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冀福记:植根基层、展现社会生活的人民艺术家

 汉茂油桃 2016-10-14

152731633913402301.jpg

冀福记,中共党员、国家一级编剧,历任商洛地区水泥厂团委书记,商洛剧团副团长、团长,商洛文化局艺术科科长,西安易俗社副社长、社长,西安戏剧家协会副主席,秘书长,陕西省人民政府文史馆聘为研究员。

20世纪60年代,冀福记去农村参加社教工作,他在生活中接触了很多社会最底层的人们,丰富了生活阅历。他潜心学习研究戏剧创作,编导了《红姊妹》《桐岭赛歌》《红石匠》等脍炙人口的戏剧作品。

海外网品牌频道:冀老师,您精心塑造的残疾老农南有余以独特的艺术形象和特有的矮子舞,被中国戏曲学院选为现代戏曲表演教材的内容,当时是在什么样的环境下创作的?

冀福记:那是1981年秋,我带领剧团在蓝田县焦岱镇演出时,秋雨连绵,道路堵塞,剧团成员在农民家里住了十几天,此间正是各级干部鼓励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忙于为万元户披红戴花。面对现实,如果不注意帮贫问题,其后果令人担忧。于是,我打长途电话让在丹凤县河南公社深入生活的陈正庆赶到蓝田,陈正庆从县城下车冒雨走到焦岱镇,我俩恳谈如何写一部提醒干部扶贫帮困的大戏。陈正庆深有感触的讲他和田井制在深入生活中也感受到同类问题。于是在他的主持下,通过团委会研究决定,由陈正庆和田井制创作剧本,导演吴于,作曲辛书善等组成一个精诚合作的创作群体。不到一年,花鼓现代剧《六斤县长》终于与观众见面。人民剧院经理朴克将该剧请到西安,组织观众售票演出,一连演了3个多月,场场满座。1983年春,《六斤县长》赴京在中南海怀仁堂为中央领导汇报演出,中央首长上台接见我们全体演职人员并合影留念,第二天国务院办公厅传达中央领导同志看戏后的评价:“在扶贫帮困问题上,艺术家做了政治家的事。”并决定从北京启程赴津、沪、汉等大江南北主要省会巡回演出,该剧所到省市备受观众赞扬。

海外网品牌频道:八十年代是信息传播速度还不是特别发达的年代,你的作品《秦俑魂》,是怎样做到全国老百姓都熟知的?

冀福记:在回商洛不久后,我便主动辞去了团长职务,潜心演戏,写戏,1984年,创作《秦俑魂》,同年借调中国歌剧舞剧院。1985年冬,我被任命为商洛文化局艺术科科长。上任后,为了抓好全地区的创作,我就奔走于地区剧团和几个县剧团之间,为出人出戏,为戏剧创作队伍的建设发现新人,扶持新人而忙碌。《秦俑魂》是我与吴于合作创作的秦腔古典剧。写秦王嬴政统一天下后,奸佞赵高唆使皇子胡亥,奏请其大兴土木,重建陵园。而陵园修成,万名苦役被装扮成秦军随葬守陵护驾,秦安与其妹妮妮一家,为拯救苍生,雕俑拦驾,求始皇以俑代人殉葬,始皇准奏,并令其试制陶俑。几经周折。终将陶俑烧成,遂调集全国工匠与骊山烧制。正夜以继日烧制俑人俑马时,始皇沙丘晏驾,赵高、胡亥遂令将俑人与工匠同葬俑坑,以绝制俑。关直密告秦安,秦安帮工匠逃离皇陵,自己却镣铐加身,葬于俑坑。黔首奋起,秦王朝在熊熊烈火中走向灭亡。该剧1983年首演于西安东风剧院。导演吴于,范长余饰秦安,费庆民饰秦始皇,乔培荣饰妮妮;音乐刘浩智、郭正炎、陈胜昔;舞美郭百一。1983年,该剧改编为舞剧,由西安歌舞剧院首演,导演梁树艳,作曲:纪溪坪、赵季平、张庆祥、尚建三等;程鹏民、王丽萍、张树范、马东升等主演。同年,参加文化部在兰州举办的“第一节中国艺术节·西北荟萃”,荣获优秀剧目奖,编导一等奖。这部作品我用了很大的心血,才会有全国人民的认同。

海外网品牌频道:从80年代到现代社会,我们国家的经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你也是从一个小演员到一个大艺术家,路途一定很艰辛,您是怎么走过来的?

冀福记:1986年,我被调到西安易俗社任副社长。1990年我任易俗社社长。当时,整个戏剧处在低谷,易俗社也不例外。再加上1971年易俗牡和尚友社合并以后,到80年代初,易俗社再度恢复。虽有名气,但元气大伤。艺术环境、演出设备和人才问题都摆到了我面前。又逢国家进行事业单证改制,剧社从80%差额拨款降到了40%,那时间,作为一社之长的我整天为剧社的生存东奔西走。

在繁忙的工作之余,我潜心学习著名剧作家范紫东、孙仁玉、吕南仲等老一辈的写作手法,同时,对成为中国戏曲鼻祖的秦腔艺术做了认真研究。从而使他在深层次感悟中把“大山文化”和“都市文化”有机地融合在自己的艺术创作中。发挥自己的专长,调动百年剧社的艺术资源与人才优势,先后为中央11频道春节晚会改编秦腔电视短剧《镇台念书》和《醉打山门》为《戏说三国》创演秦腔古典短剧《拜台》,同年,我与老艺术家王霭民和秦腔作者刘富民合写了大型秦腔古典剧《李陵碑》,该剧参加陕西省艺术节,荣获剧本奖。同时,被西德歌得蒙太市文化官员选定于同年9月4日至10月赴西德进行友好演出。在启程前夕,因东、西德合并而未能成行。

2000年,中国剧协选拍全国50个代表剧种的传统优秀剧目,作为国家级戏曲精品收藏。我将易俗社演出秦腔传统剧《铡美案》修改,重新排演,由西安电影制片厂拍摄,该剧代表秦腔选入国家级古典戏曲剧目精品库 收藏。此后我又改编传统戏《黄河阵》《白蛇传》。創演导现代剧《郭秀明》,退休后創作大型歌剧《杨贵妃》中国歌剧午剧院首演,民族歌午剧《娘啊娘》山西运城歌午团首演,?户现代剧《香包》陕西洛南剧团首演,大秦腔巜梦回陇西堂》甘粛丁西剧团首演于北京,现代吕剧巜双面人生》山东济宁市吕剧院首演等作品参赛获奖。2005年,被选任为西安戏剧家协会副主席、秘书长,2006年,被陕西省人民政府参事室文史馆聘为研究员。

海外网品牌频道:歌剧《杨贵妃》当时引人注目,那是什么时候的事?

冀福记:歌剧《杨贵妃》创作于2003年,写盛唐时期,唐明皇李隆基和杨贵妃接待了一批日本学子,他们向杨贵妃学习中国的歌舞技艺,并见证了杨贵妃的爱情经历。“安史之乱”之后,杨贵妃在日本弟子贞子和赤雄的保护下东渡日本,开始了漂泊生活。杨贵妃虽身在异国却心系大唐,日夜思念着家乡,盼望有朝一日能与唐明皇李隆基团聚,当她听说唐明皇平叛回到长安城后日夜思念自己成疾,驾鹤西去的噩耗,悲痛欲绝。她含泪西望,默默地向大海走去……该剧2004年由中国歌剧舞剧院首演于北京,2005年由该院和东京乐团联袂在东京演出,2008年中国歌剧舞剧院和天津歌剧舞剧院联合排演,选为奥运会献演剧目,在北京世纪剧场为各国运动员演出。导演李稻川,作曲金湘,舞美设计胡晓丹,主演王燕、沈娜、范竞马、金郑健、田彦等。这部作品很受海内外朋友的喜爱。

除创作外,冀福记还参加编著《西安秦腔剧目汇编》七百余本,《西安易俗社八十年》,发表《对大秦之腔文化定位的思考》《紫气东来、润泽大家——范紫东编剧感悟》《百年剧社贵在育人》和中国戏剧发表的巜对中国戏曲程式体系的思考》等作品。他在易俗社干了20年,于2005年底退休被省政府参事室文史舘聘为研究员,仍在不断创作,除以上大戏外,先后创作了景观艺术《西安南城门开城式》,大型汉唐乐午《关中八景》,《恭迎仓圣》。其中《恭迎仓圣》成为每年谷雨纪念生在白水而造字于洛南的仓颉师祖盛典活动的保留节目。陕西电台与他开办了《老冀说戏》栏目,发挥其演员特长,用秦腔、眉户、碗碗腔、道情、花鼓向广大听众进行戏曲知识普及,为陕西地方剧种传承普及做出了积极贡献。被報刊撰文赞誉"演戏,写戏和菅戏的楷模"。(雷建伟 赵静)


(责编:王瑞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