什么劳什子的潜规则。
 
初涉江湖不谙世事,可以有这样的莽撞,若江湖多年依然抱持这样的观点,谬之千里矣。
 

邢台作家胡子宏老师身患癌症后,写下过一篇文章,谈及假如自己的生命不能长久时要留给孩子什么:“我至少会有一些教训讲述给孩子,譬如要认同社会的潜规则,要有良好的作息习惯,要有自己的技能……”
 
“认同社会的潜规则”?让孩子接受看起来市侩又庸俗的所谓潜规则?这样的话,如果不是父亲说给儿子,肯定会遭到激烈抨击。
 
如今这年代,各种鸡汤熬得炉火纯青,很多人说,喝了那么多鸡汤,仍然过不好这一生。为什么?不是营养不够,而是鸡汤的太多理论过于高蹈不接地气,是鸡汤界也有自己的潜规则——太多作者习惯于用金光闪闪的标语口号给读者打鸡血,从不真正深入现实解剖生活的横截面给人看。
 
努力当然是必要的,但努力的内容包罗万象。
 
譬如M正在经历的,身在大学,不仅要继续在学习上努力,一定还要学会在取得他人支持圆融方方面面的关系上愈发努力。
 
 
03
 
从单一化标准升级到多元化标准,是每个孩子都会经历的必然蜕变。
 
到底会蜕变成什么样儿,心性智识不同,结果不同。
 
像M,她在蜕变过程中变得患得患失、敏感又脆弱;而梅,貌似脱胎换骨如鱼得水,实际上,却是踏入了歧路:大学生活,成绩虽然不再是衡量优秀的唯一标准,但它永远是决定一个学生高度的最基本基石。
 
以M为例,设若不是成绩优异,压根连参加奖学金投票的机会也不可能有。有了机会而不中,只能说明同一水平线上,她有不及他人优秀的其他标准。比如,和谐的人际关系。
 
学生时代可以一张考卷定命运,及至人在江湖会发现,每个人的命运都是多张考卷共同打分的结果。
 
而且,这个结果不会恒定,它会随着认识的不断升级而更新换代。
 

M同学说,人生好累啊。确实好累。这方面要有所长,那方面也不能落下,既要有一枝独秀的长处,又得有齐头并进的丰厚。可这不就是真实的人生吗,但凡想有一番作为,哪个大咖不是刀山火海闯几个来回蜕几层皮才能渐进圆融之大境。
 
青涩不可怕,挫折也不可怕,成长路上那一道道的坎儿,是打击,也是磨练,更是鱼跃龙门的一道道关隘。这里跌一跤,看清这样一个短板;哪里磕一下,明晰那样一个不足。今天弥补一点,明天改善一点,渐渐的,人生的画面就变得喜感顺畅了。
 
从前,谁家生了娃娃特别娇贵时,会收集一百个人家的布头儿做成一件百衲衣,穿上这件百衲衣,新生的娃娃会长命百岁洪福齐天。
 
对于青涩学子而言,人生何尝不是一件百衲衣呢,赤橙黄绿青蓝紫,哪种色彩和况味都是不可或缺的。遭遇,低迷,顿悟,学习,提升,圆融。一场场的历练中,不理解的,理解了;不公平的,公平了;愤怒抓狂的,豁然开朗了;敏感脆弱的,柔韧坚实了;认为无法扛过去的,终于踏踏实实的扛过去了……放心,只要想优秀,总有一天必会百炼钢化为绕指柔,真正担得那顶“优秀”的王冠。
 
 
琴台,70后天蝎女。写烟火,话家常,世情百态,不过寻常。《读者》《意林》《格言》《百花园》《文苑》签约作家。
公众号:甜蜜的大枣(tianmidedazao)。
个人微信:cangzhouqintai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