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哲学家 | 阿图尔·叔本华

 杜可的图书 2016-10-14



阿图尔·叔本华是19世纪德国哲学家。他的杰作《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充满洞见,我们今天仍应铭记他。


叔本华是第一位对佛教感兴趣的严肃西方哲学家,他的思想是西方对佛教中有见地的悲观思想的最佳诠释和呼应。


“17岁那年,”他在自传文字中写道,“我被生活中的苦难吸引住了,就像佛陀在年轻时看到了生老病死那样。事实是,这世界与其说是博爱的造物主的作品,毋宁说是恶魔的作品,它们把生灵带到世界上,以让其受苦为乐。”和佛陀一样,他的目标也是先剖析苦难,再提出解决之道。


在大学里叔本华的思想被教授地过于理论化,主要由于这个失误导致他未广为人知、被阅读和追随。但事实上,他和佛陀一样,值得追随者、学院、艺术作品和寺庙去实践他的思想。


叔本华的哲学把我们内在的一种原始力命名为“生命意志”,他认为这生命意志比其他一切力量——诸如我们的理性、逻辑或道德感都要强大。生命意志持续推着我们向前、贪生、利己。它是盲目的、不可说的、一直持续的。生命意志让我们最关注性。从青春期开始,这意志在我们体内不停敲打,让我们脑子里不停地上演情欲的场景,让我们行事乖张,最不可思议的便是坠入爱河。


叔本华非常敬畏爱情,就像一个人面对飓风或者猛虎那样。他对理智的人们被狂热痴恋冲昏了头脑而愤愤不平,但他并不认为这是不恰当或是偶然的。在他看来,爱情与生命意志最重要(也最不幸)的隐秘事项息息相关,我们也因此来到这世上:即繁衍后代。


'为何爱情中有这般喧哗和忙乱?这些渴望、吵闹、害怕、困顿,到底是为了什么?他问道。'因为所有风花雪月的最终目标…实际上比人生中其他目标更重要;它们值得人们如此郑重其事地追求。”


情事主宰了人们的生活,是因为“它决定的不是别的,而是为了下一代人的构成…即接下来将要粉墨登场的角色们的存在和素质。”




当然,我们和某人约会时很少会想到我们以后的孩子。但叔本华看来,这只不过是因为智力'被自身意志的真实决断和隐秘决定排除在外。'


为何这样的欺骗有其必要?叔本华认为,这是因为如果我们一开始不是失去理智的话,说真的,就压根不会去生儿育女。他十分反对生孩子带来的单调无聊、一成不变、各种花销和极大牺牲。


不仅如此,他还认为大多数时候,如果我们的智力能决定我们和谁相爱的话,我们选择的人会和我们最终在一起的迥然不同。



歌德《少年维特的烦恼》中的一幅插图,这部名作探讨了爱情的危险。叔本华是歌德的熟人,对歌德的才华相当钦慕。


但我们最终被驱使着去爱的人不是与我们合得来的人,而是生命意志认定会和我们生下被叔本华称作『均衡的孩子』的理想伴侣。他认为,我们每个人都有点不均衡,不是太壮就是太弱,不是太高就是太矮,不是太理性就是太冲动。如果这种失衡任由其持续或恶化,人类下一代在短时间内就会沉沦。


因此生命意志把我们推向可以抵消我们那些不均衡特点的人——大鼻子和小鼻子一起就很可能产生一个完美的鼻子。叔本华提供证明说,矮个子常和高个子相爱,柔弱的男子常和自信有男子气的女子相爱。


不幸的是,这个吸引力法则把叔本华引向一个很凄凉的结论:即,一个非常适合生出均衡的下一代的人几乎不可能(虽然我们当时因为被生命意志蒙蔽不能意识到这一点)非常适合我们。『如果两个根本不可能成为朋友的人结婚,我们不应感到奇怪:「爱……降临在除了性,对我们来说是可恨、可鄙、可恶的人身上。然而种属的意志比个体强大太多,以至于恋人们忽视一切、误判一切,把自己永远绑在一个悲剧的对象上。」


叔本华的理论阐释说,生命意志要延续自身而非我们的幸福这一点可以在高潮后被我们清晰无误地感知到:“君不见,交媾之后立即听到魔鬼的笑声?”』


看着人们精彩地表演,叔本华为我们深深地感到难过。我们和动物差不了多少——而由于人的自我意识更强,所以人更加不开心。


在一些酸楚的段落里,他讨论了不同的动物,特别讲了鼹鼠,认为它们是发育不良的畸形动物,生活在潮湿狭窄的地道里,终日不见阳光,后代也像凝胶般的虫子一般——但它们还是尽全力求生存延续自己的生命。




我们就和鼹鼠一样,也同样可怜:我们被驱赶着拼命努力,找到好工作给未来的伴侣留下好印象,没完没了地想找个终身伴侣(想象有了他们会让我们幸福),最终匆匆被某人诱惑生了孩子,接下来的四十年都在痛苦地弥补我们的过错。


叔本华对人类本性的解释非常优美,忧伤中也不无调侃:“我们只有一个与生俱来的错误,即生来要幸福的观念……只要我们坚持这种与生俱来的错误……这世界对我们来说就充满矛盾。因为我们踏出每一步,不管大小,都一定会体会到,这世界这生活绝对不是为了维持幸福的生存这一目的……所以几乎每一位长者的脸上都写着失望。”


叔本华为如何应对生存的难题提供了两个解决方法。第一个给了他称作『智者』的少数人。




智者用不懈的努力去能超越生命意志的要求:他们理解自身对自私、性和虚荣的自然驱动力…并超越它们。他们战胜了自己的欲望,独居(通常远离大城市),不婚,减少对声名的渴望。叔本华指出,大家知道这种人是佛教里的和尚——但他承认只有极少数人能过这样的生活。


第二个更轻松和现实的解决方法是,我们应该尽可能多花时间与艺术和哲学在一起,它们的任务是在生命意志为我们所有人制造的狂乱努力的和不幸混乱前竖起一面镜子。我们不见得能经常平息生命意志,但夜晚在剧场里,或徜徉在诗集中,我们便能从日常生活中后退一步,去除幻像以审视人生。


叔本华最爱的艺术并不伤感:希腊悲剧、拉罗什福科的格言和马基雅维利与霍布斯的政治理论。这些作品坦率地谈论利己、苦难、自私和婚姻生活的可怕——并向人类表达出一种悲剧性、庄严而忧郁的同情。


叔本华自己的著作正体现了他对哲学与艺术最应完美呈现的事物的描述。他作品中深切的悲观却也同时深深地抚慰人心。比如他告诉我们:


结婚意味着尽可能成为相互厌恶的目标。


所有生活的历史都是苦难史。


生活没有内在的价值,只是被欲求和幻像驱动着。


经历了长时间的努力,叔本华未能成名,也未成就一段姻缘。直到万年,他最终迎来了仰慕其作品的读者们。他静静地和他的狗一起生活在法兰克福的公寓里,他把这只白色卷毛狗叫做Atman,佛教所称的世界灵魂,隔壁的小孩子都把它叫做叔本华夫人。在他去世前不久,一位雕塑家为他创作了半身雕像。他1860年在安详和宁静中去世,享年72岁。




对我们这个时代来说叔本华是位智者,他的雕像应该和他挚爱的佛陀一样被我们传播和推崇。



原文 | The Book Of Life

译文 | cyal8er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