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清醒自主的精神生活(上)

 凌寒留香之腊梅 2016-10-14

图片来源:geralt,Pixabay


请让我用问答形式,怀着也许能帮你探索出属于自己的精神道路的意愿,来分享一些关于清醒自主地探索个人精神层面的想法和观点。



为何采用精神生活这种说法?


我用精神生活这个词汇,来指代你当前对整个宇宙存在,以及自己作为一个拥有清醒意识的生命,在其中所扮演角色的个人理解。你是谁?你是什么?你发现自己身在其中的这个现实世界又是什么?


文字词汇只是个标签,所以请不必对字词过于纠结,或在它上面附加太多思维包袱。词汇背后的概念才是真正重要的内容。你可以把这个同样的概念说成是你的生活哲学,人生的宏大图景,生命的意义等。



我们到底是什么?我们是有着思维能力的实体生命?还是精神性的存在?


我们就是我们让自己成为的那种事物。


从一种视角来看,我们都是独立个体。从另一个视角来看,我们又可以把自己看成联合在一起的整体。


请想象一张无比巨大的铝箔,上面布满数以亿计的微小压痕。作为个体我们都是那些独立的凹痕。但集合起来我们就是整张铝箔。你可以选择采用其中任一视角,或在两种视角间来回切换。


作为一个个人,你的力量是有限的。你只是其他凹痕之海中的一个凹痕。但你在整张铝箔中拥有一种有趣视角。其他凹痕都看不到你能看见的一些景象。其他凹痕也无法用相同方式来体验这张铝箔的样子。所有这些独立凹痕的集合视角,才能形成整张铝箔对自我的认知。作为个体,我们在帮助这个现实世界理解它自己。


然而,通过整张铝箔的视角去行动时,我们会变得强大有力得多。我们对这张铝箔的理解越好,就越能清醒自主地创造出可以影响其他凹痕的漩涡与涟漪。但为了实现此事,我们必须学会用超越个体层面的视角来思考。


这些凹痕存在的主要原因,就是帮助铝箔理解自己。我们的更伟大使命或目的,就是去探索这张铝箔。而铝箔宏大广阔,几乎无边无际。



我们有多强大?


作为铝箔上的一个凹痕,你并没有多么强大。凹痕层面上的思考无法召唤出太多流动能量。


这本身并非一件糟糕的事情。限制自身力量可以帮我们专注于深度。我们可以在自己的体验上坚守足够长久,对它们进行透彻探索。


在微小的探索事物上投入太多能量,就像在一个灯泡上通入太大电流。你将烧穿灯泡,之后失去光亮。


当我们在个体层面的清醒意识上投入太多能量时,那股能量之流将被极大削弱。这种削弱了的能量之流会创造出暂时的稳定状态。在这种层面上发生的改变将进展缓慢。我们还会在恐惧、愤怒、担忧、抱怨、怀疑和其他阻力形式上浪费过多能量。


有些人仍可在这种层面上获得不错的能量之流,很大程度上是通过消除各种抵制阻力做成此事。但大部分人,只会在个体层面上体验到虚弱的能量之流。他们可以捡起一柄勺子,但无法移动一座大山。


大幅提升你的力量有可能做到,但为做成此事,你必须停止从个体层面进行太多思考。你必须学会通过更宏大的整张铝箔,来思考和接通其中能量,而非仅仅通过你自己的那块凹痕。当你学会这样做时,就将获得在之前看来,似乎超出个人触及范围的体验入口。各种麻烦问题会开始溶解,解决方案却似乎能凭空显现。你将拥有超出自我最佳想象能力的经历体验,而且习惯这种生活可能需要花上一些时间。


提升你接入更多能量的能力有两种基本策略。光明使者型策略寻求通过铝箔,面向其他凹痕接通能量。暗黑使者型策略寻求从其他凹痕那里,朝自己吸取能量。两种道路将导向同样的结果,因为光明使者和暗黑使者都必须学会通过铝箔来接通能量。而要做成此事,他们都得让自己与协助铝箔理解自我的更伟大目的,保持和谐一致。从个体角度看,他们也许显得相互对立,但在更深入的层面上,他们都与对存在本质进行探索相一致。因此,当一位光明使者和一位暗黑使者亲自相遇时,他们很可能会有某种程度的相互尊重,因为他们各自理解对方的行为目的。但双方也理解这些探索形式都处于暂时阶段。


利用《星球大战》的比喻来说,世间不存在光明一面或黑暗一面。世间只存在原力,它就是流贯在铝箔上的能量。但我们能暂时约束自己使用这种能量的方式,从而强化自身专注力,去了解它表现出的细微差别。


若你想作为个体来接入更多力量,你的第一步行动就是决定去探索力量。每种探索都将带来不同结果,包括对力量的探索。若你能更好理解并主动邀请因探索更伟大力量而产生的各种结果,你就能提升自己生活中的力量之流。


一个人主动邀请去探索更伟大的力量,并在这个方向上有了某些体验,然后受到一番惊吓后缩回原来的位置,是很常见的事情。你可以期待自己会经历多轮这种体验,因为有些行动步骤要求你同时升级自身的思维、感受、信念和期望。要想接入更伟大的能量之流,你也必须变成一个更好的导管。有时你需要暂停下来,进行反省,重新构建你对现实世界的整体模型。对你而言在较低能量层级上视为真实的事情,在更高的能量之流下可能就不再真实可靠。那些曾经坚固稳定的事物将变得更易锻造。你的旧行为也不再能产生同样的结果。


若你打算去探索力量或其他任何事情,请尽最大努力做出自己独一无二的探索。过于相像地复制或重复其他某个人的经历体验没有多大价值。请寻找你用于表达力量的独特方式,这样你就能为我们的集体探索增添价值。



我们是易朽还是不朽的?


两种都有可能。


你甚至能让自己的一部分不朽,另一部分易朽。


我们都正在探索所有这些方面。


你可以清醒自主地选择个人存在的哪些方面是你想要探索和体验的。或者你可以保持被动,不做任何清醒选择,各种选择将自动为你做出。


若你还不确定自己是易朽或是不朽,那么整个铝箔 — 这个宇宙 — 将为你做出选择。当你死去时,你便会发现这个宇宙对你做了什么决定。


但是,若你想清醒自主地创造出有限或无限存在的个人体验,就请将你的能量接入自己所渴望的那种体验。


你越是清醒自主,越是强大有力,就越有高超能力,去影响你体验这种个人存在的方式。因此开始这种做法的一个好途径,就是将更多能量接入清醒自主的生活。这会给予你更多力量,做出属于自己的人生选择。



我们会进入轮回,活出多重生命吗?


若你想要如此,便可这样去做。但进入轮回并非必须选择。生活还有更宽广的探索可能性,而非只是一次又一次重新轮回成一个人或一种动物。你可以选择作为非实体的生命存在一段时间。你也可以变成虚无。你可以探索神一样的存在。你也可以进入梦境一般的状态。假如你想,也能够成为幽灵鬼魂。只要你能想象得出,你就可以进行探索。什么存在形式对你有着吸引力?


再次强调,若你不运用个人力量为自己做出清醒选择,那些选择将自动为你做出。你已经能在人生中看出这种事情会如何发生。当你为自己做出选择时,便可参与到引导自身经历体验的过程中。由于你的力量有限,通常无法完美控制个人经历,但你可以影响它的最终结果。


在你没有做出清醒选择的任何地方,那些选择都将自动为你做出。有时它会以其他人给你做出的选择呈现,还有些时候各种事件,似乎会基于偶然、巧合、同步性,或运气的形式发生。


若你喜欢轮回成为一个人的想法,而且你采纳了这种人生信念,你就可以按照自己渴望的程度拥有那种体验。最终你将对这种信念感到厌倦,而选择其他某种存在体验。



有些问题为何会折磨我们?我们有时为何会陷入挣扎之中?


我们都在探索存在的不同方面。请把这些经历体验想成已经分配给我们的任务。所有经历本身并非糟糕问题。它们就是我们该去拥有的经历体验。我们正在一起探索存在本质,并对它进行学习了解。有些探索十分容易。另有一些则充满挑战。那就是探索的本质。


这种探索的某个部分是惩罚还是奖赏,其实就是视角问题。一位探索者抵制接受的事物,另一位探索者可能会主动欢迎。


会令我们陷入困境的事情,就是去抵制来到我们面前的经历体验。这种抵制便是对我们力量的滥用。你本是一个充满力量的生命,但当你抵制眼前出现的事物,就是在将个人能量专注于你所抵制的对象,从而使其永久存在。你正让自己丧失力量,并束缚能量之流。你所做的事情,等同于精神层面上的静力锻炼,就像让两只手掌相互使劲推动彼此。那会得到什么结果?大量紧张感受。


你的力量会被你的注意力引导。你有能力去引导和专注个人注意力,而且这是某种你可以通过持续练习改进的事情。你可以将自身注意力从令你烦扰的事上转移开,重新专注于(通过个人想象)你更渴望的经历体验。


你可以成为我们集体探索的受害者,也能成为一名清醒自主、积极主动的参与者。我们存在于此的意义就是来探索和学习。若你感觉自己被分配了糟糕任务,或许你之前就没有清醒主动地要求获得那些更好任务。你曾有意主动进行过哪些探索?若你并未挑选自己的任务,我们所处能量场的集体行动仍会向你发送任务。但那些任务也许将并非你喜欢的,所以你在完成它们时可能就十分缓慢。


挣扎感受会为我们提供关键教训。挣扎的意义就在于教你停止把个人注意力放在你并不想要的事物上。你越多犯这种错误,用自身力量来反对自己,你就将收到越多惩罚。你用自身能量制造越多抵制,你就将吸引到越多需要抵制的经历体验。不过这类惩罚在很大程度上都是自己造成的。当你准备好获得超越这类惩罚练习的进展时,便可自由向前行进。


这种情形也有光明的一面。当你挣扎时,你仍在帮助我们进行探索。你只是碰巧在探索挣扎体验。但你不必把整个人生都花在挣扎上。探索挣扎终将给你一种对流畅生活的更强烈渴望。你越是挣扎,你就越会渴求并邀请获得流畅生活体验。


你是否准备好了体验流畅生活,还是依然热衷探索挣扎?请别推想这个问题很容易回答。挣扎会锁定并固化你生活的许多部分。挣扎要比流畅生活进行得更加缓慢。若你邀请流畅生活,就是在邀请改变,然而并非每个人都准备好了体验更快速率的生活变化。他们更愿困在挣扎的固化状态更长一段时间。


你如何继续前进?请停止抵制挣扎的阶段。臣服于你的挣扎。若你想更快和更有力地穿越这个阶段,就请分享你在经历这个阶段过程中学到的挣扎教训。联系其他挣扎者并相互比较注意事项。像个真正的探索者那样,去实践你对挣扎的探索。



我们为何有组织性的宗教?它存在的意义是什么?


许多人生来就要去实践一种组织性的宗教,这是他们进入精神生活的基本途径。他们学到和实体存在相比,生命还有更多内涵的观念。宗教的真正目的,就是作为精神探索的一般性出发点。并非每个人都需要这样的出发点,但拥有这样一个出发点,也可以很有用处。我们都必须从某个地方开始出发。


世界上的主要宗教,都由内容繁多的概念想法和实践方式组成,存在供你探索的不计其数分支和变体。


说你信仰一种特定宗教,就像说你信仰互联网一样。这样说也许挺有趣,但它并无太多意义。许多宗教拥有的文字你花一辈子也读不完,而且那些文字本身还彼此矛盾。请询问两个有着相同宗教信仰的人士,他们真正相信什么 — 或者成为那个宗教的一员意味着什么 — 你将得到各不相同的答案,倘若幸运的话,两者还有些彼此重叠的模糊概念。


例如,若有人告诉你他们相信圣经,就请问对方他们所指的是200000到400000已知圣经版本中的哪一版。所有这些版本中没有一版是原始文本,而且在一些关键点上,这些不同的圣经版本还彼此矛盾。


我们的许多宗教文本都是基于国王法庭的记录传承而来。当这些法庭被召集起来进行一些有趣的哲学讨论时,他们有时便会记录下自己最喜欢的想法和故事。随着时间过去,这些内容便演化成了更大的文集。这些文字会自相矛盾,就是因为那些法庭本身会表达出各种各样的观点。


这个世界拥有多种宗教和不同信仰系统的一个好理由,就是它会繁衍出许多类型的探索选择。每种主要宗教之内的信仰多样性,和各大宗教间表现出的多样性,很可能都差不了多少。倘若现实世界鼓励存在丰富多样的精神生活起始点,那么我们会找到探索的众多可能性就理所当然。


使用宗教作为精神生活的起始点,其意义并非要你大批吞下它的各种信念。不过这反正也不太可能实现。其意义在于让自己暴露于某些核心观念之下,然后利用那些观念助力属于你自己的探索之旅。


与其用一种客观态度询问什么才是真相,不如问你自己想要进行何种精神探索。


若你想探索身为一名罪人,寻求宽恕,并接受救赎的概念想法,你可以这样去做。若你想祈祷、冥想,或履行各种宗教仪式,你也可以这样去做。若你想一同忽视所有宗教,你同样可以这样去做。


鉴于宗教的核心本质,它们对精神问题的回答在客观上并不可知。你甚至没法证明这个现实世界是不是某种梦境。若你甚至不能证明自己是否身处梦境,你也就没有希望为你的精神问题获取客观答案。所以宗教的意义并非为宏大问题提供真实答案;在这件事上,宗教的过往记录简直就是个笑话。当我们把宗教看成对真相的追寻时,就会碰上各种各样的问题和冲突,因为没人真正知道这个现实世界的真相,尽管我们可以很好地假装自己知道此事。


若寻求精神真相是条死胡同,我们还剩下什么可以追求?我们剩下的,就是精神探索和体验。我们没法知道这个现实世界的本质真相。但我们可以去探索它、体验它,并帮助创造它。


宗教的目的就是给你一个出发点,让你作为一名探索者去引导个人经历体验。通过为你指出一个普遍方向,并告诉你做这做那,还有其他事情,宗教便可让你开始精神探索之旅。当你感觉做好了准备时,就可以转换到清醒自主,自我引导的探索上去。



这世上有上帝吗,还是没有?


假如想要,你可以创造并探索上帝存在的体验,但你并非必须如此。


在这个现实世界中,我们正创造和探索着所有人生可能性。我们中的许多人正创造和探索着一种上帝存在的人生体验,还有很多人正在其他地方进行探索。


有些人探索着有人身的上帝。另一些人探索着不存在人身的上帝。一些人探索着外在的上帝。还有些人探索着自己体内的上帝。仍有许多人探索着没有上帝存在的世界。


我们中有些人探索的信仰会说:我们都是对的,其他所有人都是错的。另一些人探索的信仰会说:从根本上,大家都赞同我们在内心最深处的精神信仰。


有一件事清晰无误:这个现实世界想要探索自我。只要我们能想象出一种可能性,我们就会去探索它。若我们能展望出一种信仰系统,就有某个人会去创造它,而且它会吸引人们前来探索。


你想探索一种包含上帝或众神的现实世界吗?倘若如此,请自由行动并创造那种现实。让你的上帝像你渴望的一样真实。否则请去创造其他某种现实。



我们如何能在此生感到安全和可靠?


请信任宇宙。信任这个现实世界。信任当前的存在。从终极意义上讲,没有别的道路。


你要么会信任这个现实世界,要么就是不信。若你不确定,那就意味着你不信。这种信任要么是绝对的,要么就荡然无存。中间没有灰色地带。


你无法用科学方法来做出这种信任决定,因为科学方法要求你必须首先理解这个现实世界的本质,而它又是不可知的。我们没法知道整个现实世界是否仅仅是某种形式的梦境。你只能去学习研究什么在通过铝箔流动和实现,但你没法直接靠自己来理解整张铝箔,至少不是通过客观科学的途径。此处的挑战就像你在睡觉时研究并了解你的大脑。通过你的梦境,你也许会学到一些关于自己大脑的知识,但你没法直接在梦境世界里了解大脑本身,因为你就困在大脑模拟出来的环境里。你在大脑内部所做的任何科学实验,都只是梦境科学。若你推断这个梦境世界就是真实客观的环境,你的推想其实在创造这种体验。当你做梦时,你无法了解大脑的真相,因为大脑模拟出的景象,能让你陷入想要弄清此事的无穷无尽的循环体验中。所以你能在梦中所做的最佳选择,就是变得清醒自知,可以意识到你正在做梦,然后再到梦中世界探索。请成为一个更好的做梦者。


你仍能在梦境世界里研究并探索科学。只是请意识到你正研究的是梦境科学,因此你的探索发现实际上并非客观观察。在梦境世界里,观察和创造这两者无法分开。


若你相信宇宙是个纯粹客观的空间,那么根据定义,你就是个物体。作为一个物体,你能被压碎、燃烧、破坏,等等。假如被消灭存在,或身体受到伤害,会让你觉得受到威胁,你就永远无法在此地感到安全。你将感知到针对自己的各种威胁。你在各种形式的伤害面前,永远会感到脆弱不堪。


若你确实信任这个宇宙,那么不管自己身上发生了什么,你都会推想无论宇宙向你发送什么结果,从终极意义上讲,它都是为了你的利益。你会推想所有事件和体验都有着积极正面的目的。但为了拥有这种体验,你需要创造并探索非客观性的宇宙体验。


你可能仍会不时对某些事件感到沮丧或有负面反应,但当你身处个人最佳状态时,你会宽恕和信任这个世界。这样做并不容易,但若你和这个现实世界的核心关系是充满信任,那么你将永远给它无罪推定,即使实现这种状态要花上你一段时间。


一份基于信任的相互关系能给你带来一些好处。你将更少用自身的力量来反对自己。你会在所有地方寻找经验教训,因此也将找到更多经验教训。你会对生活拥有整体上的积极和乐观愿景。你将甘愿去冒更多风险,尤其是在进行那些精神探索时,因为你能看出自己与现实世界自然流动的本质和谐一致。


你还将拓展出一种成熟态度,理解短期挫折经常并非像它们所表现的那样糟糕。一次明显的挫折,也可以成为一次强大的成长体验,最终丰富你的生活并添加到你的探索经历中。在回首过去时,有多少人曾说,得过癌症就是发生在他们身上的最好事情?或者一次离婚?一次破产?


别把一次经历太快打上消极、有害或讨厌的标签。若你信任这个宇宙,就会发现成长和探索体验到处都是,包括那些你最不期望发现它的地方。


你想创造并探索一个自己完全彻底,不可动摇地信任的宇宙吗?还是更愿探索一个你对它抱有怀疑的宇宙?每种选择都真实有效。



我们为何会死亡?死亡为何会存在?


为了让生命作为某种无比宝贵的事物而存在,它的反面也必须存在。我们无法在拥有生命概念,并感知到它是充满价值的事物时,却没有生命缺失和毫无价值的概念。


死亡的重要性就存在于它的概念之中,而非作为一种最后期限,或时间线上的某个部分。死亡就像一个要我们现在就痛快生活、尽情探索和充分体验的提醒物般,晃悠在我们周围。


为了探索一切可以探索的事物,所有人生大门都必须敞开并走过。死亡就是其中的概念之一。


正如我们在探索生命的所有方面一样,我们也正在探索死亡的所有方面。


我们中的一些人走过那扇死亡大门并体验到不朽。


另一些人则走过那扇大门并体验到轮回。


其他人走过死亡之门并进入天堂... 或地狱般的体验。


还有些人走过那扇大门并体验到绝对的虚无和瓦解。


与其试图预测你在死后会发生什么,不如考虑利用自身力量来选择你的偏好。不要成为生活体验的受害者。而去创造你想要的体验。


你想在死后发生什么结果?


你想进入轮回吗?倘若如此,你愿意重新开始一段没有前世清晰记忆的生命吗?


你想保持不朽状态吗?


你更喜欢完全泯灭于存在的状态吗?


你永远都可以在自己想要的任意时刻更新个人偏好。在你渴望的任意时刻改变自己的主意。


我当前的偏好是,自己想在死后继续存在。我如此强烈地热爱学习、成长和探索,因此至少目前,我并未感到有任何欲望,想在身体逝去后停止做这些事情。我还喜爱和其他共享这种渴望的清醒生命交往联系。不过我很可能不想重新轮回为一个人类。我很可能对探索其他存在王国充满好奇。


假如宇宙是客观的,我实际上会在死时噗的一声没了,我也不会为此心怀担忧。但我不认为我们活在那种类型的宇宙里。我的体验和探索表明这个现实世界更接近于梦境本质,因此死亡(至少部分上)是某种我正创造的事物,而非独立于我存在的事物。倘若真是如此的话,那么利用自身力量,以自己想要的方式创造死亡就非常重要,而非毫不清醒地将自己设定去创造一种并不渴望的死亡体验。这种不清醒的活法,和人们误用自身力量来反对自己,使日常问题永久化的形式如出一辙。创造出自己并不渴望的死亡,和从事自己并不渴望的工作一样,属于同一类问题。


我选择将死亡看成一个毕业典礼。它是转变到另一种存在状态和另一个存在阶段的仪式。我还可以继续影响自己下个存在阶段的最终结果,就像我能够决定毕业之后该做什么一样。


我感到当某位认识的人逝世时,自己在练习这种观念上做得挺不错。两个月前,我的朋友Morty Lefkoe过世,毕业到了另一个存在阶段。我并未感知到他就像噗地一声消失在这个世界里。我很难对他... 或其他任何朋友的过世,感受到一种损失。在他们去世后,我只是会用不同的形式和他们的能量交往联系。对我而言,他们依然全都存在。我没法再给他们身体上的拥抱,但我仍能给他们精神/能量上的拥抱。我仍能创造出和他们沟通交流的存在体验。我依然能够爱着他们。


我可以在这些人去世时,选择让他们完全消失在我的现实世界里。或者可以探索一种和他们交往联系的不同方式。我选择探索后者,因为我发现这样做会令生命更加丰富和充满力量。


我也认为个人死亡可能会被推迟一段时间。这个现实世界似乎正进化出某些令人神往的可能性,能让我们的实体寿命,远超大家以往所认为正常人寿命的范围。我发现尤其有趣的是,随着自己成长到对死亡的概念变得越来越舒适自在(从而减少了自己对它的恐惧),我的现实世界似乎也在朝着身体死亡可能被长期推迟的方向前进。这种事情简直就像身处一个梦境世界。


在内心深处,我期望自己会在已准备好离开此生,继续前往另一个世界时去世。至少这是我的本意。但若死亡出其不意地来临,我也不会为此责怪这个宇宙。我的宇宙也有着一种幽默感,它看起来肯定很享受各种出其不意。



Steve Pavlina(史蒂夫·帕弗利纳)

2016.01.12



“聪明人的个人发展”中文网站

www.stevepavlinachina.com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