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开始生活方式上的转变(下)

 凌寒留香之腊梅 2016-10-14

朋友:那我该转变去做什么工作?


Steve:回答这个问题是你的责任,不是我的。若你问我该做什么,我会告诉你应当变成我的全职奴隶。因为那对我来说,听着像是挺酷的交易。没人会像你一样在乎自己的生活,也没人会像你一样对最终结果进行投入。别把自身力量出让给他人,来为自己做出这个决定,包括出让给我。事实上没有什么应该不应该的问题。你可以自由选择自己喜欢做的一切。


朋友:但如果不知道自己喜欢做什么,我该怎么办?


Steve:那你就在选择维持现状。这便是你的默认结果。


朋友:那可糟透了。


Steve:你选择了这份工作,也就得到了它。这是种成功,而非失败。若对这个决定的结果不再满意,你可以选择其他结果。若你不知该做什么选择,还可以去探索。


朋友:去探索?


Steve:那就是我不确定接下来要在什么方向上进行尝试时,会做的事情。这种做法的效果无比美妙,也有很多乐趣。你看… 直到尝试过后,我们是没法真正了解一个决定会是什么样子的。我是“先试后买”做法的信徒。这就是我用来销售自己电脑游戏的方式。让人们先玩免费的演示版,若他们喜欢那款游戏,便可购买完整版。这样没有任何购买风险。在生活方式上进行转变也同样如此。我们可以在新的经历体验上稍加尝试,以便看出自己的感觉如何。然后在发现某事非常匹配后,再做出长久承诺。


朋友:你能给我一个例子吗?


Steve:假设某人提供了一顿你从未尝过的饭菜。你如何知道自己是否会喜欢它?你能知道的唯一方式,就是去尝尝。吃一口看你的身体有何反应。之后你便会知道。若你从不尝试,又如何知道自己是否喜欢变成纯素主义者、创业者、数字流浪者?你可以在不表态的情况下尝试这些事情,看它们给你的感觉如何,比如从完成30天尝试开始做起。你还可以用其他方式让自己沉浸其中,比如加入俱乐部或见面会团体,看那些体验会令你兴趣全无,还是让你渴望更多。


朋友:然后又怎样?


Steve:当你品尝过某些新事物,发现自己喜欢它后,这样做会帮你形成更清晰明确的欲望,并开始设定各种小目标。假设你加入了Toastmasters演讲俱乐部,自己有点喜欢它,于是决定去做首次破冰演讲。你完成了演讲,而且依然喜欢,随后决定写完第一篇演讲稿,再做九次演讲。之后你还可能尝试参加演讲比赛。若你能和经历过类似转变,或正经历它们的人士交往联系,对自己将尤其有用,因为他们会帮你看出这些问题都能得到解决。当你见到那些设定具体目标并取得进展的人们,同时看到其他想法模糊且毫无方向的人们,两者间的对比表现将无法否认,你会明显看出自己想要加入哪个团队。清晰感非常激励人心,当拥有足够清晰感时,你常发现自己会冲向具体行动,感觉就像你丝毫不必强迫自己。


朋友:但如果因为保持原样的时间太久,导致我总是困在思考不想要的事物那种状态,自己又该怎么办?


Steve:请从承认这是不明智的行为开始做起。直言不讳地表明继续这样做就是白痴行为。你不会从中获得任何好处,也不会对他人有任何帮助。请给你的头脑值得专注的更佳选择。发觉自己在消极地自言自语,并改变个人行为方向通常很难 — 对大多数人而言做到此事需要极高警觉性 — 与之相反,我推荐每天频繁注入积极思维,这样它们终将盖过各种消极行为模式。请直接完全忽视消极负面的行为模式。


朋友:说得好,但我该怎么做?


Steve:做到此事的一个简单方法,就是利用在Scott Adams身上富有奇效的相同途径。他是闻名世界的呆伯特漫画的创作者。当干着自己讨厌的工作时,Scott便会开始在一张纸上每天将这句话写15遍:“我,Scott Adams,将成为作品到处刊发的漫画家。”很快他便发现自己每天开始上班前,能早早起床,先在漫画工作上忙碌几个小时。如今呆伯特漫画作品,已在全世界大概2000多家媒体渠道上刊发。Scott发现一旦开始拥有这个简单习惯,实现目标的进程便有明显提升。我也一直在用这个方法。每过一小时左右,我都会在一张纸上重复写下个人头等目标。做完此事只需几秒钟,而全天频繁重复此事能让我保持专注,并使我的目标越来越令人信服。我发现自己会自动采取能收获进展的额外行动,即使在感觉应该结束当天工作或休息一会儿时,也是如此。这是个简单却非常有效的技巧,做到它也十分容易。


朋友:我挺喜欢这个点子。我能在电脑上把它打出来吗?


Steve:从个人经验讲,我喜欢把它写在纸上。书写过程更加缓慢,能让我花更长一点儿时间思考那个目标。你可以在电脑上把它打出来,但我认为写出来的效果更好。例如,若你要重复肯定一个财务目标,与在电脑上打出这些内容相比,画出一个美元标志,再写出具体数字的感觉确实不同。额外的触觉感受会给大脑更深的参与体验。


朋友:那我该开始肯定什么内容呢?


Steve:“我是Steve的全职奴隶。”


朋友:哈!你又点出我的问题啦... 自己没必要去问该不该做什么。


Steve:你得自己做出决定。请让自己写出的内容积极正面,非此即彼。不要重复肯定某些模糊不清的无稽之谈,比如过上独立自由的生活方式。非此即彼意味着在拥有和不拥有之间,存在清晰的分界线。若你写出:“我要每月赚到10000美元。”那就是非此即彼的内容。你的收入要么是10000美元,要么就不是。若你的收入每月会有变化,你可以用年收入来计算月平均值,看自己是否达到标准。请让写出的声明内容,在实现与没实现的结果间有着锐利分界线,别出现模糊不明的分界线。请采用这项经验法则:若你向10名思维客观逻辑的观察者展示自身情形,这10个人都能一致认同你是否实现了目标。


朋友:的确,这说得有理。


Steve:如今有太多外界影响会令我们分心,让我们脱离正轨。当开始定期在脑中强化个人目标,这样做确实能帮我们保持专注并取得进展。大的目标需要花费时间才能实现,对许多人而言最大的风险,就是视线脱离目标,行动偏离正轨。所以我们需要某种日常的强化措施,以确保自己始终沿着目标前行。每个小时都花几秒钟强化你的头等目标,就是做到此事的好方法。


朋友:好吧,但我需要些时间去思考自己想要什么。


Steve:对大多数人而言,这是一种拖延战术。你会受到分心干扰,中途遗忘。我建议你今天就花几分钟挑选一个需要肯定的目标,马上开始这种强化练习。若你在目标上做出糟糕选择,经过一段时间后,自己会在重复写出目标的过程中有所感觉。之后你可以修正目标,继续前行。给大脑某个值得专注的清晰目标,让它自行做出反应,会比自己一直困在茫然状态,无休止地想着各种目标要强。

朋友:这和我习惯的思维心态相比,确实非常不同。


Steve:做到这样需要练习,但与泛泛地持续想着各种点子相比,这种思维心态要有效得多。请直接选个方向往前走。看自己会有什么结果。通过经验不断学习和成长。利用所学经验去设定更明智融洽的目标。采取更多行动。积累更多成果和经验。不断重复这种做法。与抱着无穷无尽的想法原地打转相比,这样做会帮你更迅速地成长。请想象一个婴儿在做出首次尝试前,总试图分析走路或说话的运作方式,会是什么样子。那样简直荒唐。而这就是人们进行过度分析,而非积累经验时,看起来有多荒唐的样子。


朋友:但仔细分析难道不能帮我们避免很多问题吗?


Steve:没错,恰当使用分析做法时的确很有帮助。若你要发射宇宙飞船或策划一场战争,仔细计划会很有帮助。但即使在那些情形里,我们仍会从实际经验中学到大量东西。而且人们必须有朝着某种发射或交战经历前进的内在动力,否则不会有任何富于意义的事情发生。最好的分析仍是在脑中拥有清晰目标时才得以完成,比如要让飞船把卫星发送到太空轨道。很多时候,当人们说在分析个人生活时,他们只是处于兜圈子的思考状态,没有向着清晰目标前进的内在动力。他们试图通过思考该做什么,以想出自己该做什么。这本身就是个错误。你得通过行动想出自己该做什么。你需要进行探索,需要获取亲身体验,因为亲身体验才会带来巨大清晰感。你如何知道自己喜欢什么食物?就是通过品尝大量各不相同的食物。你如何知道自己会享受哪种生活方式,而且能否维持那种生活?也是如此... 通过探索和体验各不相同的可能性。即使你不知道想要怎样生活,也请挑出自己愿意品尝的某种选择。


朋友:我的脑子得花些时间才能领会这些想法。


Steve:你的头脑自会跟上这些想法。大脑天生便擅长此事 — 它的构造就是为了达成像寻找食物和水源之类的清晰目标。当你开始给它清晰目标时,生活就能进入好似奇迹般的流畅状态。你的大脑将加足马力,开始向你奔涌出各种想法、行动和动力。你会注意到自己为了向着目标前进,自动开始展现新的行为方式。


朋友:我喜欢这种状态,今天就要开始进行书写强化练习。我想自己有了做什么的点子,那我应该直接开始去做,对不?


Steve:没错,你应该去做。


朋友:好嘞!



Steve Pavlina(史蒂夫·帕弗利纳)

2016.09.09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